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家对于美军三艘驱逐舰同时现身南海,关于的介绍都是颇为感兴趣的,那么小编也是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这方面信息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本文目录一览:
- 1、提康德罗加号航空母舰的服役历史
- 2、美国台湾军舰是不是又进入了中国南海
- 3、军舰出海是武器满载吗
- 4、驱离擅入我国领海的美舰,这三艘军舰啥来头?
- 5、若美国三个航母编队同时逼近中国,我国海军该如何接招?
- 6、翁达角的海难:1923年美国驱逐舰队集体触礁事件
提康德罗加号航空母舰的服役历史
提康德罗加号在1943年3月1日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始建造,其时舰名仍为汉考克,舷号为CV-14。三日后,美国海军部批准埃塞克斯级的改良建造方案,将舰艏及舰艉的飞行甲板缩短,并建造剪型舰艏,以增设两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提康德罗加号即时采用新设计建造。由于剪型舰艏令舰体增长,故新设计亦有称为长舰体埃塞克斯级;或称为提康德罗加级(新设计舰以提康德罗加号的舷号最小)。5月1日,海军将CV-14更名为提康德罗加,而汉考克则改为命名CV-19。1944年2月7日,提康德罗加号下水,于5月8日正式服役。
服役后提康德罗加号在诺福克海军基地整装,并在稍后搭载第89航空团。6月26日,提康德罗加号前往西印度群岛试航训练,途经西班牙港,在7月22日返抵诺福克。
8月30日,提康德罗加号前往太平洋,在9月4日横越巴拿马运河,于13日抵达圣迭戈,并搭载额外军资。19日提康德罗加号前往珍珠港,在26日抵达卸载。稍后提康德罗加号在近海演习,并测试在海上补给航空炸弹。10月18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珍珠港,途经埃尼威托克,于29日抵达乌利西环礁。莱特湾海战在不久前结束。 1944年5月30日,服役近一个月的提康德罗加号在诺福克海军基地。提康德罗加号为长舰体埃塞克斯级首舰,相中可见其突出的剪型舰艏,上方加建了一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而飞行甲板则向后缩短,以使防空炮可更有效射击。由于缩短飞行甲板令舰上飞行作业倍加危险,最终只有提康德罗加号及汉考克号有将飞行甲板切割,并在稍后补建。
10月30日,老约翰·席德尼·麦凯恩中将接替马克·米切尔中将,指挥第38特遣舰队(第三舰队的快速航空母舰舰队);提康德罗加号加入第三分队,由费德烈·薛曼(Frederick C. Sherman)少将指挥,同行舰有旗舰埃塞克斯号、兰利号及圣哈辛托号。
11月2日,提康德罗加号的第三分队与第一分队离开乌利西,前往莱特,以进一步削弱日军空中力量,并接替受神风特攻队重创的第四分队。次日第三分队被日军潜艇攻击,雷诺号受到重创,而要折返乌利西;但提康德罗加号等未有损伤,继续前往菲律宾,并在5日于波利略外海与第二分队会合。三支分队会合后,分别攻击仁牙因湾、北锡布延海及马尼拉湾三地的日军机场及补给舰只,击沉了那智号,并摧毁地面多架飞机。下午舰队旗舰列克星敦号被自杀飞机击中,多人死伤,麦凯恩被迫将旗舰由列克星敦号转至胡蜂号;而列克星敦号在抢修后继续作战。6日舰队再次空袭三地,在傍晚到外海补油。当晚第二分队与受创的列克星敦号返回乌利西休整修理,并由第四分队接替;而麦凯恩则乘胡蜂号到关岛搭载新航空团,由薛曼在埃塞克斯号上暂时指挥舰队,直至13日。8日舰队回避台风,于9日暂时到关岛海域。
此时日军步兵多次乘运输舰增援欧墨克市(Ormac),舰队于10日取消补油,赶回菲律宾轰炸运输舰,并先后击沉了滨波号、长波号、岛风号、若月号及所有运输舰。13及14日,提康德罗加号等集中攻击日军舰只,以阻止日军增援,又击沉了木曾号、曙号、秋霜号、冲波号、初春号及十多艘运输舰,并击伤潮号,摧毁地面多架飞机。15日提康德罗加号与第三分队返回乌利西休整,于17日抵达,其作战位置由第二分队接替;同日麦凯恩改以第二分队的汉考克号为舰队旗舰。
22日提康德罗加号等离港,再次前往空袭菲律宾,并接替第一分队。25日各艘航空母舰轰炸吕宋等地的日军舰只;提康德罗加号击沉了熊野号;埃塞克斯号与兰利号则击沉了多艘运输舰。日军再次以自杀飞机还击,并先后击伤埃塞克斯号、无畏号、汉考克号及卡伯特号;其中无畏号更要返国修理。此时麦克阿瑟将民都洛登陆行动推迟到12月15日,故第三分队在12月3日返抵乌利西修理休整。
