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圣与其家菜
山东福山是著名的“进士之乡”、“烹饪之乡”,现代又加冕以“书画之乡”。仅明清两朝,福山就出了七十余员进士。举人、秀才、读书人更是多得帅.数不胜数。做官的遍布县州府道、抚司部枢。世称“半国官”。
福山是个出官的地方。是“学而优则仕”即读书当官的典范。
福山得名,赖以磁山。磁山是天上落到海里的一颗巨大的陨石,后因地壳运动,从海里凸出成为一座山。天下的陨石很多,天下的山陵也很多。但是,一块陨石形成一座山的却只有磁山,这是绝无仅有天下无双的造化。
老百姓说那陨石是天上降下的紫微(即北斗)星中的第四颗星—“文曲星”。文曲星又称“天官星”,是主宰天下功名官禄的。还有一种说法是:一只白虎怪在海边兴风作浪淹没村庄田野残害百姓。天下的文曲星扔下自己的笔架,镇压住虎怪,化成三座笔架式的山峰。所以磁山又叫笔架山。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午夜,天上文曲星正照在磁山,一时万丈光华。这是“文华射牛斗,文旌盖千秋”的奇观。福山就成了“文曲圣地”。要不怎么出“半国官”呢?
福山出官,官宦人家讲究礼节,迎来送往,铺排接待,场面隆重,自然少不得席面,所以就重视烹饪。有人重视,就有人研作。加上海鲜食材好,福山就积淀成了鲁菜发祥之地,成为著名的烹饪之乡。
鲁菜分二系半。一系是福山菜,是海席。另一系是历山菜,是陆席。那半系是“孔府家菜”。后孟府也依样规制,大同小异,不越礼。共为半系,也叫“孔孟家菜”,讲究得是“礼”,循规中矩,文华表彰,是鲁菜中的华表,被称着“圣人席”。
福山的鲁菜应该是“祿菜”即“官菜”。其隆重场面,高雅讲究,富丽堂皇,一派荣华富贵,充满“仕”气,质在“显贵”。
福山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物是古现王愨荣。王家一门出过三位翰林、二十四员进士,五十八名举人、五十八名贡生、三百五十七名秀才;出了三位封疆大吏。实为古今所罕见。百姓世代传颂:是磁山地气好,有文曲星高照。古现是“天下官窑”出天下官。这是民族俗成文化心理取向使然。
古现王氏家族是儒家思想传统文化代表。尤其王愨荣的壮烈人生,为朝野敬仰,称他为“万世人表”。孔子是“万世师表”,王慤荣是“万世人表”,是人的表率。是继孔子(至圣),孟子(亚圣)之后又一位圣人一季圣。他是读书做官做人的榜样。世人谁能成为孔孟圣人?但读书当官是有可能的。所从,“万世人表”王愨荣更具现实意义。后世一直把王愨荣做为做人做官的表率来记念宣扬。
王懿荣殉国,壮列天下。光绪皇帝卸笔“万世人表”匾和谥号“文敏”匾。山东巡抚袁世凯赠联:“天下文章莫大于斯斯人已去文章长留 万世人表惟此一家家国休戚模范永昭”。还有烟台道台盛宣怀题联:“甲骨文父父贤子孝家风光大 公忠干臣臣恭君正国体强盛”。翁同和题联是:“正气贯东亚令烈强寒魄 风骨壮中华使国民热胆”。慈禧题匾:“百代忠烈”。
孙中山也有题联:“粗茶淡饭养身立命持家以俭 忠臣孝子爱国亲民天下为公”。
还有福山县令题联:“道德文章千秋正气,日月光华万世人表”。匾:“季圣人家”。真是极尽殊荣。
季圣自已也有家菜,多是王懿荣独创,渐渐亦成半系,为“季圣家菜”,立鲁菜之列。
孔府菜具体体现在孔子“食不厌精”的思想上。而“季圣家菜”则体现王懿荣的“以俭制贵”饮食原则。择宜择鲜择新择低价食材,高规制作“以俭制贵”风格,形成“季圣家菜”系列规制。具体说就是用便宜食材制做出高贵的菜品。比如“花豆腐”。王懿荣虽非贫门,但耕读人家讲究的是勤耕苦读的家风,养性自是勤俭,生活从不奢侈。王家索以食豆腐为主。豆腐是自己磨豆、熬浆、下卤水制做的。每天凌晨,女人们便起来忙着制豆腐。王懿荣中了功名做了官,依旧如此。
一天,夫人做的豆腐不成个,一球一团地在豆浆里飘浮,眼見这一锅豆腐是瞎了。夫人急得想哭,要把其倒到粪池里沤肥。
“等等。”王懿荣舍不得这些烂豆腐,舀起一勺尝尝。那豆汁很香,那烂豆腐很软很宜口,一球一团就像一朵朵睡蓬。王懿荣找来一瓶鱼汤点几滴烂豆腐里,再尝尝,有了咸味,更香了。以后又加了辣椒油,那做废了的烂豆腐立刻如诗如画好像天上仙皅。豆腐也难比其妙,而且省豆子。后来,王家就常做其吃,并添加了韮菜花等佐料,更具其美其妙了。王懿荣给起了个诗意的名字,叫“出水芙蓉”。并经常用它招待客人,吃过之人无不赞扬。连省部大员们都感叹:诗意的很。世人说话不说诗,传出来是“天官豆腐”“福山老豆腐”。逐成一道名菜。
