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曹操《短歌行》
齐桓公,名小白,姜子牙第十二代孙,春秋五霸之首。
周武王推翻商朝后,为了奖赏开国功臣、以及周朝王室,大行分封制度,大大小小诸侯国共分封了几十个。
其中姜子牙首当其冲,他辅佐周武王伐纣,功勋卓著,被周武王封国建邦,国名为齐。
传到齐桓公时,齐国已成为东方大国,在鲍叔牙、管仲等人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
以齐桓公当年在春秋时期的社会地位,想要巴结他的人多如牛毛,易牙便是其中一位。
这位易牙可了不得,他为了讨好齐桓公,可谓是下了血本,竟然亲手煮了自己4岁的儿子!
装死迷惑管仲,成为国君
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在位期间,齐国政局十分混乱,齐桓公为了远离灾祸,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至莒国,公子纠则在管仲的保护下逃至鲁国。
两位齐国公子身在异国他乡,静待时变。
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齐桓公的堂兄弟)联合外人杀掉齐襄公,自立为王。然而做了一年不到的王位,就被人刺杀而死。
莒国与鲁国得到消息后,连忙派人护送两位公子回齐国,想要扶持他们成为齐国国君。
鲁国不仅派人护送公子纠,还派遣管仲带兵前去截杀齐桓公。
管仲拦截住齐桓公后,一箭射中齐桓公的带钩,也就是腰带上的金属物质,齐桓公中箭应声倒地装死。
对自己的箭术相当自信的管仲连忙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这才慢吞吞地将公子纠送出去。
齐桓公装死迷惑管仲成功后,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在众人的拥立下成为齐国国君。
对于管仲的一箭之仇,齐桓公日夜难忘,于是发兵攻打鲁国,在齐国的威逼利诱下,鲁国杀掉公子纠,并且将管仲送至齐国,交由齐国处置。
齐桓公本想杀掉管仲,鲍叔牙却劝说,若想称霸天下,非管仲不可。
于是管仲被拜为相国,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
烹子献糜
管仲病重时,齐桓公曾去探望管仲,并且询问谁可接任相位。
齐桓公首先想到的便是鲍叔牙,此人辅佐自己早于管仲,并且一直忠心耿耿。
管仲却说鲍叔牙太过于善恶分明,这种性格是不适合政治的。
然后齐桓公又问易牙如何,管仲更是嗤之以鼻,此人为了讨好自己的国君,不惜亲手煮了自己的儿子。
试问这种没有人性的臣子,怎么能够担任相位呢,并且劝说齐桓公以后要远离易牙。
易牙,江苏徐州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厨。
易牙是第一个运用调和之事操作烹饪的庖厨,好调味,很善于做菜。
《管子·小称》中记载:夫易牙者,以调和事公。公曰:惟蒸婴未尝。于是蒸其首子而献之公。
在一次午宴中,齐桓公对易牙感慨道:
“寡人尝遍了天下美食,吃过各种山珍海味,却唯独不知人肉是何味道”!
齐桓公此话本是戏言,只不过是茶余饭后的感慨之言而已。
但易牙却暗自记在了心里,认为这一定是齐桓公的心愿,或者是不便于明说而暗示自己。
为了讨好齐桓公,易牙决定要满足齐桓公。
不过齐桓公贵为国君,何其高贵,一般囚犯或者平民是不配做给齐桓公吃的,于是发狠之下,易牙将自己4岁的儿子给煮了。
易牙将肉汤装在一小金鼎中端给齐桓公,齐桓公品尝后大加赞赏,并且询问易牙这是什么肉,竟然如此鲜美。
当得知是易牙的亲生儿子后,齐桓公别提有多不舒服,然而更多的则是感动,认为易牙为了自己连骨肉之亲都不认,绝对是忠臣一个,于是开始重用易牙。
作茧自缚
易牙如此没有人性,堪称小人一个,这才有了管仲临终前,劝说齐桓公远离易牙、卫开方、竖刁三人的这一幕。
知晓管仲对齐桓公的嘱托后,易牙愤愤不平,于是找到鲍叔牙,将管仲否决鲍叔牙的事情告诉了他,意图离间二人。
然而鲍叔牙听后却丝毫不以为意,并且称赞管仲公私分明,正合自己的心意。
还反讽易牙道:“若真让我当政,还能容得下你们这些小人作乱”?
本想用离间计的易牙,自讨无趣,反被讥讽,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管仲去世后,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遗言,将易牙等人撤职。
易牙等人离开的三年时间,齐桓公吃饭吃不香,睡觉睡不着,三年后又将易牙等人召回宫中。
第二年,齐桓公病重,齐国大乱,众公子为夺国君之位无人过问齐桓公,易牙等人更是堵住宫门,假传君命,不让任何人接近齐桓公。
无人过问的齐桓公,在偷偷溜进来的宫女口中得知到是易牙等人堵住了自己的生门后,悔恨不已。
然而此时后悔已是无用,齐桓公生生被饿死在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