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为什么被灭九族,帮汉武帝灭掉三国的最有才华的能臣?

古人云众口销金,这一句话呢,或许不在其位者,很难理解这些话的意思,但是如果九泉之下你去问主父偃的话,那他自然可以滔滔不绝的跟你讲一个礼拜。

主父偃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同时这个人具有独特的战略眼光,这也就造成这个人天生就有一股子命不凡的镜头,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干大事的人因此屁颠屁颠的去找了齐王,因为他出生在齐国。

结果齐王不认同他,主父偃,自然也是不服啊,所以说此处不一留爷,自有留爷处。因此就跑到了汉武帝那儿,汉武帝多么毒辣的眼光啊!卫青原本就是一个奴隶,结果被汉武帝硬生生提拔到大将军的位置,汉武帝对于人才有自己的一套甄别手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套甄别的手段还是特别有效,包括他发现了这个主父偃,主父偃也确实做出了巨大的功劳,比如说汉武帝一生比较沾沾自喜的是两件事情,第一个驱逐匈奴,二个推力推恩令,就是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除此以外,还帮助汉武帝连续灭了三个诸侯国。

一年之内连升四级,可以说几乎都快创纪录了,朝中的大臣那自然也是表面上笑嘻嘻,心里面妈卖皮,不仅如此,主父偃还不懂得收敛,在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以后。主父偃不仅把控朝政而起大肆的收受贿赂,五鼎食,五鼎煮,(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一点让同僚可以说是咬牙切齿。

除此以外,再灭掉燕国和齐国这两个国家的时候,可以看到主父偃这个人是牙龇必报,恩怨必尝的一个人,这种人你很难去爬得住这个人的脉,你知道你什么时候因为一件小事情得罪他,最后他找你复仇的时候,你还一脸蒙逼的那种情况吗?我相信被他干掉的那个三个诸侯王也对他一脸蒙逼。

当然,对于汉武帝来说,这个时候诸侯的这个问题已经可以说得到一个彻底的解决。但是现如今他得面对一个诸侯王联合起来一起反对他的一个危险。

所以说,综上所述,主父偃为什么会死呢?

第一点,这个人过于张扬。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第二点,这个人做事情的时候过于的牙龇必报,使得下面的人很担心他会公报私仇。

第三点,这个人得罪的人太多了,很多人都想找他复仇。

第四点,汉武帝想要杀了它来平息众怒,警示手底下的大臣,而且还有那些诸侯王。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条,最致命的是第四条,毕竟你是主子养出来的一条狗,让你咬人的时候你就得咬,让你死的时候你就必须得死。君要丞死,臣不得不死,就这么个来处。

卫青为什么被灭九族,帮汉武帝灭掉三国的最有才华的能臣?-风君娱乐新闻

卫青后期为什么不再出击匈奴?

因为汉朝再无其他将领如这两位将军一样有能力,并且没有这两位将军那么熟悉匈奴骑兵的特性,打击匈奴并不是普通将领能够做到的,而后来汉朝并没有什么厉害的将领。

一、卫青成功打退匈奴。

在公元前129年匈奴对中原开始发动入侵式掠夺,汉军整理好军队,分了四条路去抵御匈奴,但是只有卫青率领的军队打赢了,然后卫青又率领军队收复了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和打赢了与匈奴在漠南的战争,被封为大将军。卫青的作战特点就是快,经常打的匈奴措手不及,并且懂得利用地形和自然资源,紧紧占据水源充足的地方和利用草丛隐藏大军,经常让匈奴摸不着脑袋,在发现匈奴军的位置之后,卫青不会急着进攻,先整理好自己军的状态再寻找一个时机迅速出击,匈奴根本无法抗衡。

