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和黄尧面对面坐着,也很难从她的脸上清晰辨认出她过往演过的所有角色。

在刚刚完结的《鸣龙少年》里,黄尧演一个风风火火的心理老师桑夏,生动又活泼,总是在笑。这个角色与《过春天》里的佩佩,《山海情》里的麦苗或是《对手》里的花莲都很不一样,黄尧终于演了一个“不那么沉重”的角色。

黄尧:闪闪发光的小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演《过春天》时,黄尧24岁,是初出茅庐的新人演员。第一天拍戏时,导演白雪的美术老师张兆康站在旁边说,“黄尧是天才。”有很多人问白雪怎么指导黄尧表演,白雪只说,“她有她自己的表演方法。”

黄尧并不觉得自己有方法,至少当时的确如此,她认为自己只是恰好遇到合适的角色,换做任何一个其他年龄段的黄尧,都不可能再次成为《过春天》里的佩佩。

黄尧:闪闪发光的小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直到现在,黄尧面对类似“天才”这样的夸赞时,仍然觉得惶恐。反而是《鸣龙少年》播出后,桑夏这个角色所引发的争议,让她觉得更踏实,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自我消化之后,这些争议反射到黄尧身上的变化,是她开始尝试修正自己的表演方式。

桑夏的故事告一段落,黄尧又要“换一张脸”,准备开始自己的下一段旅程。她从不为自己“没那么有名”而苦恼,反而乐在其中。她的朋友经常开玩笑说,“你能不能也被人认出来一下,满足一下我的虚荣心。”但黄尧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人看起来就像个演员,那她怎么能演好角色呢?

从现场拍摄的镜头里看黄尧,会看到一张有故事的脸,但当视线移到她本人身上时,那种“女明星”的感觉又奇迹般地消失了,她像是我们每个人都会认识的朋友,笑起来眼睛很弯。她也认可“剧抛脸”的说法,原因是“五官比较寡淡,攻击性也不强,比较容易塑造”。

黄尧:闪闪发光的小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黄尧演过的每一个角色都只会被封存在影像里,再长久地停在那个故事中,而不是持续叠加到她本人身上。这对她而言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幸运,当然也是一种取舍:当演员与明星的属性叠加时,很少有人能够拥有足够完整的个人生活,而这种拥有,难免得以让渡某些利益为代价。

黄尧的选择,是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在远离聚光灯的时候,她还是喜欢自由地坐地铁,压马路,在随便哪家餐馆吃饭,享受可以随时出发的旅行。

如果地球是个巨大的游戏,黄尧从不否认自己身上具备“主角意识”,也不惮于表露自己在事业上的野心。只不过她在这个游戏里的角色,可能不是闪闪发光的大英雄,而是一个“很有趣的小人物”:“小人物也可以是主角吧,就把自己这条线过得有滋有味的,可能运气还不错,时不时会发生点有趣的事情。”

以下是黄尧的讲述:

说实话,拍完《鸣龙少年》之后,我花了挺长时间才感觉自己彻底变回了黄尧本人。这次的感受和之前都不太一样,我才明白原来快乐和喜悦也能让人感到难过,因为它太珍贵太美好,而我失去它了。

在成为桑夏的几个月里,我一直感觉整个人被喜悦充盈着,当这个戏结束,我回到自己的生活里时,它就会一点点流失。这种落差感确实影响了我一段时间。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跟程雨杉在天台的那一场。我看到一个评论,说当年佩佩也是在这个天台上伤心难过的,我一下就被这句话击中了,因为在拍摄的时候,我也有类似的感受。

黄尧:闪闪发光的小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我会想起16岁的佩佩在天台上迷茫地晃来晃去的样子,她和好朋友在一起那种美好灿烂的样子,她一个人不知所措的样子。现在我作为一个有能力温暖别人的、成熟的成年人,再次出现在天台上,坐在一个和佩佩同样彷徨、迷茫和受伤的16岁女孩身边,告诉她,这不是你的错。

这场戏在功能上也很有价值,因为告诉一个女孩儿“不是你的错”是很重要的。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阵子因为发育得比较早,也受到了一些身材羞辱,当然没有剧里那么严重,但青少年时期是很脆弱的,我直到现在还是会不自觉驼背,拍戏的时候导演老从对讲机里喊,说“桑老师挺起来”。

