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经幢是指从唐代源起的佛教石刻,即雕刻有经文的多角形石柱,一般立在寺庙的庭院内,主要由基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层数多为两层、三层、四层和六层。那么中国有哪些经幢呢?本文整理了中国十大著名经幢,包括河北赵州陀罗尼经幢、上海松江唐经幢、无锡惠山寺经幢、五台山佛光寺经幢、凤凰山梵天寺经幢、海宁安国寺经幢、常德铁经幢等,最高最大石刻经幢是哪座你知道吗?
1、河北赵州陀罗尼经幢
赵州陀罗尼经幢是中国现存最高大的石刻经幢,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内南大街与石塔路交叉口,原是开元寺遗物,寺已毁,唯存经幢。1961年国务院公布赵州陀罗尼经幢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幢整体轮廓庄严秀逸,形如宝塔,故民间俗称“石塔”。此经幢是我国古建筑造型和雕刻艺术相结合的杰作,展现了宋代造型艺术的辉煌成就。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
2、上海松江唐经幢
松江唐经幢,全名“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内。该石幢建于公元859年(唐大中十三年),材质为石灰岩,1962年大修,现存21级,高9.3米。幢身8面,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并序,以及建幢铭。其余各级,如托座、束腰、华盖等部分,雕刻精致,有海水纹、宝相莲花、卷云、力士、天王、菩萨、供养人及盘龙、蹲狮等。整个建筑高大美观,雕刻细腻,线条洗练圆熟,人兽以至花卉均有丰满之感,极具大唐艺术风格。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西司弄43号松江中山小学内
3、无锡惠山寺经幢
惠山寺经幢,在无锡惠山寺古华山门内两侧,南侧为唐陀罗尼经幢,北侧为宋大白伞盖神咒幢,两幢中间相距10米。1956年10月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惠山寺经幢建于唐乾符三年(876),高6.26米,底部直径1.48米,由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惠山寺经幢是江南地区现存较为完整的佛教石刻艺术遗物,幢身高大,形体华丽,雕刻精美,显示出晚唐时代的雕刻艺术风格。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绣嶂街2号附近
4、五台山佛光寺经幢
五台山佛光寺有两座唐代经幢,一座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立于佛殿阶前的中线上,高3.24米。另一座建于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在山门和文殊殿之间,高4.9米。均为八角形须弥座,上刻陀罗尼经及立幢人姓名。幢身之上有狼角形宝盖,表面携流苏,八角出狮头。山蕉叶之内是覆钵,其上有仰莲覆宝珠,刻工极为精好。
5、杭州凤凰山梵天寺经幢
浙江杭州凤凰山麓,建于唐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共二座,高15.67米,为浙江现存最高的一对经幢。书刻经文精美,华盖按腰檐形式制作,十分别致。
6、浙江海宁安国寺经幢
安国寺经幢为浙江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坐落在北寺巷底,与安澜园遗址僻邻。安国寺俗称北寺,建于唐开元元年,初名镇国海昌院,宋大中祥符间改名安国寺,现仅存三座唐代石经幢和罗汉堂石碑。安国寺经幢原位于天王殿前的庭院之中,呈东、西、南三角鼎立,其分别建 于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四年和咸通六年(公元865年),距今都有千余年历史。
7、湖南常德铁经幢
著名的如建于宋代的湖南常德铁经幢,原在德山山麓,位于乾明寺左侧。经幢建在1.42米高的石座上,幢身用白口铁铸成,高4余米,重约1.5吨,幢身铸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基座部分铸有佛像、金刚力士、莲花等纹饰。此种由生铁铸成、‘仿木结构的经幢,在我国现存经幢中很少见。
8、云南大理国经幢
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国经幢位于昆明市拓东路南侧的昆明市博物馆(原古幢公园)内,有一座宽敞明亮的大厅,正中屹立着被誉为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珍品的宋代大理国经幢。因所在地为过去的地藏寺旧址,故名“地藏寺经幢”,是大理国(公元937-1253年)布燮(官名)袁豆光为超度鄯阐侯高观音之子高明生所造。大理国经幢又名“地藏寺石幢”或“梵文经幢”,俗称“古幢”,后来地藏寺倒塌,古幢长期埋没地下。1919年古幢从地藏寺废墟出土。雕刻精致,线条鲜明细腻,形象惟妙惟肖。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拓东路93号
9、福建漳州塔口庵经幢
塔口庵经幢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大同路塔口庵前,为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宋绍圣四年(1097年),通高7米、底直径1.2米,以二十四层浮雕块石累叠筑成。基座及利用唐代遗存的石构件建造,为八角柱状须弥座。基座之上,以分别雕有海水、螭龙、莲瓣的鼓形、覆盆形等状不同的六层块石,承托着中隔仰莲花石的两层八角柱形幢身。
10、灵隐寺两石塔两经幢
灵隐寺两石塔两经幢位于西湖区灵隐寺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石塔始建于五代或北宋初,系钱弘俶重建灵隐寺时而立,当时立塔四,今唯存大雄宝殿前东西两侧之双塔。两石塔相距42米,皆为八面九层,仿木构楼阁式塔。两经幢分别位于天王殿东西侧,据经幢所镌之《建幢记》及附记中所载:石幢由吴越国王建造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原立于钱氏家庙奉先寺,后吴越国纳土于宋,奉先寺毁,乃于景佑二年(1035年)由灵隐寺住持延珊迁建于今址,原为十二层,现已残损,为多层八面形,下部三层须弥座,幢身上刻“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和“大佛顶陀罗尼”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