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充古朴而钟灵毓秀,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既有名扬遐迩的胜迹名苑,又有天生丽质的自然风光,还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古城阆中号称“天下第一江山”,“嘉陵江第一山”锦屏山风景秀丽、白云山俊美、升钟水库清幽,还有太蓬山、金城山、凌云山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 那么去南充旅游,有什么经典名菜必吃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万家腊肉

“柏香牌”腌腊制品取自高坪区万家乡长年生翠的柏桠烟熏而成。这儿山高谷深,位置偏远,柏树遍野。万家乡用柏桠熏肉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洪武年间,万家的腌腊制品便闻名川北大地。

2、蓬安河舒豆腐

蓬安河舒豆腐是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河舒镇的特产。河舒豆腐以其鲜嫩、细滑、入口绵软、菜品丰富等特点,在众多的豆腐产品中独树一帜。可以做出188种不同样式的佳肴,被称为“五彩豆腐宴”。

“河舒豆腐”产于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距县城十公里的河舒镇。它是以上等大豆为原料,经优质地下水浸泡、水磨、多层过滤、煮沸加石膏等十多道工艺加工而成,色泽洁白、细嫩,用这种豆腐与现代烹调技术相结合制作出的 “炕豆腐、麻婆豆腐、烂肉豆腐、登山豆腐”等三十余种品牌豆腐,其味美爽口,色鲜质嫩,是蓬安独具特色的上等佳肴。

蓬安河舒镇的豆腐历史悠久,远近驰名。据当地老人回忆,相传清顺治年间就有了名气。河舒豆腐由于质量好,附近几个乡的人逢场都要到这里来买,成了当地久负盛名的土特产。

河舒豆腐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绵软,端在手上东摇西晃不垮墩子,放在桌上仍端正不偏,放一天不流水,不变型;入锅任煮不烂,火炕任翻不硬,筷子挑起仍是嫩闪闪的不断裂。二是吃起细嫩,味道鲜美,吃后有回味,给人以爽适的感觉。河舒豆腐成为蓬安一绝,主要行益于其水源来自蓬安县燕山古寨,加上独特的制作工艺。据悉,1952年,河舒豆腐曾作为名牌产品拿到川北行署展销,受到好评,并为当时行署主任1同志所品尝。由“河舒豆腐”衍生出的各种豆腐菜肴也随其一同在成、渝等地叫响开来。

3、营山油腐

据传营山油豆腐已有约二百年历史。清咸丰年间,营山县小桥乡街上居民黄文才开始生产油豆腐,同治末年他迁到县城文星街继续经营油豆腐,清末明初,做油豆腐的已发展到十多家,行销省内外,颇负盛名。

油豆腐的主要原料是黄豆,经磨浆、压坯、油炸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油豆腐块约八立方厘米左右,色泽金黄,外皮光滑,内如丝网,细软绵实,富有弹性,一捏成团,放开还原,存放一月,不霉不变,既可作蒸、炒、炖之主菜,又可做多种肉食的配料,是荤宴素席兼用的佳品.灌肉馅清蒸是宴席的名菜;切块作烧汤、炖肉配料,汤味清香,久炖不烂;切丝配肉丝、豆芽、粉条混炒或凉拌,其味更鲜。营山油豆腐分干、湿两种.油炸后即用清水泡透的,称为水油豆腐,用于鲜食;干油豆腐便于贮存、携带、旅居异乡的营山人和往来客商,常常购买此物以作馈赠亲友的佳品。

4、东坡豆腐

东坡豆腐肘

主料:北豆腐

辅料:冬笋、香菇、鸡蛋、葱、姜

调料:盐、胡椒粉、番茄酱、面粉、白糖、酱油、水淀粉、鸡精

烹制方法:

1、将冬笋、鲜菇洗净切成片,焯水后待用;

2、再将番茄酱、面粉、盐、胡椒粉、鸡精、鸡蛋、水淀粉搅成蛋粉番茄糊,将豆腐放入糊中,均匀的蘸上糊;

3、坐锅点火放入油,油温5成热将裹上蛋粉番茄糊的豆腐放入锅中炸至结面捞出沥干油;

