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泓水之战,对这场战争并不了解。但是一提这场战争的主角是宋襄公,可能就会有人想起来了,宋襄公固守仁义,错失战机,导致宋军被楚军击溃,自此宋国就沦为二流国家。对于宋襄公固守仁义这件事的分歧非常大,有一部分人认为宋襄公没错,颇有老贵族风范;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宋襄公太过迂腐,坚持蠢猪式仁义导致国家衰败。那么宋襄公固守仁义到底对不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宋襄公是如何失败的,以及固守仁义的对错。

宋国图霸的背景

最早称霸的是齐桓公,齐桓公多次召开国际峰会(九合诸侯),以意识形态不同为由多次出兵打断周围蛮夷染指华夏的念头。

在这里要解释一下,春秋时期蛮夷的概念其实是非常笼统的,当时中原民族都尊周礼,比如晋、齐、燕、宋、鲁等国;而周围的一些国家不尊周礼,也就被中原民族视为蛮夷,比如夷狄、楚国、胡人、匈奴。齐桓公就是利用意识形态不同,多次援助遵从周礼的国家,抵制蛮夷,也就是著名的“尊王攘夷”。

宋襄公泓水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揭秘泓水之战的历史影响)-风君娱乐新闻宋襄公泓水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揭秘泓水之战的历史影响)-风君娱乐新闻

但是齐桓公去世之后,齐国陷入内乱,一时间中原民族没个扛把子,无法接替齐桓公霸主的地位。屋漏偏逢连夜雨,倒霉的事往往都是成双成对的,楚国趁中原无霸主大举发兵,试图夺取中原地区的控制权。

中原民族在感受到危机之后重新召开国际峰会,宋、齐、楚就国际形势这块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当时峰会地点在齐国,但是宋襄公却坚持当盟主,并且强烈要求在宋国召开国际峰会。齐国和楚国都不满宋襄公的所作所为,但是宋襄公却忽视他们的意见,强行宋国召开了国际峰会。

宋襄公泓水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揭秘泓水之战的历史影响)-风君娱乐新闻宋襄公泓水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揭秘泓水之战的历史影响)-风君娱乐新闻

当时参加峰会的国家有:宋国、楚国、陈国、蔡国、许国、曹国、郑国。齐国和鲁国都觉得宋国实力不够,所以借故不来了。齐国和鲁国的缺席就透露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中原民族并不认可宋国的国力能肩负重任,至少宋国还不能算是中原民族的灯塔。当时宋国内部也有明白人,宋襄公的哥哥(目夷)就劝宋襄公不要不自量力(小国争盟,祸也),但没办法,宋襄公坚持以盟主的身份主持国际峰会。

劝阻宋襄公无效之后目夷就劝宋襄公带上军队,防范野蛮人(楚国)在峰会上动手。宋襄公却认为都已经定好了不带军队,自己带军队这是不守信用,所以放弃带军队去赴会。结果宋襄公在峰会上和楚王发生激烈冲突,楚王直接擒拿了宋襄公,并且趁宋国群龙无首时发动侵略战争。宋襄公傻但不代表宋国傻,宋国知道宋襄公这傻子会出事,所以提前做出了防范工作,打退了楚国的侵略战争。在鲁国的调停下,楚国释放了宋襄公,但是双方结下了很深的梁子。

宋襄公意识到了只有仁义是不行的,他需要一场战争的胜利来强化自身威望,从而接替齐桓公的霸业,成为中原霸主。因此宋襄公不顾劝阻,拉拢卫国、许国、腾国联合讨伐郑国。这个郑国其实也没什么大错,只不过是臣服了楚国,宋国试图敲山震虎,打击打击楚国的嚣张气焰。楚国为了进一步在中原扩张,必定会保住郑国这个马前卒,所以派遣大军攻伐宋国本土,意图强迫宋军撤兵。楚军、宋军双方在泓水领域相遇,为了完成宋襄公的图霸梦想、为了完成楚国扩张战略,双方正式开战。

宋襄公泓水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揭秘泓水之战的历史影响)-风君娱乐新闻宋襄公泓水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揭秘泓水之战的历史影响)-风君娱乐新闻

泓水之战的过程

周襄王十四年十月初一,楚军抵达泓水南岸、宋军占据泓水北岸,当时宋军抢占了地利的优势,完全可以趁楚国渡河时“半渡而击”,也就是趁对方渡河的时候偷袭。春秋时期兵种主要为步兵、车兵,严重依赖阵法,如果能抢先在对方布阵时偷袭,那必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宋襄公的脑回路和别人不一样,他偏偏不趁虚而入,他就等楚军渡了河、布了阵再展开攻击。

