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新发现924例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以及 本土变异新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下拨疫情什么时候
2023年春节假期已经结束,此前专家预测的疫情反弹并未出现,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表的数据,中国本轮疫情已接近尾声,下面大家就和字条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中疾控:中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下一轮疫情什么时候开始。

中疾控:中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春节假期,疫情未出现明显反弹,在整个流行过程中,未发现新的变异株,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最新一期的《China CDC weekly》(《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周报》)刊登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和监测数据概述》(以下简称《概述》)如此总结。
该《概述》由中国疾控疾控中心1月25日发表。《概述》利用各省报告的监测数据,对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新冠病毒感染诊疗和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概述》显示,我国本轮疫情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到高峰,其后不断下降,各省走势基本相近,城乡也基本同步,门(急)诊人数、在院重症人数、在院死亡人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至2023年1月下旬全国整体疫情已降低至较低水平,医疗救治压力进一步放缓。
具体而言,我国核酸检测阳性率在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抗原检测阳性率在12月22日达高峰(21.3%),并均于2023年1月下旬降至镇闹迅6%以下。同时,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也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峰,单就城市情况来看,北京、天津、河北等省份达峰时间稍早;至2023年1月下旬,发热门诊城乡就诊人数较峰值均下降90%以上。
全国在院患者达峰比感染达峰稍晚,于1月5日达峰,达到162.5万人;其中阳性重症患者也在当日达到峰值,为12.8万人,其后在1月23日回落至3.6万人。在院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人,1月23日回落至896人。
去年12月下旬全国感染达峰,各省达峰时间不一,城乡基本同步
《概述》报告了全国感染监测数据,既有核酸检测数据,也有抗原检测数据,还有哨点社区人群感染监测情况。其中,核酸检测阳性率在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抗原检测阳性率在12月22日达高峰(21.3%),并均于2023年1月下旬降至6%以下。
2022年12月8日以后,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实行愿检尽检,弯举同时部分地区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核酸检测。受居民检测意愿影响,各省核酸检测量不断减少,如12月9日检测量达1.5亿,2023年1月1日降至754万,23日降至最低28万人。
2022年12月9日后,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检测阳性率2022年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低到5.5%。
各省核酸检测阳性率达峰时间不一,其中北京和天津分别在2022年12月14日和19日达峰;四川、重庆、湖北等15省份在12月21-24日期间达峰;湖南、浙江、广西等15省份在12月26-28日期间达峰。各省达峰后下降速度不一,目前均已降至较低水平,超过七成省份降至10%以下。
就抗原检测情况来看。2022年12月以来,部分省份建立居民抗原检测信息收集应用程序(APP),居民可自愿上传抗原检测结果。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较低,并逐渐减少,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下降到2023年1月23日的最低10.5万。报告省份的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后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分别为4773和4.5%。
近日少数省份核酸和抗原检测阳性率略有上升,可能受有症状人群、有暴露风险人群检测意愿更高,社区人群检测量不断降低有关,同时春节假期人群流动性增加,也可能造成部分未感染人群感染风险加大。
自2022年12月16日,在各省设立社区人群哨点开展感染情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各省各选取省会城市、一个大城市和一个县,每个御此省会城市至少抽样2000户(不少于5000人),每个大城市至少抽样1500户(不少于3000人),每个县至少抽样1000户(不少于2500人)。最小抽样单位为家庭,所有选定家庭的家庭成员都作为监测对象,共约42万人,主要了解核酸和抗原检测情况。
从2022年12月16日至2023年1月12日,对哨点社区人群每周进行两次调查(共开展8轮),1月13日起,每周一次调查。日均新增阳性率(指本轮调查期间平均每日的新增核酸和抗原检测阳性率),从第一轮(2022年12月16日至19日)的4.13%下降到第9轮(2023年1月13日至20日)的0.13%,第二轮(2022年12月20日至22日)最高为6.30%。其中城市地区日均新增阳性率从第2轮最高的6.89%下降到第9轮的0.13%。农村地区日均新增阳性率从第2轮最高的4.79%下降到第9轮的0.12%。结果显示,目前全国疫情社区人群感染水平已降至较低水平,城乡疫情走势基本同步。
全国发热门诊去年12月下旬达到就诊高峰,次月下旬大幅回落
《概述》显示,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及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门诊(诊室)的就诊人数均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峰,其后于2023年1月下旬大幅回落,较峰值下降90%以上。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之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回落至11.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96.2%。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其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回落至5.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94.6%。
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2日达到峰值195.4万人次,之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回落至5.9万人次,较峰值下降97.0%。各省城市发热门诊诊疗量趋势基本相近,除北京、天津、河北等省份达峰时间稍早外,其他省份均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峰。
