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逍遥游》值得背诵吗
- 庄子《逍遥游》的的绝对自由真正含义是什么
- 庄子为什么要说“鲲鹏”的故事,他说的《逍遥游》到底是怎样的境界
- 庄子的《逍遥游》给过你哪些启示
- 庄子所说的“逍遥游”是什么境界
- 庄子《逍遥游》的主旨是什么
- 庄子的《逍遥游》,要如何教给学生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逍遥游》的准确课文原文是什么
《逍遥游》值得背诵吗
值得背诵。
1、创作手法值得好好学习
2、文笔修辞堪称一绝
3、有助于建立大格局的世界观
庄子《逍遥游》的的绝对自由真正含义是什么
庄子的《逍遥游》,是一篇文采飞扬,构思奇妙,文字精炼的千古佳作。在文章中提倡“逍遥”的绝对自由,长期以来都认为是一种虚无主义的自由,其实是错误的。在文章中虽然提倡大鹏之游,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有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被认为是虚无主义,难以实现。实质上,庄子在《逍遥游》中,并不提倡不讲条件的自由。他认为大鹏能够在高空中傲游,是因为能够把握天地六气的变化,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傲游于高空,享受真正的自由。所以,庄子就提倡人再世界上,应该突破人世间世俗的功名利禄、权势、物我和生死的束缚,做一个淡泊名利的圣人,才能达到精神上无阻碍无牵挂的“逍遥境界”,享受真正无拘无束的自由。
因此,可以看到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倡自由不是理想的虚无主义,是一种对名利的超脱。联想庄子所处在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着名利六亲不认,尔虞我诈的时代。生活在动荡时代的人们,为了与混乱世道抗争,就应该抛弃外在功名利禄的束缚,淡泊名利,保持精神的宁静,才能真正的逍遥,也就是享受真正的自由。
庄子为什么要说“鲲鹏”的故事,他说的《逍遥游》到底是怎样的境界
庄子也是一位道教思想家,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识了大自然万物,都是自由自在逍遥的学说。
庄子在《逍遥游》作品中,借以神话寓言故事鲲鹏翱翔与雀鸟来说明,宇宙间万物,无论大与小,都有自己的天地,自由自在的逍遥无需任何条件并与大小区别无关,都是在世界上同样逍遥而己。
【原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習也无力。”
意思就是,水聚积得不深,它负载大而没有浮力,风聚积得不大,它负载巨大翅膀就没升力。从这句话说明,鲲鹏大得很有名,同样也有它的弱点,而小小的雀鸟反而还有一定的优势。
“蜩与学鸠笑之日: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怨,适百里者,宿春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斤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比小大也辩也。”
【译文】“鲲鹏翱翔九万里很了不起,但在雀鸟看来,九万里没有必要,还要带上三天的食物不直得,返回来还饿肚子,你看我多好,在蓬蒿上飞,累了就着在歇会,肚子又不饿多好呢,”以上是《逍遥游》文中一段雀鸟笑鲲鹏话。
庄子《逍遥游》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来说明,逍遥就是要优游自得,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生活。要得到真正的自由自在境界,就必须做到无己,无功和无名。
“窅然丧其天下焉”,要想摆脱各种束缚就要真正忘悼自我。不能为物所致,志在不受任何拘束来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原文】“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意思是:乘着天地的正气,适应阴阳,风雨,自然的变化,来漫游天地间,有了这些还能靠什么呢!所以说,道行高的人就没有了“我”,有修养境界的人不求功利,圣明的人不求名利。
综上所述,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境界就是教导人们,忘悼私欲,有用和无用不能唯物大、小、多、少所至,丢去一切功利和名利就可达到自由自在生活的最高境界!
庄子的《逍遥游》给过你哪些启示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庄子学识渊博,对当时各派学术都有研究,尤其深入探索了宇宙的本源和万物产生的问题,他认为,世间万物皆出于,道,道,能生化万物,他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和变化,并有着自己的运动规律,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能自动产生,并且永不会毁灭的东西。他还认为,道,不但无形,还,无为。他认为,天道自然,主张人也应该顺应自然,否则就会违逆万物的本性。
庄子的故事反映了庄子的世界观,他视人的生死为自然规律,生不足乐,死不足悲,蔑视权贵,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逍遥游》是庄子留给后人的哲学巨著和文学杰作,也是珍贵的古代文献。
庄子用奇妙的寓言和生动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思想,《逍遥游》中一则寓言讲,北海有条大鱼,名鲢,个子大的不知有几千里,他一变而成鸟叫鹏,鹏的背不知有几千里长,鹏奋起飞翔,翅膀像从天上垂下来的云彩。鹏趁着海水震荡飞南海,激起千里海浪,飞到九万里高空。小雀们嘲笑大鹏说,何必飞那么高呢?我向上飞还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草香蒿中翱翔,已经是飞的顶点,小雀不理解大鹏而嘲笑,庄子认为,无论是大鹏雄飞万里,还是小雀腾跃蓬蒿之间,也只是大小差别,它们都要受到时空的限制,只有想不受时空局限而任意邀游的人才能进入,无所恃,的绝对自由境界。这就是庄子《逍遥游》的启迪。
庄子才华横溢,行文汪洋恣肆,他所用的词汇如万斛泉随地涌出,他创造的众多词汇,丰富了语言的宝库,就像他的,鹏程万里,蓬雀安知鸿鸽之志,等至今人们常运用。
纵观庄子学说,他的宇宙观,人生观都处于唯心主义的范畴内,但在认识论方面,庄子的思想闪耀着辩证的光辉!???
