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郑国在中原苦苦奋斗,艰难地追逐他的霸业时,齐国却在闷身发大财。
▼
公元前731年,在位长达64年的齐庄公去世了,即位的是他的儿子,齐僖公。
齐僖公是与郑庄公齐名的春秋三小霸之一,这样说,很多人依然会一头雾水,不知道他是谁。但如果说起他的儿子,很多人就知道了。
他的儿子,就是春秋时第一位大霸主,齐桓公。
作为齐桓公的父亲,齐僖公即位时,晋国已经开始了大宗与小宗的内乱,曲沃桓叔恰好在这一年去世。郑国则处在年少的郑庄公与弟弟叔段紧张对峙的阶段,内乱一触即发。卫国新即位的卫桓公也刚刚驱逐掌握军权的弟弟州吁,蓄势待发,准备与郑国争雄。
齐僖公在位33年,政局稳定。国内延续齐国一贯的治国之策,因俗简礼,便民通商,人口繁衍,国力蒸蒸日上。国外则选择与郑国、鲁国结盟,制衡卫国、宋国。
终齐僖公一朝,齐国基本上没有过多的参与中原各国之间的争斗。表面上,齐国是帮助郑国成为中原霸主,实质上在齐国人的眼里,郑国是被当枪使,成功的充当了中原搅屎棍的角色。
当郑国势头正猛,俨然有独大中原的趋势时,齐僖公又会联合鲁国牵制郑国,迫使郑国与宋卫等国讲和。在郑国想吞并许国扩大地盘时,齐国又加以干涉,阻止郑庄公吞并许国。
这些画面似曾相识。对欧洲历史有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英国在欧洲近代史上扮演的就是与齐国类似的角色,而充当英国在欧陆打手的普鲁士,则与郑庄公的角色类似。
英国对待欧陆的外交政策,称作「大陆平衡政策」,同样的,齐国对待中原的「外交政策」,也可以称作「中原平衡政策」。
与英国曾亲自发兵参与欧陆的拿破仑战争、一战类似,齐僖公在位的33年时间内,也曾出兵参与中原的战争。一次是郑宋决战迁徙的公元前713年,郑齐联军联合攻打了鲁国北面的郕国。一次是宋郑决战后的公元前712年,郑齐鲁联军联合攻打了许国。
随后就发生了「齐鲁干涉复许」,阻挡郑庄公吞并郑国的事情。但说实在的,齐僖公已经有掌握不住郑国的感觉,干涉复许也只能名义上保留许国,阻挡不了郑国吞并许国的土地。
齐僖公更深刻的体会到郑国翅膀变硬了,实在6年后。
这一年是齐僖公25年,郑庄公38年,晋东南上党高原的北戎向东穿过邢卫两国,直逼齐国境内。齐僖公力战不敌,派人向郑国求援。郑庄公派太子忽率军援救。
最终,郑太子像八年前那场战争一样,打败了北戎,并且俘虏了两个北戎主帅,大良和少良,斩首三百余人,献给了齐僖公。
曾被齐人视为小弟的郑国,如今齐国要向他求援。齐国打不赢的北戎,郑国能打赢。这很尴尬呀。
齐僖公为表感谢,打算把女儿嫁给郑太子忽。
太子忽的回应是,齐国是大国,我们郑国是小国,我们配不上你。
真是大写的尴尬。
被打脸后,齐僖公在位的最后几年,一改之前的对外政策,亲自操刀上阵,参与中原争霸。
僖公26年,齐郑合兵攻打盟邑向邑。
僖公29年,齐郑卫合兵攻打鲁国。
僖公30年,齐郑卫宋四国会盟,随后,郑庄公去世,郑国内乱开始。
僖公32年,齐郑卫宋四国联军攻打鲁国,被鲁国击败。
僖公33年,齐国联合宋卫陈蔡攻打郑国,郑国军队大败,从此一蹶不振。