《概述》还提供了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检测数据,流感样病例在2022年12月19日-25日这一周达到高峰12.1%,其后在2023年1月16日-1月22日这一周回落至2.0%。
2022年12月12日起,在我国已建立的流感监测网络哨点医院(共824家哨点医院,包括国家级哨点医院546家、非国家级哨点医院278家)和国家级网络实验室(402家)开展了新冠病毒感染监测。
2022年9月-12月上旬,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ILI,Influenza-like Illness,体温≥38°C,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稳定在10万左右,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ILI%)在2.7%~3.6%区间波动。ILI第50周快速上升,第51周(12月19日-25日)ILI达到最高60万。ILI%从50周开始快速上升(8.5%),51周达到最高12.1%,从52周起快速下降,至2023年第3周(1月16日-1月22日),已回落至2.0%。
从不同片区看,各片区ILI%到达峰值的时间接近,其中西南和华中地区在2022年第50周达到高峰(分别为 11.8%,9.2%);西北、华南、华东、华北地区和东北在51周达到高峰(分别为11.3%,15.3%,13.7%,5.6%,11.2%),随后持续下降。目前各地ILI%均回落至本轮疫情之前水平,甚至更低。
网络实验室对流感样病例标本同时进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检测,从2022年第49周(12月9日),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全国整体在第51和52周期间到达高峰后开始波动下降;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至12月下旬降至极低水平(图2-7)。从不同地区来看,各地区流感样病例标本中新冠病毒阳性率达峰时间接近,其中华中、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在51周达到高峰(分别为:73.2%、72.5%、58.3%、44.4%、38.4%);华东、华南地区在52周达到高峰(分别为:73.0%、68.4%),随后下降。
全国在院患者1月5日达峰,当月下旬明显回落
《概述》显示,全国在院新冠患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峰,达到162.5万人;其中阳性重症患者也在当日达到峰值,为12.8万人,1月23日回落至3.6万人。在院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人,1月23日回落至896人。
全国在院新冠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之后持续下降,1月23日回落至24.8万人,较峰值数量减少84.8%。
全国在院阳性重症患者数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接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人,之后持续下降,1月23日回落至3.6万人,较峰值下降72.0%。目前,各省在院新冠感染者和阳性重症患者均仍处于持续下降过程。在院阳性重症数,除广东、山东、广西、福建4个省份略超2000例以外,其余28个省份均已下降至2000例以下。
在院死亡病例数于2023年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人,之后持续下降,1月23日回落至896人,较峰值下降79.0%。

此轮流行株为BF.7和BA.5.2,未发现新变异株
《概述》显示,我国持续开展新冠病毒变异监测,就病毒变异监测情况来看,2022年12月12日后,各省又在3个不同地区各选择一家医院作为病毒变异监测哨点医院,采集门诊和在院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并进行序列测定。同时,在全国陆路、水路和空港口岸开展入境人员病毒变异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此轮疫情流行株为BF.7和BA.5.2,未发现新的变异株。
监测显示,我国本土病例中,BF.7.14占BF.7的96.7%;BA.5.2.48占BA.5.2的60%。《概述》总结了BF.7.14及BA.5.2.48变异株的流行情况。
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共报送18906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69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70.8%)和BF.7(23.4%),BA.2.76等13种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1.3%之间,54种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1.1%)。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共报送1016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2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BA.5.2(70.2%)和BF.7(28.3%)。共发现重点关注变异株11例,其中,1例XBB.1,1例 BQ.1.1.17,4例BQ.1.1,3例BQ.1.2,2例BQ.1.8。
就各省份情况而言,总体来看,北京和天津以BF.7为优势株;江苏和内蒙古BF.7和BA.5.2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为优势株。《概述》还总结了BF.7.14及BA.5.2.48变异株的流行情况。
根据Pango命名法的最新数据,BF.7含有4个特征氨基酸突变位点:ORF7a:H47Y、ORF1b:L238F、S:C1243F、ORF1a:V274L和一个特征核苷酸突变位点C29632T被命名为BF.7.14。测序结果表明,输入病例中,BF.7.14占BF.7的37.4%,主要集中在2022年12月,最早报告时间为2022年9月25日。本土病例中,BF.7.14占BF.7的96.7%,最早报告时间为2022年9月27日。
根据Pango命名法最新数据,BA.5.2含有4个特征性核苷酸突变位点:C2710T、C8626T、C16887T和T17208C的变异株被命名为BA.5.2.48。测序结果表明,输入病例中,BA.5.2.48占BA.5.2的6.2%,最早报告时间为2022年8月15日。本土病例中,BA.5.2.48占BA.5.2的60%,最早报告时间为2022年7月13日。
下一轮疫情什么时候开始
1月28日,山西、广西、贵州、河南、陕西等多地村医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基本没有新增”“年三十到今天都没有新增病例”。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春节期间没有出现疫情高峰是因为节前多数易感人群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获得了感染后的免疫,短时间内确实不会再感染。
1月21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文指出,优化防控方案后,新冠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快速传播流行。目前,全国总体已经度过了疫情发病的高峰期,全国大、中、小城市及县城基本都处在疫情回落阶段。春节期间的大量人员流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促进疫情扩散,在局部地区会出现感染人数上升,但由于这一波疫情已经使得全国约80%的人感染过,短期内,比如未来2-3个月,全国范围内出现较大规模疫情反弹或者第二波疫情的可能性很小。
