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公案》首更四集,我用一口气追完。
这部剧的狄仁杰,有点不一样。
在《大唐狄公案》中,狄仁杰是有少年气的游侠。
一、少年意气狄仁杰
狄仁杰是神探,也是功夫高手,这个设定不错。
《大唐狄公案》原著中提到狄仁杰有两大传家宝,一个是雨龙剑,一个是狄父亲手批注的司法断案典籍。两者契合狄仁杰文武双全的形象。
把狄仁杰视为只会破案的儒生,是对狄仁杰艺术形象的窄化。
事实上,儒生也要有武艺技巧,孔子强调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就是武的范畴。
能文能武的狄仁杰,是对狄仁杰影视形象的丰富和拓展。
第一集开头,客栈盗珠案。
案件不复杂,狄仁杰轻轻松松破案并不为奇。客栈人流量大,搞出复杂大案本就不现实。
这段戏不仅展现了狄仁杰的破案能力,更彰显了狄仁杰的仁厚善良——比如他会给喝水裹腹的落魄男子一张饼。
第四集有个明显的时间,显庆四年,正是公元659年。
狄仁杰出生于630年,显庆四年,他29岁。
29岁的狄仁杰依旧有不服命运,改变世界的勃勃生气,这是史实和演义的巧妙融合。
有少年气的人会有一种纯洁的理想。他们有看到世界丑恶的心智,因为理性刚刚建立,相信自己掌握了世界的真理和道义。少年更想改变世界,会积极和命运抗争。
狄仁杰不满恩师魏无疾的保守主义,他不是不顾念恩师情分,而是他的纯洁理性占了上风。
周一围的狄仁杰,是少年狄仁杰。从少年狄仁杰成长为狄公,还需要很长的人生路。因此,皇后会说他还需要历练。
狄仁杰从游侠变成蓬莱县令,这可以说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之一。狄仁杰本无为官作宰的志愿,他却能兴冲冲地赴任。
此处或许隐藏了更加神秘的重要信息。
狄仁杰能很快上任,背后离不开皇后的大力支持。
为何这样说?
唐朝科举制度中,能跑到殿试的赢家每年只有一百多人,这也会面临毕业生太多岗位不够用的就业压力。从举子变成官员,通常是数年的等待。
进士每年录取名额不过三十人,加上明经也只有百人左右。进士、明经等及第后,一般要守选数年,方可通过吏部铨选授官。
“唐举子既放榜,止云及第,皆守选而后释褐。”
狄仁杰是皇后搞科举改革的受益者之一。
二、进击的皇后
在封建社会,皇后有勇气改变原先的游戏规则,足以证明她是个强者。
凤印案,乍一看是维新派和守旧派的斗争,其实是后(huang)权和相权的斗争。
第四集,守旧派给长孙卿求情时,说的是“请圣人为长孙大人做主啊。”
皇后皇帝处于同一画面,与其说他们是统一战线的盟友,不如说这是皇后皇帝平权的象征。
皇帝是圣人,皇后也是圣人,显庆四年的大唐,已经进入二圣时代。
长孙卿和皇后掰手腕,注定是输家。
前四集用了三重反转证明,长孙卿看似凤印案的进击者。其实,真正的进击者只能是皇后。
皇后利用凤印案,如愿打倒以长孙卿为代表的保守派。
《大唐狄公案》拍出了权斗的血腥本质。皇后和长孙卿的你死我活,不是先进打倒落后,正义战胜邪恶的英雄故事。
它依旧是权力的游戏。
狄仁杰愿意做皇后的马前卒,大概率是因为皇后利用科举,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原先的科举制度,看门第,讲出身。
皇后推动科举改革,不看门第,不讲出身。
值得一提的是,狄仁杰在第四集参加的殿试,皇后也来坐镇,这不过给天下举子盖下思想钢印,皇后是实权人物。
第一集中,明珠偷盗案的发生地是狄仁杰居住的客栈,客人多是希望利用科举考试打翻身仗的艰苦出身。
在分析嫌疑人时,此处用了大段篇幅。
有皓首穷经的卖炭翁许会,有买不起食物喝凉水度日的刘奔,有用荔枝果腹却拉肚子的周游,有十天才能休息一天的壁画师冯梦柳……
这个名单还可以列很长。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穷人。
我看完第一集,以为这是注水戏。
看到第四集,我才明白这段戏的分量。
殿试开榜,进士榜上,无一人是客栈中人。
更明显的证据是,中举的是那些锦衣华服的考生。
从服装上看,他们大概率是贵族子弟。
这两场戏揭露一个残酷的事实。
皇后改变科举的游戏规则,不看门第,不看出身,皆可考试。然而,穷人们即使拿到入场资格,但大概率也是陪跑。
穷人想要通过科举实现阶层跨越,只给入场券,却不提高他们的竞争力。那么,这个改变更像是拉拢人心的政治作秀。
第四集出现的显庆四年,背后隐藏的历史,正是以长孙为代表守旧派被严打的659年。
显庆五年,皇后的盟友皇帝患有风疾之症,不能处理国家大事。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巧合。
结语:
前四集,一共出现过三次骰子。
第一次,马荣用骰子赌博搞钱。第二次,皇后用骰子暗示狄仁杰可以做她的队(qi)友(zi)。第三次把骰子扔在河中。
就目前的剧情看,狄仁杰扔掉棋子,有一种可能是,他和皇后互相合作,也是互相博弈。
皇后想要狄仁杰做自己的棋子,狄仁杰也想借助皇后的力量去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法治世界。
最妙的是,当皇后拿出骰子时,说了句耐人寻味的台词。
“有些事情看似命运使然,实则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有人动了手脚。”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巧合,从来不是巧合。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