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一个悲痛的消息传来。
同时,他还是原国家话剧院院长。
冯远征等演员,也在第一时间发文悼念。
上半年,鱼叔曾和大家推荐过赵有亮主演的电影《荒唐事件》 。
而他更为人称道的,是在国产剧中的表现。
《孽债》《血色浪漫》等高分剧中,都有他的精彩表演 。
虽然生涯从未获得一尊影帝,却在内地荧屏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被公认为国剧中「上海男人的代表」。
众多作品中,有一部伦理剧颇为特别。
只有短短10集, 创造了38%的收视率纪录。
主创们本想趁热打铁推出续集,却突然被叫停。
甚至原剧也遭到雪藏,直到2021年才得以重播。
狗血、三观不正等,都成为「罪因」。
部分豆瓣网友给出一星差评
即便如此,本剧在豆瓣上仍获得9.1的高分。
今天咱们就来讲讲这部由赵有亮主演的——
《夺子战争》
有人说这部剧 「三观不正」 ,其实不难理解。
因为它的剧情,确实够颠覆。
赵有亮饰演的男主角乔书铭,完全不同于此类剧中常见的大男子形象。
彻底相反,无论在大家庭还是婚姻当中,他都是弱势的一方。
作为一个上门女婿,身处家 庭最底端,脏活累活全由他承担。
在京剧团工作多年,好不容易分到一套房子。
老婆仍旧天天往娘家跑,他也只能两头倒。
因为位卑言轻,餐桌上的时光总是最为难熬。
小舅子向来嚣张跋扈,动不动放话要打他的儿子。
「等你妈一走,阿舅要开始收拾你了」
乔书铭护子心切,却不敢吱声。
偷偷瞥了瞥老婆,见没有反应也只好作罢。
乔书铭的赚钱能力远远不如老婆。
因此在家毫无话语权。
对方从不把他当回事,工作上的调动,不和他商量。
去美国出差,也说走就走。
甚至都不允许乔书铭送行。
妻子的暂时离开,倒是给乔书铭带来一丝轻松。
他得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儿子相处。
儿子多多,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他越发感到不 安。
首先,老婆回国的日期一拖再拖。
原先说好了三个月,现在一年都快过去了。
其次,老婆几乎从不联系他。
从不打来电话,寄来的信件也悉数由娘家签收。
信的抬头,依次问候了岳丈岳母、小舅子、儿子。
至于乔书铭,被排在最后一位。
整封信里,除了让他去帮忙兑换国债券外,再也没有提到过他。
老实的乔书铭想不到,妻子已经出轨了。
早已找了个有钱的相好,决定一道移民美国。
对着岳丈岳母,直接开口叫爸妈。
他更想不到,宝贝儿子也将被夺走。
老婆的娘家上下达成一致,决定上演「夺子大戏」。
第一步,接多多。
要想让多多出国,就得为其办理护照。
于是,他们以乔书铭工作不方便为由,将多多接到身边。
又搬出种种理由,减少他看望儿子的频率。
第二步,迁户口。
办好护照后,还差签证。
为了将多多的户口 迁至外婆家, 他们搬 出一场 精彩绝伦的表演。
先由小舅子佯装大发脾气,嫌弃家里老破小。
再由岳丈搬出了拆迁的说辞。
感叹家中人丁太少,分不到大房子。
「户口本上人数越多,房子分得也越大。」
在两人的一唱一和下,乔书铭很快就上了钩。
主动提出将多多的户口迁过来。
第三步,道德绑架。
老婆以想念儿子为由,再三游说。
最后假借探亲的名义,将多多送上飞机。
等待乔书铭的,只剩下一纸离婚协议。
复盘这一招一式,他徒留悔叹。
「世界上最好的演员,往往就是我们身边生活的人。」
借一场狗血的家庭争斗,这部剧扒开了彼时不少上海人流行的观念。
「儿子像仇人,儿媳像路人,女儿像亲人,女婿像佣人」
可以想象,「去父留子」的剧情会引起不小的争议。
但人物形象的突破,带来更多的是新意。
现在看也毫不过时。
乔书铭不仅是一个弱势的丈夫。
更是一个没有「爹味」的爹。
他和儿子之间温柔、亲昵的互动模式,堪称国产剧史上罕见。
吃个西瓜,都要你一口我一口。
多多顽皮,爬树跌落弄伤了腿。
众家长气急败坏,纷纷欲打。
只有爸爸轻声安抚,将他护在怀里。
而多多爬树的目的,也是想抓知了给爸爸治嗓子。
双向奔赴的亲情,无比催泪。