12月11日,提康德罗加号等离开乌利西,前往吕宋。提康德罗加号仍留在薛曼指挥的第三分队,同行舰有旗舰埃塞克斯号、兰利号及圣哈辛托号。12日至16日,舰队集中派战机封锁日军机场,保护美军登陆舰免受攻击。日军升空的飞机多被拦截及击落。 17日舰队在外海补油,但海面刮起强风,海面波涛汹涌,令舰队作业困难,无法补油。恶劣天气由舰队以东的热带扰动引起;该热带扰动在乌利西以北形成,向西北偏西移动,并快速增强,亦即后来的台风眼镜蛇。由于海浪走向与冬季的东北风一致,小威廉·哈尔西并未察觉台风迫近。
18日海面风浪加剧,但舰队的天气预报仍然错误,且气压于日出前一直稳定,海面亦继续吹北风,故哈尔西命舰队再次补油。此时风浪开始使舰只脱队;各舰汇报的天气资料回异,又造成更多混乱。上午10时,气压开始急降,风向同时呈逆时针,海面翻起巨浪;胡蜂号的雷达甚至拍到风眼,台风显然就在附近。哈尔西即时命舰队往西南回避;然而脱队及较慢军舰已无法脱离,甚至有驱逐舰通过风眼。最终美军三艘驱逐舰沉没;蒙特利号及科本斯号机库起火,其中前者更要撤返珍珠港维修;相对之下,提康德罗加号等大型舰只损伤轻微,仅入水过多。
傍晚4时,舰队终于驶出风暴。6时天气转为明朗,舰队开始搜救落海官兵。其时哈尔西尚未得悉有驱逐舰沉没,直到次日凌晨方得知三艘驱逐舰失去联络。搜救后舰队撤返乌利西,于24日抵达。28日尼米兹批准舰队在美军登陆仁牙因湾后,进入南海。
12月30日,舰队离开乌利西,并先后于1945年1月3日及4日空袭台湾及吕宋的日军机场,却因天气恶劣,效果不彰。7日舰队集中攻击吕宋,再受恶劣天气阻碍。9日美军开始登陆仁牙因湾,几乎没有遭遇抵抗;而舰队则往北空袭台湾及琉球群岛,但恶劣天气仍旧困扰舰队,无法有效攻击。 1月10日,提康德罗加号等快速航空母舰穿过巴斯海峡,前往空袭法属印度支那的日军补给。海尔赛认为伊势号、日向号及部分日军战舰,在雷伊泰湾海战后撤到越南,故先攻击金兰湾。
12日舰队抵达越南外海。凌晨3时30分,第五分队的夜战航空母舰先派飞机侦察。早上6时40分,战舰及巡洋舰等往炮轰金兰湾的战舰。到7时30分,第一、二及三分队的航空母舰开始派飞机空袭。整日舰队出击数达1,465架次,部分飞机更沿海岸搜索目标轰炸,攻击范围遍布越南南部。提康德罗加号的第三分队,分别空袭了归仁及西贡,并击沉了香椎号、两艘护航驱逐舰、九艘满载的运输舰及一艘油船;被日军俘虏的法国巡洋舰拉莫特-皮凯号(La Motte-Piquet)亦在金兰湾被击沉。最终美军共击沉45艘日军军舰及商船,并摧毁多艘油船。由于港内没有日军战舰,美军的炮舰在早上8时已经撤返。晚间舰队撤往东面补油,并回避台风。海面大浪使舰队到14日才完成补油。
15日上午舰队空袭了高雄及左营港,并击沉了旗风号及松号。低能见度使空袭成效欠佳。下午舰队再次西进,并于16日空袭了香港、广州及海南。恶劣天气及密集防空火炮虽令空袭多有阻滞,但美军仍击沉多艘运输舰。17日东北季候风加强,迫使舰队撤回吕宋西面海域补油,然后再次空袭台湾。 1945年1月21日,提康德罗加号遭到第二架自杀飞机攻击,舰长基佛本人亦身受重伤。此时提康德罗加号的舰岛亦冒出滚滚浓烟,但全舰火势在下午已经受控,甚至在次日已可局部恢复飞行作业,派战机保护自己。虽然如此,提康德罗加号仍返回美国修理。
21日早上,舰队开始派飞机攻击台湾、澎湖、先岛群岛各地机场。当天的好天气使美国飞机全天持续攻击,但日本神风特攻队也展开行动。
中午四架日军自杀飞机发现第三分队,随即展开攻击。兰利号先于12时6分被两枚小炸弹击中,受损轻微。两分钟后,一架自杀飞机在云层突然出现,由左舷后方突袭提康德罗加号,并撞穿飞行甲板,与所携的250千克炸弹一同爆炸,引发大火。(这就是日本电影《永远的零》宫部久藏所驾驶的零战二一型特攻甲板号14的航母的原型)其时提康德罗加号正准备下一波空袭,机库及甲板上的飞机均载满武装及燃油,大火一发不可收拾。12时20分舰长迪西·基佛(Dixie Kiefer)下令向左舷隔舱注水,令舰体向左倾斜9度;同时又向左舷急转,使舰体右舷迎风。两项措施使机库及甲板的易燃物迅速滑入海中;而舰体亦可由上而下冷却,大火因此较易受控。而第三分队各舰则在提康德罗加号外围设下防御圈。
但12时50分,第三分队再遭到13架日机攻击(其中八架为自杀飞机)。分队的防空炮击落了六架;空中的战机亦加入拦截。然而仍有两架日机突破美军防御,并在58分开始向提康德罗加号俯冲。一架飞机在俯冲期间被击毁;但另一架却直接撞入舰岛,并贯穿了望台;一至两枚250千克炸弹随即爆炸,并炸毁舰岛。爆炸令舰岛了望台起火;而碎片则在舰桥及飞行甲板横飞,造成多人死伤。基佛舰长在攻击后右手骨折,更有近65块金属碎片穿插身上,但仍拒绝离开舰桥,继续指挥救火。由于损管得力,舰上的火势在下午2时15分已经迅即受控;而基佛则命左舷隔舱逐步排水;伤员亦陆续转移到救援驱逐舰。37分下层甲板的火势完全扑灭;到傍晚6时,舰体的倾侧亦少于3度。基佛在稍后转移到驱逐舰上。攻击最终造成143人死亡,202人受伤,36架飞机损毁。同日马多克斯号(USS Maddox, DD-731)亦被自杀飞机击伤。
