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2024龙年春晚终于官宣第一波阵容:

主持人任鲁豫、撒贝宁、尼格买提、马凡舒、龙洋。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而到如今,春晚也完成了第四次彩排。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关于春晚,你曾经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呢?

是赵本山、陈佩斯、沈腾或贾玲的小品;

是侯宝林、郭德纲、岳云鹏等人的相声;

是李谷一、刘德华或周杰伦的歌曲;

亦或是刘谦的魔术。

还是说,你也会像十点君一样,喜欢:

中国戏曲

作为普通人,名家或许数不出几个,但唱词总能听家里老人念叨上几句,比如。

黄梅戏的《天仙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京剧的《铡美案》: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上写着秦香莲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郎。”

1996年开始,戏曲也被搬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上。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2014年央视春晚京剧节目《同光十三绝》

可由于中国戏曲有大大小小三百多个剧种,名家流派繁多,加上近十几年,不断地被其他艺术形式所冲击。

渐渐地,戏曲被钉上了“老古董”的标签,甚至很多人觉得,这是“爷爷奶奶辈才喜欢的”。

但这两年,戏曲却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出圈”。

比如我们熟知的《身骑白马》《武家坡》。

而今年,更是被一个年轻的越剧演员推到了顶峰。

她叫陈丽君,凭借新国风越剧《新龙门客栈》,在互联网大火。

她也借此出现在了央视春晚彩排的现场。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更是让无数年轻人惊呼:

“质疑我奶,理解我奶,成为我奶。”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2023年11月,陈丽君单手抱起搭档转圈的视频,一夜走红。

这是她在《新龙门客栈》演出返场时,和搭档的互动。

阴差阳错,让她的社交账号涨粉百万,演出更是一票难求。

清爽的男装扮相,毫不油腻的动作。

即使邪魅一笑,也是少年气十足。

这让陈丽君迅速获得了“老公姐”的称号:

“老公是一种感觉,不是一种性别。”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爆红的演出片段只有几分钟;

可成为越剧女小生,陈丽君却走了整整18年。

13岁那一年,出生于“越剧之乡”嵊州的陈丽君,被老师一眼挑中。

从小接受越剧熏陶的陈丽君,高兴地飞奔回家,告诉了父母这个消息。

没想到,却遭遇了强烈的反对。

爸爸虽然是越剧迷,但并不希望陈丽君学戏曲。

因为,学戏太苦了。

但陈丽君却一意孤行,因为热爱:

“我打心眼里喜欢越剧,热爱舞台,所以我愿意为这一切去付出所有的努力。”

于是小学毕业后,她便去了嵊州艺校。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不停地练习基本功,用三年时间灌溉着自己的梦想。

之后,陈丽君进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和浙江省艺校联合共创的“小百花班”,马不停蹄地出晨功、练嗓、练腿毯。

因为训练,她常常会被道具砸到,会摔倒在地上。

她也曾质疑过自己的选择:

“为什么一个女孩子要学这些技巧?为什么会发明这样子的动作?”

她也会怕痛怕冷,会想要偷懒,但却不想就此放弃。

就这样,在小小的练功坊度过了春夏秋冬。

可就在陈丽君觉得自己熬出了头,准备以“花旦”的身份,踏上越剧舞台时。

却被老师要求从“花旦”转成“小生”。

“个子这么高,有哪个小生跟你搭戏?别演花旦了,改行小生。”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陈丽君花旦扮相

要知道,小生和花旦相比,从表演、形体到唱腔,学的都是不一样的东西。

这意味着,她此前学过的基本功都要推翻重来。

这几年的时间,白费了。

起初,陈丽君并不同意。

但禁不住老师的“三顾茅庐”,最终,抱着“既然这样的话那就去试试吧”的心态,她开始改行做小生。

虽然不甘,但却一点懒没有偷过。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她被大家戏称为“练功房女孩”。

日常压腿、练台步、下腰就不说了。

连晚上关了门,她都会从窗户翻进去偷偷练习。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积月累的付出。

