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编今天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这几个城市凭什么超越北上广,关于为什么北上广深发达 的介绍内容,还有许多小伙伴还不清楚,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35城人均消费排行出炉,哈尔滨沈阳等北方城市消费率为何会超越北上广深?
  • 2、北上广深正被这几个二线城市反超!
  • 3、中国县域人口密度榜出炉,福建小城石狮为何能赶超北上广?
  • 4、碾压北上广深的网红城市是怎么火起来的?

35城人均消费排行出炉,哈尔滨沈阳等北方城市消费率为何会超越北上广深?

不同地区的消费观念、房价水平等因素也会影响“人均消费率

消费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到2025年,将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领先企业。那么,各大城市目前的消费力如何?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研究了主要城市的人均消费支出和消费率(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在人均消费支出方面,前十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杭州、珠海、佛山、厦门、长沙和东莞,以南方城市为主;在人均消费率方面,位列前茅的主要是北方城市。

需要说明的是,部分重点城市的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未公布,在此没有纳入统计;另外部分城市在人均消费支出方面,只公布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当地的城镇化率测算出全体居民的人均消费数据。

人均消费十强城市:一线城市领衔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了35个主要城市2019年人均消费支出,有17个城市的人均消费支出超过3万元大关,除了长沙和武汉,其余15个城市均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其中,有5个城市人均消费支出超过4万元大关,分别是上海、深圳、北京、广州这四个一线城市,以及近年来因为数字经济而快速发展的准一线城市杭州。

榜首的上海去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5605元,比上年增长5.2%。上海也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城市,据抽样调查,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442元,比上年增长8.2%。

深圳和北京的人均消费支出都超过了4.3万元,分列二、三位。值得注意的是,广州近几年虽然在金融、互联网等产业发展方面不如其他三个一线城市,上市公司数量甚至低于杭州和苏州,但在人均消费支出方面,广州的表现并不弱。数据显示,去年广州人均消费支出为41999元,与北京、深圳的差距并不大。

相比深圳、北京等地较高的居住消费支出,房价较低的广州,在饮食方面的消费更加突出。今年7月,在广州市第159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市场研究所所长、《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报告》执行主编何江介绍,从人均消费水平来看,广州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居国内主要城市第一位。各类消费中,餐饮消费活力持续旺盛,广州餐饮消费总额与北京、上海不相上下,人均餐饮消费连续多年保持全国之最。

广东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广州对美食消费意愿强烈,宵夜可以吃到很晚,所以吃喝花销就比较大。

前十名中,位居第九的长沙是唯一一个中西部地区城市,超过了东莞、苏州、温州、宁波、无锡等沿海发达城市,这也显示出长沙旺盛的消费能力。

湖南社科院研究员童中贤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长沙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大家都比较敢消费。长沙的房价比较低,大家也有更多的钱消费,这样一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会更强。

“我身边朋友供房压力都不算大,但大家吃喝玩乐消费确实比较高。”在长沙工作的肖女士说。

对不同城市来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房价、物价、可支配收入等。总体上看,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的城市,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也越高。不过,人均消费支出也受到一些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比如城市化率越高的城市,往往全体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也越高。

比如厦门虽然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苏州,但人均消费支出却高于苏州,这是因为厦门的城镇化率比苏州高出了12.2个百分点。

在近期于清华大学举行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0”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教授说,目前约有40%的人住在农村,但是他们在居民消费中只占22%,很显然农村居民消费的提高,是未来拉动中国经济最大的潜力。

居民支出占GDP比重:北高南低

今年,中央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过程中,消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进一步巩固,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6个百分点。

上述论坛上,蔡昉表示,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8.2%,中国GDP按照官方汇率计算,已经占到世界的16.3%,但是最终消费仍然只占世界的12.1%。如果说我们GDP的比重和我们消费的比重能达到一致,那么还有4个百分点的潜力可以挖掘,这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会非常显著。

那么各个城市的消费率究竟如何呢?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当前,也有人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来衡量城市的消费率。