次日提康德罗加号、马多克斯号及两艘轻巡洋舰离开分队,返回乌利西,在24日抵达,并作紧急维修。舰队在26日亦返抵乌利西;同日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接替哈尔西指挥美军舰队,编制上改为第五舰队,而快速航空母舰编队亦再次易名,为第58特遣舰队,由米切尔指挥。28日提康德罗加号搭载乘客启程返国,并途经珍珠港,于2月15日抵达普吉湾,在稍后进入船坞维修。 4月20日,提康德罗加号修理完毕,随即前往阿拉米达,搭载乘客及额外飞机,然后运送到珍珠港,于5月1日抵达。次日提康德罗加号搭载第87航空团,然后到近海训练一星期。训练后提康德罗加号前往乌利西,并在中途顺道空袭塔罗亚岛(Taroa),于22日抵达乌利西,并加入在当地休整的第四分队。
此时舰队正在日本外海激战。24日,亚瑟·拉德福(Arthur W. Radford)少将指挥的第四分队离开乌利西,前往支援冲绳作战;第四分队除提康德罗加号外,亦有旗舰约克城号、香格里拉号及独立号。27日第四分队与舰队会合;而哈尔西与麦凯恩则在28日再次接替斯普鲁恩斯及米切尔,分别指挥美军舰队及快速航空母舰,舰队又再易名为第三舰队。哈尔西照旧以密苏里号为舰队旗舰;而麦凯恩则以香格里拉号为特遣舰队旗舰。29日第三分队返航莱特休整;而提康德罗加号等则开始支援冲绳战役的美军。6月2日,第一分队与第四分队会合。第一分队继续支援冲绳作战;而第四分队则派飞机作远距攻击,空袭九州机场。
6月4日,台风康妮(Typhoon Connie)吹袭冲绳东面海域;由于哈尔西起初采用错误回避路径,再加上麦凯恩未有及时批准第一分队自由运动,使第一分队通过风眼,所有航空母舰均有损伤,幸而人命损失不大。而提康德罗加号的第四分队因位处第一分队以北;再加上康妮直径细小,故此遭遇的天气显然较为温和,亦能及时避开台风移动路径,没有舰只受损。稍后两支分队继续支援冲绳战斗,在10日起程撤返莱特休整,于13日抵达;而美军于22日基本占据了冲绳岛。 二次大战后,不少埃塞克斯级成为多余军舰,成为所谓的封存舰队(Mothball Fleet)。由前景数起为埃塞克斯号、提康德罗加号、约克城号、列克星敦号、邦克山号及好人理查德号。摄于1948年4月23日布雷默顿普吉湾。
7月1日,第三舰队离港出发,前往空袭日本本土。提康德罗加号编入杰拉德·波根(Gerald F. Bogan)少将指挥的第三分队,同行舰有旗舰伦道夫号、埃塞克斯号、蒙特利号及巴丹号。8日舰队在冲绳外海会合,然后于10日空袭东京。攻击后舰队前往东北,欲于13日攻击本州北部及北海道一带,但因当日天气恶劣延误。
7月14日及15日,天气好转,舰队大举出击,以轰炸B-29攻击距离外的目标;相比冲绳作战,日军的反抗轻微,只有少量飞机有升空作战,且均被击落。舰队空袭了室兰市及函馆等地,击沉橘号,并击伤柳号,且击沉或击伤数十艘运输舰及汽车渡轮,阻止日军运煤南下;而美军及英军战列舰则在同日炮击沿岸的大型工厂。16日舰队到外海补油,并与英国航空母舰(编入美军第37特遣舰队)会合。17至18日,舰队再次空袭东京湾。首日天气欠佳,空袭几乎无效;次日天气稍为好转,舰队随即出击,并集中攻击长门号;最终长门号为约克城号重伤,一度认为已经击沉。空袭后舰队前往日本西南,于21日至22日补油。
7月24日、25日及28日,英美航空母舰舰队前往轰炸濑户内海及吴市,集中攻击日军残存军舰,单在24日舰队的出击数便高达1,747架次,并击沉伊势号、日向号、榛名号、利根号、天城号、青叶号、大淀号、磐手号及出云号;击伤葛城号、龙凤号、海鹰号及北上号。
7月31日舰队出海回避台风,于8月初在海上补给。此时尼米兹截获情报,指日军正于本州以北集结自杀飞机及部队,欲突破美军防线,降落到马里亚纳的B-29基地,命舰队即时前往攻击;正当舰队航行之际,小男孩原子弹于8月6日在广岛上空爆炸。8日舰队本州北部的机场;同日苏联正式向日本宣战。9日美军在长崎上空投下胖子原子弹;而舰队则在9日及10日再次空袭本州,摧毁超过251架轰炸机,击伤另外141架,使日军最后反击破灭。11日舰队到外海补油;此时日本开始考虑投降条款。12日舰队回避台风,再于13日至15日空袭东京。15日中午,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投降,舰队即时中止当日的第二波空袭,但继续拦截接近舰队的日机。
稍后提康德罗加号开始派飞机搜索陆上战俘营,并空投补给。9月2日,日本代表在密苏里号上签署和约;而提康德罗加号则在6日进入东京湾停泊休整。
9月20日,提康德罗加号参与首阶段的魔毯行动(Operation Magic Carpet),搭载美军返国,在10月5日返抵阿拉米达。9日提康德罗加号再次前往太平洋搭载美军,在稍后返回塔科马,并在28日于当地庆祝海军日(Navy Day)。
稍后提康德罗加号再到阿拉米达,并卸载所有飞机,然后到珍珠港船厂改装,以增加乘客搭载量。11月提康德罗加号前往菲律宾,并在20日抵达萨马岛。稍后提康德罗加号搭载近4,000名军人返国,于12月6日抵达阿拉米达。
1945年12月,提康德罗加号再次到西太平洋搭载美军返国,于1946年1月返回。接着提康德罗加号到普吉湾停泊,预备退役。 1957年8月,完成SCB-125改建的提康德罗加号返回太平洋舰队,并在近岸执勤。同行的洛杉矶号重巡洋舰正发射RGM-6导弹;而约600名美国航天科学学院(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Science)的观察员则在提康德罗加号上观察。
