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授学的时候,最多有三多千学生,只要在他这里镀过金的人,往往回国后,都拿着他颁发的文凭,做个国家公务员是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的。在这么多学生中,有一个叫子贡的人,可以说是他学生中最优秀的,他不仅生意做得好,还当过鲁国、卫国的宰相。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还多次帮孔子解困。然而,这么成功的人,孔子却并不怎么喜欢他,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最不喜欢的弟子是谁(分析孔子不喜他的原因)-风君娱乐新闻孔子最不喜欢的弟子是谁(分析孔子不喜他的原因)-风君娱乐新闻

(子贡)

子贡,原名端木赐,是春秋卫国人,商人世家。不过在春秋时期,经商并不入流,是被人看不起的行当,所以子贡25岁的时候,听说大名鼎鼎的孔子到卫国招生,他就赶紧背了十条腊肉去见孔子,也想“学而仕”。

子贡和别的学生不一样。比如颜回,颜回对孔子说的话言听计从,视孔子为偶像,因此无论孔子走到哪里,他都跟到哪里。子贡虽然也听孔子讲课,但他还要兼顾着生意,所以他和孔子在一起的时候,并不多。

在一起的时间虽然不多,但子贡在孔子那里的问题特别多,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记载:“子贡利口巧辩,孔子常黜其辩”,意思是说孔子上课的时候,子贡的问题最多,总是对孔子的话表示疑问,并会举例子摆事实,于是孔子生气了,说他:“君子不器”。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曾受到过楚昭王的邀请,当他和他的学生走到陈、蔡两国的边境时,陈、蔡两国的高层认为孔子是个贤人,若是为楚昭王所用,一定会对陈、蔡两国不利,于是派兵将他们困在边境。

边境既无粮食也无饮水,环境很恶劣,跟随孔子的学生很多饿得站不起来,子贡听到消息后立即赶过来为老师解困。

子贡是做国际贸易的大富商,素与各国都有生意往来,各诸侯国也视他为尊贵的外宾。所以当子贡去见陈、蔡两国的国君时,两国国君当然卖他的面子,这才让出道来,给孔子师徒放行。

获救的孔子,难得夸了一次子贡。夸也没有认真夸,而说他是“瑚琏之器”。“瑚琏”在春秋时期是祭祀时用来装粮食的贵重的器物,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很有考究。“瑚琏”虽然贵重,但终究只是器物,不是真正的祭祀用品。谁才是真正的祭祀用品呢?自然是孔子他自己了。因为子贡提供食物,因为子贡提供安全,孔子得以周游列国。但被保护的那个人,才是最重要的。

孔子最不喜欢的弟子是谁(分析孔子不喜他的原因)-风君娱乐新闻孔子最不喜欢的弟子是谁(分析孔子不喜他的原因)-风君娱乐新闻

(孔子对子贡的评价)

子贡这一个“瑚琏”,不仅救国孔子,还凭他的能力,救过孔子的祖国——鲁国。

鲁国到了春秋末期已经是个弱小的国家了,它的邻居齐国想要扩大自己的势力,准备攻打鲁国。孔子爱国,听说这个消息后,很为鲁国担心,于是问他的三千学生,谁能救鲁国?这次又是子贡站出来表示愿意为老师排忧,救鲁国于水火。

子贡这个人,除了做国际贸易,他口才也非常好,是个很有本事的人。

子贡先让齐国在他的游说下改变了主意,又去吴国让他攻齐,接着挑拨越国趁吴国攻齐的时候,占吴国,如此游说一番,几个诸侯无不认为对自己有大利可图,最后,经过一番厮杀,被游说的各国呈现出“止吴霸越,乱齐存鲁”的局面,子贡果然不负使命,既削弱了各国的实力,又让鲁国逃过一劫。

子贡有这么大的成就,对孔子又有那么大的帮助,为何孔子依然不待见他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子贡无论经商,还是为政,其实都没有用他老师的学说。比如说孔子经商,当一个商人,显然是为孔子所不耻的;再比如说子贡救鲁,典型的纵横家的风格,纵横家的导师是鬼谷子,跟孔子的学说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还比如说子贡救孔子,也是拿着厚礼去见陈、蔡两国的高层,走贿赂路线,这也是孔子所不耻的行径。反而是颜回,虽然百无一用,但自始至终用老师的主张,崇拜老师这个人,老师当然就喜欢了。

而且后世对子贡的评价也与孔子不一样。《史记》就对子贡评价非常高,唐代追封子贡为“黎侯”,宋代则加封子贡为“黎公”,明代则称为“先贤端木子”,这个“子”,就和孔子的“子”一样的地位了。

孔子最不喜欢的弟子是谁(分析孔子不喜他的原因)-风君娱乐新闻孔子最不喜欢的弟子是谁(分析孔子不喜他的原因)-风君娱乐新闻

(孔子和他的弟子)

所以,要说榜样的话,我们后世的孩子,显然应该学子贡,可千万别去学那皓首穷经而无用的颜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