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的读音是什么

桓的拼音是huán,属通用字。本义是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现多用作姓。

桓的声旁是“亘(xuān)”,和恒的声旁“亘(gèn)”是不一样的,汉字简化以后变成一样了。右图为小篆的两字字形。繁体字里,同简体字一样写作桓,但是恒和亘的写法和简体字不一样。所以,恒和桓的读音不一样。

扩展资料

相关词组

1、盘桓,汉语词汇。拼音:pán huán。徘徊;逗留。 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大官人便可急回下处,莫在他门首盘桓,被人识破,误了大事。讨得三分机会,老身自来回覆。”

2、桓文,汉语词语,拼音是huán wén。解释为春秋五霸中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并称。

3、“乌桓”(wū huán),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亦作乌丸,乌桓族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其族属和语言系属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诸说,未有定论。

4、桓友是一个词语,读音huán yǒu指 春秋 郑桓公 。因其名友 ,故称。

5、质桓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ì huán,指东汉质帝、 桓帝的并称。

齐桓公读音是什么

齐恒公拼音:qí huán gōng。

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

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 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

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人。公元前643年病死。

齐桓公读音是什么

齐桓公读音是qí huán gōng。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国君位。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动乱。

人物评价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国。” 

叔向:“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僖公,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有莒、卫以为外主,有国、高以为内主。从善如流、施惠不倦,有国,不亦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