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芦花的歌词
芦花演唱:雷佳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追过山,追过水,花飞为了谁?大雁成行人双对,相思花为媒。情和爱,花为媒,千里万里梦相随,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归。情和爱,花为媒,千里万里梦相随,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归。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追过山,追过水,花飞为了谁?大雁成行人双对,相思花为媒。情和爱,花为媒,千里万里梦相随,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归。情和爱,花为媒,千里万里梦相随,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归。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归。
《中国诗词大会》很火,你对诗词描述的意境向往吗
不太热衷,应该别开生面,不要拘泥于古典,应该以新作为主,从而引导新诗的繁荣。这是我个人的意见。
笛声是古典诗词中一个常见的意象,融汇了古人们种种情怀意绪,有哪些描写笛声的诗句
笛子,是我国民族吹奏乐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材质有骨头、竹子、玉器等,主要以竹子为主。吹奏方法,由最早的竖吹,从汉代开始,变为横吹。
笛声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一种借景抒情的意象,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或离别的幽思,或战争的幽怨,或儿童的纯真。
一、表达离别的幽思
(一)《折杨柳辞五首·其一》·佚名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蹀,小步行走。蹀座,偏义复词,坐。
上马不拿鞭,反折杨柳枝。
坐马吹长笛,愁煞客行人。
这首诗,搜集在南北朝时《乐府诗集》中,作者佚名,无从考证。诗中首次出现了折柳送别的描写。长笛(羌笛)悠悠,更加烘托出恋恋不舍、怅惘若失的离别场面。从此《折杨柳》,成为离别时吹奏、演唱的固定曲调,和《梅花落》一起,成为著名的笛曲,也与古典诗词,永久相依相伴。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风洛城,玉笛飞音。夜中《杨柳》,声声缠绵。故园情起,思乡何已?寂静的夜色中,万籁俱寂,只有缠绵的笛声,相拥相偎,梦回故园。
(三)《黄鹤楼闻笛》·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因李璘事件,流放夜郎。途经武昌黄鹤楼时,听到《梅花落》的笛声,自比西汉贾谊,迁谪长沙,抒发了去国之情和内心的郁郁不平。笛声萦绕,伴君而去。因为这首诗,武汉从此称为“江城”,算是悲伤气氛中的一抹亮丽。
二、表达战争的幽怨
(四)《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白云,孤城崔嵬,羌笛幽咽,春风不度。渲染出悲凉戚冷的氛围,衬托戍卒思乡之情。
(五)《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笛,
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峰前,瀚海似雪。受降城外,冷月如霜。不知何处,芦笛呜咽。一夜征人,望断故乡。在寂寥空旷的边塞,长夜已被寒冷冻结。仅剩芦笛呜咽,在空中回荡,强烈地撞击着每个戍边士卒的心鼓,望尽天涯路,何时归故乡?
(六)《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冰雪融尽,牧马而还。月明戍楼,羌笛声咽。《梅花落》曲,吹满关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七)《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烽火城西,危楼百尺。黄昏独坐,秋风萧瑟。羌笛呜咽,关山明月。无奈金闺,万里孤愁。羌笛吹奏的《关山月》曲,在危楼上缭绕,渲染了每一个戍卒,思念亲人之情,刻骨铭心,徒唤无奈。
三、表达儿童的纯真
(八)《村晚》·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草满池塘,水溢岸边。山衔落日,倒映水波。儿童归去,横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而吹。寥寥几笔,写意出儿童的天真无邪,怡然自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九)《牧童》·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
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
何愁南北不知音。
几人能似,牧童之心。牛上横眠,听秋之深。时复往来,吹奏一曲。何愁南北,杳无知音。寄托了作者,对牧童纯真质朴、无忧无虑心境的向往。
(十)《牧童诗》·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
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远远骑牛,行过前村。横吹短笛,隔陇相闻。长安多少,名利之人,机关用尽,不如儿郎。表达作者对儿童随性洒脱的赞美,鄙视蝇营狗苟、机关用尽之徒。
笛声悠悠,是离别的幽思;
笛声呜咽,是战争的幽怨;
短笛横吹,是儿童的纯真。
笛声,飘荡在古典诗词的关山云水之中,融进了诗人的血液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