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西游记》太上老君化胡为佛,请问这里化胡为佛是什么意思
老君化胡为佛,其实是老子“化胡为佛”。就《西游记》而言,是老君改造佛教的意思。而在一些道教传说中,却是老子创立佛教。我觉得,道教的传说是一种自我宽慰的精神胜利法。《西游记》中的“化胡为佛”,虽然也有这样的寓意。但是,却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境界。
那么,《西游记》中的“化胡为佛”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佛教的传入与老子化胡为佛
《后汉书·西域传》中记载,天竺国,又名身毒国。身毒国“修浮屠道,不杀伐,遂以成俗”。相传汉明帝梦见金人,这个金人非常高大,头顶有光明。明帝请群臣圆梦,其中一人说:“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
于是,汉明帝“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东汉永平十年(67年),使者迎回了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来到洛阳,用白马驮来了许多佛像和佛经。明帝建白马寺,供其翻译《二十四章经》。这是有史料记载的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也就是公元67年。
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人“西天拜佛求经”了,而且,还是皇帝亲自派出的取经人。
佛教传入之后,信徒不多,最先信奉其术的是楚王刘英。到了东汉末年,“桓帝好神,数祀浮图、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后遂转盛”。
汉明帝取回真经,汉桓帝时才得以传播,其中原因并不是汉朝时期百姓不信教,而是自百家争鸣以来,都是信奉的本土百家,尤其以儒教、道教为甚。因为汉桓帝同时信奉东西方神,这才让佛教逐渐传入民间,并且越来越兴盛。这就是范晔所说的“汉自楚英始盛斋戒之祀,桓帝又修华盖之饰”。
面对这种局面,道教坐不住了,开始发起与佛教的论辩。最早记载佛道论辩的,是《魏略》。《魏略·西戎传》中说,《浮屠》、《老子》相出入。也就是说,《浮屠》所载出自《老子》。于是得出这样的结论:“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合有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如此。”
胡,指的就是“西戎”人,当时称西域人都叫“胡”。也就是说,老子出函谷来到西域,收胡人中信浮屠教信徒为弟子,教习的恐怕就是道教了。佛教因道教而诞生,这就是最早的“老子化胡为佛”的出处。
但是,这一说却自相矛盾,以《后汉书》的说法,天竺国早就修“浮屠道”,《魏略》也说的是“教浮屠属弟子”,别人已经有佛教了,而且也已经“成俗”,还等老子去“化”吗?
历代佛道大论战
虽然《魏略》语焉不详(鱼豢自己也说“不能详载”),但老子“教浮屠属弟子”之说,则成了道家抵抗佛教的典籍来源之一。
自汉桓帝以后,佛教逐渐兴盛,开始出现佛道之争。东晋末年,道士王浮首先站了出来,与沙门高僧帛远展开激烈辩论,但是“王浮屡屈焉”。王浮屡次理屈词穷,但心中万分不服,便改《西域传》为《老子化胡经》,沿用《魏略》之说,坚持佛教是道教的徒弟,是“老子化胡为佛”。
道教著书立说,沙门也绝不退让,这就转战到了北魏时期。北魏正光元年(520年),孝明帝宣道教、佛教二教宗老及佛道信徒当殿辩论。双方主辩分别是清道馆道士姜斌、沙门融觉寺僧人昙无最。
这场辩论极其精彩,史载,姜斌以《老子开天经》为据,证老子生于东周定王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04年。昙无最更是引经据典,以《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考证出佛陀生于西周昭王二十四年,即公元前1029年。也就是说,佛陀比老子早生了四百多年。
这场辩论的结果可想而知,道家又“屈焉”。人家四百年前就有“佛”了,老子还“化”什么呢?
虽然沙门在这场历史大辩论中再掠一阵,但佛道大辩论并没有就此终结。唐朝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效仿孝明帝,当殿以反对佛教,上疏除佛的傅奕为正方,命群臣反驳。这场大辩论写进了《西游记》中,只是把武德七年改为贞观十三年(639年),却是以萧瑀“屈焉”而了无结论。但是,就是在贞观十三年的时候,陈玄奘从老子出关之地出境,拜佛求经,佛教也因此发扬光大。
佛道继续争辩不休,乃至于武则天下诏:“自今僧人及道士敢毁谤佛道者,先决杖,即令还俗”。武则天禁止佛道之争,是禁止了佛道之间的相互诋毁,算是做了一回和事佬。
虽然在武则天时期佛道明面上偃旗息鼓,但却未能全面息战。历史上不仅有佛道论战,还出现了“三武一宗”灭佛的历史,佛教因为扩展迅猛而遭到了沉重打击。
《西游记》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诞生的,这部书中就隐藏了道教对佛教的打压,然后佛教以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的方式予以还击。
说白了,《西游记》中也存在着“老子化胡为佛”的佛道之争。
《西游记》中的“老子化胡为佛”是怎么回事
老子“化胡为佛”大概在武则天之后,就很少作为道教抵抗佛教的理论依据了。这其中,得提一提武则天的老公唐高宗。
显庆五年八月十八日,唐高宗诏道士李荣,僧人静泰入宫辩论,唐高宗问:“老子化胡为佛,此事如何?”大殿之上,李荣以《老子序》为据,说“老子化胡为佛”、“西适流沙”证明佛教是道教化出。
《西游记》中沙僧在流沙河吃取经人,当出自《老子序》。沙僧原本是道教教主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而九世取经人就是佛祖自己。流沙河,其实是恒河沙,恒河沙来自道教流沙河,岂不就是“老子化胡为佛”?
