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一般使用电子支付购物,当然,纸币也在流通使用,政府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允许拒收纸币。
那么纸币是什么年代,或者说朝代诞生的呢?
其实最早宋朝就发行过纸币,之后元,明,清各朝也都发行过纸币,不过,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纸币的流通面并不广,没有成功代替金属货币。我国纸币的大量发行和使用,是近代以后的事情。
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当时市面上流通最多的是袁大头和铜板。同年6月南京政府的财政部通告各个造币厂停止铸造袁大头。1928年起草了《国币条例草案》,1929年在上海成立中央造币厂,1933年,发行新的银元。
1935年11月,南京政府推行法币政策。法币政策是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制、采行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该政策实行于1935年11月4日,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 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法币是中国最早的,并且大规模流通的,第一版统一纸币。
这个政策在当时遭到了抵制,市面银元必须收回国有,一元法币兑换一个银元。很多老百姓不愿意用银元来兑换纸币,真金白银在手里面多么踏实啊!所以银元在市面上继续流通。这一点是南京政府不愿意看到的,为此推出了很多政策和办法。曾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财政问题。
1937年,日寇使用沦陷区的伪币,兑换老百姓的法币。然后派汉奸特务到国统区,用法币兑换银元或者外汇,造成了外汇流失。
1938年以后,由于法币的发行量增大,法币的购买力直线下降,但是银元相对坚挺很多。到了1943年,1700元法币才能兑换一个银元。
民国后期,几千元或者一万元面额的法币很常见。由于贬值很厉害。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金元券代替法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