1947年1月9日,提康德罗加号退役,并加入后备舰队,在普吉湾继续封存。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提康德罗加号亦未有即时重新服役。
此时海军正为埃塞克斯级作现代化改建;提康德罗加号在稍后编入SCB-27C改建之列。由于改建船厂为美国东岸的纽约海军造船厂;提康德罗加号在1952年1月31日暂时重返现役,在2月27日前往纽约,于4月1日抵达。4月4日,提康德罗加号再次退役,并开始改建。1952年10月1日,改建中的提康德罗加号被重编为攻击航母,舷号改为CVA-14。改建于1954年完成,而提康德罗加号则在9月11日再次服役,将母港改设在诺福克。
1955年2月3日,改建后的提康德罗加号离开诺福克,到加勒比海试航训练,在3月返抵诺福克,然后到纽约船厂作最后检修。稍后提康德罗加号留在东岸近海考核飞行员,并测试A-4D1、F4D-1及F3H-2N等新式海军飞机,亦曾到访费城。
11月4日,提康德罗加号离开梅港,前往地中海巡航,并在14日于直布罗陀接替无畏号。稍后提康德罗加号在地中海作长期巡航,沿途到访多个港口,到1955年8月2日才返抵诺福克。返国后提康德罗加号进入诺福克海军造船厂,开始作SCB-125改建,增设斜角飞行甲板及封闭舰艏。改建于1957年4月完成。
美国台湾军舰是不是又进入了中国南海
对于前几天美国的军舰穿越台湾海峡一事,现在依然被炒的沸沸扬扬,台湾问题现在最能够触碰到我们的敏感神经,我们也不允许任何国家和个人干涉台湾问题!本福德号驱逐舰和马斯汀号驱逐舰此次穿越台湾海峡,是自2017年7月以来美海军舰艇首次穿越台湾海峡。今年的美国明显加强了对于南海和东海的挑衅力度,B-52轰炸机时不时就闯入南海和东海,而且每次都是典型的攻击路线!还两次让军舰分别闯入南沙领海和西沙领海,要知道西沙领海离我们的海南岛已经非常近了,本以为美国这样的挑衅力度已经算是非常大了,万万没有想到,美国竟然让两艘驱逐舰直接穿越台湾海峡,这也是美国今年最高程度的挑衅!
很多人纳闷,美国的两艘军舰开足了马力,是不是急着要回家啊?还是怕我们的军舰前来围堵?其实美国也猜到了中国不会做出过分的举动,但是美国也知道在中国周边海域真打起来,美国很难有胜算!所以,美国的军舰急速离开,不做过多举动,显然不敢来个演练啥的,除非真的不想活了!而且台湾海峡毕竟也是公海,但是因为台湾才变得非常敏感,台湾也是我们的底线!那美国的两艘军舰去哪了?真的就这样离开了?按照美国海军给出的信息,在隔天之后,美国的斯汀号驱逐舰却突然现身南海,还在南海进行了海上补给。所以我们能够预想到,美国的军舰的军舰应该是北上之后向东绕行台湾,才抵达南海的!
要知道美国的两艘军舰是在7号早上穿越台湾海峡的,那么按照美国海军的消息,美国的斯汀号驱逐舰在9号却再次现身南海,其实无论是台湾海峡还是南海,都是明摆着的挑衅!既然穿越了台湾海峡,竟然没有跑,还隔了一天后,又大摇大摆的跑到南海来,这倒是让大家非常的意外!很多人觉得美国的脸皮真是厚啊,穿越台湾海峡本来就触及到了我们最敏感的神经,现在又绕了一圈后,又跑到南海来挑衅,美国这样的挑衅力度显然是前所未有,就真的不怕惹怒我们?想要靠这样的手段来增加谈判的筹码显然是无用功,也只会让我们更加强大!
但是我们看到美国的军舰在现身南海后,按照美国海军的说法,就是稍微休整了一下,还现场加了油,却突然紧急掉头驶向菲律宾,很多人不理解,怎么这次现在南海刚挑衅就走了呢?原来是台风“玛莉亚”一直在逼近,毕竟军舰再强,航母再强,显然无法和台风相抗衡,台风“玛莉亚”毕竟要擦过台湾,直奔中国,这也让南海的天气不那么好,所以美国的军舰紧急驶向菲律宾显然是要去躲避下,有本事别走啊,吹吹风淋淋雨也不错!其实,更怕我们的导弹雨!
军舰出海是武器满载吗
军舰出海是武器满载吗空载排水量是指装备齐全的舰船的重量,主要包括船体、机器及武器装备,但不包括人员、燃料、油料、弹药、淡水和备用锅炉水。
标准排水量是空载排水量加上全额人员、弹药、给养、淡水和机器的重量,但不包括燃料、滑油和备用锅炉水。
满载排水量是标准排水量加上全部燃料、滑油和备用锅炉水时的舰船重量。
美国海军的三艘海军驱逐舰满载武器,正在按计划驶往委内瑞拉。最值得外界关注的是,这三艘驱逐舰全程关闭AIS应答机,这样的举措让很多国家不得不怀疑美军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因为通常情况下,美军如果执行一般任务的话是不会关闭AIS应答机,而且这次还是全程关闭,这样的情况十分罕见。很多人猜测这是不是美军要对委内瑞拉动手的前兆。
在接船试航时,通常不是在满载情况下进行的。依国家不同,一般用正常排水量或试航排水量进行。
正常排水量是装备、弹药、人员齐全,燃油装载量为满载时的一半。
试航排水量是装备、弹药、人员齐全,燃油装载量为满载时的2/3。
驱离擅入我国领海的美舰,这三艘军舰啥来头?