从社消总额与GDP的比值来看,第一财经记者统计的39个城市中,有9个城市这一比例超过了50%,分别是沈阳、石家庄、呼和浩特、大连、温州、济南、西安、兰州和南宁。

不过,用社消总额与GDP的比值来衡量城市的消费率,并不完全准确。一方面,社消总额是商品性货物消费,而居民消费不仅有货物消费,还有服务消费,尤其是近年来,服务消费在不断升高。

另一方面,一个中心城市的社消总额,不仅来源于本地居民的消费,也来自周边地区,尤其是省会城市、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城市;而一些非省会城市,尤其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生产型城市,社会消费主要是来自本地居民的消费,来自周边地区的要少很多。

因此,用人均消费支出/人均GDP(不包含政府消费部分,因此这一数据要明显低于最终消费率)或者叫“人均消费率”来衡量更为准确,也更有参考意义。根据第一财经记者对35个主要城市人均消费率的统计,有7个城市这一数据超过30%,分别是温州、哈尔滨、沈阳、天津、石家庄、兰州和东莞,总体上北方城市居多。

相比之下,这一数据较低的主要是南方的一些生产型城市、制造业大市,如常州、无锡、南通等,以及合肥、深圳等。彭澎分析,南方这些制造业大市以生产终端消费品为主,它们生产的产品并不仅要满足本地的需求,输出的也比较多。相比之下,有些地方生产的终端产品需求较少,输入的产品比较多,这也影响了人均消费率的数值。

另外,不同地区的消费观念、房价水平等因素也会影响“人均消费率”。比如,由于不少北方城市工业化进程较早,非商品化的住房占比非常大,整体的房价水平较低,因此居民收入中用于日常消费的部分会更多。相比之下,一些地方房价较高,就会相应减少居民在日常消费的花销。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北方城市居民很多是在体制内就业,各种社会保障齐全,他们也更敢消费。而南方不少城市,有相当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赚了钱都拿回老家用了,这也影响了城市的居民消费支出。同时,高房价对居民消费有挤出和抑制效应。而在一些一线城市,部分居民的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开支甚至有超过消费品开支之势。

北上广深正被这几个二线城市反超!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观察一座城市的活力与房价,首先要搞清楚它的人口动向,其基本盘呈现为净流入还是净流出?

不过,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仅仅看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是不够的,因为这个数据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误差。例如广深两座城市实际管理的人口很可能都超过两千万,但二者统计的常住人口均不到1500万,这里面的误差应该不小。

所以,除了要看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还可以通过在校学生数量、用电量、用水量、移动电话数量、快递业务量等数据旁敲侧击。

1先来看北京:

1、常住人口减少:2017年末为2170.7万人,比上一年减少2.2万人。

2、小学招生人数增加:2017年年末为15.8万人,2016年末为14.5万人,同比增加了9%。

3、幼儿园入园人数增加:2017年末为17.7万人,2016年末为15.3万人,同比增加16%。

4、电话数量减少:2017年末,北京固定电话数量649.4万户、移动电话数量3752.1万户口,分别比上一年减少45.5万户与116.9万户。

5、居民用水量增加:2017年北京居民家庭用水6亿立方米,同比上一年增加13.1%。

6、用电量增加:2017年北京城乡居民用电218亿千瓦时,同比上一年增加11.6%。

7、邮政业务有增有减:2017年发送邮政函件2.8亿件,同比上一年下降28.2%。特快专递22.7亿件,同比上一年增加1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在下降,但幼儿园与小学生招生量在增加,居民用电与用水也在增加,唯一在支撑人口下降的似乎只有电话数量,问题是固定电话数量减少45.5万户、移动电话数量减少116.9万,都远远超过常住人口的2.2万的减少量,这明显不科学。

所以,北京电话数量的大幅减少很可能与统计口径的变化有关,而且拥有北京手机号码的人不一定就是北京常住人口,用电话数量来衡量人口动向存在较大误差。综合来看,北京人口的真实状况应该好于官方公布的数据,其人口红利还没有消退。