庄子所说的“逍遥游”是什么境界
庄子的境界是人的最高境界,可遇而不可求也!
儒家学派崇尚的是人间有价值的生活,他们的最高境界是内圣外王,作出一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类的大事业;那么崇尚出世崇尚追求人最高自由的道家学派,则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
这是一种最高理想,因为,这世间哪有什么绝对的自由,哪有什么在天上飞来飞去的仙人,哪有老子说的绝圣去智的人,哪有庄子所说的取消了一切依赖的圣人神人和至人?所以,庄子逍遥游的境界,是人类的终极幻想,就像是佛教中的成佛一样,永远可遇而不可求。
但是,人总是要追求最高境界的,否则哲学就失去了意义。
庄子认为,人最大的焦虑和无奈是无法摆脱物的束缚。这里所说的物,不仅仅指的是粮食空气和水,还有那些让我们的生活更舒服让我们的欲望更泛滥的东西,比如高官厚禄,比如红尘情色等,这些都像是枷锁,在无时不刻束缚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摆脱了物的限制,物物而不物于物,摆脱了实体的物和无形的物的束缚,才能真正实现逍遥游。
庄子人生哲学的所有努力,都在寻求摆脱物质的束缚的途径,这叫做无所待。而人一旦必须依靠什么东西,就会被这个东西所束缚而不得自由。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就是如此。
所以,庄子的逍遥游的境界,实际上是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是互相联系的循序渐进的。
首先是摆脱物质的束缚的境界。庄子说大鹏鸟很牛,但是没有风你飞不起来;列子很牛,但没有风你同样不能一直在天上飞,你还得掉下来。所以他们只是看起来很牛,但实际上是不自由有所待而不消遥的。只有彻底摆脱了物质的限制,人才能实现逍遥。但是人本身就是物质,人就存在于物质之中,那么怎么才能摆脱物质的限制呢?庄子提出了一个天才的想法,那就让我们的身体、思想和灵魂与物质同在,融化融合于物质之中,实现与天地并生同在的境界,这就是物化的思想。庄子梦见蝴蝶,蝴蝶梦见庄子,庄子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子,蝴蝶和庄融为一体,这样就实现了自由。
人既是物质人,更是社会人,人永远无法摆脱社会的限制,除非你是个死人。这也是人不自由不消遥的原因。人生在这个社会上,必然要确立自己的社会位置,没有社会位置,就没有价值和意义。而庄子认为,恰恰是位置和意义,束缚了我们的身体和心灵,让我们得不到逍遥和自由。为了位置,人们追求名誉地位,追求高官厚禄,在名利场中沉浮,最终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最终落得个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所以,要逍遥,你就要摒弃社会一切欲望,一切俗念,彻底放空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不悲不喜一切都是自然而安的样子,这才是逍遥。
第三种境界是人的最高境界了。在这个境界中,庄子要求我们彻底忘记自身的存在。人的存在,首先是身体的存在。身体既是灵魂存在的基础,又是束缚灵魂的枷锁。在我们身体中,存在一个吾,还存在一个我,只有吾忘记了我,灵魂忘记了身体的存在,或者说,灵魂与身体同在,,超越自我忘记自我而无所待,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自由,实现灵魂的逍遥。
庄子在《齐物论》中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南郭子綦斜躺在凳子上,一副灵魂出窍的样子,身体像一段干枯的树木,脸上没有任何生机,像死人一样。弟子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状态,南郭子綦解释说,你看到的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了,我已经进入了全新境界,实现了“吾丧我”。
“吾”指全新的得道的我,而“我”是原来那个沉迷与被羁绊于尘世的我。“吾丧我”意味着“吾”已经忘记了尘世中的一切,忘记了原来的我。此时,功名利禄已成云烟;悲欢离合不挂于心;是非荣辱不入胸次。“吾”与“我”,昨日之“我”与今日之“吾”,早已经融为一体,吾与物、吾与人、吾与我已经融为一体同归大道,灵魂无所待而走向逍遥之境,身心就像太空中遨游的不系之舟,自由自在的“野渡无人舟自横”。
庄子人生境界的核心在于一个忘字,忘记物欲,忘记人欲,忘掉自我的执念,“物物而不物于物”,人生可得逍遥矣。
这就是庄子逍遥游的三种境界。首先是忘记物的存在,不要做物质的奴隶,其次是忘记社会和他人的存在,不要做别人的奴隶,最后是忘记自身的存在,不要做自我的奴隶。
庄子《逍遥游》的主旨是什么
好玩的国学的回答,好玩有趣又有料!
