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臭名昭著的暴君,臂如夏桀,这位夏朝时期的君主在位期间“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搜罗了许多姿色漂亮的美女藏在宫中,算是最早的金屋藏娇,同时他还建造了一座酒池,这座酒池大到可以让船在里面航行,商纣王的“酒池肉林”和他比起来都略逊一筹。
而同这两位昏君比起来,战国时期的宋康王则是一个拥有铁腕手段的暴君,明朝的朱元璋和他的风格相似。这个宋国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但是宋国自从宋襄公以后国势又慢慢的衰弱下来,不仅是宋国,还有像齐国、晋国都相继发生了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的事情。
而宋国也发生了这样的事,公元前356年左右,宋戴公的旁系子孙宋剔成废掉了国君宋辟公自立为王,是为宋剔成君,但是他上位没有多久,他的弟弟子偃又推翻了他的统治,这就是宋康王。这位宋康王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一上台就开始施行“王政”。
春秋战国时代宋国地图
这个“王政”是个不同寻常的信号,不管是子偃违背了周朝“公侯伯子男”的爵位而自封王爵,还是他施行“王政”,实际上都表明周天子的实力和地位日渐河山,诸侯已经脱离了他的控制,纷纷图谋取而代之,以取王业,像秦国更是野心勃勃,曾经一度称帝。
宋康王也不甘心在这个群雄逐鹿的年代里落后于别的国家,所以他上台以后励精图治,施行自己的“王政”,慢慢的这个宋国的国力就跟着强盛起来。国家强大了,士兵整天闲着没事干怎么办?宋康王一寻思得找点什么借口干点什么事。
恰好他看到一只小鸟在城墙下的角落里孵化了一窝小鸟,于是他让太史占卜这件事的吉凶,太史一顿操作以后告诉他“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资治通鉴·卷四周赧王)”,宋康王一听非常的高兴,于是命令他那群一天闲着没事干的军队先去灭掉了藤国,又去征讨薛国,打败东方的齐国,占领了人家五座城池,接着又跑到南方去攻打楚国,占领了对方三百里地,在西边又打败了魏国。
应该说宋康王这一顿操作十分的优秀,强大的宋国军队接连打败了齐国、楚国、魏国这么几个强大的诸侯国,宋康王也越发自信自己能够取代周天子,因为彼时的周朝已经分裂成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家,要消灭这两个小国家对当时的诸侯国来说易如反掌。
“三家分晋”前的战国地图
但是碍于周天子依然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谁也不愿意当出头鸟去攻打它,因为这会导致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后来的秦国吞并东周、西周,取代周天子以后就成为天下诸侯的头号敌人。宋康王看着自己的军队这么争气,就不禁有点飘飘然了。
他用一个皮袋子装满血,又把它挂起来又箭射,接着又用鞭子抽打土地,还把土神、谷神的神位用剑砍掉,史料形容为“故射天笞(chi)地,斩社稷而焚灭之,以示威服鬼神(资治通鉴·卷四周赧王)”。
宋康王除了干这么一件事,还让自己的臣子称呼自己万岁,于是从大臣到平民,没有一个不敢称呼他万岁的,如果有人触忤他,宋康王就用弓箭射死他们,砍断他们的手脚,剖开他们的身体,所以宋国的臣民都把他比作他的祖先商纣王。
这个宋康王和商纣王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宋国的开国君主是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当年商纣王昏庸无道,微子启就投奔了姬周,后来就建立了宋国。宋康王除了施行暴政,还喜欢霸占别人的妻子,他有一个担任舍人的臣子叫韩凭,这个韩凭的妻子何氏长的十分貌美,宋康王就霸占了何氏,并把韩凭流放。
而何氏悄悄的给韩凭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将要以死明志,没过多久,韩凭于是自杀身亡,何氏也紧跟着自杀,何氏死前祈求宋康王把自己和韩凭合葬在一起,但宋康王哪里会答应,反而把两个人的坟墓修建在两个相隔很远的地方。
何氏投崖而死
宋康王的种种暴行引起了臣民的不满,其它国家听说后,就给宋国取了一个“桀宋”的外号,而当年他四处攻打的国家私底下一商量,决定联合起来攻打宋国,以齐国为首,联合楚国、魏国一起发兵宋国,最终宋国的军队在三国联军的攻击下溃败,宋国灭亡。
其实,宋国的崛起和灭亡只是战国时代诸侯争雄的一个小小缩影,随着周天子的地位和实力越来微弱,周王室已经无法制衡各个崛起的诸侯国,早在周显王时期,韩国就敢于侵犯当时已经分裂为东周和西周的周王室,实际上已经标志着周王朝名存实亡。
而“三家分晋”则象征着周王朝的礼制已经彻底陷入混乱,赵韩魏原本只是晋国的三家卿大夫,这三家把晋国瓜分以后建国称候,周威烈王没有办法制止这样的行为,只能顺水推舟的把这三家封为诸侯。周天子自此沦为那些势力为自己博取合法化的工具。
司马光在编著《资治通鉴》时就发出评论说“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公、候、卿、大夫是也。”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使得王室失去了拥戴
正是目睹了周王室晚期礼崩乐坏,所以孔子才会不遗余力的推行他的“仁礼”思想,可见孔子的思想观念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基于当时的社会陷入动荡和混乱的时代背景,因此也就不难怪他为什么会周游列国,阐述自己的“仁礼”学说,实际上就是为了使社会重新恢复秩序。
而宋康王不过是作为当时的诸侯国的一个缩影而已,它的灭亡当然也源于自身的暴政,但其实也只是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相互攻伐的一个片段,这些诸侯国也许今天是盟友,明天就可能是敌人,在国家利益面前,因此涌现了各种政治学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苏秦的“合纵”和张仪的“连横”。
在各诸侯国都需要实用的政治人才的情况下,孔子难以有用武之地也就不难奇怪了,这也是为什么连鲁国也不愿意重用他的缘故,正是因为在周王室日渐河山的情况下,各个诸侯国都试图取代周王室,因此权谋之术才得以甚嚣尘上,臂如商鞅、乐毅、管仲这样的改革家和军事家才能得以重用。反映的其实正是一种时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