解决掉郑国的小霸之位,一雪打脸之耻后,齐僖公也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当年冬天的十二月,齐僖公去世。
▼
僖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即位,是为齐襄公。
等等,前面不是说,齐僖公的儿子是齐桓公吗,怎么这会儿变成齐襄公了。
很简单了,齐襄公是齐襄公的嫡长子,齐桓公是齐襄公的三儿子,僖公还有一个二儿子,称作公子纠。
齐襄公在历史上的名声,可以说很不好了。他以与同父异母的妹妹乱伦,并杀死自己的妹夫而闻名于春秋史。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与齐襄公乱伦的妹妹称作文姜。早些时候,文姜的父亲齐僖公打算把她嫁给郑国的太子忽。估计太子忽从那里听到了文姜乱伦的小道消息,从而拒绝了这场联姻。不得已,齐僖公只能把文姜嫁给鲁国的君主,鲁桓公。
襄公即位后的第四年,文姜与鲁桓公回齐国省亲,齐襄公与文姜有找机会私通。而这次私通,被鲁桓公得知,文姜自然被鲁桓公大家训斥一通。
这番训斥给鲁桓公惹来了杀身之祸。文姜向齐襄公告状,齐襄公怀恨在心,设宴款待鲁桓公,在酒宴结束送鲁桓公登车时,让公子彭生勒死了鲁桓公。
襄公乱伦与杀害鲁国君主的名声很快传遍诸侯,不过他干的丑事还不止这一件。就在同一年,杀死鲁桓公后,齐襄公又召郑国会盟,并在会盟上杀死了郑国君主,郑子亹wei。
杀郑君的原因,居然是因为郑子亹年少时曾经与齐襄公打过架,并结下仇怨,而在会盟上,齐襄公并没有得到对方的道歉。
连杀两个诸侯国君主,齐襄公果真是如此淫乱而残暴吗?
其实不然。
齐襄公杀死的分别是鲁郑两国君主,在卫宋陈蔡都被郑国削弱之后,郑鲁成为中原地区仅剩的还能算得上的强国。襄公即位前的僖公末年,齐国不断与鲁郑开战,结果各有胜败。襄公即位后,当然持续他父亲打压郑鲁的战略。
齐僖公虽然与鲁国联姻,但鲁桓公显然不太听从岳父的号召。
与其父循规蹈矩的搞会盟和战争不同,齐襄公可能更喜欢不按套路出牌。所以最终,他用省亲和会盟,骗杀了鲁郑两国的君主。
杀死郑国君主,可以让郑国的诸公子内乱持续下去,消耗郑国的国力。至于杀死鲁桓公,则很明显是要把鲁国的君位交给鲁桓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外甥齐庄公,并让自己的妹妹也就是齐庄公的母亲文姜把持鲁国的政局,把鲁国从自己的竞争对手,变成自己的称霸助手。
至于齐襄公与文姜乱伦的说法,很可能是在杀死两国君主这个坏名声上加泼的脏水。齐襄公与文姜的幽会,很可能是交接商议鲁国政局的政治会谈。
▼
除了杀死郑君来延续郑国内乱,杀死鲁君来控制鲁国政局外,齐襄公还干了其他正事。
第一件事情,吞并纪国。
纪国处在齐国的东南方,挡在齐国与莱国之间,是齐国向胶莱盆地、胶东半岛和沂沭河谷扩张的阻碍。
除此以外,纪国还是齐国的世仇。早在180多年前的周夷王时代,纪国君主向周夷王告状,导致齐哀公被周王烹杀,齐国从此陷入了一段时期的内乱。
内乱归内乱,烹杀祖先的仇恨却一代代传承下来。到齐襄公这里,已经有九位君主了。所以齐国对纪国的仇恨,又称作「九世之仇」。