二、霍去病成功打击匈奴。

霍去病是十七岁的时候就开始率兵打击匈奴,可以说是年少有为了,两次出击都大获全胜,被封为冠军侯,在他十九岁时率领军队在河西大战了匈奴,歼灭了差不多十万匈奴,将河西走廊划回汉朝国土。霍去病的作战特点和卫青的差不多,因为这一套打法是最适合打击匈奴的,并且霍去病也有这个能力驾驭这套打法,霍去病的能力甚至强过卫青的,不管是统领骑兵的能力,还是单兵作战的能力和骑射技术,因此霍去病的名字绝对是匈奴们的噩梦,听到霍去病的名字就会闻风丧胆。

三、汉朝再无将领能够胜利打击匈奴的位置。

与匈奴作战必须要有统领骑兵、骑射和战略头脑的能力,你要保证你率领的骑兵阵容不会被冲散了,要有足够优秀的骑射能力,毕竟敌人是匈奴骑兵,而且你还要有战略头脑,作战不能够瞎来的,你要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时机出击。而除了卫青和霍去病之后,汉朝再也没有出现能够打击匈奴的优秀将领了,汉武帝多次派汉将过去都是无功而返。

为什么有人认为卫青军事能力一般只是靠国力碾压才能打败匈奴?

说卫青军事能力不行的,最有名的大概是王维的那句诗“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但有件事要搞明白了,诗人写诗都是有自己的意图的,春风得意了,写诗表达自己的志得意满,被排挤了就拿古人中著名的倒霉蛋和自己相比(说得就是你李广…),然后表示自己不是能力不行,是被时运不济或者被小人排挤,相应的,像卫青霍去病这种有才能又得意的,就要被踩。

而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就是赶上自己被排挤出朝廷到了陇西,这种心情,你让他多客观,显然是很难的。再他之后也有一些其他文人黑卫霍,不过没有这么出名。

卫青

近代的话,又有吕思勉这种影响力较大的史学家说卫青霍去病能力不行,但说真的,文人论军事,大多不怎么靠谱,我们看卫青的履历,从他首次被提拔开始。

卫青的成名之战是茏城之战,这也是大汉首次出塞主动出击匈奴(刘邦的白登之战在山西平城,还谈不上出塞),此战中卫青作为汉武帝的小舅子参加了战斗,但是在这一战里,汉武帝并没有太偏信卫青,因为卫青是首次出战,这次汉武帝一共派遣了四名将军分四路出征,其中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万骑兵。

而这一战的结果却是,四路兵马,两路大败,一路一无所得,没有摸到人影,只有卫青取得战果。四人战绩分别是公孙贺一无所得;公孙敖损失七千人;李广全军覆没,兵败被俘,最后逃回。四路人马中唯独首次带兵出战的卫青,取得了小胜,斩首700余人,别看斩首数字不多,这却是汉朝休养生息数十年来,对匈奴主动出击的首个胜利,同时卫青还一路攻陷了匈奴的茏城,茏城是匈奴祭天、大集会的场所,历代匈奴单于的墓地也在茏城,卫青烧了茏城,其政治意义难以估量,因此卫青被汉武帝格外重视。

茏城之战

元朔初年,卫青再度出征,经过上次的战争,这次汉武帝对卫青的能力已经较为信任,给了他三万骑兵,卫青首先斩首两千三百级,这也是卫青得以封侯的功劳,紧接着第二年,卫青再度出征,此次出战功劳极大,不光斩获三千七十一人,还缴获了匈奴的牛马羊百余万,并向西攻下了河南之地,汉朝在河南筑建了五原和朔方郡,并迁民实边,大大的削弱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卫青为此再度加封三千户。这一战也被称作河南之战。

因为卫青的连战告捷,汉武帝真正地信任了卫青的能力,在下次作战中,卫青已经是六将军的总指挥(此时卫青还不是大将军)。

河南之战

又过一年,汉武帝下令六名将军,一共十余万骑出兵匈奴,这次卫青仍然是直接统率三万骑,但其余五将都归卫青指挥,此战卫青率军大破匈奴右贤王,斩首一万五千余人,右贤王大败后带着爱妾和亲兵数百仓皇逃窜,匈奴十余名小王被擒获,同时卫青再度缴获了匈奴数十百万的牛羊牲畜。