不过李侗曾指出,3到6个月后,大家的保护水平会下降,感染风险也会增加。尤其是如果病毒继续变异,免疫逃逸能力增加,再出现新冠感染高峰的风险也会增加,但是不会像去年年底这么严重。
近日,奥密克戎变异株XBB.1.5正在美国引发疫情高峰。截至1月28日当周,奥密克戎毒株亚型XBB.1.5占美国新冠病例总数的61.3%。
XBB.1.5是否会引发我国下一轮疫情高峰?李侗曾介绍,XBB.1.5在美国再次流行也说明病毒变异后,再感染的风险会增加。我国人群感染后形成的免疫屏障,在短时间内对XBB系列的毒株也有交叉保护,但是随着时间延长,对变异病毒尤其是免疫逃逸能力比较强的重组变异病毒的保护力下降会更明显,再感染风险也会增加
国内现在哪里有疫情
2月18日,中疾控官网通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通报中提及12月以来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6日,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5例,其中,1例XBB.1,1例XBB.1.5,1例BQ.1,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
与2月15日的通报相比,2月14日至2月16日,中疾控新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例,为BQ.1。
据央视2022年12月13日消息,中疾控介绍,BQ.1是奥密克戎BA.5在人群流行传播过程中,通过病毒的变异变迁产生的第六代亚分支。2022年6月,尼日利亚感染者中首次发现BQ.1变异株。同年9月,BQ.1及其衍生的子代亚分支开始在欧美国家流行,占比逐月升高,10月中旬在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逐渐开始流行,11月中旬成为美国占比最高的毒株。
中疾控绝斗液表示,BQ.1虽然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但是目前未见任何国家报道BQ.1及其亚分支感染者的致病力增加,也无住院率和病死率增加的报道。
最新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全文↓↓↓
一、感染监测数据
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并物降,2月16日为10720例;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达高峰(29.2%)后波动下降,2月16日为1.1%(图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1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呈现波动减少趋势,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波动下降到2月16日的7.2万。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2月16日阳性数降至508(阳性率为0.7%)(图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2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总体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就诊人数呈现低位波动,2月16日为12.4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5.7%(图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1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自2022年12月9日起,监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疗量;12月21日起,增加监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农村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随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呈现低位波动,2023年2月16日为4.6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5.0%(图2-2)。
打开网易新闻销顷 查看精彩图片
图2-2 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农村发热患者诊疗量为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
城市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2日达到峰值195.4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1月23日后呈低位波动,2月16日为7.7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6.0%(图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3 全国城市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城市发热门诊诊疗量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含社区卫生服务站)。
哨点医院监测结果
2022年9月-12月上旬,全国流感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3.6%区间波动。第50周(12月12日-18日)明显上升至8.5%,第51周达到最高12.1%,第52周起快速下降。2023年第6周(2月6日-12日)下降至1.4%(图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4 全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及占比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824家哨点医院)
2022年第49周(12月9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在第51和52周期间达峰值后持续下降,2023年第6周(2月6-12日)新冠病毒阳性率已下降至4.1%。2022年第49周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12月下旬至2月初处于极低水平(低于1.0%);2023年第6周,流感病毒阳性率有所上升(3.4%)(图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5 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402家网络实验室)
三、住院诊疗情况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结果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2月16日下降至2.0万人,较峰值减少了98.8%(图3-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1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每日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结果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后持续下降,2月16日下降至56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6例、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50例),较峰值下降了99.9%(图3-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2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情况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随后持续下降,2月16日下降至6例,较峰值下降99.9%(图3-3)。
