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保卫战的区别?
对于这两场战役来说,苏军都称之为会战,在苏德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两场会战对于苏军来说意义完全不一样。
由于边境交战和斯摩棱斯克、基辅会战等的失败,1941年9月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妄图占领苏联首都,形势极其严峻。为了达到目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180万人气势汹汹,认为很快就可以达到目的。当时,德国宣传部门已经在报纸上预留了占领莫斯科的版面。
面对优势兵力的德军,苏军防守莫斯科的只有3个方面军125万余人,兵力兵器都不占优势。在经过一系列防御作战后,苏军抓住德军战线过长,进攻势头被阻等集会,在1941年12月5日发动反攻,一举击溃德军,取得了会战胜利。此次战役,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而斯大林格勒会战形势又完全不一样。当时苏军由于哈尔科夫交战实力和塞瓦斯托波尔 丢失,又一次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而德军则希望借此攻下斯大林格勒这个重要工业城市,进而兵进高加索和巴库等产油区,完成中东-波斯湾战略。
苏军在会战初期历经城市的远接近地防御、接近地防御和城市巷战,牢牢钳制了德军主力,使得德军精锐部队不得不在城市中陷入旷日持久的巷战,而自身则不断积蓄力量,筹划反攻。在完成准备工作后,苏军1942年11月19日开始反攻,很快击溃了当面德军和仆从国军队,最终在1943年2月2日胜利结束会战。整个会战,苏军歼敌150万人,德军及其仆从国损失了5个集团军(德军第6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和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及匈牙利第2集团军),彻底丧失了苏德战场战略主动权
二战时期,如果丢掉莫斯科,苏联能退到西伯利亚继续抵抗吗?
先说答案肯定不可能,不管是从工业、经济属性还是从地缘属性上来看,只要丢了莫斯科,苏联军队退到伏尔加河以东,那整个苏联被德国全部拿下只是时间问题。
先说工业、经济属性,欧洲的重心在西欧,这个观点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能成立,当年苏联也是一样,虽然苏联地跨欧亚大陆,国土面积巨大,但工业、经济实力雄厚的工业区基本都位于中西部,而东部、南部城市要么是资源型城市,要么是农业型城市。二战期间表面上看拼的是人力、战术,但实际上拼的却是工业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德国、日本有能力侵略他国的原因,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失去了工业基础,便失去了武器来源。
前苏联时期,莫斯科基本是工业区的最后防线,再往东的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实际上是在二战开始后才战略规划的,还处在发展初期阶段,不可能维持长线战争,所以说如果苏联丢掉莫斯科,真的退到伏尔加河以东,那即便还能做出抵抗,也只是催死挣扎。反观如果莫斯科被德国占领,工业落入德国之手,肯定会助其实力倍增。
再说地缘属性,二战期间,德占区占苏联总面积的10%左右,但是这10%的国土上却生活着苏联近50%的人口,原因正是因为地理地貌上,苏联中西部更加平坦,土地更加肥沃,气候更加舒适。而反观苏联东部西伯利亚地区,虽然有着西西伯利亚大平原(亚洲第一大平原),但气候上却差强人意,尤其冬季极端低温甚至可以达到零下70度,这样的环境下正常生活都有影响,更何况行军打仗。
本来苏联冬季战中就已经饱受寒冷困扰,冬季常备物资比较紧张,如果再丢了莫斯科,退到伏尔加河以东,那战备物资、武器生产都将影响,冰天雪地之下拿什么来反击德国。其实关于苏联的地形地貌,从苏联的发展上就能看出,苏联最初起源于莫斯科公国,最开始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乌拉尔山(亚欧分界线)以西发展,往东向西伯利亚扩张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原因正是西伯利亚气候太过寒冷。
当然了,丢掉莫斯科就无法再抵抗也有心理、士气原因,毕竟莫斯科不但是工业中心,更是苏联的首都,如果连首都都搞丢了,那军队士气将一落千丈,再加上德国闪击战的压迫,想要再扭转占据,难度系数将增加几个倍数。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二战时德军如果成功攻陷莫斯科,那世界将会怎样呢?
是啊,世界会怎样呢?也许希特勒会跑去参观克里姆林宫,然后再发表一篇“我到河北省来”的历史性演讲?
也有可能斯大林坚持到最后,城破之时他躲在阴郁的地下室中,掏出一把仿54对着太阳穴连抠八枪?