7月2日,美国海军“斯坦塞姆”号导弹驱逐舰未向中国政府申请,擅自进入中国西沙群岛领海。中国海军“洛阳”号导弹护卫舰、“宿迁”号导弹护卫舰、“台山”号扫雷舰和两架歼-11B战斗机当即行动,对美舰予以警告驱离。那么,列位看官可知这三艘军舰是何来历么?听小子慢慢道来。
一、洛阳舰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1955年9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正式更名为东海舰队)。张爱萍将军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9年11月8日,人民海军组建了最早的一支舰艇编队。为保密起见,在给舰艇命名时,护卫舰以有革命历史的城市命名。华东军区海军将收购的一艘香港商船“”祥兴”号(该商船由澳大利亚建造的“巴瑟特”远洋扫雷舰改造而成)改装成护卫舰,命名为洛阳舰,这便是第一代洛阳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自行建造的护卫舰服役以前,洛阳舰和其他护卫舰一直是海军作战的主力,多次参加战斗。毛主席曾先后三次登上洛阳舰视察。
2005年,中国海军一艘新型导弹护卫舰在上海下水,中央军委将其重新命名为洛阳舰。这便是第二代洛阳舰,其满载排水量2250吨。舰长111.7米,宽12.1米,吃水4.8米。主机为2台12E390柴油机,持续功率14400马力,双轴。该舰现属北海舰队驱逐舰十支队,驻旅顺。
二、宿迁舰
“宿迁”号导弹护卫舰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新一代轻型护卫舰,舷号504,型号056A。2015年7月正式加入南海舰队。虽然该舰“年轻”,但作用非常大。该舰装备三门火炮,两座“鹰击83”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有反潜、反鱼雷武器以及直升机升降平台。舰上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高、隐身性能好,具有较强的防空、反潜和对海作战能力,可单独或协同其他兵力,攻击水面舰艇和水下舰艇。
三、台山舰
“台山舰”属于081型扫雷舰第二批中的一艘扫雷舰,于2012年8月6日服役于南海舰队。这是中国海军是继082II型涡藏级猎扫雷舰之后,建造的一款新型近海扫雷舰,属于基地扫雷舰,最大排水量996吨,具有隐蔽性能好、续航力长、扫雷精度高等特点,能昼夜扫除多种水雷。第一批081型扫雷舰于2006年在上海求新造船厂下水,并于2007年服役。该舰满载排水量996吨,装有一座76F式双管37毫米高射炮。在该型舰作业甲板上,装有系留扫雷具所用的钢缆和音响扫雷具,并装备有甲板吊,主要担负近海扫雷任务。第二批081型扫雷舰于2012年服役,与第一批次相比,第二批次涡池级新扫的舰艏部外形略有改动,前部换装了一门H/PJ14型30毫米单管遥控自动舰炮,满载排水量提高至1200吨。
这次驱逐美国军舰是中国军队在抗美援朝之后又一次教训了美国佬,打压了其嚣张气焰,使我们出了一口气。咱也不说什么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只要毫不动摇地坚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十六字方针就可以了。向这三艘英雄的军舰致敬!向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
若美国三个航母编队同时逼近中国,我国海军该如何接招?
大家都了解,航母是一个国家十分关键的武器装备。而全世界有着航母数最多的国家便是美国了。美国拥有十几个的航母红警快捷键,战斗能力当然是不可小觑的。而在以前的中东国家的战事之中,美国都派出了超出三个多航母红警快捷键,十分具备震撼力。
美国航母一直以来是美国独霸的整体实力代表,美国美国总统在产生战事的情况下第一句话便是“大家的航母如今在哪儿?”不难看出航母针对一个国家航母的影响力有多关键。针对美国而言,航母是它维护保养全世界霸权主义的专用工具,但是针对别的国家而言,美国航母便是她们的“恶梦”,因此与美国存有矛盾的国家一直在科学研究怎样击毁美国的航母,进而能摆脱美国南海舰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传说。
航母舰载机
3艘航母的战斗能力多强,最先便是航母舰载机,3艘航母配用的航母舰载机总数大概是240架,并且全是顶尖战斗机。此外,航母背后还会继续紧跟几十艘许许多多的舰船,也有潜水艇这些。并且航母上武器装备的武器装备不仅仅有航母舰载机,也有两栖坦克,两用装甲战车这些。算在一起的话,3艘航母红警快捷键的战斗能力早已媲美一等一的军事强国了。
因此一旦3艘航母齐聚在某一国家大门口前时,所遭遇的工作压力或是十分极大的。可是3艘航母红警快捷键在大部分国家眼中很有可能就好像一座高山压在的身上,可是针对中国来讲,不值一提。由于中国有火箭军部队,武器装备的反舰导弹专业为美航母那样的大中型舰船而提前准备的。对于美国军队的航母舰载机,在我国有防空导弹,也有反隐藏雷达探测这些。
并且在我国武器装备歼-20战斗机,在临海作战,就算是美国军队3艘航母聚齐,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眼前也充分发挥出不来很大的优点。可是权威专家表明,这仅限于临海作战,换句话说美航母跑到中国家大门口作战显而易见不是占上风的。但假如一旦超过第一岛链,进到到第二岛链的话,在我国的南海舰队整体实力和美国军队或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不确定因素就许多了。因此在我国从不找麻烦,但也肯定不害怕事。