正因如此,时 至今日,结局仍令人意难平。
随着赵有亮的逝世,原计划的续集《多多归来》也彻底成了一个遗憾。
当然,仅有剧情设置是远远不够的。
乔书铭这个角色,其实很难演。
情绪少了,没法让观众同情。
情绪多了,又会显得矫情,使人生厌。
幸得赵有亮的演绎,精准拿捏了人物的精髓。
1988年,他凭借电视剧《好爸爸坏爸爸》一举成名。
随后,又拍摄了经典剧《孽债》《秋白之死》,这两部作品都获得了飞天奖。
对于表演,赵有亮始终有着自己的准则——
以朴还真,起码让观众看了舒服。
他认为,演员应该从人物本身出发,在表演上有一定的自我意识。
尽可能地真实些、生活些,尽可能地做到表演不露痕迹。
那种表演感和造作感是绝对要不得的。
而在《夺子战争》中,他也将乔书铭对儿子的爱演绎地极其生活化。
他很笨拙。
那个年代的上海公交车,非常拥挤。
他每次都先把多多推到座位上,自己弓着身子隔挡涌动的人群。
绝无卖力的咬牙切齿,始终维持轻松笑意。
他很温和。
多多性格外向,又正值最容易闯祸的年纪。
乔书铭总能第一时间压制住怒火,循循善诱。
随口而出的俚语,活跃着父子间的气氛。
他还会示弱。
不会一味否定孩子,而是善于发现儿子身上 的闪光点。
面对儿子的质疑,他也不会武断下结论,鼓励其实事求是。
「爸爸还不如你了」
赵有亮的身上,自带一种文人气质。
这种气质,避免了将乔书铭塑造成一个憨蠢的老实人。
他本是知青,一心想要报考科研单位。
却在父亲的逼迫下进了京剧团。
如今到了不惑之年,还是一事无成。
因此,他对多多的爱是理性大于情感的。
当妻子提出带多多出国三个月时,他也曾隐隐不安。
但,他懂得放手。
他不想多多错过开眼界的机遇,将来也步了自己的后尘。
总有万般怀疑,也决定赌一次。
只可惜,与人性对赌,十盘九输。
值得怀念的,还有当时的幕后创作者们。
上世纪90年代,很多电影导演都转型开始拍电视剧。
包括当时的上影厂,也成立了电视剧部。
《夺子战争》的导演梁山就曾回忆 道,当时大家把电视剧当电影拍 。
十几天拍一集,才磨出了一部部精品。
一大批优质的「上海风味的现实主义电视剧」,由此而来。
这份精益求精,是对观众的尊重,也是源自 对脚下土地深沉的爱。
十集的篇幅,本不富裕。
本剧却并不急于铺陈夺子双方的,反而有意将节奏放缓。
真实呈现了90年代末上海石库门老街坊的生活, 也定下了全剧的基调。
不止讲述一家人的故事,更要见证一座城的历史。
以小见大,涉及了当时上海社会的诸多问题。
比如,地域歧视。
丈人家在浦西, 乔家在浦东。
当爷爷奶奶提出接多多去乡下暂住时,总会被百般嫌弃。
娘家人自带优越感,对待远道而来的亲家,言语中尽是奚落。
带来的礼品,也被嫌弃地丢 在一边。
几位老演员十分到位地塑造了这种市侩形象。
对不成器的穷女婿,始终皮笑肉不笑。
每每看到他,表情都有微妙变化。
对富有的未来女婿,时刻绽放笑容。
点头哈腰间,也是在向「钱」致意。
再比如,移民潮。
对于美国,岳丈岳母也在一旁帮腔。
在他们眼里,美国什么都有,什么都比国内好。
「我们上海的早饭四大金刚,在美国全有」
不少人打着为了家庭的旗号,前往海外捞金。
可出 去以后,又有很多人变心。
因此破碎的家庭,数不胜数。
「资本主义社会变心的人多啦」
剧中,乔书铭带儿子温习功课的一 幕,令人甚是辛酸。
父子二人你一句我一句,朗读着英文。
最常用到的,总是那么一句。
「我出生在上海」
随着岁月的变迁,上海也不复往昔模样。
一道变化的,还有当下的国产剧。
很多都市剧也将镜头对准这座城市,在职场、情场轮番上演大戏。
却始终把握不到这座城市的脉搏,捕捉不到人的气息。
「如今的上海,只是悬浮都市剧的虚假背景板」
曾经的沪语电视剧,已经不复再了。
贴近生活的影视作品,也愈发稀有。
赵有亮的去世,也再一次提醒我们一个时代的逝去。
剧中的一幕,在鱼叔的脑海中不住循环。
父子俩买下一只风筝,欢快地奔跑在田野间。
伴随着经典的插曲,度过他们最后的美好时光。
离开父亲的多多,正像那断了线的风筝。
脱离人文土壤的创作,也是如此。
「如果有一天迷失在风中,又如何回到你身边」
全文完。
助理编辑:三十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