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全称「Pick-up Artist」(搭讪艺术家),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情感打压、攻击和控制的代名词,常见的是亲密关系中的PUA和职场中老板对员工的PUA。通过让另一方觉得自己很差劲,从而实施精神控制。
而对于「自我PUA」,网络上的定义是:将PUA的技巧套用在自己身上,通过否定自己,摧毁自己的自信心,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情感控制。
简而言之,就是自我厌恶,自我贬低。
一个经典的影视剧例子是《武林外传》里的佟湘玉,她因为表面上杀伐果断、背地里却常常贬低自己,一遇事就把「额错了」挂在嘴边,而被网友们推举为「自我PUA的前辈」。
尽管PUA已经被人诟病为「被滥用的流行词」之一,但微博上,高达 5.8 亿阅读量和 9.7 万讨论的话题 #如何停止自我PUA#,或许多少能反映出现代人和自我对抗的一种困境。
现代人都是怎么进行自我PUA的?
现代审判千千万,法庭有法官审判,互联网有道德官审判。但在自我PUA中,当自己充当自己的法官,审判力度只有更强,没有最强。
1. 只要预感到会搞砸一件事,就会先自称是不可回收垃圾、国家一级废物、世界第一拉胯
不管是搞砸了一件事,还是预设自己会搞砸一件事,都习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内心已经全面崩盘。常见操作之一是自暴自弃地发朋友圈说自己菜,并配上某张日剧的台词截图说「我天生就是一个废物」。因此有时候即使被内卷了,也不觉得自己被卷,而是对自己不满意,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多,加班时间还不够长。这种高度自我怀疑和自我批评,相当于「毁人于心智,慢性自杀于无形」。
2. 即使小有成就,也会在内心自我怀疑「真的吗」「我配吗」「感觉都是假的」
习惯对自己进行自我PUA的人,往往对自己有强烈的羞耻感。美国临床心理治疗师埃夫隆认为,每个人都可能会羞辱自己,一些适当的羞耻感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但如果放任羞耻感过度贬低真实的自我,就可能会患上心理学家 Pauline Clance提出的「冒充者综合症」,哪怕自己取得一些成绩,在内心深处也会怀疑自己是个配不上的冒牌货,「我真的有能力做得那么好吗?可能只是运气好吧?」
3. 不一定有社交恐惧症,但多数有被夸恐惧症
抵触合理的、正面的反馈,心里希望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实际上却很难接受别人说自己很棒。领导说自己棒,那可能是职场敷衍学;同事说自己棒,那应该是职场表演学;陌生人说自己棒,那是因为自己进了互相表扬夸夸群。总之,别人的夸奖大多只是客套,不能当真。一旦别人了解「真实的」自己,就不会这样说了。
4. 生为女性,我很抱歉:女性比男性更擅长自我PUA
女性很难心安理得地接受表扬,而男性则对自己完成的工作更有自信。
Pauline Clance发现,不少在学术上取得成就的女性本科生和女博士,即使被同事和权威人士认可,内心也不会产生一种成功感。这和社会心理学家Deaux的发现是相似的:女性对自己成功完成各种任务的能力的期望值始终低于男性,并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运气,而男性则更可能归功于自己本身的能力。如果失败了,女性则会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行,男性则会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够。
为什么人们会深陷自我PUA而无法自拔?
