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83年的一天,一场充满血腥味的政变“下宫之难”在晋国爆发了。
在这场政变中,晋国的第一政治豪门赵氏,几乎满门被灭,只有一个小孩子侥幸存活了下来。
这便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赵氏孤儿”。
这个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历经磨难,终为家族平反冤案,这才有了后来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
这一故事也被编写成剧作,屡次登上舞台和荧幕,成了“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
赵氏孤儿的故事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仅是因为这里面有尔虞我诈的权谋、酣畅淋漓的逆袭,还因为其中隐藏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患难之情。
这段患难之情的主角,正是程婴与公孙杵臼二人。
一场蓄谋已久的政变
春秋时期的晋国历史,就犹如一部浓缩版的春秋史。
君主之权逐渐旁落,家族之间勾心斗角,上演着一幕幕相爱相杀的大戏。
在这一部长达数百年的戏剧中,有一个家族的历史最为跌宕起伏,这个家族就是晋国的赵氏家族。
在晋文公时期,赵氏的第一位宗主赵衰曾随晋文公流亡他国,不离不弃;
等到晋文公即位后,赵衰得到了重用,赵氏一族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直到晋景公时期,赵衰之孙赵朔已经成了晋国一手遮天的大人物。
晋景公一直非常忌惮赵氏,因为他的父亲晋成公都是赵氏一族扶持上位的。
晋成公知道自己是一个傀儡,便小心翼翼地对待赵氏,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赵朔。
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赵氏家族权倾朝野,但物极必反,晋景公表面上虽然对他们客客气气,心里却一直想将赵氏除掉,从而收回国君大权。
危机,正在不知不觉中向赵氏一族靠近。
为了对抗赵朔,晋景公开始暗中培养自己的心腹,其中最得宠的一人叫做屠岸贾。
这屠岸贾一直被赵家打压,早就对赵氏一族恨之入骨了。
此番重新得势,自然是一心一意地帮助晋景公算计赵氏。
又有谁能想到,一次山体崩塌,竟成了赵氏灭顶之灾的开始。
当时的七八月份,晋国境内的梁山因为暴雨突然崩塌。山体大面积滑坡,堵塞了河流。
梁山崩塌之事本是自然灾害,但在古代却不是这么简单的,那是“上天示警”,是需要有人出来负责的。
于是,这件事便成了屠岸贾攻击赵氏的一个借口。
屠岸贾先是建议晋景公去太史馆占卜吉凶,接着又从太史馆带回了“刑罚不中”的卜辞。
屠岸贾对晋景公说:
“这次上天示警,就是因为我们晋国刑罚不中导致的啊。”
晋景公连忙问道:
“我晋国为何会出现刑罚不中的情况呢?”
屠岸贾接着解释道:
“昔日赵氏弑杀晋灵公,这是罪不容赦的大罪。
而赵氏不仅未受惩罚,反而位列公堂,执政国柄多年,这就是刑罚不中啊,所以才会惹得天怒人怨,这梁山崩塌正是神灵给我们的警戒。”
究竟是屠岸贾以“神灵警戒”说服了晋景公,还是晋景公要用“神灵警戒”惩制赵氏,这都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晋景公已经决定对赵氏下手了。
“刑罚不中”的流言瞬时四起,而且一传就是四年,街头巷尾,传得沸沸扬扬。
这使朝堂之上的士大夫们,也对赵氏充满了一种敢怒不敢言的抵触情绪。
此时,铲除赵氏的呼声在朝野内外已经非常高了,晋景公和屠岸贾也是时候主动出击了。
(晋景公)
一个牺牲自我的计划
晋景公17年的一个夜晚,公室的军队悄悄包围了赵氏族人居住的下宫。
屠岸贾在下宫府前贴出告示,向世人公布赵氏族人的罪状。
一夜之间,不分男女长幼,赵氏全家上下共计三百多口纷纷被杀。
赵氏家主赵朔的夫人庄姬公主因为是国君胞妹,因此躲过一劫,被士兵们送回了王宫,不过此时的她已怀了身孕。
在这生离死别之际,赵朔对庄姬公主说道:
“如果生男子,他就叫赵武,当为赵氏复仇;
如果生女子,她就叫文嬴,赵氏宗庙灭亡也是天意!”