在巴巴罗萨行动期间,德军险些接近占领莫斯科——他们距离这座城市的核心不到20公里,前沿部队甚至声称看到了红场的尖尖。
因此历史诸葛亮做出了如此结论:如果德军占领莫斯科,那么苏德战争德国就赢了一大半了,苏军会被赶进西伯利亚的寒风中,而德军会获得里海油田,最后打赢战争。
在我看来,指望纳粹在苏联获胜,其实是个比他们能占领莫斯科更牵强的历史错觉。
如果德国人成功占领并控制了莫斯科会怎样?其实并不会怎样,莫斯科的政治意义巨大,但实际意义并不大。这其实也是莫斯科战役前,希特勒与他的将帅们所争执的内容。
苏联仍然在乌拉尔以东拥有重要的工业基地,远东的大量军队也照样会奔赴战场。莫斯科城对德国的军事和战略帮助微乎其微,占领它什么也无法改变,反倒还会给德军制造大量的占领和防御成本。
曾经拿破仑也占领了莫斯科,可他最终一路屁滚尿流地逃回去了;死了一个斯大林,还有许多的赫鲁晓夫同志和贝利亚。
实际上,在德军打过来之前,莫斯科已经是座有准备的“空城”,苏联早在战前就大量迁移了工厂、人员和机关。而且大多数军事和文职官员在1941年10月14日至28日期间都撤离了这座城市。
留给德国的,仅仅是必要的战争物资、堡垒和空屋子罢了。苏军准备在这座城市战斗到最后一刻,所以如果德军坚持要攻克莫斯科,那他们即将面对的将不仅仅是原本历史上,莫斯科城外的风雪和泥泞。
他们会提前遭遇斯大林格勒式的绞肉机战争,即便胜利,那也是惨胜,然后收获一片啥也没用的废墟。
至于诸葛亮们总在碎碎念的:“把苏军赶进西伯利亚的寒风,他们将在春季过半之前丧失对德攻击能力”,这其实也是异想天开。
别忘了,历史上的斯大林格勒,真正被后勤所拖累的恰恰是德军自己,苏军的远东部队在12月5日投入战斗,他们可都是顶风冒雪一路机动过来的。
实际上,如果莫斯科真的陷落,苏联的计划是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层层屯兵,建立一系列的军镇,然后在最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发动反攻,夺回城市并驱逐德军。
莫斯科是苏联的交通枢纽不错,但苏军的确不需要啊,铁路线在手,江山我有。
可惜汉斯们在11月的莫斯科城下就已经不行了,后续的一切都没机会发生。
真要发生了,说不准会让斯大林格勒那样的围歼提前发生,而随着德军被揍成狗头,可能斯大林格勒之战反而不会发生了。
我们假设德军提早一年丧失掉战略攻势,开始转入不断的退守模式,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德国会提早完蛋呢?
在真实的历史中,1941年12月7日,日军袭击了珍珠港,罗斯福终于找到了掀桌子的机会,这与苏军莫斯科反攻仅差2天。
德军真正差的并非打赢莫斯科这一仗,而是整体的战略大势存在问题。
如果他们之前选择去攻打基辅,那么可能的确会造成历史的变动,但莫斯科不会,苏联人为城破做的准备太充足了,德军的战略无益于之后的战略发展,相反世界形势却愈发不利于德国。
我们可以看看后来历史上苏联以外的胜利:
1942年6月,美军在中途岛大胜日军,逆转了太平洋战争的攻守。
1943年5月,英美军队通过突尼斯战役,打跑了德意联军并占领了北非。
德国人有什么机会?不提苏联的“十次斯大林突击”,1944年都迎来诺曼底登陆了。
所以,表面上看莫斯科是德军的遗憾,但实际上它却是德军的葬身之地,是一小撮不甘心失败的德粉们寻求心理安慰的借口。
除了伤亡数字之外,任何事情都不会真正改变。你觉得是不是这样呢?
莫斯科陷落2详细剧情?
《莫斯科陷落2》是由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执导,伊琳娜·斯达申鲍姆、亚历山大·佩特罗夫主演的科幻战争片。 该片讲述了一艘外星飞船在莫斯科切尔塔诺夫坠落后女孩朱莉娅接触到外星技术,成为国防部秘密实验室的研究对象的故事。
莫斯科陷落女主角?
《莫斯科陷落》女主角是伊琳娜·斯达申鲍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