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节目过后,《中国好声音2023》还是赢得了不少喝彩声。
作为一档老牌音综节目,《中国好声音》可谓前有伏兵后有追兵。
一些音综节目把《中国好声音》视作超越的对象,一些则尽量贴合新时代年轻人的性格、心理与审美,尝试与众不同的舞台表达和舍我其谁的舞台态度。
但《中国好声音》十二年来不但基础深厚、内核坚挺,而且在新的“赛季”加入新的导师与新的赛道,新与旧融合之后擦出闪亮的火花。这样的火花足以“驱散”之前舞台上的烟雾。
看来,一个轮回之后,《中国好声音2023》的确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三期节目中,尽管涌现出不少闪光的舞台时刻,但依然出现了三个短板。
导师配合不默契
四位“新人”导师中,表现最好的却是之前吐槽声最响、争议声最大的刘宪华。
尽管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好,甚至出现“口脑不一”的节奏失序现象,但刘宪华真诚、有活力、观察问题细致而准确、点评学员专业而到位,再加上“傻帅”而不耍帅,足以使人们对他产生亲切感,好感便自然而生。
而潘玮柏也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应对方式,已经适应了“好声音”的氛围。
薛之谦在首期节目显得用力过猛后,也渐渐回归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玩梗”与综艺感强一直是他的优势。
周华健则虽然话不多,点到为止,却往往一语中的,在轻描淡写中说出了重点。
但四大导师给人一种“各玩各的”的感觉,没有那种互相“假”拆台“真”补台的配合感。
导师之间似乎缺少“无缝衔接”的流畅度和丝滑感。
导师单转的频率较高,也使抢人大战的看点变少。
外国学员有点多
虽然为了体现《中国好声音》的音域与包容度,在以前,该节目也会邀请外国学员加入,但今年,则外国学员似乎显得有点多。
这似乎会给人造成“好声音”的国内资源不足的感觉。
在另一方面,由于身份特点,外国学员能在“好声音”的舞台上走多远?即使实力强劲,她们能夺冠吗?
这些似乎都是一些悖论式的问题。
明选赛道有点尬
《中国好声音2023》最大的改变,就是与盲选模式对应的明选模式的增加。
这样的“一明一暗”既是一种互相对应,又延续了“好声音”之前模式的内在属性。
说穿了,明选模式其实是专为唱跳型学员所开发。
但明选模式似乎并未给大众带来十足新鲜的体验感。
并且,唱跳赛道的加盟学员也大大少于纯唱学员,致使第三期节目中,仅有一位学员选择明选模式。
这也使得明选赛道显得有点尴尬:它不但不能在学员数量上与盲选赛道平分秋色,在学员质量上也似乎略逊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