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剧、宫斗剧近几年方兴未艾,火遍全国。弄得很多人对后妃制度都已经耳熟能详了。什么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后宫的等级和前朝的官衔一样,大一级压死人啊。
但是大家对清代的公主等级大略不是很熟悉,大家听得最多的就是固伦公主、和硕公主,殊不知,公主的等级也和后妃一样,有着好多级呢。
格格?公主?
格格这个词,很多人都以为是满族人小女孩的称呼,其实不然。在清代,女真贵族的女儿才可以叫“格格”,满语的意思是小姐、姐姐。当然,皇帝的女儿也称“格格”,比如清太祖女儿哈赤的大女儿就叫“东果格格”,二女儿叫“嫩哲格格”。到了皇太极以后呢,建立了清朝,所以模仿明朝制度,皇帝女儿开始称作“公主”了。而且做了明确规定,只有皇后所生的女儿才可以称“固伦公主”,品级相当于亲王。其他嫔妃所生的女儿,以及皇后的养女,都称作“和硕公主”,品级相当于郡王。“固伦”的意思是“国”,“和硕”的意思是“旗”,这两个称谓都是公主品级的称谓,而不是封号,大家可以理解为一品、二品。这个时候,“格格”这个词汇专指王公贵胄的女儿了,也就是说,皇帝的女儿称“公主”而不能再称为“格格”了。
公主?格格?
公主册封的时候,都会有个封号,比如乾隆皇帝有十个女儿,其中五个很早就夭折了,而另外五个都册封了。分别是:第三女,孝贤纯皇后所生,为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纯辉皇贵妃苏氏所生,为和硕和嘉公主;第七女,孝仪纯皇后所生,为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为孝仪纯皇后所生,为固伦和恪公主;第十女,为惇妃汪氏所生,封固伦和孝公主。
这个惇妃我要多写几句,她的“职称”晋升是这样的:永常在——永贵人——惇嫔——惇妃——生皇十女——(降为)惇嫔——惇妃。
可能大家奇怪啊,怎么生了公主,反而降为嫔了呢?这事和生公主没关系,而是生下公主以后,在乾隆四十三年秋天,惇妃杀了一个宫婢,所以当年农历十一月初八,乾隆皇帝下了一道谕旨,罚惇妃一百两银子,并降为嫔,这还是看了公主的面子,否则“如依案情而论,即将伊位号摈黜,也不为过”。所以大家可以知道,好多清宫剧都是胡编,在宫里随便杀人,哪怕是太监、宫女也是不行的。
闲话少说,再来说说这位十公主。有人会问了,十公主是妃所生,不是皇后生的,为啥也封为固伦公主了呢?不是应该是和硕公主吗?这个就是乾隆皇帝特批的了。十公主诞生那年,乾隆已经65岁了,可谓是老来得女,喜欢的不得了,小女孩6岁的时候,乾隆就把十公主指配给御前大臣、军机大臣、户部尚书晋迁大学时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了。所以,十公主封为“固伦和孝公主”,属于特例。
乾隆还收养了弟弟弘昼的一个女儿,也破例封为了“固伦和婉公主”。
公主下嫁
乾隆以前,公主的“职称”都是“固伦某某公主”“和硕某某公主”,而到了嘉庆以后,来了个“职称改革”,改为“某某固伦公主”“某某和硕公主”。
皇帝的女儿不再称作“格格”了,那么亲王、贵族的女儿可以继续叫“格格”,而且也有等级之分。
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时候,“格格”开始分为五等:
一、亲王之女,和硕格格,汉名: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多罗格格,汉名: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也叫多罗格格,汉名:郡君。
四、贝子之女,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格格,汉名:乡君。
公以下-的低级贵族之女,称作“宗女”。
公主府第
多说一句,也不是所有的皇帝的女儿都被封为公主的,清初,有的皇帝女儿仅仅被封为县君、乡君,为啥呢?一是民族联姻需要(职称太高不好嫁),二是皇帝本人对女儿生母的喜爱程度不一样(皇帝乐意咋封咋封,有权任性)。
公主嫁人以后呢,丈夫就称作“额驸”,固伦公主丈夫就是固伦额驸,和硕公主的呢,就是和硕额驸。上文提到的乾隆十公主活了49岁,她的额驸,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活了36岁,十公主最后守寡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