此战意义重大,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朔方的防务,而且大大削弱了匈奴右贤王的势力和匈奴中、西部的联系,威胁到单于主力的右侧,从而为后来河西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卫青得胜归来,被汉武帝拜为大将军。

卫青

不过右贤王惨败后,并没有打怕匈奴,匈奴仍然在元朔五年出兵报复,为了进一步打击匈奴,汉武帝再度派遣卫青率骑兵十余万出师。

卫青受命之后,率六将军统率10余万骑,浩浩荡荡地开出定襄,向北挺进,.寻求匈奴主力决战。不料中途突然遭遇匈奴骑兵,双方仓促开战,汉军击溃匈奴军,斩首3000余级。由于暴露了目标,兼之气候寒冷,卫青随即还师,于定襄、云中、雁门一线休整,等待战机。四月,卫青再次率部出征。北进数百里后,与严阵以待的数万名匈奴伏兵展开激战。这一战打得颇为艰难,卫青手下的六将军,苏建仅以身免,赵信本就是降将再度投降。但最后卫青还是打赢了,斩获一万九千余人。此战卫青损失较大,只得到了千金赏赐,却没有户数的封赏,但霍去病却崭露头角,以八百人斩首两千余,还生擒了单于爷爷辈的一个长辈、单于的叔父、匈奴相国。虽然卫青此战说他惨胜或者平手都可以,但匈奴确实被打怕了,单于听从建议,尽量少靠近边塞。

河南之战

再之后汉朝的下一场大胜利河西之战是霍去病的主场,这里我们讲卫青,此战就不说了。

卫青的最后一战,为漠北之战,此战汉武帝可谓倾国之力,要以泰山压顶之势给匈奴打一场战略决战,卫青和霍去病一共带领骑兵十万负责作战,而步兵数十万则负责提供后勤,其中“深入敢战”的精锐之士给了霍去病,让霍去病一路深入寻找匈奴单于,准备一举拿下匈奴单于,而其余军队均由卫青率领。

此战匈奴一方因为遭受数次打击,已经不大敢跟汉军直接硬碰硬,单于坚壁清野,将人畜都远收到漠北,自己以逸待劳,等待汉军补给线拉长,长途行军疲惫之后再发起进攻。

而霍去病率领的那五万骑兵精锐,也没找到单于,相反是起了左贤王的老家,战果来说其实远比卫青卓著,然而从战斗难度上,却无疑是卫青更大。

因为卫青抓到了单于的主力,在刚出塞不久,卫青从匈奴俘虏口中得知了匈奴大军的驻地,于是卫青命令李广和赵食其率两军从东路进攻,并掩护己方侧翼之后再跟自己合兵一处(但这俩人全部迷路了)。卫青行军千余里,遇到了以逸待劳的单于主力。

漠北之战

此战开始时,由于霍去病部带走了骑兵精锐,而李广、赵食其两部又分了出去两军,并且迷路未到,卫青手头能用的骑兵应当不是太多,而且长途跋涉,对面却是单于的精锐,于是卫青派遣五千骑兵和匈奴袭击过来的万骑纠缠,而又将武钢车结阵保护其余兵马,双方大战了一日,到了日落时刮了沙尘暴,两军看不见对方,卫青趁此机会率军两翼包抄迂回,匈奴单于见形势不妙,带着数百精锐骑兵从西北方向突围,因为这场沙尘暴,卫青部到了晚上才从俘虏口中得知单于已经逃跑,一面派遣轻骑追捕单于,一面追杀匈奴溃散的军队。

最后单于颇为狼狈,跟大军失散了十多天,匈奴人一度以为单于阵亡,都立了新单于了,但匈奴单于还是回来了,而单于能跑路,除了沙尘暴外,李广、赵食其两部迷路也是卫青没能成功围歼单于的重要原因,卫青错失大功。

