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痂之癖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怪癖的嗜好。而嗜痂之癖原本出自于《南史·刘穆之传》中的故事,在聊斋异志中也有讲过。刘邕自认为疮痂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比鲍鱼还好吃,为了吃疮痂专门刑罚别人,然后吃掉他们伤口结出的疤……
嗜痂之癖的故事
南朝时有个人叫刘邕(yōng),出身官宦世家。他有个嗜痂之癖,就是喜欢吃伤口结出来的硬痂。别人看了都说恶心,刘邕还不以为然地说:“你们哪里知道,疮痂的味道就像鲍鱼那样鲜美!”听了这话的人,以后看见鲍鱼都想到疮痂,捂着嘴直倒胃口。
这一天,刘邕去探望一个叫孟灵休的朋友。孟灵休之前受了伤,伤口的痂刚刚结好,有一片脱落掉在床上,被刘邕看见,立刻捡起来扔进嘴里吃了。孟灵休看得瞠目结舌,正在发呆的工夫,刘邕已经摸着他的伤口找起痂来。有的痂壳还没有长好,刘邕也只管抠下来吃了,把孟灵休伤口抠得血淋淋的。
事后,孟灵休写信给另一个朋友,信里说:“刘邕今天来看我,把我看得浑身淌血。”刘邕身份高贵,他家的下属官吏很多。这些官吏经常有事没事被揍一顿板子,目的就是结出疮痂来供刘邕食用。这个故事讲到这里七桃也觉得十分恶心,以后大家遇到谁有类似让人反胃的古怪癖好,都可以说他有“嗜痂之癖”!
嗜痂之癖是否属实
对于这么重口味的一个典故,其实很多人都怀疑它的真实性,不会有人这么不正常吧?那么嗜痂之癖是否属实呢?嗜痂之癖出自于《南史·刘穆之传》:“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后来蒲松龄的聊斋异志中也有提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