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是个什么“圈”?从字面意义上看,“饭圈”是一个十分通俗化的集合性概念,就是由“饭”组成的“圈”。
“粉丝”与“饭圈”这两个词都来源于英文词“fans”,“粉丝”所组成的所谓“饭圈”就是迷恋某个偶像的圈子,“粉丝”文化也就是一种痴迷偶像的文化。
新媒体时代的饭圈是社交平台的积极开发者,也是大力推广和使用者。由他们构建的粉丝文化,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突破了传统的“图+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不同的场景化表达,他们利用不同的互联网特性,创造性研发出诸多符合粉丝群体特征的表达形式,成为我们当前发表意见的重要来源之一。
正如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所说的:“粉丝”“饭圈”是非常复杂的文化现象。一方面,由于当下偶像的形象大多是积极与“正能量”的,来自社会的正面评价与肯定是偶像具有影响力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对于偶像的过度迷恋也可能使“粉丝”和“饭圈”无法理想地看待事物,做出一些极端和不当的行为,给个体人生及社会都带来负面影响。
那么,“饭圈”到底是一个什么“圈”?真的有那么糟糕吗?“饭圈”又如何发挥社会正能量呢?
其实,“饭圈”所构建的粉丝文化也是很精彩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短视频、漫画、表情包、交互类游戏、弹幕、H5等表达形式互相嵌入,互为补充。粉丝还热衷于对语言图形化创新改造、对影视作品二次创作。如截取偶像的某个动态影像片段,或剪辑影视剧、游戏、动漫作品中的影像画面,制作成MV或短视频,表达对偶像的喜爱和迷恋。
粉丝文化表达形式具有创新性和多元化,它融合了多元符号形态、传播渠道和叙事方式,与当下青年人的喜好不谋而合。
新媒体传播的实时性和交互性平台特点,除了使偶像的相关资讯得到快速的传播和为粉丝和偶像提供了互动的渠道,也改变了传统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赋予粉丝新的媒介权力体系和话语体系,使粉丝追星行为的随机性和离散性的信息具备揭示、意见表达的规制权力。
粉丝借助新媒体可以对偶像行为进行“全景式监控”,这一特性从微博用户的信息共享情况可得到解释,粉丝除了对偶像进行迷恋,还对有关偶像的负面绯闻进行“反黑”和“洗白”处理,偶像与粉丝之间的距离被越来越近,权力距离也越来越小。
粉丝文化的出现与变迁,是目前网络新媒体传播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构建了新的文化生态,还深刻影响着当代媒介文化的格局。如何认识粉丝文化创作的热情和生产力,正确引导粉丝群体在保留个性化的同时健康发展,是值得深思的,我们期待粉丝文化以一种更积极的力量推动新媒介时代的文化发展。
不能不说,新媒体时代的粉丝文化,也是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化组成,尽管它还带有不少叛逆性和存在一些瑕疵,但不可否认它也存在不少积极向上的成分,值得我们以更客观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粉丝文化群体的涌现与高度分众,在新媒介生态中构建我国多元文化的格局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如很多评论所指出的,平常人眼中“幼稚”的饭圈,对身处其中的年轻人而言,其实是一种公共生活的社会锻炼。或许在很多时间里,他们都习惯与其“爱豆”相关的莺莺燕燕,他们的团结和热情还是会有些鲁莽。
但是,当走向成熟的契机到来之时,他们此前经历过的这种社会锻炼,会让他们很快适应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更顺畅地收获成长与改变。
因此,“饭圈”和身在其中的粉丝完全可以成长为成熟的群体,他们也能够发出正能量的声音,为社会发展做很多有积极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