三个航母红警快捷键便是接近300架战斗机,也有许多的预警机及其各种各样的舰船。这一经营规模就等同于一些中等水平大国的南海舰队和航空兵的总整体实力,乃至也要更强;并且这300架战斗机类型丰富多彩、型号规格全方位,总体水平和在我国海军航空旗鼓相当,但是三艘航母红警快捷键的舰船总数则比不上在我国南海舰队,并且假如在中国临海作战,火箭军部队和空军部队能出示直接支援,尤其是歼-20的援助将彻底压制美国军队的预警机,那样出来,在临海作战,中国获得胜利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中国强大
2个国家在南海舰队层面或是存有一定的差别的。如果在远海地区,大家国家的南海舰队整体实力不可以跟美国匹敌,精确是在第二岛链之外作战,中国南海舰队应对美国军队基本上没有赢面。但是中国也没那麼傻,不容易积极跑到第二岛链之外的地区作战,中国南海舰队尽管是想要成为深蓝色南海舰队,但现阶段的行为主体依然是临海防御力,反干预为主导。
就现阶段的当前国际形势看来,中美海军暴发规模性矛盾的概率不大,但是,倘若确实发生争执的话,以中国南海舰队的整体实力,要想在中国太平洋上与美国南海舰队开展正脸对战是不太可能的,实际上,在可预料的将来,中国南海舰队也不会具有这一整体实力,无论是硬件配置或是手机软件,中国如今唯一可以采用的对策便是据止。
换句话说,运用地缘优势,应用多种多样武器装备组成,例如反舰弹道导弹和带上远程控制反舰导弹的战略轰炸机,将美国南海舰队据止在中国海湾一定范畴以外,促使美国南海舰队的关键严厉打击能量,航母航母舰载机没法进到,最少是消弱其在中国临海的作战工作能力,而不是像1996年那般穿越重生台湾海峡。
翁达角的海难:1923年美国驱逐舰队集体触礁事件
在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游人如织的圣巴巴拉海峡(Santa Barbara Channel)北部入口数海里远的地方,有一个荒凉的海角,当地人称之为翁达角(Honda Point),其附近海域海况恶劣,经常多雾。强烈的拍岸浪终日冲蚀着翁达角,周围遍布只有在退潮时才露出水面的暗礁,故该海区素有“魔鬼的下巴”(The Devil’s Jaw)之恶名。许多船只在此处因触礁而损失,但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发生1923年9月8日夜,7艘崭新的美国驱逐舰和23名水兵葬身于此,这是美国海军历史上最惨重的一次海上灾难。
1923年6月底,美国第11驱逐舰队(DesRon 11)在指挥官爱德华·H·华生海军上校(Capt. Edward H. Watson)的带领下离开母港圣迭戈前往普吉特海峡参加海上演练。该驱逐舰队由三支驱逐舰分队(DesDiv)组成:第31、第32和第33驱逐舰分队,每支分队包括6艘驱逐舰。华生上校是一位刚上任不久的原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的航海教官,他对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指挥经验信心十足。他以驱逐舰“戴尔菲”号(USS Delphy DD-261)为旗舰,指挥辖下的18艘驱逐舰不断变换战斗队形,进行全面的航行训练。
普吉特海峡的合成训练完成后,第11驱逐舰队于9月初驶抵旧金山进行短暂休憩,然后返回母港。9月8日早上7点30分,舰队起航向圣迭戈返航,由于5艘驱逐舰轮机有问题,因此返航的舰队仅有14艘驱逐舰组成,它们是:旗舰“戴尔菲”号。
第31驱逐舰分队:“法拉格特”号(USS Farragut DD-300)、“富勒”号(USS Fuller DD-297)、“珀西瓦尔”号(USS Percival DD-298)、“索墨斯”号(USS Somers DD-301)、“昌西”号(USS Chauncey DD-296)。
第32驱逐舰分队:“肯尼迪”号(USS Kennedy DD-306)、“保罗·汉密尔顿”号(USS Paul Hamilton DD-307)、“斯托德特”号(USS Stoddert DD-302)、“汤普森”号(USS Thompson DD-305)。
第33驱逐舰分队:“S·P·李”号(USS S. P. Lee DD-310)、“杨”号(USS Young DD-312)、“伍德伯里”号(USS Woodbury DD-309)、“尼古拉斯”号(USS Nicholas DD-311)。
这14艘驱逐舰均为最新建成的克莱姆森级,它们以旗舰、第33、第31、第32驱逐舰分队的顺序浩浩荡荡地从金门大桥下通过,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
雾中航行
返航的航程约为427海里,正好可以进行舰艇轮机测试。指挥官华生上校下令全舰队保持20节的巡航速度,每艘舰的4个锅炉仅使用2个以节省燃油。途中舰队还抓紧时间进行了炮术训练以及一些其他的演练科目,并决定在当天夜里通过圣巴巴拉海峡。
不久,海上迷雾升起,加利福尼亚的海岸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舰队以航速20节、航向150度艰难地在海面上前进,因能见度甚差,华生上校和“戴尔菲”号上的另两名有经验航海官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航行只能使用航位推算法(dead reckoning),即不借助任何天文观察仪器,而仅通过航行的方向和距离来推算船只的具体位置,这种方法虽不精确,但其使用已有很长历史,并被证明是可靠的。根据测算,华生上校认为当天21点舰队即可抵达圣巴巴拉海峡,于是计划在该时刻全舰队左舵,改用航向95度航行,以穿过海峡。
