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历史剧时,很多人最头疼的莫过于官员的官职,常常让人一头雾水,尤其是各种名号的将军,只从名字很难看出他的具体级别。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官制历朝历代都有不同,同样的将军名号可能对应的品级完全不同,甚至有些电视剧胡乱使用将军名号,更让人傻傻分不清。
众所周知,古代官员的品级一共有九品,每品又分正从。它最早起源于曹魏,将所有官员定为九品。北魏时期,每品又分正从,从第四品起正从又分上下,共九品三十等。
唐朝和北魏一样,共有九品三十等(武官无正一品,从三品开始分上下,共九品三十一等),宋、元、明、清取消了上下,逐渐定型为九品十八等。
每个品级都有对应的散官,而武散官就相当于今天的军衔。那么,如果将古代的将军以及武官的品级对应今天的军衔,会是什么样子呢?不妨做个简单类比。
汉朝的武官没有品级的概念,上表是参照其它朝代大致的划分。四征将军指的是征(东、南、西、北)将军,以下还有四镇、四安和四平将军。
除了以上重号将军,汉朝还有名目繁多的杂号将军,比如伏波将军、度辽将军、骁骑将军,根据军功或将军个人特点设置,后期越来越杂。
唐朝的武官等级是最多的,达到了三十一等,但相比文官少了正一品。宋朝基本沿袭唐朝,取消了正从品中的上下,变得更加简洁。
明朝比较特殊,每个品级内有所谓的初授、升授和加授,根据资历的不同授予相应的将军称号,七、八、九品武官没有固定的称号。
严格来说,上表中的明朝武官称号更像是军衔,而清朝的武官称号更像是具体的官职。由于清朝每个品级对应的官职较多,所以有的只列出一部分。
从以上几个代表性朝代来看,汉朝的将军名号是最为古典的,只是到了东汉末年才开始出现混乱;唐、宋、明时期最为正规;清朝是最为繁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