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中国的象棋国手们有哪些花名
谢邀。“象棋国手”当然少不了全国象棋冠军,我介绍一下我国20位全国象棋冠军的花名,即象棋界的外号,分别如下:
获得10次以上全国象棋冠军(1位)
胡荣华,1960~1979年连续十届全国象棋冠军,后来又在1983、1985、1997、2000年夺冠,总共14届全国象棋冠军,外号“十连霸”、“胡司令”、“不死鸟”。
获得4次以上全国象棋冠军(5位)
杨官璘,1956、1957、1959、1962年(与胡荣华并列)四届全国象棋冠军,象棋功力出神入化,外号“魔叔”。
李来群,1982、1984、1987、1991年四届全国象棋冠军,极为擅长下慢棋,棋思缜密,外号“慢国手”、“智多星”、“燕赵之子”。
吕钦,1986、1988、1999、2003、2004年五届全国象棋冠军,下棋速度很快,又是广东象棋的领军人物,外号“小吕飞刀”、“羊城少帅”。
赵国荣,1990、1992、1995、2008年四届全国象棋冠军,为“东北虎”王嘉良的弟子,棋风刚柔兼顾,外号“东北虎”。
许银川,1993、1996、1998、2001、2006、2009年六届全国象棋冠军,下棋滴水不漏,外号“姜太公”、“许仙”。
获得2次全国象棋冠军(3位)
柳大华,1980、1981年两届全国象棋冠军,外号“西楚霸王”,曾创下“1对19”的盲棋纪录,又有“东方电脑”的美誉。
王天一,2012、2016年两届全国象棋冠军,下棋思维跟电脑类似,外号“外星人”。
郑惟桐,2014、2015年两届全国象棋冠军,四川籍年轻棋手,外号“蜀山少侠”。
获得1次全国象棋冠军(11位)
李义庭,1958年全国象棋冠军,因为年少成名,外号“小神童”。
徐天红,1989年全国象棋冠军,因为笑容可掬,外号“笑面佛”。
陶汉明,1994年全国象棋冠军,辽宁业余出身,外号“长白虎”。
于幼华,2002年全国象棋冠军,棋风敢于拼搏,外号“拼命三郎”。
洪智,2005年全国象棋冠军,擅长乱中取胜,外号“乱战天王”、“洪天王”。
赵鑫鑫,2007年全国象棋冠军,名字有六个金,棋风灵动,外号“六脉神剑”。
蒋川,2010年全国象棋冠军,巅峰时期横扫棋坛,见佛杀佛,外号“玉面神佛”。
孙勇征,2011年全国象棋冠军,外号“白猫”、“孙大圣”。
谢靖,2013年全国象棋冠军,“胡司令”胡荣华的弟子,外号“小司令”。
徐超,2017年全国象棋冠军,2017年爆冷战胜王天一取得冠军一飞冲天,外号“姑苏飞鹰”。
汪洋,2018年全国象棋冠军,长得文质彬彬,外号“玉面书生”。
明清象棋国手放在当代是什么水准
如果说把现代的高手比作职业选手:一辈子就就是下象棋的人。那么,古代的象棋“高手”其实相当于现代的业余棋手:比如街上卖烙饼的、修鞋的或是卡车的车夫,他们中的有些人象棋真的下得很好。
其实,中国古代的象棋大师并不是很多,直到明清时期,象棋在群众广泛发展,那时候才出现了众多的象棋棋手,继而也诞生出不少统治着一个个“时代”的象棋国手。那么,明清象棋国手有多强?
其实,在我国古代并没有现代传统意义上的职业选手,而那时的象棋比赛都是一些民间自发组织的赛事。
至于当时业余棋手与的全职棋手的最根本差距,就是在于下棋的时间的长短。由于中国古代信息相较现代更加封闭,堵塞,因此在会下象棋的人中,人与人的差距也不算太大。
不夸张的说,即便是象棋发展较为鼎盛的明清时期,当时人们公认的象棋顶级高手放到现在来看,他们不仅算不上顶级高手,甚至连市级专业队的水平都打达不到。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感到有些疑惑,明明明清时期的国手都是统治一个时代棋坛的高人,为何水平放在现在来看竟然如此之低?难道是古人的智商存在问题?
