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欧什么时候能看到北极光?
在北欧极光现象一年中都有,只是有时发出的光不亮且肉眼无法看到。肉眼能看到的地区只有以北极为中心的极地。在斯堪的纳维亚适合看极光的地区有挪威、瑞典北部和格陵兰,从每年日照时间相对较短的9月到第二年4月期间,大概每三日出现一次极光现象。
下面是芬兰国家旅游局官方微博出的观看北极光指南。
北极光每次在夜空中出现,总让人心醉神迷!你知道怎么才能增加见到极光的几率吗?这些小贴士请收好:1.一路向北。越往北走,见到极光的机会越大。在拉普兰北部,从8月底至来年4月初,只要是晴朗的夜晚,几乎隔天就能遇见一次北极光。即便在芬兰南部,每年也有大约10-20个晚上可以见到北极光。2. 仰望星空。云是北极光追逐者们的天敌。只要夜空晴朗无云、星光璀璨,那见到北极光的机会就会很大。3. 待在户外。从日落到黎明之间的时间段里,北极光可能出人意料地突然呈现,也会同样突然地消失无踪。4. 穿暖和点。通常在非常寒冷而晴朗的冬夜,最有可能见到北极光。5. 去黑暗的地方。远离灯光和建筑物,山顶和湖畔是绝佳地点。6. 注册接收北极光提醒邮件。芬兰气象局的“Auroras Now!”网站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你可以注册并接收免费的北极光提醒电邮。只要芬兰上空的磁场条件适合于北极光的出现,就会有电邮通知你 。
挪威的特罗姆瑟也是看北极光的热门城市,下面是挪威外交部的看极光指南。
每年一月,你听到人们谈论最多的挪威城市可能是#特罗姆瑟#。不仅因为它是一个极光出现率90%的城市,而且处在极光可视率70%的最佳观测地带正中。特罗姆瑟是世界上北极圈内(北纬66°34’)最大的都市,人口约7万人,有“北极之都”的美称。从首都奥斯陆转机两小时就可以到达。特罗姆瑟既是“北极”的,又是“国际”的,整个一月份,将先后举办特罗姆瑟国际电影节,“北极前沿”国际会议和Nordlysfestival艺术节。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的艺术家、学者、政府官员都将在特罗姆瑟聚首,聊电影、艺术和北极事务。我们也将会持续关注。
反正只要下半年都行,咱们这边深秋到初春的时节去北极,都可以看到美妙的极光。
从专业角度来分析,周杰伦最炫技和最显示音乐天赋和才华的歌是哪首?
最近跟周董结缘,推送的问题全是他,大音来聊两句。
一百个人心里有一百个周杰伦,看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以父之名》,之前写过特别详细的分析,今天要讲的是另一首我觉得值得一说的——《半兽人》。
这是周杰伦第一首在编曲和制作上达到新高度的歌。不信你立刻带上你的耳机听一下这首歌,编曲依然没有过时。
前奏轮船的汽笛声,交响乐中的定音鼓以及弦乐的加入营造了宏大的场面,即将登陆战斗开始,画面感十足。如果不是后来加入了流行R&B的鼓点,你会以为这是一首史诗大作级的编曲。
编曲中还有步兵整齐的脚步声,怪兽的叫声,可以说在编曲的配器之外,又加入很多带给你画面感的声音元素,让整首歌曲的主题感完全释放。
《八度空间》这张专辑是那个时间段周杰伦灵感的一个峰值,可以说是创意不断,《半兽人》可能在热门度上不如同专辑的《龙拳》,但却成为专辑封面创意和主打歌,一定是有所考量。
多年之后你在去回听,是不是依然觉得,周杰伦在那个时代开创了华语乐坛的新篇章,不是没有道理的!
以上!知道你们一定有不同见解,一起来聊聊!
有哪些好看的俄罗斯电影?
最近有点痴迷于俄罗斯电影,连续看了《他是龙》,《守日人》,《莫斯科陷落》几部不同类型的影片之后,发现了这部来自于战斗民族的青春歌舞片
本片讲述在莫斯科50年代一群年轻人为了听另类的音乐、穿另类的服饰、坚持独特的方式而寻找自我和与社会抗争的故事。
豆瓣评分8.1,IMDB评分7.2,在歌舞片中算是上佳之作。
影片的背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莫斯科,当时的俄罗斯还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的一份子。
当我看到影片中的场景,不禁莞尔。满大街几乎都是蓝绿灰的衣服颜色,墙上涂满的鼓励生产建设的口号标语,跑过的小孩子脖子上带的红领巾,胸前别着的少先队员胸章……乍一看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没什么两样,而影片中的主角们代表的叛逆青年的角色,与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那一批“弄潮儿”一模一样。
这种历史的相似感在之后的观影中十分能让人理解影片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时代意义。
影片最开始男主梅尔斯随一群人去抓那些“花花公子”(指代当时迷恋美国爵士乐文化的青年男女),女主波琳娜为了躲开梅尔斯的追捕,慌忙逃窜下扭伤了脚踝,梅尔斯好心扶着波琳娜,却被波琳娜一把推下河。
