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时代
国君之下分设相将,一文一武。楚国不同,最高的官叫令尹,次之的是上柱国。
2,秦代
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掌国政
太尉掌军事
御史大夫是皇帝的秘书长兼监察
3,汉朝
汉初的官制和秦代一样
汉武帝后改了,丞相职位还在,但权力被分了一大部分出去,丞相留了些执行公事的权力。例如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佐理国政。
西汉末
丞相改为大司徒。
太尉改为大司马。
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但是大司空已没有御史大夫的权力。
三者都叫宰相。
东汉光武帝时期,虽置三公,但事归台阁。这时大事台阁说了算。台阁实际上是一个政府机构也叫尚书台
从此开始尚书台出现在历史舞台中。
尚书台后世逐渐被称为尚书省。
其长官是尚书令,副长官是尚书仆射(yi)
魏文帝时鉴于东汉尚书台的权力太大,所以设了一个中书省把尚书台的权力给分了,长官是中书令。尚书台结果也和当年的丞相一样留了些执行公事的权力。
这时中书省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逐渐的中书省的权力又慢慢的变大了。
南北朝时,皇帝又设置了一个门下省,长官是侍中,来限制中书省。长官侍中感觉有点侍候中书省的意思。
这时中书省也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
至此中央权力机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在历史上全部凑齐。
中书取旨,门下审核,尚书执行。
后边隋唐有几个皇帝因个别原因,曾把三省的名字改动过,但是性质,权力一直 延续。
宋代的中央是由中书和枢密院一文一武掌管的。枢密院类似于秦代的太尉府。掌管是枢密使。
明代废中书省,皇帝自己亲理国政,自己把中书省代替了,翰林院的官员加殿阁大学士按皇帝的意思写圣旨。
大学士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因为在皇帝的身边,逐渐的开始参与大政。再后来就成了实际上的宰相了。
清朝是沿用明朝的官制的
但是雍正时建立了军机处,总揽了朝廷大权。所以大学士从此有没有权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