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八达岭长城脚下“开往春天的列车”景观火遍网络,白色的和谐号动车组在绚烂的花海中穿越而过,令人赏心悦目。这是由北京市区开往八达岭的城际列车S2线,使用了京张铁路并途径青龙桥车站,顺便把这座百年老站也带红了,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正是在这个站内交汇。
新华网关于八达岭花海列车的照片
北京城际列车在青龙桥车站技术停车
小学课文《詹天佑》
青龙桥车站位于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停车场东侧约500米,按照八达岭陵园的指示方向步行,不要紧张,不远就会看到一座铁路涵洞。这就是号称中华第一条铁路涵洞的京张铁路桥涵,建于1905年,狭窄低矮,中巴车仅可勉强通过。继续鼓起勇气穿过昏暗的涵洞,很快就会看到八达岭陵园的入口。在其左侧有一条水泥支路,坡地上的标牌写有“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展览入口处”。
京张铁路上的中华第一条铁路涵洞
青龙桥车站入口紧邻八达岭陵园大门
爬上一个小坡,立刻就看到著名的人字形铁路。其实人字形铁路并非詹天佑首创,但由其应用到京张铁路,用距离换高度,还节约了巨额经费。继续往前走过一段1905年修建的护坡,并横向穿越铁路,就来到青龙桥车站。詹天佑铜像静静地矗立在站台上,铜像身后是詹天佑及其夫人的墓地,1982年由海淀区万泉庄迁于此地。车站仍然保持古色古香的原貌,由于停办客运业务,候车室已改为陈列展览用途。车站内到处是三三两两的游客和火车迷,有的在铁轨上拍照,有的在等待下一趟列车到来。能够在铁轨上摆姿势留影,而且是仍在营运的线路,在全国恐怕都不多见。
詹天佑设计的青龙桥车站人字形铁路
青龙桥车站现存1905年修筑的铁路护坡
青龙桥车站的詹天佑铜像注视着过往的列车
绚烂山花映衬下的青龙桥车站
青龙桥车站候车室现状
青龙桥车站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牌
行车空闲时段游客在青龙桥车站铁轨上拍照
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全长200公里,建有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和八达岭四座隧道穿越军都山。1939年,因洪水泛滥改线,五桂头、石佛寺隧道废弃。1952年,为增加运力,新建了丰台至沙城的丰沙铁路,以避开军都山原大坡度路段,从而分流了大部分运输任务。1960年,为建设复线需要,因受青龙桥站地形限制难以扩建,遂在青龙桥站西侧1公里处新建青龙桥西站,同样设人字形线路。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和京张高铁的开通,五环以内的京张铁路已全部拆除,有关车站也已停用。目前,1909年建成且仍在使用的京张铁路线剩余143公里。
京张铁路全程概貌
京张铁路设四座山洞穿越军都山南口至八达岭段
京张铁路上废弃的石佛寺山洞
丰沙铁路即为当年詹天佑考虑的京张铁路备选方案(图中下侧线路)
青龙桥西站与青龙桥站成镜像布置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为中国工程界积累了建设经验,储备了建设人才。1908年,清廷以筹划京张铁路功著,派任詹天佑为邮传部二等顾问官,加二品衔。1913年,詹天佑出任民国交通部技监,主持全国交通技术工作,出版《京张铁路标准图》,成立中华工程师学会。其出身于平民之家,从出洋留学,回国任教,到工地创业,当朝为官,在官、商、学三界都受到尊敬,堪称中国近代工程之父。1999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设立詹天佑奖,作为中国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科技创新的最高奖项,相当于土木工程界的“奥斯卡”。
1961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詹天佑》
1908年清廷派任詹天佑为邮传部二等顾问官加二品衔
清廷授予詹天佑的双眼花翎
民国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交通部技监
中华工程师学会出版的《京张铁路标准图》
詹天佑使用英文绘制的京张铁路山洞洞口图
詹天佑关于做官与做事的精辟论述
中国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科技创新最高奖詹天佑奖奖杯
八达岭长城景区内的詹天佑纪念馆
另有一篇小学课文《小站》的具体地点一直众说纷纭,袁鹰在其散文集《风帆》中《小站》一文末尾明确备注“1961年,京包路上”。京包铁路是京张铁路延伸到包头后的名称,经实地勘察,京包路自河北怀来以西地形平坦,均不符合“山坳小站”的特征。结合课文中“首都报纸摘要”的信息,我推测其位置在京包铁路北京段,即沿永定河走向的丰沙铁路。沿途可见许多小站在山坳中一闪而过,只是许多站房已经废弃或者扩建,课文中的小站已经踪迹难寻了。
小学课文《小站》首发于袁鹰1961年散文集《风帆》
深深映在脑海里的课文《小站》插图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