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密度最大的液体物质就是水银,其密度高达每立方米13.59克。可能单纯说到这个化学名词大家不太熟悉,但是我们经常会使用这个东西,比如温度计里的流动液体就是水银。今天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水银。
水银其实是一种金属物质,但是它却可以在常温常压下,以液态的形式固存。它的熔点是零下38.87℃,沸点是356.6℃,密度可达到每立方米13.59克,这一密度值是所有液态物质当中密度最大的。它的内聚力相当强,在常温下就可以蒸发出汞蒸气。据研究表明,蒸发出的汞蒸气是有毒的气体。一般说来,它有两种保存方式,一是可以与其它物质混合形成汞合金,金和银可以与汞合成汞合金,但是铁不能与汞合成汞合金;二是可以完全作为液态存在,这一状态在物理学上可以用相对论收缩效应理论来解释。
前文有提到过汞的化学属性相当稳定,它可以溶于硝酸,生成硝酸汞或者是与热浓硫酸形成反应,生成硫酸汞。它与金属合成可形成汞合金,化学价为正一价和正二价。
据中医学记载水银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记载,水银若是不小心弄洒了可以用川椒末或者是茶叶末,融合掉散落的水银。虽然水银的化合物可以起到消毒、利泻、利尿的作用,但是它会对人体的消化道有腐蚀的作用,还会损伤毛细血管,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人出现暂时性休克,非必要的情况一般不会使用水银化合物制药剂。人若误食了水银,可通过正常代谢排泄出来,但若长时间接触汞会造成慢性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水银又别称汞,它属于稀有金属,故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量很小。但它的使用历史很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不过那个时候它不叫水银,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朱砂,其实就是硫化汞。正常说来,朱砂的颜色是鲜红的,所以一般那个时候它会用作颜料。据可考证的古文资料显示,在齐桓公陵墓中就曾使用过大面积的水银。这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勘探出了大面积的汞。中国古代出土的《五十二药方》中曾记载汞被用作药剂,可与雄黄混合用来治疗疥疮等。硫化汞很容易挥发,但聪慧的古代人把硫化汞提炼煅烧之后就会形成汞,密封在容器中,便于储存。
其实简单说来,水银属于自然界生成的元素,一般来说通常会存在于空气、水或者是土壤中。当然,某些鱼类身上也含有着丰富的汞元素。就其所拥有的汞储存量的国家排名来,看西班牙所拥有的汞储存量是最多的,意大利次之,中国第三,吉尔吉斯斯坦第四。在喜马拉雅构造带上藏有着汞矿床,可供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