李荣之说,静泰从容反驳,说道教经典除了《老子》、《庄子》以外,其他所有著作都是托名老庄的伪作,是后人写的。老庄自己都没说“化胡为佛”,以伪作为据,不足为信。同时,静泰以《西京杂记》“老子葬于槐里”,不仅否定了老子“化胡为佛”,竟然连老子出关到西域的说法也连锅端掉。静泰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
从两家所引用的典籍来看,静泰明显占了上风。
“老子化胡为佛”站不住脚,便有皇帝要动武了,于是,历史上出现了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后周柴世宗革佛,赵匡胤则因为受过襄阳老僧的资助和指引,做了皇帝后,又支持佛教发展,佛教很快得到恢复并再度压过道教。这就引发了北宋时期宋真宗疯狂崇道,以及宋徽宗的“革佛”。
宋徽宗革佛,也重重地写进了《西游记》中,书中的菩提老祖就是宋徽宗革佛的标志。菩提老祖是“大觉金仙”,这个道家法号是宋徽宗亲自下诏敕封的。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北宋朝廷下“革佛诏”革佛,以道教归化佛教,是另一类的“化胡为佛”。“革佛诏”规定,佛教僧尼要入道学,穿道服,不能姓释而要姓俗家姓氏,僧为德士,尼为女德,废除寺院匾额,一律改为道观。
这其中,最厉害的是取消佛教神仙系列,“佛改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如今所说的观音大士就是这么来的,大士只比德士高一阶,是“大道士”,连道长都不是。
佛降为道家的大觉金仙,所以,孙悟空的师父就是被宋徽宗“革佛诏”贬为道教神仙的“大觉金仙”,也就是《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
这就是《西游记》中的老子“化胡为佛”,以佛祖被化为道教的“大觉金仙”为标识。
《西游记》中老子斗法败观音
老子在《西游记》中就是太上老君,吴承恩让老子本人现身说法,证实“化胡为佛”当真存在。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说的就是这件事。
大觉金仙如来佛祖在灵山心灵之地幻化心魔,向道家发起反击,要实现九世都未能实现的心愿,完成佛法东渐。因而,孙悟空大闹道教教主的天庭。宋徽宗自称是玉皇大帝的长子,儿子的账得玉帝老子偿还。
佛祖导演大闹天宫大戏,观音奉旨前来,借收拾孙悟空之机,展示佛门法力。但是,他却保举了玉帝的外甥灌江口二郎神。二郎神明显是个“小圣”,如何能降服“大圣”,观音这一招有点阴,是要出道家的洋相。
果然,二郎神不能降服孙悟空。于是,观音要出手显能了。观音出手之前,有意挑衅太上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圣围困,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决拿住他也。”
二郎神其实并不如何,再打下去,孙悟空必定可以脱身。观音心知肚明,要出手拿孙悟空以显佛比道高。
老君岂能看不破其中的套路?于是便揶揄道:“菩萨将甚兵器?怎么助他?”观音答道,我用我的净瓶打他,然后让二郎神捉他。老君反唇相讥道,你那个破玩意不过是个瓷瓶,如果打不着,金箍棒一碰就粉碎了。
观音的净瓶是打不碎的,老君这样讲,分明就是在打压观音的气焰。老君说,你的瓶子不行,看贫道拿他吧。观音也不服气,问老君:“你有什么兵器?”观音不称老君而称“你”,显然是不服也不尊老君。
老君十分自得地说“有有有”,于是拿出了金刚琢,夸耀了一番之后,说道:“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
老君的意思是,这个金刚琢就是专门教训佛家的,老子都将你们化为佛了,没这金刚琢还有佛吗?果然,老君一击命中,孙悟空被活捉。孙悟空是佛祖幻化出来的心魔,被金刚琢降服,也是猢狲(胡孙),老子在《西游记》中又上演了一回“化胡为佛”。
后来,这个金刚琢被老子的坐骑青牛拿去阻止佛法东渐,令孙悟空以及佛道两家都无可奈何。孙猴子求告到佛祖那里,佛祖也不敢得罪老君,暗中派金刚透露,指使孙猴子去请太上老君。
青牛可是与老子一道出函关“化胡为佛”的元老,佛祖都不敢得罪他。
“化胡为佛”其实也是佛道融合
《西游记》以神话的方式,写了老子的“化胡为佛”。但是,面对佛门的反击,老子同样没能最终赢得这场佛道之争,唐僧取经到东土大唐,大唐原本就是以老子为始祖尊崇道教的。
太上老君在《西游记》中法力很高,随便一件宝贝下界,都能给孙悟空乃至观音、如来制造巨大的麻烦,佛门面对老君的为难都不敢出手,都得请出老君来化解。假如老君一力阻止取经,佛道两家就得大打出手了。
然而,老君是道德真君,最终还是接纳了佛法东渐。这也是《西游记》的一大主题,赞同佛道合一。因而,老君知道佛已成气候,八卦炉也难以“化佛”,便干脆赠送孙悟空一壶金丹,一对火眼金睛。