在努力练功的那些年,陈丽君总告诉自己要抓住每一个机会。

有比赛,有角色,就要卯足了劲去参与。

即使是跑龙套,也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因为剧场舞台都是一次性的,而她要用“千百次、上万次地去练,去保证这个万无一失”。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总有人说陈丽君是幸运的。

因为她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却成为了备受追捧的“角儿”。

没有相应的职称,不是一级演员;

没有在众多剧目中领衔主演;

也没有梅花奖、文华奖这样的大奖傍身。

其实,对于今年32岁、只主演过两部大戏的陈丽君而言。

成为“角儿”这件事太遥远了。

摆在她面前更急迫的问题是:

如何在这个行业里,留下来。

不需要因为无戏可唱而放弃梦想,也不用因为经济困窘被迫转行。

在陈丽君爆火之前,她的前辈何赛飞就曾点破了戏曲的困境。

当初她作为评委,参加“中国梆子大会”第二小组比赛。

来自山西吕梁的晋剧演员张军波表演了一出《清风亭》,赢得满堂喝彩。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可台前的光鲜亮丽,却遮不住台下的经济困境:

张军波只是剧团里的临时工,每个月工资只有1500元。

不得已,老婆和三个孩子只能生活在老家,他一个月也只能回去一次。

为了维持生活,唱戏之余,他还要跑网约车、送外卖。

很辛苦。

可是,张军波是真心热爱晋剧。

哪怕发着高烧,打着点滴,也坚持在台上表演。

哪怕妻子好几次半开玩笑地说要跟他离婚,也绝不放弃。

张军波的故事听得何赛飞忍不住激动落泪:

“振兴戏曲真的不是喊的,他就是艺术家!

你们口口声声梅花奖、文华奖,几百万几千万花那么多钱排一台戏。

得了奖之后放在仓库里,老百姓也看不到,戏呢?钱呢?到哪里去了?”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她点破了戏曲的发展问题:

一味地追求艺术性,而枉顾老百姓的口碑。

一边是“闭门造车”。

打着“追求艺术”的口号,唱着旧戏,改着没人看的新戏,却没法让基层从业人员温饱。

曲高注定和寡。

的确,可能离“艺术”越来越近了,可却离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远。

一边是被流行文化不断冲击着。

看着嘻哈乐、摇滚乐队、街舞、影视剧百家争鸣。

戏曲却成为了那个无人提起的“老古董”。

最后,是从业人员的流动,随着一代代农村人的生活变迁,剧团逐渐走进了大剧院,少了曾经农村的撂地开台。

听的人少了,唱的人必然也会越来越少。

戏曲人才,不可避免地开始流失。

曲剧演员田冠军曾经也是其中一个。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在曲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那一年,学戏24年的田冠军就失了业。

那一年他36岁,自然要想办法另谋生计。

于是接手了朋友转让的录音棚,开始给河南电视台知名戏曲综艺栏目《梨园春》录制配乐伴奏带。

起初录音棚一年的收入只有五六万,堪堪回本。

但渐渐地,录音的钱比唱戏还赚得多了。

唱戏,生活朝不保夕;

不唱戏呢,不仅不仅偿还完了转让费,还成立了自己的传媒公司。

何其讽刺。

所幸,田冠军跟戏曲的缘分没有因此结束。

有一天,有业内人士希望能将其恩师胡希华的代表作《李豁子离婚》翻拍成曲剧电影《李祥和的婚事》。

田冠军同意了,哪怕这电影不赚钱。

“能够让行业名家的经典作品永流传,我觉得值。”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甚至由此发展了自己的“第二事业”:

帮忙拍摄制作戏曲电影。

这让他有了干回老本行的感觉。

然而,即便这样,田冠军依旧还有一个遗憾:

“我还想登台唱戏。”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像前面说的,摆在戏曲面前的,一直有一个问题:

