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很多人都心存善念给需要帮助的人筹集善款已解燃眉之急,但善款岂能是糊涂账,43斤女大学生吴花燕事件后续捐款何去何从?
善款岂能是糊涂账
近日,民政部對公眾質疑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為貴州女大學生吳花燕募捐一事作出回應,約談並督促兒慈會向社會公布募捐和善款使用的情況,表示將進一步調查了解,根據情況依法依規採取必要措施。從關注到同情再到質疑甚至憤慨,愛心人士的心情何以坐上了“過山車”?
导读:很多人都心存善念给需要帮助的人筹集善款已解燃眉之急,但善款岂能是糊涂账,43斤女大学生吴花燕事件后续捐款何去何从?
善款岂能是糊涂账
毋庸諱言,吳花燕的遭遇令人惋惜,值得反思的地方有太多太多,比如媒體報道有失偏頗,自媒體募捐缺乏公信,別有用心之人消費悲劇,等等。
然而,相比之下,以公益眾籌為核心的慈善機制的表現尤其讓人失望。公眾不禁要懷疑,如果沒有輿論的關注,剩余的善款是不是就要石沉大海﹔倘若沒有監管部門的介入,是不是誰都能發一筆“慈善財”?
导读:很多人都心存善念给需要帮助的人筹集善款已解燃眉之急,但善款岂能是糊涂账,43斤女大学生吴花燕事件后续捐款何去何从?
善款岂能是糊涂账
回應公眾的這些疑惑,說難其實並不難,把善款明細一晒便知。問題就出在,從發起人資格,到資金使用透明度,再到余款處理,公益募捐的整個鏈條如同“黑箱作業”,即便是愛心捐贈者對善款的去向和用途也很難掌握。
這其中,固然有善款流轉、管理、使用方面的成本考量,但也給借機圈錢之人以可乘之機。一旦善款或挪用、或截留,肥的是不法之徒,傷的卻是捐贈者,最終受害的將是全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