2月10日至2月1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机构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9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死亡1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97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3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四、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总体情况
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2月16日,全国共报送2563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78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53.4%)、BF.7.14(24.9%)和BA.5.2.49(13.9%)。BA.5.2等20种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2.4%之间,55个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0.6%)(图4-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1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变化趋势图
说明:1.采样日期: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2月14日。
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48、BF.7.14和BA.5.2.49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3.“其它”指全国范围Omicron变异株构成比小于0.1%的进化分支。
12月以来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6日,全国共报送16931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34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60.4%)和BF.7.14(28.9%)(表4-1)。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5例,其中,1例XBB.1,1例XBB.1.5,1例BQ.1,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冠病毒变异分省份情况
总体来看,北京、天津和内蒙古以BF.7及其子分支为优势株;江苏BF.7及其子分支和BA.5.2及其子分支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及其子分支为优势株(图4-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2 各省份新冠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说明:1.采样时间:2022年12月1日-2023年2月14日;
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48、BF.7.14和BA.5.2.49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展
截至2023年2月1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完成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9177.5万剂次(图5-1)。接种总人数131036.1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27685.8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82710.2万人。全人群第一剂次、全程接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93.0%和90.6%(图5-2)。
60岁以上老年人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7949.0万剂次,接种总人数24167.3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3028.0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19266.9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1 分月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剂次(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2 分月全人群中第一剂次接种、基础免疫全程接种覆盖率(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以2022年底全国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人口数为基数统计,截至2023年2月16日,6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剂次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96.1%,全程接种、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人数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96.6%、92.3%(图5-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3 基于摸底人口数的6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注:1.第一剂次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目前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新冠病毒疫苗至少1剂次的人群,分母为2022年12月10日各省上报的老年人摸底登记人口数。
2.全程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重组蛋白疫苗3剂次的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1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和重组蛋白疫苗2剂次的人群,并且接种后间隔满28天(4周)。
3.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率测算分子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的人群,且全程接种后间隔满3个月。(由于重组蛋白疫苗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时间短,接种3剂次重组蛋白疫苗人群目前未包括在分母中)。
本土首次检出XBB.1.5,新一轮发烧开始?