4、锅内留底油,放入笋片,加酱油、鸡精、胡椒粉、盐、高汤调味烧开后,将豆腐放入锅中,煮入味后出锅即可。

特点:酷似猪肘,银红明亮,咸鲜清香。

提示:豆腐煮前用刀划几下方便入味。

5、腊肉火锅

腊肉火锅乃西充饮食文化之一朵奇葩。为西充美味佳肴之一绝。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 年),西充训导刘洪典作《竹枝词》“喜逢嘉客火锅烧,也喜鸡豚味最饶”,赞美西充火锅。西充火锅历史悠久,相传开始于黄帝时期,发展于汉唐时期,而又精于宋代,盛于清代。西充腊肉火锅,以腊肉见长。西充腊肉,制作考究,色泽金黄,干爽结实,香气浓郁,味美不腻,久存不坏,别具一格。农历“冬至”前后家家户户欢天喜地,宰猪腌肉,这一习俗至迟可追溯到汉代。

西充腊肉,尤喜腌制腊头踢、腊尾肚、腊心舌、腊肝腰、腊排骨、腊香肠等,这些叫做 “盘子菜”主要用来待客佐酒。另外还有腊鸡、腊兔、腊鱼、腊牛肉和血皮、血糕。西充的腊肉火锅就是用以上种种腊肉,加上时令蔬菜和适量的肉汤调配而成,火锅中有荤有素,有菜有汤,即可配整桌筵席,又可单独成席。

在配整桌筵席上,有“四碗火锅”、“七碗火锅”和“九碗火锅”。

若单独的火锅席,火锅分三层,上层是腊香肠,腊心舌等“盘子菜”;中层是半肥半瘦的腊肉,形似骨牌,称“骨牌肉”;底层是新鲜蔬菜和豆腐、粉丝等,其味鲜美无比,香气醉人,深受人们喜爱。西充的腊肉火锅与我国北方推崇的“涮羊肉火锅”、“白肉片火锅”,南方流行的“海味火锅”、“毛肚火锅”等齐名,构成了西充饮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6、牛肉水饺

牛肉水饺是回民马春山制作,因他乳名叫神童子,所以大家又称“神童子水饺”。作法是将酥牛肉、葱、姜和冬菜剁细,再用自擀的面皮包成小饺子。

他的饺子之所以特别好吃,是因为还加一种鲜美的馅子汤,那是将做馅子剩下的筋筋牛肉切小加调料煨熟,再用嫩笋、杂菌等作成馅子汤,煮好的水饺盛在碗里后,加上佐料再冒上这种馅子汤,这水饺便浓香满口。

7、顺庆卤鸭子

1957年全省卤鸭、卤鹅、卤兔展销评比中,南充卤鸭子荣获第一名。为此,重庆市皇后餐厅专程到南充聘请技师到重庆传授技术。1962年,-、贺龙、罗瑞卿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南充视察,品尝顺庆卤鸭子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8、西充狮子糕

西充晋称牌狮子糕,以香甜酥脆、入口化渣、色之金黄的特色,享誉海内外,多年来畅销不衰,给西充人民创造了财富,给狮子糕人带来了娇傲。狮子糕原名“寿王糕”。出自1876年(光绪二年)秋,杭州西湖“寿春坊”斯仁谷之手。

