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三国志的主要内容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作者是 [晋] 陈寿 撰 / [宋] 裴松之 注 。

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睿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刘禅为先主传、后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从篇幅来看,《魏书》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吴书》占三分之一,《蜀书》只占六分之一,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在陈寿撰《三国志》以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可供陈寿参考取材。而关于蜀汉的史作阙如,而且蜀汉也不像魏、吴二国设有史官,这造成了蜀汉史料的缺乏。

《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慎重地选择取材之源。这虽然使《三国志》拥有了文辞简约的特点,但也造成了史料不足的缺点。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后来又称《三国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其进行删改后,成为今日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但是这个只是演义,大部分并不真实。

《三国志》主要善于叙事,文笔也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认为也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本来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一些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还一直流传到今天。南朝人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篇中讲:“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国志》,文质辨洽,荀(勖)、张(华)比之(司马)迁、(班)固,非妄誉也。”这就是说,那些同类史书不是立论偏激,根据不足,就是文笔疏阔,不得要领。只有陈寿的作品达到了内容与文字表述的统一。其中的《诸葛亮传》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书中九年级上册。

自古以拥长安、洛阳为正统。所以,《三国志》便尊曹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记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三国志全文及翻译注释是什么?

三国志全文及翻译注释是如下:

建安四年,孙权跟从孙策征讨庐江太守刘勋。

刘勋被打败后,又进军沙羡征讨黄祖。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把军国大事交给孙权,孙权的悲痛还没有停止。

孙策的长史张昭对孙权说:"孝廉,这难道是哭泣的时候吗?古时周公立的丧礼就连他儿子伯禽也没遵守,并不是他违逆父训,只是由于当时不能按丧礼办事罢了。

况且现在奸诈之徒竞相角逐争斗,像豺狼那样的人充满道路,你却哀痛死去的兄长,顾念丧礼,这就像打开门户招引盗贼一样,这种行为不能算是仁德啊"。

于是让孙权脱下丧服,扶他上马,外出巡视军队。

这时,孙权只占据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五郡,而边远险要地方还未完全归附,并且天下的英雄豪杰散布在各州郡,做客的士人往往以个人的安危决定去留,君臣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牢固的关系。

张昭、周瑜等人认为可以与孙权一起成就大事业,所以尽心辅佐他。

曹操上表奏封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任会稽太守,驻扎在吴郡,孙权派使丞到会稽郡处理日常事务。

对待张昭以太师太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人都被任命为将军。

广招有才能的人,有名望的士人,鲁肃、诸葛瑾等人这时开始做了他的宾客。

分派众将,镇守并安抚山越族,讨伐那些不服从命令的人。

建安七年,孙权的母亲吴氏去世。

建安八年,孙权西征黄祖,击败了他的水军,但城池还未能攻克,而这时后方的山贼又作乱。

孙权撤兵经过豫章,派吕范平定鄱阳,程普讨伐乐安,太史慈统领海昏,韩当、周泰、吕蒙都做了军政任务繁重的各县县令或县长。

建安九年,孙权的弟弟丹杨太守孙翊被随从杀害,孙权任堂兄孙x接替孙翊的职位。

建安十年,孙权派贺齐讨伐上饶,分上饶部分地区为建平县。

建安十二年,孙权西征黄祖,俘获了他的民众后撤军。

《三国志》文言文原文:

建安四年,从策征庐江太守刘勋。

勋破,进讨黄祖于沙羡。

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

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

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

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

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辅事焉。

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

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

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

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

七年,权母吴氏薨。

八年,权西伐黄祖,破其舟军,惟城未克,而山寇复动。

还过豫章,使吕范平鄱阳,程普讨乐安,太史慈领海昏,韩当、周泰、吕蒙等为剧县令长。

九年,权弟丹杨太守翊为左右所害,以从兄瑜代翊。

十年,权使贺齐讨上饶,分为建平县。

十二年,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

《三国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三国志作者: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主要作品:

陈寿的主要著作为《三国志》六十五卷。除此之外,还著有《古国志》五十篇,《益都耆旧传》十篇,已佚失。还有《官司论》七篇,依据典章制度,讨论应该如何进行改革。又有《释讳》、《广国论》二文。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提取码: 874f 

三国志简介

三国志作者: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主要作品:

陈寿的主要著作为《三国志》六十五卷。除此之外,还著有《古国志》五十篇,《益都耆旧传》十篇,已佚失。还有《官司论》七篇,依据典章制度,讨论应该如何进行改革。又有《释讳》、《广国论》二文。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提取码: 874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