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刚开年的2024,电影院里最火爆,最能引发热搜关注的名字是谁?
那必然少不了Taylor Swift(泰勒·斯威夫特)。
她的音乐纪录片《Taylor Swift: The Eras Tour(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引发了现象级的关注,上映不到三天,票房就突破了5000万大关,一跃成为中国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音乐纪录片。
它打破35项大陆影史纪录,豆瓣的8万多人,给出了9.3的超高分评价。
它成为众多观众跨年的选择,在影院里,人们唱歌跳舞,录屏社交,极致地沉浸于现场的氛围。
在中国影史上,它是前所未有的。
2023年年底,Taylor Swift登上《TIME(时代周刊)》,成为年度人物。要知道,这是聚焦经济、政坛人物的《TIME》96年来,首次将年度人物的头衔颁给娱乐行业的女性艺人。
当时,Taylor Swift正在进行第六次也就是“The Eras Tour(时代之旅)”的世界巡回演唱会。它开始于2023年3月,计划在全球五大洲进行146场演出,在2024年底结束——这是Taylor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巡演。
《TIME》这么评价她——“拥有美国软实力象征的Taylor Swift仿佛拥有一双‘迈达斯之手(点金之手)’,所到之处总能引发一场经济的轰动,一连串很难带着概念去想象的数字。”
比如,保守估计,巡演可以创造50亿美元(约358.73亿人民币)收入。
比如,她在西雅图开演唱会,数万名观众在现场的跳跃,引发了2.3级地震。
《Taylor Swift: The Eras Tour》正是根据这一演唱会剪辑而成的电影版本。在8月初,Taylor Swift请来导演萨姆·伦奇,拍摄了洛杉矶三场巡演的现场视频,由五位剪辑师剪辑成电影。
影片没有进行过多的投资,成本仅为1500万美元(约1.08亿人民币),当然,也没有过多的宣发。
甚至只花了不到3个月,就在10月13日上映了。
但在北美,它的成功可谓是现象级的,在预售当日就以3700万美元(约2.65亿人民币)的票房一跃成为北美首日预售总榜亚军,仅次于《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截至2023年年底,全球票房已超过2.5亿美元(约17.94亿人民币),是真实的被吉尼斯认证的“史上最卖座演唱会电影”,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一开始,好莱坞的制作公司并不看好这部影片。于是她直接跳过了这些制作公司,与全球第一大院线AMC合作发行,24小时内,就打破了AMC在美国103年历史单日最高票房记录。
票房如此惊人,那么内容呢?
全片三个半小时,没有任何剧情,也没有任何情节。有的是一首首的演唱会现场歌曲,涵盖了Taylor Swift出道至今的10张创作专辑。
有意思的是,电影打一开头就告诉观众:在播放的过程中,你可以说话,可以跟唱,也可以录屏——这也是Taylor Swift的初衷,让人们尽情享受于此。
在影院里,前来观看的人们很快进入状态。
他们兴奋地打开手机的歌词本,雀跃地跟唱,人们挥动着荧光棒,离席热舞,甚至还会在《Love Story》的背景乐里,跪地表白,就仿佛置身一场真实意义上的演唱会。
Taylor Swift是谁?
相信无须过多介绍,截止2023年,她已手握12座格莱美、23座公告牌、40座全美音乐奖项,是过去十年内专辑销量最高的艺人。
“如果Taylor Swift是个经济体,那么她超过了全球50个国家。”
1989年,Taylor Swift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童年时期,在同龄人都只想玩洋娃娃和踢球的时候,她跟随一位电脑维修员学习吉他,受启发地写了第一首歌《Lucky You》,讲述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
Taylor Swift一直都是梦想成为歌手的女孩——她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登台演唱,前往各家唱片公司毛遂自荐,递送自己录制的音乐小样,在17岁这年,最终得到正式出道的机会。
17岁的她,发行了首张音乐专辑《Taylor Swift》,在全美发行首周便获得了三万九千张的销量,18岁时,她发行了第二张专辑《Fearless》,《Fearless》是2009年美国最畅销的专辑。让Taylor Swift获得了四项格莱美奖,她也因此成为了赢得格莱美年度专辑的最年轻艺术家。
那时候,Taylor Swift的整个道德准则,便是她需要让人们认为自己是好人。
一方面,她的歌只写爱恨情感,12年来从不涉足政治或宗教,做别人眼中的不惹麻烦的好女孩,也不做任何落人口实的事情。
她确实做到了,在《Love Story》里,教会我们要勇敢追求爱情,在《You Belong With Me》里,暗恋的心情也可以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
一方面,她在乎别人眼中自己的形象,被人说像是怀孕了而疯狂开始节食。
但流言蜚语却也不会放过她。
网飞用台词讽刺她,“你换男人的速度比Taylor Swift还快。”
还有那句“Taylor Swift事业上取得的成功全靠她的前任们。”
而Kanye West(坎耶·维斯特),则在她获得MTV最佳女歌手录影带奖的时候抢走她的话筒,2016年,故意捏造的歌词是非的争议和矛盾更是让Taylor Swift跌入低谷。
一时间,#TaylorSwiftIsOverParty(泰勒·斯威夫特玩完了)一度成为全球推特最热门的话题。
在个人纪录片《Miss Americana(美利坚女士)》,她是这么说的——
“你知道需要有多少人讨厌你才能让一个词登顶全球推特吗?”
那场网暴并没有摧毁她,那些挫折,反而把她打磨成了闪闪发光的钻石。她开始意识到——
“若你为了陌生人的认可而活,你从中获得所有的快乐和满足,稍有不慎就会让一切崩溃。
Taylor Swift的名字,更像是女性的一种叙事的变化,一种力量的载体,一种自我的觉醒。
“我无法改变自己会遭遇什么事,但我可以控制自己写什么歌。”
于是,她不再为了把自己塞进S码礼服而节食。因为“总有一些美的标准,你是无法达到的。”
她的歌开始转变风格——跳着《Shake It Off》,甩掉了刺向自己的荆棘,在《Bad Blood》中,则发起潇洒且有力的反击。
她也不再收敛自己的锋芒,而是公开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冒着人气下跌的危险,也要公开抵制Apple Music前三个月试听期间艺人无报酬的政策。于是才有了后来Apple副总裁埃迪·克尤承诺调整运营方案。
被DJ David Mueller骚扰,在后者造谣和污蔑自己的时候,她勇敢反击并胜诉,然后象征性地要求后者赔偿一美元,因为她更希望这些遭受性骚扰者的呼声被听见。
指责在田纳西州竞选参议员的Marsha Blackburn,因为Marsha身为女性却反对男女平权、歧视LGBTQ群体。
在采访中她说道,“我学会了不让外界的意见影响我对自己的人生选择的价值。”
“尝试,然后失败,再次尝试,然后再次失败,这是正常的。”
因为对于Taylor Swift而言,有多少赞美就有多少诋毁,但正如她所说的——
“但去愈合,去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她越过荆棘森林,终于来到这全新的,属于Taylor Swift的时代。
编辑:小万
设计:小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