以前我会有点担心自己身上已经被带上某些标签,比如文艺、倔强或是丧,当然这也是我的一部分,但不是我的全部,我内心也有像桑夏这样明媚的一面。

黄尧:闪闪发光的小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在得到桑夏这个角色之前,我其实和丁黑导演只见了一面,也没有聊太多关于角色本身的事情,就是正常聊天,他问我成长中有什么坎坷经历,我说没有,都挺好的,他又问我,青春期有没有做过什么叛逆的事情,我也说没有。

因为没有剧本,我只知道大概的剧情,甚至不太确定我是奔着哪个角色去的,稀里糊涂就去了,也没说出什么来。但是丁黑导演就是特别坚定地选择了我,没有受到我以往的一些标签的影响,直接捕获到我性格底色里和桑夏契合的那一面,所以我真的很佩服他,也很感谢他。

黄尧:闪闪发光的小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玄学也好,吸引力法则也罢,我在这个阶段的确想要表达一个能够治愈人心的角色,没想到最后是我被角色治愈了。桑夏让我学会更打开自己,在跟人相处的过程中不再那么担心和小心翼翼了。她也让我知道,勇敢地去表达、去质疑,真的很重要。

《鸣龙少年》播到一半,有很多人开始讨论和质疑桑夏的人设。

一开始我有点崩溃,不是不能接受批评,可能是因为我看待这个角色的时候,确实带着主观的态度,投入了太多感情,又真的从桑夏身上汲取到了很多能量。没想到一个我这么喜欢的角色,在观众眼里是有争议的,甚至是不成立的,这对我来说冲击力很大。

我承认这个角色有自己的局限性,但我从不质疑她的合理性。我记得那天徐若晗问我,“你会不喜欢这个角色吗?”我说不会,我可能有时候会不喜欢自己,但我绝对不会不喜欢桑夏。这种心情很复杂,像是我的一个好朋友遭到了质疑,我很想保护她但又无能为力。

黄尧:闪闪发光的小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后来我就开始反思自己,我眼中的角色和别人理解的好像并不一致,原来我那么全情投入地创作的角色,也许没有那么强的说服力,那我到底应该怀着怎样的感情去创作她呢?我对她的感情到底是因为我喜欢这个角色本身,还是喜欢在成为那个角色期间的我自己?

不过我觉得能引发大家的讨论也挺好的,可能大部分人已经比较比较习惯迂回的沟通方式,突然出现一个“不爽就直接开怼”的人,心里就是会咯噔一下。代入观众的视角去看,她确实不完美,有很多缺憾,但我看到的可能是她可爱的、让我欣赏的、我没有的那一面。

黄尧:闪闪发光的小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这也是我喜欢演戏的原因,以前只是单纯觉得演员可以体验不一样的职业和人生,现在发现我还可以体验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和情感模式,更丰富了,觉得自己挺幸福的。

《鸣龙少年》播出后,我也看到了针对我表演方式的一些讨论,好像又一次唤醒了我内心深层次的一种恐惧。这种恐惧源自大学时期,当时我对表演是没有那么自信的,这些讨论让我一下有点回到当时的状态。

黄尧:闪闪发光的小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幸好这个阶段很快就过去了,甚至让我有点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以前我是个非常在乎在现场去创作和感受的演员,因为总觉得现场给予我的东西是最新鲜和最真实的,我比较习惯捕捉这种真实的感受,再去创作角色。

但好像这种方式确实会带来一些问题,有时候我太过集中在当下的情感表达,反而会忽略掉人物前后逻辑上的小连接。我在微博上也写了,哪怕多左顾右盼一下也是好的,我可能就是少了左顾右盼的环节,太沉浸和投入在当下的情绪输出上了。

从《过春天》开始,我接收到的关于演技的评价大多都是正面的,但我自己知道我肯定有很多局限性和成长空间,所以还挺惶恐的,获得一些奖项上的认可时,还会觉得不可思议。

黄尧:闪闪发光的小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慢慢地,周围的人会给我贴上“演技派”的标签,我确实一直以来都挺担心的,害怕自己被这种声音迷惑,失去对自己的真实判断。所以这种外力的推动,让我知道以后的调整方向,是一件很好的事。

我觉得自己一直都挺幸运的,就像桑夏一样,我在高中的时候就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然后奔着这个目标就去了,考上了中戏,毕业第一年就演到了人生中第一个电影女主角,又是像《过春天》这样既契合我、完成度又很高的戏,感觉自己就是一路通关。

黄尧:闪闪发光的小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当然在大学时期也有过没那么顺利的时候,但那种不顺主要还是出于对自己的期待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因为我从小就是文艺积极分子,上学的时候就很活跃,出节目、参加比赛,也有拿到成绩。但去到北京之后,感觉所有的光芒一下子都没了。北京优秀的人才太多,我一下子被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是,一下子就缩起来了。

