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记载了赵简子赵鞅欲立继承人所发生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但赵襄子毋恤到底有何过人之处,能让赵简子废掉世子,立他为接班人?难道赵襄子真的是借助一个江湖术士就能上位的吗?其中各种缘由,待我们细品。
背景和过程
赵简子找来了当时最著名的相术大师姑布子卿。这个姑布子卿就是当年给孔子看过相的那位奇人。当时人们崇尚相术,这老头的声誉和地位在当时是非常高的,他可是中国古代相术的祖师爷。可是,这位姑布半仙儿把赵简子的儿子都搂了一遍,告诉赵简子说:你这些儿子没有一个有将相之才。可把赵简子给气坏了,生了这么多儿子,竟然没有一个成器的。可这时,姑布半仙儿说,他进来后碰到过一个小伙子,那个小伙子看起来不一般,是你的儿子吗?
赵简子才想起来,他确实有个儿子叫赵毋恤。因为这个孩子的出生纯属意外,当年赵简子找了个翟人女子,本来为了风流快活。不想,这女的给他生了个儿子,就是赵毋恤。翟人本不是晋国人,甚至不是中原人,属于赤狄地域的异族。所以,赵毋恤就成了赵家地位最低的庶子,可以说在其他哥哥们眼里,他就是个下人。这孩子从小就没有收到过赵简子的关注,能吃饱饭,还能有书读,就是最大的恩惠了。所以,领着一大群孩子去见姑布半仙儿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起他。这次姑布子卿说这个赵毋恤才会有将相之才的人物,可把赵简子给惊讶坏了。
后来,为了考察赵毋恤,赵简子把长篇大论的家训写在竹板上,发给众多的儿子们。但啥也没说。很多日子之后,突然来了个突击检查。让这些儿子们都来背诵家训。结果,只有赵毋恤能背诵如流。其他人甚至都把竹板弄丢了。再后来,他带着儿子们出游,说已经“藏宝于常山”,谁找到有赏。结果谁都没有找到。而赵毋恤告诉他爹,我找到了——凭常山之险,可北取代地。这代地便是我们一定要得到的宝符。这正是赵简子想要的答案。就这样,赵毋恤就成了赵家的接班人。这便是后来赵国的奠基人,叱咤风雨的赵襄子。
赵简子可能就是真个故事的策划人
其实,史书上只是记载了这个过程,但其中缘由就任后人评说了。那赵简子为何要选择赵毋恤,难道自己那些倾注了心血的儿子们都远远不如一个地位低下的庶子?我看未必,但是,赵毋恤身上有一些别人身上根本不可能拥有的特质,我们认真分析一下赵家当时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质正是赵家在未来的斗争中最需要的。
其实,我们认真想一下,赵简子有这么一个儿子,他不可能不知道。在选择接班人的过程中,一定会把有可能的人选都纳入到考核中去。但是,在那个时代,人的尊卑观念深入人心,赵毋恤这样的出身,是暂时无法得到赵氏家族的共同认可的。也许正是因为赵毋恤母亲地位低下,怕引起家族的反对。所以借姑布子卿的口说出来,让赵毋恤顺利进入考场。之后又通过专业的辅导,让这个孩子快速成长起来,然后再通过各种测试考核,让赵家的族人都心服口服。也许赵简子很早就开始注意到这个孩子和其他孩子不一般,才策划了整个过程,以便于让赵毋恤抛头露面。
赵毋恤由于身份的原因,虽说是赵家的儿子,但是远不能和其他兄弟们相提并论。但正因为他不受待见,而从小就谨小慎微,能忍辱负重。受人欺负了,从来不去赵简子哪里告状,他也知道,赵简子虽然是他爹,但跟他真的不熟。但是,当姑布子卿向赵简子推荐赵毋恤时,赵毋恤抓住机会,力压群雄,从包括世子在内的兄弟们之间脱颖而出。
由此看,赵毋恤身上有别人不具备的三种特质:忍、准、狠。
一、忍
作为赵家地位最低的庶子,赵毋恤也算尝尽人间酸甜苦辣,从不惹是生非,面对兄弟们的冷眼与嘲讽,他练就了一颗坚韧的忍耐之心。赵简子明白,本来晋国大夫六大家族,现在只剩下四家了。范氏、中行氏惨遭歼灭的一大原因,就是不够冷静,不懂得忍让。赵简子在世时还可以应对得了这个局面,但他的这些儿子都自视高傲,说不定哪天也赴了范氏、中行氏的后尘。所以,在错综复杂的朝野关系面前,赵简子需要一个忍耐力较好,头脑清醒的接班人。
