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东吴以江东六郡为根基,那么历史上的“江东”是现在的哪里呢
  • 诸葛亮207年说江东已历三代,正确吗
  • 周瑜提出将刘备扣在江东,以此夺回荆州,为何孙权不敢实施
  • “浪下三吴起白烟”出自哪里全文内容是什么

东吴以江东六郡为根基,那么历史上的“江东”是现在的哪里呢

三国时,小霸王孙策在其父孙坚死后,率领其父的旧部过江袭取江东,击败刘繇、王朗、严白虎等人,兼并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建立霸业。甚至曹操在听说孙策的骁勇后,称赞“狮儿难与争锋”。在孙策死后,孙权上位,年纪轻轻的小将军成了一方霸主。在周瑜、张昭等人的辅助下,安定了内部,又接连取得赤壁之战与夷陵之战的胜利,击败了当时的头号枭雄曹操与刘备,进而保住了江东之地,于公元229年开国称帝,把父兄的霸业变为了帝业。

在三国中孙权一般被称为“江东孙权”,当然孙权是以江东六郡作为根基,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成就帝业,三分天下有其一。

那么历史上的“江东”是现在的哪里呢?

历史上的“江东”与现在的“江东”有所不同。现在的江东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江西九江以下,江南地区的东部(也包括安徽省和江苏省的部分江北地区)被称为江东。可以说现在的江东是中国的富饶之地,基本上各个GDP在全国名列前茅。

但三国时的江东和现在江东有所不同。孙权坐镇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在古时指的是哪里呢?由于自江西九江至南京,长江向东北方向斜流,因此,此段以东地区称为江东。至于江东六郡,自然是属于这一区域,也即为长江下游江南一带。至于江东六郡,分别指吴郡(郡治江苏省苏州市)、会稽郡(郡治浙江省绍兴市)、丹阳郡(郡治初在宛陵,后移至建业即江苏省南京市)、豫章郡(郡治江西省南昌市)、庐陵郡(郡治江西省泰和县西北)、庐江郡(郡治安徽省庐江县西,后移至安徽省潜山市)。

下面为大家分析这六郡,为什么说孙权得此六郡便可称霸一方。

其一,吴郡(郡治江苏省苏州市)。主要包含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可以称之为吴越之地了,也即为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和越国的所在地。而江东猛虎孙坚就是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因此,对于吴郡来说,可以说是孙权家族的起家之地。东汉末年,孙坚乘乱而起决战天下的时候,他的弟弟孙静就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五六百人跟随孙坚。孙氏宗族在孙策平定江东时也立功不少,孙静为孙策鞍前马后,征伐镇守。而江东的武将中,也有不少出自吴郡,比如凌操、凌统父子就是吴郡馀杭(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

其二,会稽郡。会稽郡是一个始于秦朝的郡,在设立之初,会稽郡的疆域非常辽阔,北至江苏省,南到福建省。不过,在汉末三国时期,会稽郡的范围明显缩小。会稽郡的治所为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领十五县,其疆域范围主要集中在今浙江省一带。

其三,丹阳郡。汉末三国时期,丹阳郡的郡治在今南京市,而孙权称帝之后,也定都于此地。丹阳郡主要包含了江苏省的中部和安徽省的南部等地。而闻名天下的“丹阳兵”也出自于此,袁术曾经以“此地精兵辈出而闻名”来评价丹阳。而作为江东都城的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为六朝古都的开始。

其四,豫章郡(郡治今江西省南昌市市区),主要包含今江西省南昌市及其周边的市县。在汉末三国时期,豫章郡和吴郡、庐陵郡、会稽郡一样,较少受到战争的影响,也即这几个郡都处在东吴势力的后方。在此基础上,这几个郡为东吴贡献了大量的人才和钱粮,支撑东吴和曹魏、蜀汉三分天下。

其五,庐陵郡。公元200年,孙策分豫章郡设立庐陵郡,治所西昌县(在今江西省泰和城西北15千米处)。在汉末三国时期,庐陵郡、豫章郡这两个郡,包含了今江西省一带的大部分地区。