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是一位个性极为鲜明极为特立独行的一个。他的思想超前深邃,他看破红尘,你要是给他什么官职做,他肯定会骂你庸俗,但他还不会直接骂人,他喜欢用寓言,用汪洋自肆的文章,用深刻到骨髓的哲学,去反驳你。
他的生活理想,就是像蝴蝶一样翻飞在花丛中,这种方式,庄子叫做逍遥。逍遥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自由,事实上,人的身体是无法自由的,因为你必须依靠食物阳光和水,这按照庄子的说法是有所待,就是必须有有所依靠的意思。所以庄子在没钱吃饭的时候,还要向河间侯借米。
但是,庄子认为,人的精神是能达到自由的,这种自由就是逍遥的精神。这种逍遥的精神其实就是无所待,你不去追求某种东西,比如红尘利禄,比如无边的财富,比如长生不老的幻想。庄子逍遥精神,是与自然,与老子所说的道融合在一起的。这叫做“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庄子主张把人的精神融合与自然之道中,随着大自然的节奏,或生或死。
所以,他的理想是超越于时代,超越于世界的。他是逍遥王子,是自然之子,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深刻的哲人。
庄子的思想是多元的,但是要是简单地概括的话,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庄子的思想。
第一是道。这个道的思想,来源于老子的道,就是道法自然的意思。
庄子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庄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宇宙万物运动的法则,“道”是无形相的,具有绝对性,创造性,永存性,普遍性,无为性。这与老子的道的理念区别不大。但是,老子的道重点是讲道的客观性,它就是大自然运行的方式和驱动力,它是上帝之上的上帝。而庄子的道,强调人的作用。也就是说,人要与道紧密结合,通过某种修炼,这个修炼其实就是庄子说的心斋与坐忘,通过这两种方式,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第二是逍遥的思想。逍遥既是道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的最高理想和追求。庄子在逍遥游中所塑造的圣人、神人和至人,就是达到了逍遥境界的人。简单一点讲,逍遥就是
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就是“无己”、“无功”、“无名”。
第三是齐物。我们看万事万物,总是各具特色各不相同。但是在庄子看来,万事万物其实都一样。所以,体现在人生观上,生死一样,穷富一样,得意与失意也是一个样,所以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好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有,这样就能做到宠辱偕忘,就能摆脱物的制约,从而达到物物而不物于物的状态,从而达到无所待的逍遥境界。
了解了庄子的主要思想,我们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庄子的名作逍遥游了。
历史上的众多名家在注释庄子的逍遥游的时候,一般认为这是庄子的无所待思想,不过,好玩的国学认为,这只说对了一半,除了无所待的思想,还有齐物的思想。
逍遥游的文章很长,我们不去原文引用,只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段落。
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第二部分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在逍遥游中,庄子举了好多例子,来说明无所待和齐物的哲学观点。
北冥的鱼可谓是牛掰,变成鲲鹏,但是没有风它就要掉下来,因此他是有所待,是不自由的。列子都快成仙了,但是在天上飞十五天就得下来,因为他也是依靠风。这说明,他们纵然很厉害,但是还没有达到无所待的境界,他们也就不是逍遥的,他们是不自由的。
那些虫子、小鸟等,飞的近,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快乐,与飞得远的大鹏的快乐是一样的,所以,人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也没有必要觉得高人一等,在庄子看来,这一切都是齐物,都是一样的。这就叫做齐物的精神。
那么,这世界上就无法达到逍遥了吗?不是,庄子说,有几种人,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意思是: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这三种人,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进入无所待的境界了,他们看破了红尘,看淡了功名,看淡了富贵,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诱惑他们,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影响他们,他们摆脱了物的限制,他们的精神达到了完全无所待的逍遥境界,他们不滞于物,达到了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但是,人类可以达到这种无条件的自由吗?不可能!
那么,庄子哲学的意义在哪里呢?这就是哲学的意义。哲学追求的就是终极的价值,而终极,是没有终极的!
庄子的《逍遥游》,要如何教给学生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正在读庄子的《逍遥游》,因水平有限,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浅解一二。
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才是真正的的逍遥。其他的一切事物,虽苟顺其性皆可逍遥,但这些事物的活动,都有所倚赖。也就是说有条件的逍遥,或是有限制的逍遥。
比如说,有人想要御风而行,没有风则不得行,所以这种逍遥取决于风。有人觉得得到富贵才会快乐,有人认为得到名誉才能高兴,有人拥有爱情才觉得愉悦。这些人就是把人生逍遥倚靠在富贵、名誉或爱情上,所以这种逍遥是有条件的逍遥,不是庄子所追求和推崇的绝对逍遥。
庄子在《逍遥游篇》中说:“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也就是说与宇宙天地合为一体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逍遥。在庄子看来,要想获得真正的逍遥就必须做到无己,无功,无名,特别要做到无己。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逍遥游》的准确课文原文是什么
《逍遥游》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平!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