如何守正与创新。

很多人觉得二者不能兼得。

要想保护传统文化,就不能使其遭受流行文化的“玷污”。

不能把流行文化浮躁的风气,带入到戏曲中。

但一味地坚守传统,最后只能导致了解戏曲的人越来越少。

大戏登台,台上是老人,台下也是老人。

年轻群体里,没人唱戏,更没人听戏。

至于创新。

近几年,不断有人通过短视频无底线地改编,用网红化的唱法去演绎戏剧。

失去了戏曲的本味,成为老百姓眼里的文化“小丑”。

那么,戏曲的传承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十点君看来,目前戏曲文化的“成功复兴”离不开以下三点。

首先,保持戏曲文化的纯正,开拓年轻化的宣传渠道。

在成都有一个民间川剧团,3个创办人大花、二花、三花都是女性,艺龄皆已超过40年。

年纪越来越大,她们依旧不舍川剧舞台。

三个人结伴创立了“三花川剧团”。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起初观众比演员少,台下观众比她们这几个演员的年纪还大。

但抱着对川剧热爱的初心,三个人还是坚持把剧团做下去。

一直到2023年,剧团登上大舞台,命运有了转变。

三花川剧团受邀参加了央视戏曲频道举办的《一鸣惊人》戏曲栏目。

而后又受邀参加了2023年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

有了媒体的曝光,在摄影朋友的建议下,他们开设了川剧团的社交账号。

为的就是朋友的那句话:

“这全部都是年轻人,流量很大,你们川剧团可以试试。”

剧团一下子就火了。

他们不缺实力,缺的只是曝光的机会。

为了留住这些年轻人,剧团又开设了非遗传承川剧演出上线。

演出节目包含川剧变脸、吐火绝技、皮金滚灯、手影戏、水袖舞等7场节目。

传统文化,就通过这样的形式,得以保存,继续发展。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第二,保持戏曲的创新精神。

陈丽君所在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就完成了一场革新:

在小剧场里,以全女团的形式创作环境性越剧。

打破剧场颇具距离感的观剧设置,升级观众的视听享受。

离得近的,还能感受到台上演员扇子扇出来的风。

而演员呢,甚至为此出国参加了一次女团培训,再提升自己的角色塑造与表演形式。

坚持“越剧创新”的剧团团长茅威涛便说:

“戏剧应该回到本质,它是活生生的,亲切的。”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陈丽君与茅威涛

真正的戏曲不是成为“古董文物”,被人束之高阁,远观不敢近看。

而是回归到群众的生活,让老百姓感受其文化魅力。

自发地让戏曲留存下来。

最后,是人才。

离开曲剧团15年的田冠军,最后通过直播回到了自己最热爱的舞台。

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他邀请了曲剧和豫剧的名家大师们前来参与。

而老艺术家们,都表示了支持。

95岁高龄的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善朴老师在直播间开唱,更是引得戏迷们不断叫好。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

对于直播打赏这件事,田冠军起初觉得自己只是热爱戏曲,但最后也坦然面对:

“能让戏曲演员做着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工作,挺着腰板把钱挣了,有什么不好?”

演员们有了收入。

还在这个直播间里,有了交流与切磋的机会。

而这,对于戏曲发展也是至关重要。

陈丽君爆红之后,谦虚地说:

“戏曲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DNA,一个小石子投下去之后,DNA就被唤醒了。”

那是属于中国人独特的韵味和浪漫!

戏曲的传承,是不断代的接力赛。

是人才的不断代,更是观众的持续热爱。

相信历史悠久的戏曲,现在依旧可以保持年轻。

因为每一个年轻人,哪怕在外面绕了一大圈,最后依旧会回到最熟悉的“生旦净末丑”和“坐念唱打”,在二黄和西皮流水中,品味我们自己的文化。

点个【在看】,愿戏曲长红,中国文化不灭。

你们知道你们当地有什么剧种吗?爱不爱听戏呢?对于戏曲的发展又有什么想法呢?

欢迎来留言区和我们聊聊,分享一下你们的看法吧。

作者 | 微微

编辑 | 张敬,两眼带刀混账到老。

主播 | 夏萌,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睡前时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龙年春晚第一个热搜,非她莫属-风君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