宋襄公泓水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揭秘泓水之战的历史影响)-风君娱乐新闻宋襄公泓水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揭秘泓水之战的历史影响)-风君娱乐新闻

在我们看来这种行为挺愚蠢的,但是宋襄公认为这是仁义,当时春秋对征战也有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比如:不因凶丧而发动战争、不能半渡而击、不能用欺诈手段取得胜利、不得攻打伤兵、不得伤害老幼。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东西早就被抛之脑后了,到宋襄公时期各种破坏规矩的征战数不胜数。而且大家都知道,楚国一贯是不讲理了,你跟一个不讲理的人谈道理,这不是脑子有问题吗?

宋襄公泓水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揭秘泓水之战的历史影响)-风君娱乐新闻宋襄公泓水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揭秘泓水之战的历史影响)-风君娱乐新闻

等到楚国渡河之后、排兵布阵之后,宋襄公再发出作战命令。但是楚国的军队要比宋国的军队强大许多,在强大的军事优势面前所谓的仁义不堪一击,宋襄公很快就败退了。幸得部下拼死掩护才突围出去,不然宋襄公在这一战就殉国了。随着宋军的全线败退,泓水之战正式落幕了。事后宋国人开始抨击宋襄公指挥不当,但是宋襄公却振振有词的说我这是仁义。宋国因为这次惨败正式退出争霸的行列,成为二流国家。不到一年,宋襄公就带着他所认为的仁义、争霸梦,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总结

宋襄公是否仁义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那就是宋襄公真的仁义吗?很多人认为宋襄公十分仁义,其主要依据就是泓水之战以及宋襄公让国。一个犯人天天杀人,到头来做一件好事,难道这就是好人吗?宋襄公确实有仁义的事情,但是他也有不仁义的事情啊。宋襄公父亲的时候,葬礼还没办他就跑去会盟诸侯了,这能算是孝顺吗?(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而且宋襄公还在会盟中虐待其他国君,一次还虐俩,另外他还祭祀鬼神。当时子鱼的评价就是别做图霸梦了,你这种人不死就是谢天谢地了(今一会而虐二国之君,又用诸淫昏之鬼,将以求霸,不亦难乎?得死为幸!)。如果说一件仁义的事情可以抵一件不仁义的事情,宋襄公到最后也不剩几件仁义的事,甚至还有可能一件都不剩。

一个平时都不怎么仁义的人突然仁义起来了,这不奇怪吗?很奇怪!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过分强调仁义,我并不认为他是多么仁义的人,我个人认为他炒作的意图更大。战争只有两个结果,失败或者胜利。如果失败了,那宋襄公什么都不剩;如果成功了,那宋襄公仍旧很难完成图霸梦。但是如果宋襄公强调仁义,那么就算失败了,宋襄公也有一个仁义之君的名头;如果成功了,那么他就更能那仁义做卖点,进一步靠近他的图霸梦。

当然了,肯定会有宋襄公的粉丝说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你不要忘了,在这场战争中宋国高层都不持“仁义”观点,他们都认为应该半渡出击,这证明什么?证明社会主流观点已经不再认为仁义大于天了,宋襄公坚持仁义的观点属于倒行逆施。当时楚臣(成得臣)评价宋襄公“好名无实,轻信篡谋。”不排除楚臣有抹黑的嫌疑,但是根据宋襄公回复国内为什么不半渡出击的答案,我个人认为宋襄公确实贪图名声,而且国内百姓都比较怨恨宋襄公(国人皆怨公),认为宋襄公为了一己私欲害死了不少宋军。不过宋襄公从某种意义上确实完成了图霸的梦想,因为后世史官对他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司马迁就非常推崇宋襄公,认为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不过主流史学界观点还是持否认态度的,毕竟宋襄公只是口嗨“仁义”,他的所作所为和其他霸主差远了。

宋襄公泓水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揭秘泓水之战的历史影响)-风君娱乐新闻宋襄公泓水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揭秘泓水之战的历史影响)-风君娱乐新闻

泓水之战的影响

泓水之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中原各国无力遏制楚国扩张的锋芒,楚国一度辐射至黄河北部地区,直到城濮之战才被打断扩张势头。而失败的宋国迅速衰败,沦为二线国家。之后一直国力不振,以至于逐步走向灭亡。同时泓水之战标志着“礼义之兵”寿终正寝,仁义被诡诈击败,从此各国作战观点都从仁义转变为“奇谋诡诈”这一战也被后世史学家认为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自此正式步入战国时代,各国都开始大肆兼并土地,掀开了一场又一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