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四年,打着“清君侧”的燕王朱棣率兵攻入应天城(今江苏南京)。正当谷王朱穗和曹国公李景隆等人开城受降的时候,宫中却突然燃起了大火,而坐在皇位上的建文帝朱允炆却在这场大火中神秘失踪。关于建文帝的下落,史书上和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但却并没有一种能令人信服。
第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选择了前往余杭县东明寺出家为僧。据万历年间的《钱塘县志·纪制》记载:“东明寺在安溪大遮山前,建文君为僧至此,有遗像。”而后世的《留青日札摘抄》等书也有类似记载。东明寺的大雄宝殿内右侧有朱允炆的塑像,殿柱上还有这样一幅对联:“僧为帝,帝亦为僧,一再传,衣钵相授,留偈而化;叔负侄,侄不负叔,三百载,江山依旧,到老皆空。”此外,当年的僧人们尊称朱允炆为“应能问道老佛”,并将其排列在祖师堂的第二位。由此可见,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朱允炆化名詹碧云,成为了江西上饶三清山的道观中的住持道士。在此期间,他还巧妙修筑了“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的陵墓,留下了“方豪上”“都俞脱生”等文明密码。
而《明史·成祖本纪》、《明史·方孝孺传》则认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据记载,当朱允炆看到昔日的抗燕主帅李景隆前去开城投降时,便深知大势已去,下令焚宫。随后,朱允炆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一边的妃嫔侍从大都选择了追随朱允炆。朱棣入宫后,下令搜查朱允炆下落,宫人从火堆中扒出了一具烧焦的尸体用来证明。朱棣没有办法,只得下令按天子之礼安葬这个男女都无法分清的尸体。
此外,《明史·姚广孝传》和《胡濙传》记载,朱棣称帝后,对建文帝自焚而死的说法也产生过怀疑。也有人告诉他,那具尸体是马皇后的,朱允炆其实已经潜逃,甚至可能逃往西洋。于是,朱棣便派郑和多次下西洋寻找朱允炆的踪迹,还将胡潆封为户科都给事中,遍访全国,搜寻朱允炆的下落。直到16年后的一个晚上,胡潆手持令牌,深夜求见朱棣。已经睡下的朱棣立即召见,经过密谈后,朱棣才得知,朱允炆一直藏在江苏吴县普洛寺,现已一心为僧,无心复国。
关于建文帝的生死下落,每一种说法都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也许,建文帝的生死就像历史上的其他谜案一样,永远也无法解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