傍晚时分,大雾变得更浓了,华生上校命令所有驱逐舰以单纵队紧跟旗舰航行,这就意味着旗舰要作出所有航行上的决策,而其余舰只只是跟着它后面,一旦旗舰出了错,后面的舰只都得跟着倒霉。在这种情况下,舰队理应降低航速,用测深装置测准船位,但舰队仍在旗舰的带领下保持着20节的航速,其他舰只的舰长们无不感到提心吊胆。
在圣巴巴拉海峡以北、翁达角以南的阿圭洛角(Point Arguello)有一座美军新建的无线电测向导航台(RDF)。18时15分,“戴尔菲”号获得此导航台测得该舰的方位后,即根据该方位,沿海岸航行。这时舰队即将接近著名的“魔鬼的下巴”海域,而大雾中的能见度降至仅1海里,加上预定转向时间的临近,“戴尔菲”号上的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20时30分,导航台通知这支舰队,其航向为320度,严重偏航。华生上校认为其舰队不可能偏航到与原定航向背道而驰的程度,怀疑导航台测向出错,故不加理会,继续航行。10分钟后,导航台更正了前一次的错误,确认该舰队航向为168度。
大难临头
21时,舰队仍在以20节的航速行进,每艘舰唯一能做的就是紧跟着前面一艘舰,因担心掉队,没有一艘舰敢降低速度来进行测深以确定距海岸的距离。华生上校认为已到达圣巴巴拉海峡的北部入口,因此下令舰队全体左舵,改以航向95度航行。他根本不知道,舰队的位置实际上比他估计的要靠北好几海里,且更接近海岸。转向后3分多钟,旗舰“戴尔菲”号舰底突然传来一阵喀喀声,使该舰的舰员大惊失色,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儿,军舰就猛烈地撞上了一块巨大的礁石。一场严重的海上灾难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戴尔菲”号触礁的地点正是位于阿圭洛角导航站以北1海里处的翁达角,该舰立即发出紧急信号通知其后各舰,但已为时过晚。仅1分钟后,旗舰身后几百码处的“S·P·李”号隐约见到“戴尔菲”号的突然停船,便慌忙左转以防撞上旗舰,但在其北面数百米处撞到了海岸的悬崖上。紧跟着的“杨”号来不及转向就撞上了“戴尔菲”号以南的一块礁石,其舰底惨遭尖利的礁石“剖腹”,海水大量涌入,致使舰体很快便向右倾斜。其后的“伍德伯里”号和“尼古拉斯”号见势分别朝右和朝左转向,但均未能逃脱礁石群的包围。“伍德伯里”号想躲避遇难的“杨”号,结果顾此失彼,被夹在两块巨大的礁石中见动弹不得;而“尼古拉斯”号则在遇难的“S·P·李”号左舷一侧撞上了一群小礁石。
第31驱逐舰分队领头的“法拉格特”号见前方的第33驱逐舰分队一片混乱,便开始倒车,但其身后的“富勒”号则因躲避不及与“法拉格特”号猛烈相撞。撞击对“法拉格特”号并未造成多大的损伤,但强大的推力却把“富勒”号送上了“伍德伯里”号身后的一块礁石。跟在后面的的“珀西瓦尔”号和“索墨斯”号转向及时,总算是逃过了一劫。位于舰队最后的4艘驱逐舰因收到警报时离海岸较远,也及时转向而幸免于难。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第31驱逐舰分队最后、也就是整个舰队的倒数第5艘舰“昌西”号,该舰冲进了礁石群,企图营救遇难舰上的舰员,但却撞上了“杨”号附近的一块名为“桥岩”(Bridge Rock)的礁石。
奋力救舰
黑夜和大雾笼罩着这7艘遇难的驱逐舰,每艘舰的舰员们都在这片黑暗的海域中为生存而搏斗着。旗舰“戴尔菲”号在触礁几分钟后便断成两截而沉没,舰上成员死3人,伤15人,幸存者(包括舰队司令华生上校)挣扎着爬上了旁边的海岸。在被礁石剖底的“杨”号上情况更是危及,由于右倾速度极快,根本没有时间放救生艇和救生筏,而许多舰员还被困在引擎室和锅炉舱里。舰长威廉·L·卡尔霍恩少校(Lt. Comdr. William L. Calhoun)下令进行必要的注水平衡以力保该舰,全舰官兵受命不得跳水离舰。但补救的措施无济于事,眼看着“杨”号即将倾覆,主水手长阿瑟·彼得森(Arthur Peterson)向舰长提议让全体舰员游向100码外的对岸逃生,并自告奋勇准备带着绳索第一个游过去。就在这时,前来营救的“昌西”号突然在“杨”号和海岸之间撞上了礁石,正好给准备游海逃生的“杨”号舰员创造了一个“跳板”。
水手长彼得森毫不犹豫地攥着绳索跳下波涛翻滚的海水中,在同汹涌的海水搏斗了数分钟后,终于爬上了对面的“昌西”号并将绳索系好。“昌西”号上的情况要比“杨”号好得多,没过多久,一个能载7人的救生筏便准备就绪。彼得森跳上救生筏,顺着他拉的绳索又回到了“杨”号,并将等待在甲板上的舰员一批批地接到了“昌西”号上。这一临时的“渡船”在两艘驱逐舰间共往返了11次,23时30分,最后一批“杨”号舰员爬上了“昌西”号,“杨”号舰长卡尔霍恩少校就在其中,他一直在帮助其他舰员爬上救生筏,直到最后一刻才离开自己的军舰。“杨”号的舰员中共有70名被转移到了“昌西”号上,但仍有20人不幸身亡。在“昌西”号的另一侧,另一条生命线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使“昌西”号上的全体官兵和70名“杨”号的舰员终于能安全地抵达岸边。