在他父亲齐僖公时期,齐国就琢磨着报复纪国了。但纪国却投靠了鲁国,借着鲁国的力量来牵制齐国,保存自己。齐僖公晚年嫁女于鲁,估计就是想拉拢鲁国,让鲁国不要干涉齐国吞纪。再后来,齐僖公不断攻击鲁国,恐怕原因多半是鲁桓公不听岳父的,仍然力保纪国。
到襄公即位后的第三年,公元前695年,鲁桓公还在齐鲁纪三国会盟上,试图使齐纪言和,阻止齐国吞并纪国。随后的第二年,鲁桓公就被骗到齐国杀害。
鲁国政局被文姜与庄公母子控制后,自然不会再保全纪国。第二年,公元前693年,齐国就攻打纪国,占领了纪国的郱、鄑、郚三个城邑。
第四年,公元前692年,纪国内乱,纪侯的弟弟以酅地投降齐国。
第六年,公元前690年,齐国军队攻破了纪国的都城,纪侯逃亡,齐国完全吞并纪国。
▼
就在齐国甩开了膀子灭纪国的同时,卫国发生了内乱。
30年前,郑卫争霸,卫国发生了州吁之乱,卫桓公被杀,陈侯与卫卿石碏再杀州吁。州吁死后,卫桓公的弟弟即位,是为卫宣公。
有了两个兄长掺和中原争霸而失败的教训,卫宣公就比较低调了,很少主动掺和外部争斗。所以卫宣公在春秋史上没有什么出名的功绩。
但他仍然很出名,原因和后来齐襄公类似,乱搞男女关系。
与齐襄公被泼脏水与文姜乱伦不同,卫宣公乱来是实在发生过的,他抢了自己儿子未过门的媳妇。而这个媳妇,正是齐僖公的长女,文姜与齐襄公的姐姐——宣姜。
多年后,卫宣公越来越讨厌长子公子伋,也就是宣姜原来要嫁的人。于是卫宣公假意派公子伋出使齐国,在半路派杀手将他截杀。
公子伋死后,宣姜所生的公子朔被立为太子。公元前700年,卫宣公死后,公子朔即位为卫惠公。从血缘上讲,卫惠公是齐襄公的外甥,也是后来的齐桓公的外甥。
卫惠公即位后,原来的太子伋所属的政治势力左右公子,怨恨卫惠公,将他赶走,立太子伋同母弟弟黔牟为君,史称卫君黔牟。而卫惠公则逃到了齐国,投靠舅父齐襄公。
这一年正是齐襄公二年,公元前696年,齐襄公正忙着对付鲁国、吞并纪国。卫惠公在齐国呆了八年,待舅父吞并纪国之后,终于出兵帮助他回国。
公元前688年,齐襄公10年,齐襄公奉周庄王的王命,率领鲁宋陈蔡四国军队攻打卫国,诛杀了卫国的左右公子,卫惠公得以复位。而卫君黔牟则逃往周王畿,得到了周庄王的庇护。
经此一役,卫国也成为了齐国的忠实小弟。
▼
杀郑君以弱郑,杀鲁君以制鲁,吞并纪国,护卫惠公复位,能号召鲁宋陈蔡等国,此时的齐襄公,俨然就是继郑庄公之后的春秋第二位霸主,只不过史家没有给他这个名分而已。
成为事实霸主之后的齐襄公开始飘飘然了。
襄公11年,公元前687年,护送卫惠公回国复位的第二年,齐襄公委派大臣连称、管至父到葵丘驻守。这个葵丘位于现在的商丘市北民权县一带,当时处在郑宋卫曹四国的边境,是齐国的一块飞地。
在飞地驻守,远离本土,是一件苦差事。襄公许诺,来年瓜熟时,换防回国。
来年瓜熟,望穿秋水,不见一兵一卒来换防。
连称、管至父率军反叛,联络公孙无知,打回齐国。
公孙无知是襄公的堂弟,僖公弟弟夷仲年的儿子,倍受僖公喜爱。僖公生前,公孙无知享受着太子的待遇,襄公即位后不久,就废掉了堂弟的太子待遇。公孙无知因此非常不爽。
有了连称和管至父作为外援,公孙无知很快掌握了齐襄公的行踪,率领徒众攻入宫中,杀死了齐襄公。
齐国未竞的霸业,齐襄公无缘继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