其六,庐江郡。西汉高祖十年(前196)年七月,庐江郡设立,境内设舒县(治今庐江县城)。不过,在汉末三国时期,庐江郡移治移至皖城(安徽省潜山市)。彼时,如同曹魏和东吴分别设立扬州一样,二者也分别设立了庐江郡。对于庐江郡来说,主要包含了今安徽省中部一带,也即合肥周边地区。在此基础上,庐江郡因为处在东吴和曹魏的交界地带,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比如石亭之战、合肥之战等战役,就爆发于该地区。因此,庐江郡和丹阳郡一样,聚集了东吴的重兵,以此抵抗强大的曹魏。

综上,孙策留给孙权的江东六郡,主要包含了浙江、江西两省和上海市的全部地区,以及今江苏、安徽两省的中部和南部地区,也可以说是长江下游一带了。无疑是东吴势力的核心地区。在江东六郡的基础上,孙权偷袭关羽攻占了荆州的大部分地区,让东吴的疆域扩大今湖北、湖南一带,又通过收服交州一带的士燮,从而使今广东、广西等地也成为东吴的疆域。所以说孙权因有江东六郡,进而有实力成就霸业,成为与曹操、刘备并列的霸主。

孙权自公元229年立国到280年东吴灭亡,前后共经历了52年,成为了三国中国祚最久的国家,也可看出江东确实兵精粮足,若不是当政者失德,绝非久居人下之地。

诸葛亮207年说江东已历三代,正确吗

诸葛亮说207年江东已经三代,此言不谬。

。公元189年二月,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中真正于董卓刀枪相向的只有孙坚和曹操,这里只说孙坚,孙坚驻阳人,董卓命大将胡轸率领吕布,华容攻打阳人,由于胡轸,吕布不和相互撕皮,孙坚斩了华容,董军一路败退被孙坚占领洛阳,董卓震惊,知会各州郡,县加强防守,孙坚的盟军袁术是负责孙坚的粮响,由于袁术幕下有人进言:孙坚是一猛将支持孙坚赶走了董卓虎,而来了孙坚狼,袁术听用,对孙坚粮草一度断供,孙坚连夜赶回鲁阳,严辞切责袁术,袁术惭愧,立即调发军粮,孙坚亦回阳人,董卓见孙坚如此励害,便派李催游说孙坚和亲,被孙坚严词拒绝,从此孙坚在各路诸侯中威名大震,孙坚在攻打荆州刘表時,中伏战死。这是东吴的第一代。

。由长子,孙策渡江发生在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5年)孙策拥于五六千人,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孙策将江东诸侯割据势力消灭,成功统一江东,为后来孙权建立东吴作为基础,这是第二代。

。公元207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孙策因故逝世,临终遗言:将东吳基业传位于弟孙权,这是东吳第三代。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发动伐吳(即赤壁之战),经孙刘联盟,曹操赤壁大败而告终,为了荆州,孙刘成仇。

周瑜提出将刘备扣在江东,以此夺回荆州,为何孙权不敢实施

历史上的荆州,乃是天下之咽喉,军事之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汉末三国时期,刘备赴吴欲借孙权所占的荆州南郡部分,这对吴国来说就是送到嘴边的肥肉,至少在周瑜看来如此,但是吴主孙权却未敢扣留刘备,背后的原因究竟如何?

鼎足之势,情形复杂。或许帝王眼中藏天下,将帅眼中多战况,孙权不敢扣留刘备的本质其实是不能。三国鼎立,犹如天文中的“三体”,情形甚是复杂,互相牵制、互相依存、互相消耗,谁也不希望出现一方独大,孙刘赤壁联盟退曹便是新近案例。扣了刘备,夺了刘备所占荆州部分,能得一时之利,恐遭刘曹联盟攻吴,得不偿失。

内外兼顾,综合考量。孙吴刘蜀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作为统治阶级的外来集团同本土集团之间的利益纠葛纷繁复杂,内部矛盾重重。以荆州南郡为例,孙权早先在攻南郡之时大肆屠戮,与当地人仇怨甚深,这或许也是刘备敢款款赴吴的原因之一。

最后,荆州本身是一个地域概念,赤壁之战后被曹刘吴三家所各占一部分,刘备所借既不可能借到整个荆州,孙权亦不可能把自己所占部分统统拱让于刘备,综合前面的分析,政治上以及长远的利益也许同军事上以及局部地区的暂时利益是负相关的关系,结果是扣不能扣,该借还得借。

“浪下三吴起白烟”出自哪里全文内容是什么

“浪下三吴起白烟”出自毛泽东同志的《七律 登庐山》。全文如下:

七律·登庐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