显而易见的,社交网络拉大了自己和别人「比较」的范围。每天睡醒睁眼刷手机,人们对标的人首先是各种俊男美女、时尚大V、博学段子手,然后才是镜子里的自己。而一个人如果过于和外界去比较,想要把自己是否符合他人、外界的标准当作自己是否有价值的判断,甚至想要让自己同样优秀和完美,就会容易心态失衡,贬低自我。
但正如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中提到,现在的功绩社会是自我剥削的社会,人们想要追求自由,却反而被自由变成剥削自己的最强工具。为了提高效率,追求绩效,人们不仅要和别人比,更要跟自己比。
这一方面和当今以「进步」为主流的观念一致。从「共同促进社会进步」,到「让公司高速发展,持续进步」,再到「每天都让自己进步一点点」,这种进步叙事从社会到组织再到个人,已经稀松平常。要求进步,就是要求变得更好,但它隐含的另一层意思是,「现在是不好的」。
另一方面,个人原子化让现代人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他们比过去更关注自我,希望自己能掌控一切,而且对完美有着不合理的期待——结果是,人们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只有两种,要么完美,要么失败,没有任何一点过渡缓冲的中间地带。在「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之下,人们不停地对自己查缺补漏。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过度担心自己的弱点,放大自己的每一根皱纹和每一个缺陷。
于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自我PUA就这样开始了。人们一边不断想要进步,一边不断质疑自己;一边想要追求完美,一边质疑自己的能力。最后当事态发展失去控制,就愤怒而无力地把所有问题揽在自己身上。「都是我的问题」「都怪我能力不行」「如果我再努力一点,结果是不是就不会这么糟」。
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中就有不少自称five(废物)的帖子。在接近12万小组成员里,有不少人都毕业于211、985高校,但高学历没有让他们感到自信,反而常常焦虑自己对社会毫无用处。虽然自称five的原因有很多,但组员 @nico 认为,自己不开心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常常自我PUA。没自信,还常常给自己压力。
当现在的自己和更好的自己之间存在一道鸿沟,大家都不得不活得像部广告法一样。没有「best」和「first」这种最高级,只有比较级。横向比、纵向比、与别人比、与自己比。即使嘴上说想要躺平,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自己不仅「物有所值」,还可以「物超所值」。
此外,家庭教育和童年创伤也是导致自我PUA的原因之一。尽管原生家庭已经被调侃为国产影视剧中一切失败和负面心理的源头,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东亚社会并不擅长表扬,许多小孩小时候都生活在父母亲戚的打压中,很少得到肯定和赞美。
临床社会工作者Stacey的研究指出,由于小孩依赖自己的父母,所以对他们的话深信不疑。如果父母指责孩子一无是处或什么都做不好,那么这就会成为孩子心中的真理。而且小孩通常不会认为「妈妈/爸爸有问题」,只会觉得是「自己有问题」。长此以往,人们就不再去思考「自己哪里有问题」,而是将自己全盘否定,认为自己不行,然后进入新一轮自我PUA的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如何逃离自我PUA?
总的来看,区别于事事都在抱怨和指责他人的「受害者心态」,自我PUA往往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内耗,不用别人动手,自己就对自己实行隐形攻击。结果时间都花在否定自我上,因为担心做不好而迟迟不想开始下一步,导致行动拖延,停滞不前。
所以想要跳出自我PUA圈套,首先要允许自己做个普通人而不是超人。不要过于苛求自己,也不要那么紧绷,要允许自己有做不到的事,并允许自己向他人求助。除此以外,我们还根据一些临床心理学、社会学者的研究和建议,总结了以下5点停止自我PUA的建议,欢迎参考。
1. 不要把过度的自我批评当成鼓励自己的动机,比如「要对自己再狠一点」「不要轻易放过自己」。研究发现,对自己过分苛求的人往往表现更差,因为时间都花在自我批评上了。可以多设置一些奖励机制,多给自己一些正面的反馈,才有可能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失败。
2. 自我反思和自我PUA不是一回事,前者会根据失败的经历去找解决办法,后者则往往会反复地回想自己有多痛苦、给自己贴上各类负面标签。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缺点(可以自己列张清单,也可以问问朋友对自己的看法),不要因为一个方案需要修改就说自己笨,也不要因为一个工作上的小失误就想自动离职(这不合理也不划算)。
3.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如果想要改善现状,可以多问「怎么办」,少问「为什么」。因为如果问自己「为什么不想干」,可能会得出「因为今天是周一」「因为我不行」等对当前状况没有帮助的想法;但如果问自己「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说不定可以找到实际的应对方式。
4. 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自己。试想一下,当你的好朋友对TA自己失去信心,不断贬低自己的时候,你会安慰TA,鼓励TA,而不是赞同TA;所以下一次当你骂自己是废物时,问问自己,如果是一个好朋友面临同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5. 远离自我PUA,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易做到,需要我们不断有意识地去纠正。能意识到自己正在自我PUA,就已经完成了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下一次当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时,可以先对自己说(或者让你的朋友对你说):「停止自我PUA,停止自我PUA,停止自我P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