据中国新闻网,近日,关于“国内首次本土检出XBB.1.5”的相关报道引起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多位网友在社交媒体称自己又开始发烧,担心是否复阳。
对此,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18日向中新网表示,我国现阶段免疫屏障比较强,近期不太可能暴发新一波疫情。针对网友提到的新一轮发烧现象,他表示,除了少数还没阳过的人感染新冠,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没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市民接种新冠疫苗第二剂加强针。周利朔摄
未来不排除更多地方
出现XBB系列毒株的感染者
今年2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通报,2022年12月以来,全国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4例,其中1例XBB.1.5,为本周期新增变异株病例。
李侗曾向中新网介绍,XBB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在美国等地区的新发病例中占比正逐渐升高,未来不排除更多地方出现XBB系列毒株的感染者。
不过,李侗曾强调,我国现阶段免疫屏障比较强,近期不太可能暴发新一波疫情,仍以散发病例为主,目前新增确诊病例主要是还未感染过的人,被完全相同的毒株感染2次的可能性非常小。
他表示,新的变异株感染者增加了,人群发生二次感染的风险会增加。面对新的变异株,人群的免疫屏障保护的时间会缩短,但不是完全没有效果,所以短期内再次出现一波疫情的概率很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候车室内,返校大学生数量增多。王伟臣摄
近期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无关
对于最近一些发热病例,李侗曾认为,除了少数是还没阳过的人感染了新冠,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没有关系。“当然不排除有过去3个月阳过的人因为其他疾病导致发热再次就诊的情况,但没有证据显示和新冠病毒有关。”他说。
李侗曾介绍,2020年起,复阳病例就一直存在,一些人持续两三个月还是阳性,或者曾经检测阴性后再次阳性。他表示,这部分人主要是一些免疫低下人群,多见于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艾滋病免疫低下,或者肿瘤放化疗阶段的免疫下降人群。
李侗曾指出,复阳和再次感染是两个概念。复阳是同一次感染,一般不会有传染性,不会致病。“再次感染和大家说的‘重阳’应该是一个意思,即再次感染病毒,通常和上次感染不是同一个毒株,或者遇到一个变异株后,发生再次感染的风险更高一些。”他表示,一般认为3个月内的再次检测阳性者,属于复阳的可能性大,属于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很小。
李侗曾还表示,复阳的人基本没有传染性,没有病毒相关症状,只是因为其他情况就诊发现核酸阳性或者抗原阳性。
发现本土变异株,是否会大面积流行?曾光:取决于人群的易感性
著名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表示,新冠病毒新增变异株目前是否会大面积流行,重要的是取决于两点: 一是变异株的传播性和致病性; 二是人群的易感性。 另外,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也会影响病毒的传播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
“目前中国10多亿人群在短时间内集中发病后获得了自然免疫,相当于普遍接种了一次疫苗,而且这次自然感染免疫是在全国已经接种34亿剂次疫苗的基础之上发生的获得的,我国易感人群已经不足全人口的10%内地民众。”曾光教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可以说,我国民众短时间内形成如此大规模的免疫屏障,其他各国没有出现过,我国的自然感染率已经高过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免疫屏障是相当牢固的”。
“当前感染高峰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我们还没有发现能够突破免疫屏障的变异株,针对新增的变异株,我们需要继续观察,与其相信预测不如做好实战探测,以早期发现病毒的演变,为应急决定最适合的疫苗接种策略服务。”曾光说。
面对新冠病毒新增变异株,
哪些人群需要注意?
目前,两类人群需要尽快接种疫苗,一是这次集中感染潮中既没有进行过序贯疫苗接种又没有被感染的人群,特别是其中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二是儿童,特别是刚满3周尚未接种疫苗的儿童,这类人群务必加紧接种。
什么疫情又来了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来袭,它的病毒以极快的速度在国内外传播,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袜携。政府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全国上下紧急响应,大家都在积极防控疫情的发展,但是疫情仍在不断蔓延。在这次疫情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我们应该做到自我防护,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人群告耐伏密集的地方,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不轻信谣言,以及其他一些做法,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最终把疫亩明情控制住,迎接美好的明天。
全国感染新冠有多少人
「中疾控再次发布全国新冠感染情况」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1月30日下降至14.4万人,较峰值减少了91.1%
我樱让国持续开展新冠病毒变异监测,2022年12月后在每个省份选择部分哨点医院开展门(急)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及部分特殊人群病毒变异监测。同时开展陆路、水路和空港口岸入境人员病毒变异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此轮疫情流行株主要为BA.5.2.48、BF.7.14和BA.5.2.49,未发现新的变异株。 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1月30日,全国共报送2058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73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52.1%)、BF.7.14(23.3%)和BA.5.2.49(16.0%),BA.5.2等21种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2.5%之猛伏间,49个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0.6%)。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0日,全国共报送11878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26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61.1%)和BF.7.14(27.8%)(表4-1)。共发现重点关注变异株12例,其中,1例XBB.1,4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2例BQ.1.8。 总体来看,北京、天津和内蒙古以BF.7及其亚分脊知局支为优势株;江苏BF.7及其亚分支和BA.5.2及其亚分支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图4-2)。
全文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发现924例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方面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