还有“拔丝地瓜”。地瓜是胶东人的养命作物,一年大概得吃半年多。吃得人反胃烧心泛酸水,说起地瓜都打怵。古现的大户都不少吃地瓜。王家不但吃地瓜,还吃坏地瓜。寻常人家都拿坏地瓜喂猪.。王懿荣却舍不得。他把地瓜坏了的地方削去,好的留吃。这就有些苦。王懿荣就把坏地瓜切成杏大小的块用油炸出,然后把糖熬成汁,把炸好的地瓜放到里面溜。捞出后,金黄的炸地瓜块上包滿了一层玻璃似的糖衣。吃时筷子要沾水夹,夹起一束糖丝,在清水里一激,入口糖衣嘎嘣脆,地瓜软糯香甜。坏地瓜顿时成为席上珍品。这就是“拔丝地瓜”的来历。
还有吃剩下的地瓜,第二顿都不爱吃,一口一块的真可惜。王懿荣苦思冥想索句一般也难破剩地瓜这题目。一次他去开封访友,主人端上一盘油汪汪的“地瓜泥”。他吃后极为赞赏。当场抄了方子并下厨学习制作。回家后,他不及洗尘,便把剩地瓜剝皮搓碎成末,加油下锅炒,直炒得像炸酱一般。家人一吃,烫乎乎甜乎乎粘乎乎香甜可口。从此,王家把它当夜宵。王懿荣喝着“地爪泥”熬夜读书,考上了进士。人们都说是“地瓜泥”供他成了进士。王懿荣进京当官以后,夜读、当值都喝“地瓜泥”当夜宵。这时“地瓜泥”都由夫人炒,炒好放在棉护保暖的瓷罐里由王懿荣带着当值。那瓷罐很大,盛的“泥瓜泥”一个人吃不了,王憨荣总分给同僚吃。做官了,居京了,景况好些了。夫人便加些杏仁、果脯、核桃仁炒“地瓜泥”,其味更是无不赞赏。一天夜半下值,王懿荣正欲与几个同值的同僚分享“地瓜泥”。光绪一步跨进来:“众卿喝的什么这样香甜呀?”
众官伏倒一片:“皇上!”
光绪坐下来,笑道:“众卿快起!”
“谢皇上!”众官爬起。
“该朕谢大家?国子监众卿如此勤政,联甚感腑。”
王懿荣赶忙端一碗“地瓜泥”奉给光绪:“皇上尝尝臣等的夜宵,‘地瓜泥’。”
光绪接碗喝一口,顿时满口甜香。他一口喝下去,竟烫出一头热汗。他立感周身热乎暖由脚起通泰惬舒。他不由问王懿荣:“卿说这叫什么?”
“地瓜泥。”
“地瓜……泥?能这等好吃。”
“是做工好。”
“噢?”
“熟地瓜剝净皮,搓成碎末加油炒成酱,可以加点果脯杏仁之类提成色……”
“这么简单?”
“确不复杂。”
光绪不由赞叹:“真是好东西,既惜物又简俭还好口味,应该让御饍房照方制做,供朕与宫人们做夜宵。”他兴冲起来,说王懿荣,“卿将方子抄给御饍房。”他又想起什么,摇摇头,“‘地瓜泥’太俗,怎好进朕的御饍房呢……”
“改个名字?”王懿荣思索,一时也抓不着题。
众官急切间亦是一时空白。
“唉,”小太监转着双睛闪了光,“就叫‘地瓜尼’!泥字除去三点水。仲尼的尼,长夜无灯的尼!”
王懿荣吓得咑通跪下:“臣万不敢当这尼字!”
光绪笑:“这有什么,凭卿的学识能干人格和品质,又是龙骨文之祖,担当得起这个尼字。你是大清国的仲尼!”
“臣不敢!臣不奉昭!”
“行啦,谁让你奉昭来”光绪笑,“朕说的是……地瓜……尼,你本乡究一个土……土尼!就‘地瓜尼’!明天你到御饍房送方子。”光绪摆驾回宫。
王懿荣爬起来怔了半刻复大笑:“好‘地瓜尼’,我喜欢!”
王懿荣逐成皇封的“地爪尼”,有名的“土仲尼”。
老百姓不懂尼,觉得尼是尼姑。还是叫“地瓜泥”。
季圣家菜还有一个硬菜是“全家福”。
王懿荣中进士那年,乡亲们都来祝贺。大家带来鸡鸭魚肉,海参鲍鱼对虾蛏子蛤海肠海葵……鸡蛋鸭蛋,大饽饽……
王懿荣一锅烩了,鸡蛋鸭蛋清黄分开蒸成餻,切成长方块加上去,叫金条银条。再加上自家的豆腐乃白玉,由一大锅炖出来,分盛在大盆里端到桌上供大家共享。王懿荣为其起名为“全家福”。
王懿荣改任山东团练,回胶东组织团练抗倭,皇上赐宴送行。王懿荣非得下厨为天子做道菜。
光绪凑趣恩准。
不一回,王懿荣捧上一大盆菜,花蓝一般美丽,自是鲜香灌屋。
光绪眼睛一亮:“卿家,这是什么菜?!”
“‘家国福’!”
“花团锦簇,”光绪站起来围看,赞,“家国喻象。好!”
王懿荣急忙说:“臣祝大清家富国强,绵绣万年!”他心中想着当下国况民状,不由怆然泪下,忠臣孝子心中只有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