而且最早我考中戏,是奔着成为一名话剧演员去的,但刚开学的时候就有老师跟我说,你在舞台上演不了女主角,只能演一些配角,也就是所谓的“花旦型”的角色。再加上那时候自己也不自信,找不着感觉,用我们老师的话说就是“没开窍”,越不行就越不行。

黄尧:闪闪发光的小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我当时还没有越战越勇的心态,就是觉得,完了,怎么办呢?每天一个人躲在角落,也不跟老师主动沟通,整个人就只剩下努力了,感觉自己在表演上也没天赋,除了努力好像一无所有。

反正大学那几年,我一直都是比较低气压的状态,毕业之前我也去见组,给人递简历,都没什么收获,就只能留在学校安安心心排大戏。一般演的都是女二号,女主身边的朋友或者妹妹,好不容易演上女主角,还是因为班上能演女主角的同学都出去拍戏了,那个角色没人演,才落到我头上。

所以在演《过春天》的时候,张兆康老师夸我是天才,我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开心肯定是会开心的,但只有一瞬间,马上就会回过神来,觉得这只是一句安慰。自信心的建立是个过程,很感谢大家一点一点帮我把自信重塑起来了。

黄尧:闪闪发光的小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我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并不是我演技有多好,而是因为我和角色的适配度很高。我那个时候其实跟佩佩很像,就是不自信又不服输,倔强又拧巴,这些我都不需要演,我就是这个样子。我觉得这是导演的功劳,他们天生就有这种捕获能力,一下子就能知道你是个这样的人。

在我塑造自信的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是麦苗。在拍《山海情》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在迈向成熟演员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因为《山海情》对于演员在语言上有硬性要求,我完成了,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再加上又遇到了孔笙导演带领的非常成熟的团队,整个创作过程都非常自然和舒服。

黄尧:闪闪发光的小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在这种舒服的环境下,我逐渐感觉自己在表演技法上更加从容了。我记得很清楚,拍到比较后期的时候,有一场戏拍完,孔笙导演说,麦苗长大了,黄尧也长大了。这种来自长辈的鼓励和认可,也让我的自信心又多了一些。

未来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藏在角色后面的演员,当人们谈起我的时候,谈到的是我的作品和角色,而不是黄尧本人。

前段时间,我和《鸣龙少年》的朋友们一起去了环球影城,还是在北京最冷的那天。但那天我真的特别开心,还发了个朋友圈,说“感觉跟他们在一起自己就会变成孩子”。

我们还在那棵大圣诞树底下拍了几个视频,大喊“鸣龙少年”,结果喊完之后也没人理我们,我们还开玩笑说,怎么回事,看来这戏播得也一般啊。

黄尧:闪闪发光的小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我几乎没有被认出来过,只有很偶尔很偶尔的时候,有人可能觉得我眼熟,但他还没想起来呢,我就走过去了。我觉得还挺开心的,至少我现在还能自由自在地随时去压马路。

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明星,而是职业演员,当然我知道这两个属性肯定是挂钩的,不能独立看待,但明星的属性对我来说不太重要,我想要名气和大众认知度,也是为了能有机会遇到更好的作品。如果我能一直拥有自由独立的生活,也能演到想演的戏,那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完美状态了。

现在大部分时间我还是喜欢待在家里,也会回家陪陪父母。有时候一时兴起突然就一个人跑出去了,2023年我很喜欢的几次gap,一次是电影节的时候去了一趟巴塞罗那,一次是六月份跑到额尔古纳了。

黄尧:闪闪发光的小人物-风君娱乐新闻

前两天因为工作的事情去了一次上海,但是工作很快就完成了,突然有了一些可以随意支配的时间。希望接下来的一年里能创造出更多这样的时间缝隙。

从十几岁想当演员开始,我给自己的期望就是“生活是生活,事业是事业”。现在我跟原来不一样的是,我对事业有了更多野心和欲望,但我依然希望我的生活就只是我的生活。

以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挺满足于现状的,可能是过去的不自信仍然存在,又得到了一些好的反馈,就会很珍惜,觉得自己能走到这儿已经挺不容易了,还奢求什么呢?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就是放低期待值吧,觉得我不期待太多,也不至于太难过,随时都能全身而退。

现在的感觉是,我已经一步一步靠自己走到这儿了,运气也好,努力也罢,总之我已经处在上升的阶段,没有理由停下来,我还想再看看更好的风景是什么样的,那就继续努力呗,再上去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