2再来看上海:

常住人口数量减少:2017年末为2418.33万人,相比上一年(2419.7万人),减少1.37万人。

小学生人数下降:2017年末为78.49万人,相比上一年(78.97万人),下降了0.6%。(注:上海小学为5年制,京广深为6年制)。

居民用电量上升:2017年城乡居民用电量228.79亿千瓦时,相比上一年增长5.1%。

生活用水量下降:2017年全市生活用水量19.99亿立方米,相比上一年下降2.1%。

快递业务增加:2017年快递业务31.15亿件,相比上一年增加5.5亿件。

上面四个数据中,居民用电量与快递业务量仍在上升,其他三个数据都在下降。考虑到快递业务量主要受经济活力的影响,与常住人口数量没有直接关系,这说明上海的人口控制已取得初步成效,人口膨胀的压力比北京要小。

3来看看广州:

1、常住人口增加:2017年为1449.84万人,相比上一年增加45万人。

2、在园幼儿人数增加:2017年为48.35万人,相比上一年(46.3万人)增加4.4%。

3、小学招生人数增加:2017为19.11万人,相比上一年(18.03万人)增加6%。

4、小学生在校人数增加:2017年为100.47万人,相比上一年(96.85万人)增加3.7%。

5、居民用电量增加:2017年为433.14亿千瓦时,相比上一年增加3.9%。

有论者认为,这两年广州常住人口的大幅增加是对存量人口的重新统计,但从上面几个数据可以看到,广州不仅是常住人口在增加,其他四个数据也都在增加,显示广州常住人口的增加是真实的,并非统计口径的变化导致的。

值得一说的是,广州在2017年还创造了两项记录,大学生与小学生在校人数均突破100万人,均居北上广深之首。

而包括幼儿园在园幼儿(48.35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100.47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50.94万人)、本专科在校生(106.73万人)、研究生(9.07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22.9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9.6万人)的所有在校学生全部加起来,共约358.2万人。

358.2万人,占广州常住人口总量(1449.84万人)的25%,一方面说明广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教育之城,另一方面也说明广州的常住人口数量很可能被严重低估了。

4来看看深圳:

1、常住人口增加:2017年为1252.83,相比上一年增加62万人。

2、小学招生人数增加:2017年为18.15万人,相比上一年增加4.4%。2017年在校小学生数量为96.45万人,相比上一年增加5.9%。

3、幼儿园新入园人数增加:2017年为20.25万人,相比上一年增长16.4%。2017年在园幼儿人数为50.5万人,相比上一年增加9%。

4、生活用水量增加:2017年居民生活用水量7.32亿立方米,相比上一年增加了21.6%。

5、生活用电量增加:201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40.92亿千瓦时,相比上一年增长4.6%。

深圳2017年的常住人口增量达到62万人,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包括学校招生量、居民用水电、居民用电量的所有数据也都在上升,显示深圳常住人口仍在大幅增长,其人口红利的后劲仍然很足。

总体来说,北上广深四座城市整体上仍处在人口红利阶段,人口继续膨胀的动力很足。其中广深的增长态势最好,且不分伯仲,北京的常住人口数量虽然在下降,但其小学与幼儿园的招生量、居民用水、居民用电仍在明显增长。相比而言,上海人口继续膨胀的压力要小一些,但其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没有明显下降。

总体来说,一线城市真实的人气比数据呈现的还要好。

那么,纠结是在哪个方面,一线城市逐渐有被二线赶超的趋势呢?