事实上,证明赵简子没有选错。简子死后,晋国正卿由智伯瑶取而代之,智氏迅速成为最大的家族。为了权力之争,智伯瑶令赵襄子攻郑国,一则为削弱赵氏的力量,二则为智氏扩大自己的实力。但赵襄子毋恤百般推脱,遭到智伯瑶多次羞辱,说你爹怎么选了个如此懦弱胆怯之徒作接班人?但赵襄子不为所动,一忍再忍。后来,智伯瑶和赵襄子一同出兵伐郑,结果两人见面,智伯瑶把酒杯摔倒赵襄子脸上。连赵家的下人都看不下去了,但赵襄子认为反智氏的时机还不成熟。最终,没有给智伯瑶留下任何反目的把柄。如果换做赵简子的其他儿子继承家业,恐怕面对咄咄逼人的态势,很难守得住局面。
二、准
赵襄子毋恤对于对手的研究远超对手对自己的研究。早在赵简子物色接班人的时候,从被召入正堂那刻开始,赵襄子已经知道自己翻身的机会来了。他马上就会对面前的这些兄弟们做出深度分析。说实话,赵简子的给儿子们发竹板刻家训,寓意何为?结果只有赵毋恤最明白。因为之前,连他爹都不把他当儿子看,这次把竹板家训发给他,就是提醒他你也是我老赵家的儿子,也在继承人竞争的行列中。这个事儿只有赵毋恤上心了。
赵襄子笼络人心的准确程度,绝不亚于后来的曹操。晋阳之战后,智伯瑶被赵襄子干掉了,智伯瑶的门客豫让行刺赵襄子被抓,但赵襄子以他是义士的原因放了他。后来,豫让再次行刺,再次失手被抓。赵襄子问他,你原是范氏、中行氏的家臣,范氏、中行氏被智氏所杀,你都可以投靠智氏,为何今天不能投奔我呢?豫让说一句千古名言:范、中行氏以众人遇我,我以众人报之。智伯瑶以国士遇我,故我以国士报之。结果,赵襄子大度地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豫让,让豫让刺破,以作刺杀之状。随后,豫让便自刎身亡。我们分析一下,赵襄子为何放豫让,又为何把衣服给他?这难道是真的喜欢豫让吗?其实,赵襄子当时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收拢人心。刚刚打败智伯瑶,收了许多原本在智伯瑶门下的家臣和门客。这个动作完全是做给众人看的。可见,赵襄子无论在什么阶段对人心的把握可谓相当精准。
三、狠
常山寻宝的时候,赵简子的众多儿子都在游山玩水。而偏偏赵毋恤却在常山之上想的是北面的代地。代国是个小国,根本不可能是赵氏的对手。但是这个地方土地肥沃,是通往燕国和北方草原的要道。赵简子早就垂涎三尺,偏偏这么多儿子都没有想到怎么打代地,只有赵毋恤想到了。
有这么个儿子,赵简子总算体会到当年一夜风流的重要性了。关键是,这个儿子还挺狠。代国为了和赵氏交好,以获得平安,世代有交情,包括联姻。后来,赵简子的女儿,也就是赵毋恤的姐姐就是给嫁到代国去,成了国君夫人的。不过赵毋恤没有手软,趁约会代国国君的机会,把他杀了,然后举兵攻下代地。这位当年被瞧不起的庶子,杀了自己的姐夫,逼死了自己的姐姐。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联合韩氏、魏氏讨伐赵襄子。起因是智伯瑶欺负三家,各索取一个万户之邑。韩氏、魏氏两家乖乖交了。但赵襄子坚决不交。于是,赵襄子率领赵军退守晋阳。智伯瑶引汾河之水,水淹晋阳城,眼看就撑不住了。赵襄子派人悄悄策反了韩魏两家吗,一举干掉了智伯瑶。为三家分晋扫清了障碍。
赵襄子毋恤的顺利上位,是古代继承人选拔的一个典范。赵简子摒弃了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采取唯才、唯贤、唯德的标准,选出了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最终成为了三家分晋的始作俑者,成为赵国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