其实不是的,明清时期距离现在只有几百年,即使在久远一点,人类智商变化也不大,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知识的积累:古代也有很聪明的人,但古人没有现在的条件。
大家已经知道,古代专职下象的人员十分稀少(没有真正的职业棋手),而且信息不通,学习方式效率低,棋手之间相互交流也是比较困难。对于一些经常切磋的棋手来说,即使在下棋的过程中找到了对方的漏洞,为了能够打败对方,也不愿意说出来,棋技全靠自己提高。
而现在的棋坛则大有不同,不仅有大批专业人员从业,而且人们还可以直接从先人打好的基础下开始研究(古谱中早已被发现很多问题了)。
除此之外,现在人的棋谱也相较古人更为完善,从开局细节到残局整体研究的非常详细。
棋手在练习的时候既有了专业棋队,队员们可以聚在一起相互讨论又有计算机软件的辅助。某一情况下比较两种走法的优劣,强大的软件几秒种就可以作出判断(在古代几个人拆上几天都不一定能答出正确答案),据说某些特定布局套路下的最优走法机器已经能从开局算到残局……某种新走法一出来很容易公布,所有的高手都可以马上学习借鉴批评。
我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就是现在的小孩想自己学棋就很轻松。他可以轻易的在网上下载一个水平不低于特级大师的软件对练、拆解,而古人学棋,不仅周围没有高手,即便自己再怎么钻研也很难有质的提高。
对于古代棋手编写的比较出名的《梅花谱》、《金鹏十八变》、《适情》等一类棋书,现代的高手可能会不以为然,甚至能够轻易地发现其中的应对不当与错误之处。
比如,类似“弃马十三招”这类让我这样的初学者拍案的“高招”都是需要一方走很多“漏招”来实现的……这也是很多人会觉得《胡荣华经典500局》之类书里的高手对局走法平淡无奇,看多了想睡的原因,远不如古谱中的精彩绝伦、妙招迭出,可是殊不知那些妙招全是对手“送”出来的。
现代顶级高手对局如果最后分出胜负大多是以极小的优势,比如一方多一兵或者是多一士,很少有丢大子的,这正说明两方都是高手。两个超级绝顶高手(如果存在)下象棋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这样的,红方因为先手以微弱优势和局,不会真正出现一车取双、弃车叫杀、舍车保帅等大家向往的精彩局面。双方下的每一招都没失误,都是该情形下的最优下法(这是对弈类游戏的最高境界,基本只能想想),而像那种几步丢车的,丟炮的,虽然看上去下的很流畅,比赛时间也短,但是那叫“小孩棋”,下棋的两者至少有一方是棋渣。
其实,不仅仅是象棋,其它棋类以及绝大多数有明确优劣评判标准的活动都有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古劣于今。
原因其实大家都懂,这些行业从本职上来说是须要不断地根据前人的“积累”才能在后来取得进步的。简单说就是在拥有前人无法想象的学习条件下不断学习前人、否定前人、超越前人的结果。
虽然明清时期的国手的水平无异于市级棋手的水平,但是我这并不是简单的否定古人。因为古人的努力不管对错高低,开创的意义都是伟大的,毕竟没有以前的积累就没有现在的成果,没有现在的成果也就没有将来的创新,这不过是大势所趋罢了。
乒乓球民间高手和国手差距有多大
有一句话说的好,不要用自己的业余爱好和别人吃饭的家伙做比较。
中国是乒乓球大国,有很多出色的乒乓球运动员,也有很多业余爱好者,在我们这里有工会,闲暇之余就会有很多乒乓球爱好者集中在这里,进行乒乓球技艺的切磋,不过真正的目的还是锻炼身心,即使在比赛中也会充斥着一片欢声笑语,一片祥和的气氛。
而乒乓球正式比赛则不同,他们都是吃这碗饭的专业球员,经过多年的努力训练,才会从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队球员,每位球员都有他赖以生存的技术。比如说王皓的直拍横打,许昕的艺术家风范,还有马龙的大闸蟹捆绑式打法。樊振东的坦克式攻击。这些都是国乒球员的领航者。
那么我们业余民间高手和国手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这么说吧,如果按照正式比赛业余高手和国手比赛的话,7局4胜,国乒选手4-0稳稳的。而且都是大比分,业余选手要想赢国乒一两个球,确实很难。
我曾经在工会中遇到我们市里的业余组冠军,没有进行专业的指导,只是通过自己对乒乓球的爱好而钻研技能,国乒选手在大赛中的技术能力他也慢慢在实践中有所尝试,比如最近几年流行的逆旋转和之前王皓的直拍横打,都尝试过,不过无论如何都无法学习到其中的精髓。
他有幸和一位国字号选手进行过切磋,刚开始,这位专业选手为了气氛和谐,在一些乒乓球技能和速度力量上都没有使出全力,于是这位业余选手表示,有幸和国字号选手切磋,希望他能够像正式比赛一样,毫不留情。结果在5局3胜的比赛中,我们这位市里的选手0比3落败,3局最高分没有过3分。
最后这位国字号运动员表示,我虽然赢下了比赛,但是胜之不武,因为我的专业是乒乓球,不过一位业余运动员有这样的成绩也实属难能可贵。业余和专业就是两个概念,一个当做是游戏,而一个当做是生命,两者不可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