“寿王糕”因色之金黄,香甜酥脆,入口化渣,回味清香,多为达贤仕人待客佳肴。西湖县令姚其杭必备为待客茶点,其千金姚胜兰每日必方解口馋,百姓大多待仕人用之方能食用。

“寿王糕”用料考究,必采杭州西湖上湾酒米,经多次浸洗、成粉,菜子油炸炼,散温后配上好红糖、芝麻、中间麻油成形食用。光绪乙未年斯老归天,由子斯力撑坊继业。

西充青狮人何孬娃家境贫寒,为偷吃本族长黄瓜解饥,严遭毒打后逃出家门,流浪到杭州西湖,饿昏倒在“寿春坊”门前,斯力视之,与食救醒,何谢斯救命之恩,以身报效。斯正缺劳力,留为杂事,持奉家人。何手足勤快,为人灵巧,斯收之为徒,何以工钱报恩。白日浸洗酒米,晚间磨粉。孬娃出身贫穷,酸甜苦辣皆行,吃苦耐劳皆有,技艺在心。光绪已年端午节,斯家午夜饮酒,食酒过多,醉倒在床,因天热午夜糕房起火,“寿春坊”被焚为灰烬。斯力痛哭终日,过度悲伤,不久离世,“寿春坊”从此而绝。何痛拜离师,回家在象溪河边姐家栖身,借姐家房半间,银子四两买回糯米等原料,回家泡米三日椿成细粉制成“寿春糕”。是夜梦中,从师生涯历历在目,师父救命之恩,授艺之情在脑海中一一出现,师、师、师、斯、斯、斯,家乡也师,其糕称之为王,何王也?取人王将要犯上,怎敢?鲁中王乃狮子也。师、斯、狮三字同音巧到极点,取此糕为狮子多妙,此糕色之金黄,如同金狮之毛,就取名狮子糕好了。何大笑而醒。其妻问何故而笑,何将梦事说与妻,妻说莫不是师父要我们不忘其恩。师父姓斯,家乡也狮,取名狮子糕既是纪师又怀师恩,更忆家乡,“三狮”结为一体,真乃是狮缘也,全家人十分乐意。故狮子糕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初问世。县人食之赞不绝口,过往商客四海扬名。

光绪二十六年,何年事已高,家已有结余,与妻商量,移房四桂房街,“狮子糕”食客更旺。光绪二十八年孟冬何长眠离世,其子何继父之业,深研细作,取衙门口外井水烧开冷沉浸洗糕米,打硬其味道更美,直至民国年间继师生意兴隆。民国后期,也有稻香斋、桂香斋等坊继作此糕。何便关门停业,其后以胥锦常为代表的作坊为胜。

解放后在0的领导下,私有工商业实行联营。1955年正式成立了国营西充县糖果厂(第一任厂长沈光清〈女〉)。成立后,融各小作坊“狮子糕”生产技艺为一体,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逐步扩大了生产规模,使狮子糕这一地方特产发扬光大。

1961年朱老总回家乡路过西充,还将狮子糕带回中南海,并给予高度评价。1964年西充民歌手余家清带着西充乡土风味赴成都参加省职工调演,一曲“好吃不过西充狮子糕”的民歌得到了高度赞美。人们不但爱吃狮子糕,而且会唱“好吃不过西充狮子糕”的民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西充狮子糕”多年被国家科委、省、市、县评为优质产品,多次荣获金奖。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狮子糕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

9、凉串串

热串串就是小火锅,四川最有特色的吃法。凉串串类似凉菜,也是一串串穿起卖的,一般素的一毛荤的五毛。要一碗冰粉或者银耳然后吃几串凉串串是最大的享受。荤的凉串串有郡肝、鸡爪、鸭掌、鸡翅尖等;素的有藕片,土豆,大头菜,海白菜,海带,青笋,贡菜等。

10、白糖烧饼·锭子锅盔

保宁白糖烧饼,是阆中回民依照古波斯胡饼制作方法烙烤而成的一种小吃。早在三、四百年前就已名扬四方。1927年在四川成都花会获金质奖章,在省内外都有较高的声誉。

保宁烧饼,又名回族烧饼。它用本地特产小麦“油条麦”面粉,加白糖、菜油、桂花,用清水拌匀,反复揉搓,经发汗、造型,将面团搓成圆柱形,从上而下用刀在表面划成螺旋花纹,上端放以芝麻,压成直径约为九厘米的圆饼,再放进干底锅内烙硬,然后放在烤炉内烘烤即成。出炉的烧饼呈酱红色,表面有螺旋纹,质地硬实,敲拌有声,但入口则酥如饼干,甜美可口,既可冷食,也可烤热。长期贮存,其质不变,远行携带,不易脆散。

阆中回民还生产一种“锭子锅魁”。不加碱,不发酵,不加糖,全凭手工搓揉,做成凹形的圆烧饼,再经定型烘烤而成。这种锅魁表面白如银,硬如石,敲打可闻“当当”之声。热食,壳香脆;冷食,内酥软。可存放五天,旅客以开水或面汤伴食,清香回甜,余味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