答案是“人才净流入率”。

58英才招聘研究院日前发布了《2018年一季度人才招聘报告》显示,新一线城市成都、重庆、武汉、郑州、西安的招聘活跃度持续升高。其中成都企业招聘活跃度增长7.55%,人才求职活跃度增长 50.77%。在企业招聘热门城市排行榜上,成都超过上海。

58英才招聘研究院院长李妍分析称,2017年,成都出台了《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囊括给予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鼓励青年人才落户、保障人才住房、提高人才医疗待遇等多项优惠。不仅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等新一线城市也纷纷放出大学生落户、创业创新等政策大招,吸引了更多求职者,招聘和求职活跃度双双提升。

4月19日,国内中高端人才职业发展平台猎聘发布的报告显示,从2016年四季度到2018年一季度这一年半时间内,在全国人才净流入率(地区人才净流入率=该地区人才净流入人数/该地区人才流动总人数×100%)排名最高的15个城市中,第一到第四名都被二线城市包揽,它们依次为杭州、长沙、成都和武汉,人才净流入率分别为13.60%、10.24%、10.19%、9.79%。

这其中,杭州成为最大赢家,“杭漂”成为新的热词。据猎聘近期涉及3000多位杭州职场人的问卷调研显示,人才选择去杭州工作排名前三的原因是:近些年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带来了更多工作机会;杭州是江南名城,人文自然环境俱佳;民营经济活跃,就业和创业机会多。这三个原因的得票率分别为45.75%、43.11%、31.67%。

相比之下,一线城市的排名相对靠后。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名列第5、第11、第12、第14名,人才净流入率分别为9.62%、6.87%、5.65%、5.03%。

4月17日,移动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2018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显示,根据报告,2017年下半年开始,以成都、武汉、南京、西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集中推出人才吸引政策,多项政策形成全民热议。这些政策的效果正不断显现。

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新一线城市人才流入率(流入人数/流出人数)为1.07,较2016年增长3.2%。2018年一季度,从新一线城市高校毕业,之后留在当地工作的职场新人比例达73.8%(包括应届生和工作经验一年以下的求职者),较2016年增加近20个百分点。

以西安为例,西安市2018开启“最优落户政策”之后,截止4月16日,今年已累计已有30万人落户。

此外,根据智联招聘此前发布的《2018年春季白领跳槽指数调研报告》,经济发展强劲的“新一线城市”是白领最偏爱的跳槽目的地。报告显示,2018年跳槽时,有33.2%的白领选择成都、杭州等新一线城市,超越传统一线城市的32.7%,成为白领最偏爱的跳槽城市类型。

新一线城市的人才流入的增多,既有推力也有吸力。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说,随着一线城市房价、教育、交通等各种要素成本的上升,不少新一线城市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通过人才新政、创新驱动等吸引大量人才流入,户籍留人与产业留人相互促进,通过竞争快速发展,新一线城市更获得人才的青睐。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武汉、成都、郑州、长沙、重庆等新一线城市,近几年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与一线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居住条件好,生活压力没那么大。近几年,往一线城市走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留在了新一线城市。

十年前从武汉大学毕业,在深圳工作八年后回武汉工作的张先生说,目前武汉的收入水平与广深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而且武汉的生活压力要小不少,“武汉作为大区中心城市,医疗和教育水平等公共资源也都很好,作为湖北人,回武汉是很不错的选择。”

近几年,武大、华科等武汉著名高校毕业生近几年留在武汉的比例越来越高,并超过了北上广。例如,根据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的研究生毕业质量报告,有43.5%的毕业生选择留在湖北工作,这也是连续两年就业湖北人数超过40%,其中绝大多数留在了武汉。

而要吸引人才,除了产业外,宜居也十分重要。比如在住房方面,不少城市也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人才的优惠举措。以西安为例,西安市物价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目前西安市20%的居住用地用于公租房建设,20%的居住用地用于限价房建设,最近落户的30万人中,学历落户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也就意味着,这些人的房子,大部分在这40%的专项用途中。

中国县域人口密度榜出炉,福建小城石狮为何能赶超北上广?