最终卫青部追击到赵信城,烧了匈奴囤积的粮草,最后一共斩获一万九千余人。

对比霍去病部,斩获七万余基本全歼左贤王部,卫青部的胜利似乎黯然失色,但平心而论,围歼单于本是霍去病部的任务,最精锐的骑兵都给了他,但天不如意,卫青部对上了单于主力,而李广、赵食其的迷路又让卫青错失大功,但卫青此战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的,无论是以武钢车结阵防御,还是以五千骑跟匈奴单于直属的万骑大战一日不分胜负,还是抓住时机包围单于(沙尘暴是双方都看不见,但卫青抓住了机会),最终的都看出了卫青的战术素养非凡。

卫青

以上就是卫青一生对匈奴的战绩,可以看出来卫青获胜,很大程度上确实依靠了汉朝的强盛国力,但说国力碾压却不应当,武帝朝是中原王朝的首次大规模出塞,此前对于塞外的地理完全没有足够的了解,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可循,而汉朝的将领迷路的不在少数,甚至那位出使西域的博望侯张骞都迷路过,而塞外补给困难,一望无际的草原,匈奴占有地利,所谓的国力碾压早就被这些抵消了。

以首次出塞而论,四万骑兵损失两万左右,只有首次出征的卫青取得胜利,这才汉武帝进一步重用卫青的原因,而此后的河西之战、漠南之战,卫青两次也只是率军三万,因为他的表现依旧突出,其余将领不能及,这才成为了大将军。

所谓卫青军事能力一般只要看完卫青的履历,并且对草原戈壁的环境有所了解,就不会说出这种话了,一望无际的戈壁和草原,别说几万人十万人,就是数十万人,找不到敌人也是白给。卫青是凭借数次的胜利,从汉朝多名将领中脱颖而出的,他外戚的身份使得他有机会领兵,但军事才能才是他打败匈奴的原因。

卫青

唐朝名将李靖和卫青霍去病相比?

城邀:唐朝名将李靖和卫青、霍去病相比,谁的功劳更大?

谢谢楼主的邀请。

个人以为,应该是卫青、霍去病功劳更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我们不能按他们个人的战绩去评定,需要看整体的环境去分析对比。按时间维度上算,汉朝在秦朝的刚刚大一统的政权上建立起来的。特别是汉朝的初期,其实首先疆域不大,对内,还有诸侯割据势力,岭南一带还有东欧闽南都只是名义上的称臣。而刘邦更是在出征大漠的时候,遭受过惨败,整个大汉早期的无论政权,疆域,经济都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而战斗力确实也很一般,基本的铁器制造都相对不发达。虽然经过文景之治,有一些积累,但是期间也发生不少的内战,导致国力上一度也是很紧张的。而同期的李唐对比要基础好很多。李唐继承了隋朝的财富对比,两者相差对比太多了。

再有李唐本身就是有鲜卑血统,骑兵比较多。而汉朝在战斗力上,基本还是骑兵少,步兵多的战法为主,而武器到战马都还没有,同时李唐那么精良。

而同时期的匈奴和突厥是不同的。

汉武帝的匈奴,达到了属于鼎盛的时刻,无论是国力,兵力,战斗力都不是后面东突厥可以对比的。而心理上,匈奴在近百年的时候,对汉朝时有战斗的心理优势,如果大家看过国足对韩国比赛就知道,输的一方心理压力很大的。而突厥对唐虽然也存在心理,但是肯定没有匈奴对汉那么大。

而卫青和霍去病时打的逆风球。虽然准备很充足,但是无论各方面对大汉具体优势不明显,输了还会继续挨揍,继续送美女和亲,继续叫匈奴做爸爸。这样情况其心理压力很大,而他们顶住心理压力,最后开疆拓土。这个也为后世顶下我大汉的版图做出了杰出贡献,当时能打到霍去病那么远的地方,应该历史上不多,就那么几次。属于开创性,同时也是没有先例的情况下,自己去摸索去开创,可以看到,当时很多名将,都是在大漠上迷路,最后不得不退兵。而李靖对比起来,虽然是南征北讨,对开国功能很大,对东突厥,土谷浑也是完胜,但是都属于已知的领域去战斗,而对比卫青们,他们属于开创性的战斗,而结果最后是一个开创了新版图,一个是巩固了新版图。拿玩游戏比喻来说,就是你有地图去走路线,和没地图走路线,那个更难。所以功劳比起来开创更大。

