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朱一龙、倪妮、文咏珊合作出演的电影《消失的她》后内心五味杂陈。
一开始当我看到文咏珊饰演的木子时,我还在心里想,我真的能够理解为什么何非是那种发疯的,崩溃的状态。
因为这个女孩儿,她真的太美好啦,何非说“她像一道光,照亮了我的整个世界。”
这个女孩就像一束光一样,两个人在潜店,还有后续两个人所经历的一切,都太美好了,所以我前期的时候,真的能够共情何非的“失爱之痛”。
我一直说,我对朱一龙的角色,本身就有“心疼滤镜”,因为朱一龙真的带给我强烈的共情感。只要他一落泪,他一脆弱,我就真的会不由自主心疼他。
当我看到他那么颓废,把自己封闭起来,一杯一杯喝酒的时候,当我听到他一次又一次的重申“我老婆不见了”,我是真的很希望他能早一点找到木子。
甚至当他剖开过往,我都真的希望木子如他所言,是他的救赎。
最后的最后,我都抱着希望。我以为木子只是被藏起来了。我希望他能有恻隐之心,放过这个世界上唯一爱他,也最爱他的人。
但是没有。何非其实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人。他已经坠入深渊,所以哪怕木子真的是一束光,微光也无法照亮深渊去拯救他。
看完之后其实我一直在想,他是用什么样的心态说出“这一切不可能和木子有关系,木子她爱我。”
这真的太讽刺了!
我看到有些讨论说,何非最后的眼泪,到底是假象,还是真心?
其实我个人看完结局之后,反而觉得只有最初的遇见和最后眼泪是真的。
两个人相遇的时候,他寻到了他想要的心安,哪怕这个心安只是一点点,但对他的心理也是一个安抚作用,这个时候其实是他人生的岔路口。如果他一直踏实的往前走,他完全不会像最后那样。
一开始的遇见,是他遇到救赎。而最后,他终于明白自己错过了唯一被救赎的机会。所以这个时候的悔恨当然也是真的。
也有说木子恋爱脑的,但是她如果真的是恋爱脑的话,她都掏钱了,她还是很有理智的,只是她高估了爱,又低估了恶。
这里其实就要说到一个首因效应的问题。一个人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真的会整体影响后续对这个人的感觉。倘若是我,我也不会将初见时那么美好的人,和阴暗面联系起来。倘若他用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向我坦诚一切,说要保护我,我也拒绝不了。我相信很多人都拒绝不了。
其实木子,已经在止损了。只是她止损的方式,不是离开,而是“督促”。她甚至以为,爱是累积的,两个人之间累积的爱,可以让何非做“回头金不换的浪子”,甚至在他离开的最后一刻,她都想以孩子拉住他,感化他。
直到她发现,对方决绝,才真的失望之至。真的明白,从前自己的止损是没有任何用的,其实这对她是一个“颠覆”。打破了她之前的所有希冀。
所以最后她非常决绝,因为对方给她的颠覆,已经抹掉了她求生的意志。
她是整个影片里,我最大的意难平。
但愿所有女孩子们都能够明白:断绝是止损的最好方式。他若是能够成长,能够清醒,根本不会到要让你去督促的地步。
其实我还挺佩服那个假木子,经历过伤痛之后,能够披荆斩棘站起来的人,才是最勇敢的。其实她的故事,可以补白一下。
有人因为困于深渊选择伤害别人,有人身怀伤口却成为荆棘丛里盛放的玫瑰。
这世上有深渊,有意料之外的恶,但同样有光和勇敢可与之抗衡。所以我们才能永远心怀希望。
我意难平,却也实在欣慰。
作者:茜曦惜夕,入骨影评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