以《西游记》这样的写法,其实也是升级版的“化胡为佛”。胡、佛原本也是近音,唐朝的时候,佛门也承认自己是“胡”。
大唐不空和尚翻译的《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就称佛门弟子为“胡僧”。
《水浒传》中,引用了《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的一则典故,如来佛祖以及观音都是“胡僧”。这则佛典是这样写的:
唐天宝元年壬午岁,大石康五国围安西城。安西城距长安一万二千里,唐玄宗无法及时派出救兵,就请教一行(僧一行)。一行建议,请毗沙门天王相助。玄宗说,如何请得毗沙门天王呢?一行答道:“唤取胡僧大广智即请得”。
后来,毗沙门天王显圣安西城北门楼,大放光明。唐军声威大振,击鼓之声震动三百里。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相助唐军大败番兵,解了安西城之围。毗沙门天王就是北方多闻天王,托塔天王。
《仪轨》中,又揭秘了胡僧大广智的身份,“大广智云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大广智云即“三藏大广智云”,也是指的佛陀,佛陀便是“胡僧”。《西游记》中,菩提老祖,也就是如来佛祖给猴子起名时,也叫他“猢狲”,“猢狲”也就是“胡僧”。
所以,我认为,“化胡为佛”这事肯定有,佛教进入中原时,天竺国来的僧侣就都是“胡僧”。随着佛教的融入,便去掉“胡”而只称“佛”了。
任何外来宗教,都有个融入过程,《西游记》讲的,大抵如此。
释迦牟尼佛已经涅槃,那么他是过去佛,还是现在佛呢
他就是佛,也不是佛。
金刚经有云: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见如来何相?
如来无相。
有相即非如来,故如来不是过去,现在,未来。
佛学中的“佛”字含义是什么佛学以什么理论来普度众生
佛是:大慈、大悲、大勇、大觉、大悟、大智、大慧。从字体上分析佛是由人字和弗字组成,这也说明佛是由人修炼德道而来的。那就是说人的大脑、胸境、智慧、悟性达到沸点及沸腾了,已到达极致,就是佛。佛也是有大小层次的,有佛祖、过去佛,现代佛,未来佛;有佛罗汉,罗汉佛,佛菩萨,菩萨佛。
佛学中的“佛光普照”是广意的……诸如:佛中的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两位菩萨的光就是“佛光”,那么大地的万物都会受到“佛光普照”的。
“佛光普照”并不是刚指“佛光”,而且寓意很多深刻道理和含义的。“佛光普照”指对善良和虔诚信佛的人们更有深层意义的,他(她)通过学习佛法和佛教知识潜移默化的受到启发和教育,能看开看懂人生的意义以及人生的大道之理,帮助人们解放思想,拓展了胸怀,解脱度过了心神及其它的困难和难关等等……
佛教中的韦陀菩萨是谁
韦陀菩萨,是贤劫千佛中的最后一尊,根据佛经故事里的记载:他原本是婆罗门教中的一位天神,后来归入佛门,成为护持佛法和出家修行人的护法神。
佛陀曾经叮嘱过韦陀菩萨,要他护持佛法,镇伏魔军,所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韦陀菩萨的造型与观音、普贤等都不相同,他化现为一勇猛武将的形象,手中持有金刚杵。每当他见到有修行人被邪魔外道所迷惑,就会迅速赶过去,降伏邪魔,以使修行人能安下心来,专心修持。
韦陀菩萨的主要职责是护持佛法道场,他背对着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日夜护卫正法,不辞疲惫。在佛经故事里说过,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诸位天神将佛陀遗体火化之后便收取佛舍利,还商议着建造佛塔供养佛舍利之事。帝释天说佛陀生前曾答应给他一颗牙齿供养,因此他就用以七宝瓶装好佛牙舍利,正准备回去好生供养,可是在半路上却被罗刹给抢了去。韦陀奋力追到罗刹,夺回了佛牙舍利。
在寺院里我们就能看到韦陀菩萨的造型,并且这些造像还有很多讲究呢。
韦陀的法宝叫“韦陀杵”。韦陀菩萨把韦陀杵扛在肩上,这种形象多见于那些大型寺庙,这说明来到此处的云游僧人可以在这里挂单吃住三天。但如果韦陀杵是平端放在手中,就说明这个寺庙规模不大,只能让挂单的僧人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树立起来,杵着地面,就说明这是个小寺庙,无力为云游到此的僧人提供吃住。
如果你想一睹韦陀菩萨的造像,那么你可以转过天王殿,在弥勒佛像后面去寻找。因为,韦陀菩萨的立像通常是安放在弥勒佛像后面的。他高大挺拔、相貌堂堂,给人一种威严神圣的感觉。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