可以说,赵氏一族的存与亡,完全取决于这个尚未出生的孩子。
因此,保全和消灭赵氏的两方,都在紧紧盯着这个尚未出生的遗腹子。
想要保全赵氏的一方,是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以及赵朔的好友程婴。
公孙杵臼曾问程婴,为什么没有为朋友殉难,程婴回答说:
“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程婴虽已抱定殉难的决心,但却把保全赵氏后代的责任放在了首位。
几个月后,庄姬公主生下一个男婴,取名赵武。
但这一切都逃不过屠岸贾的眼睛,他想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于是便立刻到宫中搜查这个孩子。
为了躲避追查,庄姬只好将婴儿赵武藏在自己的胯下,并祈祷道:
“赵氏宗族如果绝嗣,他就会哭叫;如果不该灭亡,就不会出声。”
也许是天可怜见,在屠岸贾搜索时,赵武竟没有啼哭,赵氏宗族也因此留下了复兴的希望。
但屠岸贾依然不肯善罢甘休,他为搜出赵氏孤儿,便假传君命,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全部杀掉。
为寻万全之策,程婴私下找到公孙杵臼商量办法。
公孙杵臼问程婴说:
“个人一死难,还是扶持孤儿难?”
程婴答道:
“个人一死容易,扶持孤儿却难。”
公孙杵臼接着说:
“赵家的先君们曾厚待您,那就由您来做这难事吧,而我来做容易的事,我会用生命来为你打掩护。”
于是,程婴使了个“偷龙转凤”之计,他将自己的儿子包上华贵的襁褓,并将之交给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带着这“假赵氏孤儿”,一路跑进山里,藏了起来。
如今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而这东风,正是程婴自己。
在公孙杵臼带着孩子逃进山里后,程婴却主动找上了屠岸贾,并声称,只要给他千金赏赐,他就说出赵氏孤儿的藏身之处。
屠岸贾听后大喜,立刻派人和程婴一同去捉拿公孙杵臼和那个婴儿。
当公孙杵臼见到程婴时,他强行压住了眼泪,并装出义愤填膺的样子,大骂程婴是无耻小人,既不能为朋友死难,还出卖朋友遗孤。
只见公孙杵臼仰天大呼:
“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
就这样,公孙杵臼与那个假的“赵氏孤儿”一同惨遭毒手,而程婴却怀着悲痛和仇恨,带着赵武一起隐居于深山之中。
(公孙杵臼)
一段刻骨铭心的友谊
岁月如梭,转眼间,程婴与赵武在山中生活了十五年。
或许是上天被公孙杵臼与程婴的忠心所感动,晋景公在灭了赵氏一族后,便开始梦魇缠身,最后忧郁成病。
于是,晋景公招来当时的韩氏家主韩厥,向他询问病因。
韩赵两家一向交好,韩厥早年更是受过赵家父子的恩惠,当初悄悄护送赵武出宫的人正是他。
他见晋景公病魔缠身,便借机为赵氏求情:
“以赵衰的功勋与忠诚,在晋国竟然没有继承他们爵位的后人,今后为国家做好事的人谁不害怕啊?
古时的贤明君王,他们的家族都能享受几百年的俸禄和爵位,难道他们的后代中就没有恶人吗?
不是的,虽然他们也有不肖子孙,但那些子孙依靠着先代的功德,也能够避免祸患。”
晋景公听后,恍然大悟,深觉自己愧对赵氏先辈,确实不成体统,于是便问韩厥:
赵氏是否还有后人存在,韩厥趁机提到了受程婴保护的赵武。
于是,赵武被晋景公迅速召入宫中。
此时的赵武已是少年,晋景公命赵武面见群臣,并宣布其为赵氏之后,并使其复位,重为晋国大族,列为卿士。
重新复位的赵武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带人攻杀了屠岸贾,诛其全族,为赵氏家族完成了复仇。
在之后的时间里,赵武成长迅速,一跃成为了晋国独挡一面的重臣。
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赵武已经20出头了,要按例举行冠礼。
程婴看着已经成人的赵武,心中终于回归了平静,因为他没有辜负好友当年的期望。
只见程婴对赵武说道:
“当年下宫之难,赵氏家臣大多殉职。我不是苟且偷生,而是为了担起扶立赵氏后人的责任。
如今,我的责任已经完成了,我也该到九泉之下去见家主与公孙杵臼了。”
赵武闻言,大惊失色,连忙顿首劝阻。
可程婴却淡然说道:
“我当初与公孙杵臼有约定,他先我而死,是对我的信任。如今,我已经完成了任务,如果不去告诉他,他会认为我还没有完成任务的。”
说罢,程婴便拔剑自刎,从容而死……
(程婴)
公孙杵臼与程婴本可以在下宫之难中袖手旁观,以保全自身。
但忠诚和友情,指引着他们走上了另一条路,一条不归路。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延续了赵氏家族的命脉,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生死之交”四个字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这是命运的安排,更是良知的使然。
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在《义士行》中写道:
“自来三晋多义士,程婴公孙杵臼无其伦。”
他们的故事虽然成了一幕悲剧,但他们的人生却依旧完美无失,因为他们的人格从未缺失,他们的精神泯然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