再来就是对历史影响上,大汉对匈奴之战,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也直接影响了后面西方的发展。由于汉对匈奴全面的胜利,匈奴部分不得不西迁,而在西迁得最后结果,就是号称上帝之鞭得匈奴人,去洗了一次西方王公贵族,直接影响了西方发展进程。这个估计当时他们也没想到的结果。虽然突厥人也最后部分西迁,但是西迁中对世界历史影响确不是很大。

最后,只能说,李靖对内战争和对外战争都贡献很大,但是,不雅忽略了同时期大唐也有很多战将,而大唐对内的统一战争,更多的汉人自己。

而汉朝对匈奴是不同的,基本是卫国战争和开疆拓土为主,更为了是出一口我大汉民族的给压抑多年的怨气,同时为后世的汉人建立了一个基本的版图和地图。

这个是在整个中华民族都是有巨大功劳的,何况霍去病的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无论后世那个名将都是学习的楷模和偶像,他给我们整个汉民族注入了一个刚毅血性,一个”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志向。 试问后世那个将军,不想自己一生也学冠军候那样”封狼居胥,饮马瀚海“

霍去病已经汉民族丰碑一样的人物,其功劳不可尽言。

卫氏家族也全被汉武帝诛杀?

卫青,是西汉名将,是西汉乃至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军事家,他出身卑贱,是当时汉武帝的亲姐姐,平阳公主的骑奴,其实就是牵马的,在汉武帝寻幸平阳公主府时,看上了他的姐姐卫子夫,并且把他一起打包带入了宫中,从此也开始了他富有传奇的一生,应该说,汉武帝是因为卫子夫而看中了卫青,因为卫青做事比较稳健,在汉武帝还没有完全掌握国家政权的时候,卫青可以好好的帮他做事,也是从这里,汉武帝发现了卫青的统率之才,卫青从一名羽林军的小卫士,当上了羽林军的负责人,而后当上了建章监卫,在汉武帝掌握大权之后,又让他做了内朝的负责人,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总理,这一切在元光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29年出现了改变,因为这一年,匈奴骑兵血洗上谷,汉武帝令四名将军四路讨伐匈奴,结果是只有卫青取得了龙城大捷,从这里,卫青扶摇直上,从代车骑将军,到车骑将军,到大将军。

卫氏家族的很多人仗着与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的关系,仗着汉武帝的宠信、卫青的遗泽,仗势欺人、违法乱纪者甚多。比如非常为汉武帝喜爱的公孙敬声,骄纵奢侈不守法令,竟敢擅自挪用军费一千九百万钱,这么一大笔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堪称胆大包天。这些人的行为和卫青一对比,就更让汉武帝厌恶了。

卫青可以说是和汉武帝最有君臣情分的人,两人一起为了大汉可以说付出了一生的精力。可以说不仅是君臣还是好友这一点对于一个像汉武帝一样的,雄韬伟略的帝王难得可贵。他会在卫青活着时念这一份情,但对于卫青的后人可能就不会了。所以说卫青只要活着一天,卫家就可以安然无恙一天。

卫青和汉武帝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稍作猜测,两个人可能是属于知己级别的君臣,但是无奈卫青先一步汉武帝离开了人世,这就等于汉武帝集团和卫氏集团之间,沟通的渠道一下子断掉了,原先有卫青霍去病,卫子夫,但是后来前面两位死了,卫子夫年老色衰不再受汉武帝待见了,最后汉武帝要修仙,竟然整个一个卫氏集团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见到汉武帝一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尴尬?太子心里苦,汉武帝心里也苦,他不想死,但是看到自己曾经士为知己的两个人离开的人是怎么不能够燃起那种对于死亡的恐惧,最终他选择向死亡投降,放弃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放弃了自己的理智,同时也差一点点放弃了整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