福建小县城石狮的人口密度是4287,就是说每平方公里就有4287个人,超过了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一线大城市,仅次于深圳。这个小县城是著名的侨乡,也是服装名城,常住人口有68.6万,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十大县城之一。当地的民营经济是非常发达的,主要的支柱性产业是服装业,所以就吸引了很多人来这里打工,人口密度就很大。

一个地方能不能吸引到人来这里工作主要看的是经济的发展,如果经济特别的差劲,即使是位于沿海,也可能没有办法让务工者来到这里。位于内地的城市的人在有所发展的时候就会去沿海的城市,比如说北上广深。而福建也是个沿海城市,并且福建的小县城石狮也是很多人的目的地。虽然说名气没有深圳那么的大,但是当地的工业是比较优秀的。比如说2021年的时候的GDP为1072.5亿元,这都是人们创造出来的。

除了民营经济特别的活跃,当地的海洋资源也极为丰富,出现了很多与海洋相关的企业,比如说海洋捕捞以及海洋生物医药。并且当地还让文化与旅游进行了融合发展,每年也要吸引很多的人来这里旅游,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旅游业也是能够带来很多的资金的,让一些人在这里开店铺或者旅馆。最后当地的城乡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城镇化达到了86%,基本上每一个村都能够拥有数字电视宽带以及公交和自来水。这样的发展就很适合人们在这里生存甚至定居,所以人就变得越来越多。

通过观看中国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可以看见深圳的人口密度是最大的面积,只有2465平方公里,但却拥有1768.16万的人。

碾压北上广深的网红城市是怎么火起来的?

不管是中秋,还是国庆,许多人都会趁着放假外出旅游一下,毕竟工作日基本没有时间旅游。此时,那些火爆网络的“网红城市”就变成了人们外出旅游的首选之地了。随着大量游客的到来,这些网红城市都变成了“堵城”,重庆就是其中的代表者,它的拥堵程度碾压北上广深。

众所周知,重庆是一个著名的山城。既然是山城,它就不可避免地拥有山城的各种特征。山城的地形非常复杂,修建道路非常的困难。这就导致了重庆道路狭窄、多弯,而且爬坡上坎过隧道都成了家常便饭,在这样的路况上行驶,车开的非常慢。

重庆虽然没有北上广深发达,但是重庆的人口却可以碾压北上广深,因为重庆拥有3000多万的人口。拥有如此多的人口,它的私家车的数量自然而然非常大,再加上车开得慢,公共交通不够发达,才导致了重庆的拥堵。

北京、杭州也曾是中国著名的堵城,不过自从实行了限号以后,就大大缓解了这种压力。而重庆则非常任性,它没有限号的政策。不管你是外地车,还是本地车,都可以进入市中心,又增加了市中心车辆的数量。

重庆这样拥堵,自然引起了本地普通市民的不满。他们纷纷抱怨自从重庆成为网红城市以后,自己车也不敢往外开了,索道也没法坐了,就连去洪崖洞吃个小吃也要预约,实在是太给人心里添堵了。

虽然重庆很堵,但是重庆的网红景点真的很好,尤其是重庆的夜景。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重庆各处的灯光就亮了起来,点燃了山城。最为神奇的是重庆的夜晚更能凸显它魔幻般的立体感,与别的城市中平面化的灯光不同,重庆的灯光错落有致,尽显城市的立体感。

遍地小吃的洪崖洞被照的金碧辉煌,将每一个人的脸映的红彤彤地,充满了喜庆感。此刻,与洪崖洞相对的千厮门大桥就像是一颗璀璨的珍珠一般,点缀着嘉陵江。大桥上的灯光非常漂亮,上弦杆和下弦杆用明亮的点光源,近看一盏一盏,远看则是两条光带,凸显大桥的轮廓,腹杆则用柔和的投光灯,衬托出钢桁梁的橙色,形成水滴状,远远看去就好像一颗水滴悬浮在江面上。

或许是因为这些美丽的灯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每到假期的时候,洪崖洞就会被挤得水泄不通。为此,景区还专门开辟了观光平台,供游客赏景。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这几个小城市凭什么超越北上广方面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