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安史之乱时期,唐朝陷入动荡,开始急剧由盛转衰,在这期间,唐玄宗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第一个,唐玄宗晚期昏庸,不分忠奸,妄信谗言,杀害对朝廷鞠躬尽瘁的老将军高仙芝、封常清等人,一定程度上导致奸臣势力坐大。
第二个,指挥失责,叛军想要攻入长安,必然要过潼关。然而,潼关此地,地势险要,城防坚固,易守难攻,再加上,十五万守城军队,叛军一时无可奈何。
然唐玄宗给了叛军机会,因急于平息叛乱,其多次下令潼关守将哥舒翰率兵迎战,导致潼关数十万军队于七十里隘道遇伏。南退山挡,北撤河阻,唐军退无可退,最后全军覆灭。
至此,潼关就此失守了。
潼关沦陷,都城长安再无屏障,叛军长驱直入,长安危在旦夕。危急时刻,朝野上下慌乱一片,唐玄宗只好带着妃子、太子等一行人,在御林军护卫下,逃出长安,前往西蜀避难。
在此期间,需要交代一个小背景,以杨贵妃为首的杨氏家族虽然权倾朝野,但是,却得罪了不该得罪之人——唐朝太子李亨。
早期,河北地区叛军猖獗,唐玄宗欲命太子李亨为行军统帅,监抚国事。然而,杨国忠怕太子掌权,影响杨氏家族的利益,便从中阻扰。并且,杨贵妃在其授意下,亦日日在唐玄宗面前楚楚陈情,为其兄辩言,最后使得唐玄宗放弃了让权。
杨家权势再大,权势终归是李家给的,再怎么斗,也斗不过李亨。杨家的崛起,来自于唐玄宗宠溺杨贵妃,而惠及杨家。然而,李亨可不是风流好色之人,他所在乎的则是江山皇位,杨家人阻了他的道,自然要为此付出代价。
天宝十五年,在御林军统领陈玄礼等人的护卫下,唐玄宗一行逃往西蜀之地。因情况紧急,并未带上所有王公贵族、嫔妃皇子,许多大臣和妃子都被唐玄宗弃于长安。随行逃难的仅有杨贵妃、韩国、虢国、秦国三夫人及杨国忠、韦见素、高力士等人,而太子则与陈玄礼领兵断后。
仓皇逃命的杨国忠与杨贵妃,恐怕怎么也想不到,此行便是二人的殒命之行。
太子李亨早就想要除掉二人,此刻机会千载难逢,便收买了御林军统领陈玄礼及其士兵,准备择机动手,杀死杨国忠、杨玉环二人。此时,一场酝酿而成的预谋,正在悄然进行中。众人赶路一天后,来到一处名为马嵬驿的地方修整,此刻距离长安百里有余,还算安全。
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驿站内休息,而杨国忠与韦见素站在屋外,负责警戒。没多久,杨国忠觉得无趣,准备牵马到附近寻些食物。刚走没几步,便被吐蕃使者拦住了。原来,吐蕃使者跟随逃难,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此刻饥饿难耐,特向杨国忠讨要食物。
杨国忠闻此,颇为烦躁道:“这荒无人烟的破地儿,我到哪儿给你找食物去。”说完,他又手指着远处的御林军道:“看到那些护驾的禁卫军了吗?他们可比你辛苦多了,同样一天没有饭吃了,你说上哪有食物给你?”
吐蕃使者心又不愿,继续说道:“可是,我昨天明明看到,你把那些胡饼、麦饭都献给了皇帝、贵妃吃了。”“行行行,你说的没错。”杨国忠一直压着怒火,毕竟对方是使者,也不适合训斥。他解释道:“昨天我们经过咸阳,可以采购食物,自然不缺吃喝。但今天不同,现在此地是马嵬驿,周围荒无人烟,我身上虽有钱,但去哪儿给你买食物?”
双方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这一切都被陈玄礼看在眼中,他顿时心中生出一计。
随后,他召集士兵们,称:“杨国忠要谋反。”士兵们闻此,纷纷错愕,陈玄礼趁机继续道:“你看那边,杨国忠正在与吐蕃人合议,想要掳走皇上,然后,杀死我们。”
士兵们侧目望去,距离几十米,虽然,听不见二人说的什么,但是,还是能看出来杨国忠确实在与吐蕃人交流。二人有时还会朝禁卫军这边看来,引起一众将士的警惕。随后,在陈玄礼的煽风点火下,士兵们乱箭齐发,将杨国忠射死,可以说,这个死法可谓是憋屈至极。
根据记录,这千余人中,禁军一共只有600多人。按照这个人员配置和兵力数量,以及逃亡的秘密性质,唐玄宗带着记注起居的史官逃跑的可能性极低。唐肃宗为了给自己得位合法性辩解,增添自己权威功绩,也会极力给整个玄宗王朝作文学形象化的修饰。
现在的主流认为:这个凄美的结局,也最符合时人、后人所期待得想象。但它最终还是成了一段著名的历史迷魂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