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1992年的上海是什么样的?《繁花》会回答你:“霓虹养眼,万花如海。”
近日,热播剧《繁花》迎来了大结局。上世纪的沪上传奇在王家卫的华丽镜头下,于灯红酒绿间娓娓道来。纸醉金迷的绮梦折叠于繁华的上海外滩,唤起人们对曾经风靡全国的“上海腔调”的神往。
今天,不妨跟随张裕历史镜头,摇晃着高雅的高脚杯,重回旧日上海滩,赏味这座时尚魅力之都。
上海滩,一场繁华绮梦
上海滩的繁华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真正的一树繁花。早在上世纪初,上海作为远东第一大金融中心,汇聚了全国的政商要员和文人骚客,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潮。
1920年,张裕公司将总发行设在“上海英大马路虹庙对面”,也就是今天最繁华的南京路。百年来,张裕美酒见证着上海滩的潮起潮落,将上海滩的瑰丽故事记录在精美的广告之中。
1920年中华书局《家庭日用妇女宝鉴》中的张裕酒广告显示,当时的张裕公司总发行所设在“上海英大马路虹庙对面”,原址位置大致在今天的南京东路丽笙精选海仑宾馆一带
1935年,上海《字林西报》还曾刊登英文版的张裕广告。《字林西报》主要读者群是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当时张裕葡萄酒向租界洋人销售,与洋酒竞争市场。
1936年,张裕在上海静安寺路设立驻沪联合分售处,二楼有设时髦的酒吧座位,营业员们穿戴打扮入时。
1939年7月17日,张裕公司酿酒师朱梅还曾到银行学会讲演酿造学,并且带来了张裕的白兰地和葡萄酒。
朱梅(左二)在法国
三四十年代上海的影视界星光熠熠,也经常出现张裕葡萄酒的身影。
1929年《上海画报》刊登报道,文章称,“席间,严独鹤以义成公司所经理之张裕三十五年陈白兰地与大宛香葡萄酒等名酒饷客,味至醇美。梅兰芳亦颇称许,亲书‘酒城易帜’四字贻之。欢叙至九时半,始散席。”
京剧大师梅兰芳称许张裕
中国电影史上连续时间最长、拍摄集数最多的电影《王先生》系列电影的一众主演也纷纷出镜张裕葡萄酒、白兰地广告。
“王先生”电影版张裕广告
1937年,在上海《时代电影》杂志推出《国货明星点将录》中,因主演盛极一时的歌舞剧《葡萄仙子》而走红的上海滩一线影星黎明晖被喻为张裕葡萄酒。
早在上世纪40年代,上海滩的大街上就出现了有轨电车。这张在1945年拍摄的彩色照片中,不仅清晰可见当时罕见的有轨电车,位于“新世界”游艺场西边的张裕公司上海发行所的门头也出现在镜头中。
中西交融,新潮时尚
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下,上海的时尚潮头交织着东方的典雅和西方的新潮,而饮用葡萄酒,恰是当时中西碰撞的时尚潮流之一。
在《繁花》第15集中,范总请宝总吃早茶时,我们可以看到餐厅的酒柜摆着两瓶张裕白兰地。
事实上,早在爷叔年轻的时候,张裕白兰地就已经风靡上海滩了。
1936年,上海《时代电影》杂志刊登了电影明星谈瑛代言的张裕白兰地广告,被誉为“东方嘉宝”的上海滩影星也为张裕打call。
谈瑛
从张裕旧时海报的字里行间,我们会发现在当时的老上海已经悄然流行起郊外野餐、点外卖、化妆舞会等新鲜事物,一点也不落后于现代的年轻人。
当时甚至可以不按瓶来购买葡萄酒,早在1925年的张裕广告中,已经有“在各大饭店、酒楼开瓶零卖,一人便饭亦可饮用”之规定。
1940年的七夕节,张裕公司为上海新都夜花园举办的“中外古今化装跳舞大会”赞助葡萄酒和白兰地。《申报》描述:“芳香沁冽,足增来宾雅兴”。
当时,张裕已推出多张以时髦女性为主角的海报。 这也可见当时中国大城市中,女性地位得以提升。
由上海名画家丁云先所画,刊登于1918年《小说月报》杂志的张裕老广告中,一位侍女为手持高脚杯的女主人送上一瓶白葡萄酒。 足见,饮用葡萄酒已是当时的社会风尚。
舌尖品味,沪上“腔调”
“老话来讲,穿西装要人穿衣,不让衣穿人,要远看、近看、站着看好看。”这是《繁花》中让人津津乐道的一句台词,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老上海人的“腔调”。
在剧集中,和平饭店作为上海滩重要的文化标记,与一众角色共同演绎了上海精致、讲究的一面。“老克勒”穿着“一身行头”,在和平饭店里摇晃着酒杯,令人浮想联翩。
张裕与这座百年饭店缘分匪浅,1910年,张裕创始人张弼士先生在汇中旅馆(今和平饭店南楼)接待美国商务考察团一行,并举办“中美商团会议”,张弼士被公推为华商议长。
张弼士先生
如今历经百年,再次走进和平饭店,依然能得见历史的古典与奢华,同时也能举杯张裕美酒,品味百年流芳、优雅隽永的沪上腔调。
值得一提的是,张裕旗下战略品牌龙谕就曾联袂和平饭店,举办国红龙谕·爵士之夜,赏味百年传奇风华。
日前,和平饭店还隆重推出了“繁花”主题双人餐,该套餐特别备上了龙谕葡萄美酒,与剧迷们一同寻味一场繁华绮梦。
华灯初上,晃动的酒液摇曳着霓虹的流光,正适合品一口张裕葡萄酒,感受繁花于舌尖的缱绻流转。
来源:张裕葡萄酒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内容,不代表本刊立场,亦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