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是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秦晋两国联合围郑,郑国在生死存亡之际,派出老臣烛之武劝退秦军,解除郑国危机的故事。
虽说烛之武说的话组织严密、层次分明、逻辑有力,但真正打动秦穆公的并不是其声泪俱下的演说。表面上秦穆公是被烛之武的言语打动,从而退兵并与郑国结盟,实际上,秦国却是另有打算。如果秦国的如意算盘打着了,烛之武非但无功,反而是郑国的千古罪人。
究竟秦国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这件事还得从晋文公重耳说起。
▲晋楚“城濮之战”
一、晋文公的流亡之路
其实在“烛之武退秦师”整个事件中,晋、楚、秦、郑四国的所作所为都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晋文公重耳。
由于晋国发生了内乱,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长达19年之久。所谓落架的凤凰不如鸡,重耳在流亡的过程中受了不少白眼,比如说曹、卫、郑这些小国。当然,也有很多诸侯国对其青眼有加、以礼相待,比如说宋、齐、楚这些大国。
当时,重耳路过郑国的时候,郑文公没有按礼接待重耳。郑文公的弟弟叔詹劝郑文公说,重耳是个贤人,还是姬姓同族,不能轻待他。郑文公不听,说诸侯中逃亡路过郑国的公子有很多,一个一个都要以礼相待多浪费资源啊。见劝说无效,叔詹又说,如果不想礼待重耳的话,那就把他杀了吧,不然等他回国后,咱们郑国就有危难了。固执地郑文公还是没有听。
▲重耳在外有时很不受待见
与郑国的无礼相反,楚国对重耳的招待可谓是“超礼”了——楚国以诸侯的规格风风光光地招待了重耳。重耳大受感动,于是对楚成王承诺说,我做了晋国的国君后,晋楚交战时,晋军必定退避三舍。楚人听了很不乐意,这家伙还没当上国君就想着跟我们楚国打仗,不过楚成王却认为重耳这个人很实诚。
▲重耳对楚成王许下承诺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秦国,我们知道有一个成语叫“秦晋之好”,说的就是秦国与晋国三代联姻的故事。秦穆公先是娶了重耳同父异母的妹妹(也可能是姐姐),后来在晋国内乱时,秦国还帮助重耳的弟弟夷吾——也就是晋惠公坐上了晋国的君位。
结果晋惠公翻脸不认人,被秦穆公痛打了一顿还捉到秦国准备杀了祭天。不过在周天子和秦穆公夫人的求情下,秦穆公放了晋惠公一马。晋惠公回国后,就将自己的儿子送到秦国做人质,秦穆公也很厚道,直接把宗室的女儿嫁给了晋惠公的儿子。
没想到,晋惠公的儿子在晋惠公死后就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去当国君了。秦穆公对此事恨得牙痒痒,于是从楚国接回晋公子重耳并助他坐上了晋国的君位。此外,秦穆公还将5个宗族的女儿嫁给晋文公重耳当老婆,其中还包括了上次嫁给晋惠公儿子的那个女子。
▲晋惠公被秦军捉回秦国
所以严格来说,烛之武退秦师这件事,其实是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时恩怨情仇的一次清算。
郑国因为无礼于晋文公选择与楚结盟对抗晋国,晋军因为楚国对晋文公有恩在城濮之战中对楚军退避三舍。晋军击败楚国后,便联合秦国一起找到郑国兴师问罪。结果秦国单方面背盟,晋文公因秦国对自己有恩而又选择不追究秦军的背盟之过。
但是,一时的恩义能值几个钱?有些问题和矛盾绝不是靠恩义就能解决的。
二、四国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无论是“烛之武退秦师”的前因晋楚“城濮之战”,还是其后果秦晋“崤之战”,其内在驱动力还是四国一直以来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 楚国
楚国大部分时间都在南方发展,与北方中原地区打交道的次数屈指可数。因为经常与南方蛮夷部落打交道,楚国在文化和语言上与中原诸国有所差异,所以中原诸侯一直视楚国为南蛮。
连周天子也只是象征性地给楚国首领封了一个子爵,楚人对此很不乐意,就给自己封了个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这件事有点像是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
自齐桓公“尊王攘夷”称霸中原后,很多国家都蠢蠢欲动,这其中又属楚国最具实力。为了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楚成王主动给周天子进贡,然后就参与到北方中原地区的争霸中去了。
不过楚国北进中原的号角还没响起就被齐国打回去了,好不容易齐桓公死了,楚国的霸业马上就能看见曙光了,结果此时横空杀出一个新的霸主晋国,可以说晋文公是楚国最失败的一次投资。