其他几艘舰的舰员也在奋力抢救各自的军舰。“伍德伯里”号被岩石所夹不能动坦,因此其舰长路易斯·P·戴维斯中校(Comdr. Louis P. Davis)下令全速倒车,但因轮机进水,这一尝试终告失败。舰员们只能通过4条救生索一一爬上了“伍德伯里岩”(“伍德伯里”号撞上的那块礁石后来便以该舰的名字命名)。“伍德伯里”号身后的“富勒”号上的舰员也在不久之后登上了这块巨大的礁岩。在北面触礁的“S·P·李”号和“尼古拉斯”号上的舰员整夜都在努力拯救自己的军舰,但强大的海流将军舰推向岸边而搁浅,一切努力都成了徒劳。两舰舰员均在第二天早晨弃舰,并游到了岸上。
事件过后
在岸上第一个发现这一海难的人是一位铁路工人,他听到了军舰撞礁的巨大声响便跑到岸边,目睹了这一事件的发生。然后他立即回到了铁路旁的一座工棚发出了求救电报。与此同时,幸存的驱逐舰发出的信号也被岸上接收。当地的渔民驾着渔船纷纷赶来救援,其中一艘由诺塞蒂船长(Captain Noceti)指挥的名为“罗马慈爱”号(Bueno Amor de Roma)的渔船救起了“伍德伯里岩”上两艘美舰的舰员,并将他们转移到了侥幸逃生的“珀西瓦尔”号驱逐舰上。岸上的农场工人们听到“戴尔菲”号的警报声后也急忙赶到岸边悬崖,他们将带来的裤形救生圈投向海面,让正在游向岸边的舰员能有浮体可以抓住。登岸的舰员们在远离海岸线的山崖上建立了临时救护所,为受伤的舰员提供急救。次日,一列特快专列将所有登岸官兵送抵圣迭戈。
7艘驱逐舰有2艘已翻覆,另5艘则歪歪斜斜地靠在礁石上。美国海军宣布这7艘舰全部报废,并在舰艇花名册中将它们除名。1923年11月,美国海军向一些商业救捞公司公开招标,希望能将这些驱逐舰残骸打捞起来。但由于翁达角海域终年有拍岸大浪,故打捞难度极大,美国海军遂放弃这一念头。1925年10月,美国海军以1035美元的价格将这些残骸卖给了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的一位名叫罗伯特·J·史密斯(Robert J. Smith)的拆船厂主,不过他也只是从这些残骸上拆下了一些有用的装备,而没有办法动船体。最后,美国海军在这些舰的水线下安放了炸药,将它们炸了个粉碎了事。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美国南太平洋铁路公司倒是着实靠这些锈迹斑斑的残骸赚了一把,该公司开通了到翁达角海难发生地的观光列车,许多好奇的人都慕名前来“瞻仰”这片所谓的“太平洋军舰坟场”(graveyard of the Pacific)。
尾声
关于这场海难发生的原因,各方面众说纷纭,但一般公认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位于阿圭洛角的导航台测量不准。这座导航台是美军新建的,而早期的无线电导航设备极不可靠,测量误差很大,甚至无法辨别船只的真方位(true bearing)以及其反方向(reciprocal),因此误报舰队航向320度,与实际航向150度几乎相反。虽然后来导航台校正了错误,但其测得的168度仍与舰队实际航向有一定出入,导致舰队根据此测量值校准航向时向东偏航了近2海里,更接近海岸的礁石群。另一种说法则突出自然因素的影响。就在触礁事件发生一周前,日本东京地区发生大地震,由此而产生的电磁紊乱影响到了太平洋西岸的无线电通讯,而地震引起的海啸更是跨越大洋,使加利福尼亚海岸出现不寻常的强烈海流,导致大雾中的舰队无意之中偏离航线。
这两种说固然有其道理,但人为的因素也不可低估。舰队指挥官华生上校最大的失误就是过分相信自己的航海理论知识。大雾天气,加上又在“魔鬼的下巴”如此危险的海域航行,理应降低航速,并时时利用测深装置测量距海岸的距离,但华生上校却始终命令以20节航速航行,使测深无法进行。因此没有人知道他们离海岸的距离实际上比想象中的要近得多,结果当华生上校满怀信心地认为舰队正在驶入圣巴巴拉海峡时,他们实际上是在往海岸的悬崖峭壁上撞!
事后,华生上校宣布对这次航行事故负全部责任。虽然军事法庭审判的结果是剥夺了他一切升迁的机会,但这位上校敢做敢当的精神以及他在事故发生后为救援各舰的官兵所作出的努力,还是受到了军内外人士的一致肯定。当然,美国海军对这次事件中其他表现英勇的官兵也进行了嘉奖。“杨”号水手长阿瑟·彼得森因其游往“昌西”号,架起两舰间的生命线的“英雄行为”受到褒扬,而“杨”号舰长卡尔霍恩少校获得的嘉奖词则是“冷静、机智、是一位真正的海员。正是这一品质大大减少了该舰的人员损失。”
如今,翁达角属于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的地界。就在该海角以东2英里处矗立着第六号宇航发射架(SLC-6),这一发射架原为发射航天飞机而设计,后因发射地点改至肯尼迪宇航中心而荒废。翁达角以南的阿圭洛角的无线电导航台至今仍在使用,只是其中的设备早就更新为先进的无人操纵系统。翁达角海岸边的大雾和大浪依然如旧,范登堡空军基地一般禁止人们通往这片海岸,因此想亲临当年集体触礁事件发生的现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不过假如你搭乘美国全国铁路客运公司从圣巴巴拉发往圣路易斯奥比斯波(San Luis Obispo)的列车,你则会有幸距离当年这场和平时期最大的海上灾难发生地仅几百码之遥。要是你坐在靠海岸那一边的座位,而外面的雾又不太浓,你不妨极目远眺,或许就能见到著名的“伍德伯里岩”,还有23名美国水兵的阴魂。
本文出自北朝论坛,作者 : 正午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北朝论坛公众号beichaoluntan。
获取更多军事历史方面的知识,北朝论坛欢迎您。
本文美军三艘驱逐舰同时现身南海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