之后为了介绍梅尔斯生活的公寓(非常像老式的筒子楼,很多人家,公共厨房,公共浴室),开始了全片第一段歌舞,其实认真说只能算歌,舞的部分基本上是把
把邻里之间日常生活舞蹈化。中间穿插了梅尔斯父亲的一些经历。这一段的歌舞十分诙谐有趣,歌曲中的手风琴元素让人不禁想起苏联时期的曲风。
紧跟其后的是女主波琳娜的生活:幼年丧父,母亲家教严苛,工作枯燥无味,表现了波琳娜叛逆性格的由来,也为之后的情节做了铺垫。
某次下班的路上,梅尔斯偶遇波琳娜和她的朋友。在受到波琳娜朋友的调侃十分羞恼的情况下,梅尔斯谎称自己是受波琳娜邀请,波琳娜没有拆穿,走之前吻了梅尔斯。
梅尔斯对波琳娜心动了,想要穿得更像波琳娜与她的朋友让波琳娜能够喜欢自己。之后就是一节表达梅尔斯想要受到波琳娜关注的唱段,这一段在服装店的场景,十分有趣:千篇一律的衣服,鞋子,每个人穿上衣服几乎一摸一样,生动的讽刺了当时苏联民众制式的生活。梅尔斯在从服装店出来后,找到地下渠道买了“花花公子”们的衣服。
梅尔斯之后又找了波琳娜的朋友学习跳舞,在朋友的父母回来后,有几句台词反映了当时苏联强控下民众战战兢兢的生活。
梅尔斯在穿上“花花公子”的衣服后,父亲与其他人的反应形成了鲜明有趣的对比。
之后梅尔斯渐渐混入了“花花公子”们的圈子,并且因为学了萨克斯在“花花公子”里颇受欢迎。虽然波琳娜对他的告白还是态度暧昧,但梅尔斯还是成功上垒。需要提到的是,再买萨克斯的时候在小酒馆的那一段群像歌舞十分具有好莱坞歌舞片盛行时期的味道。
由于梅尔斯成为了“花花公子”,并且拒绝了爱慕自己的学校女干部,在女干部的推动下,受到了学校处分。这一段在会议厅的合唱十分精彩,在我看来是全片中最好的一段。在所有人用脚跺着地的整齐划一的节奏下,歌词中处在强权角度下对梅尔斯做出的批判十分震撼人心。
之后,波琳娜告诉梅尔斯自己怀孕了,并且不是他的孩子。梅尔斯丝毫不介意,坚定的对波琳娜说这就是他们的孩子,并且让波琳娜住进家里,要和波琳娜结婚。
波琳娜生下了孩子,是个黑人。
这里有一个特别令人感动的点,就是当梅尔斯的爸爸来看孩子,看见孩子的时候,只是愣了一下,然后很骄傲地告诉来医院看新生儿的邻里,这是我们的血脉,我们的英雄,而邻居们也开心地接受了(汗…)。
但随着政府对社会的管制加强,“花花公子”们的生活受到了更大的限制。
不久,原本远去美国的弗雷德回来了,梅尔斯兴奋的想问爵士文化在它的发源地美国现在是怎样的,结果弗雷德告诉他,他们一直坚持的模仿美国的时尚其实在美国跟本已经不存在了,爵士文化在美国已经过时了。那“花花公子”们听另类的音乐、穿另类的服饰、坚持独特的方式而寻找自我和与社会抗争,究竟是为了什么?
最后一段歌曲是整部影片的精髓,梅尔斯在歌中唱着自己对即使是过时的爵士文化的坚持,也是“花花公子”们的坚持,随着梅尔斯步伐的前进,不断有各种坚持不同文化,在普通人眼中离经叛道的人加入。
在电影中塑造的众多任务中,与男主角迷惘之后成为“花花公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官二代弗雷德。
弗雷德是外交官的儿子,在国际关系学院上学,生活富裕,向往着美国文化所代表的自由,最初是“花花公子”中的领头人。
但随着剧情发展,弗雷德的外交官爸爸告诉他,要想去美国,他必须抛弃现在“花花公子”的生活,抛弃心爱的姑娘贝蒂,去一个博士的女儿。
弗雷德为了去美国,答应了。
而这,也象征着弗雷德对爵士文化的坚持开始淡去。
而最后,弗雷德从美国回来,他已经完全和从前不一样了,同时也打破了梅尔斯对于美国的美好幻想。这是弗雷德的选择,也象征着大多数人在反抗过程中对于现实的妥协。而梅尔斯就象征着那些面对阻碍,始终坚持抗争的人。
还有,说句题外话,我真的觉得弗雷德的演员迷之像科林费斯。
第一张是弗雷德的扮演者:马克西姆·马特维耶夫
第二张是科林费斯
这部电影除了环境,风格,人物,情节,色调等方方面面完全不像印象中的俄罗斯电影。在真正的好莱坞大片越发追求特效的今天,这部色彩明艳活泼的俄罗斯电影却展示了好莱坞黄金时代的那种真实与感动。而且片中很多关于“花花公子”们玩乐的刻画,像极了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前美国的浮华年代。(具体参照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2013版)
希望看了这部电影,每个人都有勇气去做,去坚持自己的梦。
-The End-
编辑 | 周予同
一路向北哪个电视剧?
《一路向北》是在优酷电视剧播出的高清视频
一路向北高潮词?
歌曲《一路向北》是一首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演唱的歌曲,来自《十一月的萧邦》专辑,同时也是电影《头文字D》的插曲。以下是这首歌的高潮词,供参考~
我的心一路向北
那个曾经深爱我的人
请你不要流下你的眼泪
留下支离 留下破碎
我的心还在向北
那个为爱流过泪的人
我是否真的再也找不回
请放开你温暖的手让我一路向北
未知的远方是否也有也有真情轮回
一路走着我依然是昨日滋味
可我真的真的不想继续向北
留下支离 留下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