▲楚成王任令尹子文为相治国,差点成了中原的霸主
- 秦国
秦国跟楚国情况差不多,秦人一直在西部发展,在中国诸侯眼中与西戎无异,所以秦人迫切地需要一个东进中原的支点。可惜的是,秦国东进中原之路被晋国牢牢锁死。
郑国的出现,让找不到出路的秦人看到了一丝希望,特别是对年过五十的秦穆公来说,他已经没有很多时间等待更好的机会出现。对于郑国,秦穆公可以说是势在必得。
而烛之武的出现让秦穆公看到另外一种可能——一种可以独占郑国的可能。于是秦穆公假意与郑国结盟,并留下三名驻军将领美其名曰助郑国守城。郑国以为危机得已解除,殊不知一场更深的阴谋即将在郑国发生。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地图关系示意
- 郑国
郑国曾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小霸主,可惜的是,郑庄公死后,因君位问题郑国发生了内乱,不久就沦为一个二、三流的小国。
一般来说,小国也有小国的生存之道,但是……活下去这个小小的愿望对郑国来说,实在是太难了。郑国地处中原腹地,北有晋,南有楚,西有秦,东有齐,全是霸主级的存在。
事实上,“烛之武退秦师”之后,郑国恢复了与晋国的同盟关系不久,又跟楚国好上了。如此来来回回几次,郑国成为了坚定的骑墙派,朝晋暮楚。
▲对郑国来说,夹在强国之间,实在是太难了
- 晋国
晋国在重耳的父亲晋献公的经营下,已经是超一流的国家。结果晋国也发生了内乱,重耳的三个弟弟还有一个侄子先后做了晋国的国主,最后公子重耳才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坐上了晋国的君位。
所以此时的晋国,需要证明一下自己,以免被虎视眈眈的诸如秦、楚、齐这样的大国侵犯。晋文公重耳可谓是雄才大略,即位不到五年,就让晋国称霸中原。可惜的是,晋文公在位九年就去世了。
三、烛之武退秦师的后续
晋文公一死,秦穆公隐藏的爪牙就立刻暴露出来了。秦穆公决定趁晋国办国丧之际,借道晋国与前几年留在郑国的将领里应外合,一举消灭郑国。
对于秦穆公的计划,秦国老臣极力反对。我们再来看一下地图,秦军要从秦国兵发至郑国,就势必要穿越晋国的崤函通道,还要经过东周王朝的都城洛阳,全程超过1500里。最关键的是,万一晋国在崤山设伏,后果不堪设想。
但秦穆公对老臣的建议听而不闻,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相信我说的话了吧,连自家得力老臣的话秦穆公都不愿意听,烛之武一个小国名不经传的小老头怎么可能真正的劝退一代霸主秦穆公呢?
▲秦偷袭郑国路线示意图
大概是天不灭郑国,秦国的军队在前往郑国的途中发生了一个意外。郑国一个叫弦高的牛贩子,这天刚好赶了一群牛要到周国贩卖。这个叫弦高的郑国普通百姓,做了一件名传千古的事情,因为他的这个举动,让郑国真正免受了一次灭国之灾。
弦高一边让人回郑国报信,自己装成是郑国的使臣前去拜见秦军的主帅。弦高对秦军主帅说,我们的国君听说秦军要兴师前来问罪,就派我送上十二头牛来犒劳秦军,希望秦国可以原谅郑国的过错。秦军主帅听到弦高的话大惊失色,以为秦国想偷袭郑国这件事已经被郑国发现了。
另一边,郑国接到弦高朋友的报信后,果断赶走了驻留在郑国的秦军。就这样,秦军的如意算盘就被一个卖牛的打破了。
秦军见偷袭郑国不成,就顺手把旁边的滑国灭了。这滑国虽然是排不上号的小国, 但它的背景可不简单,因为它是姬姓国。秦军把滑国灭了,就给了其老盟友晋国一个充足的借口——秦穆公不来参加我晋文公的葬礼不说,还把我们的兄弟之国滑国给灭了。
于是晋国就率军在崤山埋伏,以逸待劳,结果可想而知,秦军几乎被晋军全数消灭,三位主帅都被晋国俘虏。好在晋国的太后是当年秦穆公送给晋文公的女儿,在她出面求情下,晋国最后还是把这三位将军放回了秦国。
至此,秦穆公东进中原的雄心就被熄灭了,不过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秦穆公老老实实在西边发展,称霸西戎,反而被周天子封为霸主,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四、咕嘟君有话说
好了,烛之武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基本上说完了。烛之武与牛贩子弦高先后救了郑国,两个人都得以名传千古。但烛之武的所做所为只是表面上劝退了秦军,反而因此引狼入室,差点酿成大祸。
那如果没有烛之武退秦师,郑国能不能活下来呢?
事实上,晋楚争霸期间,郑国多次被打得无力还手,但晋楚出于某种目的,不约而同地没有灭掉郑国。所以,咕嘟君大胆猜测,即使烛之武不出去找秦穆公谈心,郑国也不会因此灭亡。
特别是在春秋时期,春秋霸主大多是借周天子的名义称霸诸侯。郑国不但和晋国同是姬姓国,还多次帮助过周天子,所以晋国顶多责怪一下郑国国君的无礼之举,然后让郑国与楚国断交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