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被强奸,丈夫怒杀人,《第二十条》究竟想表达什么?-风君娱乐新闻

作者丨燕公子

这个春节,我最期待的电影就是《第二十条》。

换句话说,只要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我都会去看,主要是为了学习他的镜头语言和宏大叙事。

但这部电影却非常的接地气,没有过往执着于镜头构图的惊艳,而是着力于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把一个超现实主义的题材深入浅出的展现给观众。

《第二十条》说的就是刑法第二十条。法与不法的边界在哪里,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防卫过当,什么是互殴,什么是故意伤害,什么是公平正义。

这部电影里的一些案例,我曾经都写过。甚至很多经典台词,都在我曾经的文章中出现过,所以有种似曾相识,又有一种热血未凉的感觉。

雷佳音、马丽、赵丽颖、高叶、张译等一众老戏骨的疯狂飙戏,也让观众大呼过瘾。

妻子被强奸,丈夫怒杀人,《第二十条》究竟想表达什么?-风君娱乐新闻

所以我大年初一就带上高中的孩子去看了这部电影。电影结束后我们好久都没有说一句话,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他也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不是一笑或一哭了之,而是带给现实中的我们什么样的启发,什么样的反射,什么样的蓝本。

当我们所有人都选择冷眼旁观,都选择独善其身,我们将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交给下一代?

法律的权威,来自于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很多时候,我们要的不是正确,而是正义!

所以老谋子的这部电影,是一部真正拍给老百姓看的电影,我强烈推荐。

妻子被强奸,丈夫怒杀人,《第二十条》究竟想表达什么?-风君娱乐新闻

01.

压垮弱者的最后一根稻草,究竟是什么?

妻子在屋里被村霸强奸,如果恶与苦也分等级,这一幕绝对是让所有人血压飙升的最高级。

妻子被强奸,丈夫怒杀人,《第二十条》究竟想表达什么?-风君娱乐新闻

为了筹钱给残疾女儿看病,丈夫王永强找村霸借了高利贷,从此一家人便陷入了村霸一伙的长期霸凌。再一次被入室强奸后,妻子郝秀萍崩溃地打着手语告诉丈夫:“我想去死。”

那是怎样的形象啊,衣衫破烂,头发散乱,鲜血粘面,伤痕累累,明明已经绝望至极,却连一句表达绝望的话都说不出来,因为她是一名聋哑人。

看见这样的妻子,长期被霸凌的王永强忽然血性苏醒,手拿剪刀追出门外,打斗中,对着刘文经连捅16下,刘文经被送入医院生死未卜,而王永强则成了阶下之囚,等待判决。

古有云,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但王永强交代了一个细节,刘文经的车上有刀,自己当时是为了制止刘文经回车拿刀,伤害自己和家人,所以才选择了先发制人。

监控只能拍到二人的争打场面,却无法拍到车里是否有刀,公安与检察院对于此案的主流观点,都认为是明确的故意伤害,只有检察官吕玲玲不这么认为,却又人微言轻,难以翻案。

案件侦办进入关键期,村霸家人绑架了郝秀萍的女儿,威逼郝秀萍在一份证词上签名,要求她“承认”自己是为了还钱而长期自愿与村霸睡觉。

郝秀萍知道,一旦签了字,丈夫就没活路了,但若不签字,女儿的安全又无法保障,她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自己去死。

她站在工地的天台上,拒绝了检察官伸出的手,毅然决然地一跃而下,瘦小的身躯,硬生生将楼下的汽车砸出一个大坑。

妻子被强奸,丈夫怒杀人,《第二十条》究竟想表达什么?-风君娱乐新闻

证人受伤,一根筋且不讨上司欢心的检察官吕玲玲被调离,但她却依然执着地问出了心底的问题:

“是什么让一个聋哑母亲,抛下残疾的孩子,抛下狱中的丈夫,选择独自去死?”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办的不是案,是别人的人生啊?!”

妻子被强奸,丈夫怒杀人,《第二十条》究竟想表达什么?-风君娱乐新闻

苦难无声,震耳欲聋。赵丽颖饰演的郝秀萍,不会说话,却用堪比地震的音量,把底层的真相送达了每个人的心底——压垮弱者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苦难,而是绝望

是被逼到悬崖却孤立无援的绝望,是别人相帮却力有不逮的绝望,是明明身为受害者却枷锁加身的绝望,是法律也无法拯救、唯有一死才能解脱的绝望。

02.

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否足够安全?

雷佳音饰演的韩明,是吕玲玲的同事,也是王永强案的另一名检察官。

妻子被强奸,丈夫怒杀人,《第二十条》究竟想表达什么?-风君娱乐新闻

仔细揣摩的话,你会发现,相比一直嫉恶如仇的吕玲玲,前期油滑怂包后期振臂一呼扭转全局的韩明,身上更具普通人的特质。

他的心路成长历程隐晦却逻辑分明。读大学时,他也是一名血气方刚正气爆棚的少年郎,会因为学长猥亵他的初恋而愤怒出头,他说,不是因为有多爱,而是因为心怀正义。

但这样的性格显然无法走上平坦通途,进入社会的他,进入检察院工作,却仅仅是挂职,协助初恋吕玲玲办案。而就连这个挂职的机会,也是他用尽了心力才争取来的——

一个身着清凉的女孩在公交车上被流氓骚扰,公交司机挺身而出,打斗中将流氓砸成颅骨骨折,后获刑3年。出狱后,公交司机总是想要上访,却一次次被雷佳音安抚下来。

雷佳音翻着案发时的监控,一帧帧告诉他,哪一秒算见义勇为,哪一秒算互殴,哪一秒开始是故意伤害。司机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正是对这个案件的“平稳处理”,让雷佳音得到了上级的赏识,有机会来到上级检察院挂职。

或是身上的棱角已被磨平,这一时期的韩明成为了一个圆滑事故的中年小男人。在家对老婆唯唯诺诺,出门对领导点头哈腰,一边安慰工作不顺的前女友,一边用余光全身心关注着什么时候为领导开车门。

和万千普通人一样,他的理想很简单,家庭和谐,事业转正,至于其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尽管他小心翼翼地习得了这么多人情世故,熟背了这么多法律条文,依然过不好他的生活。

因为他无法判断下一个冒出来的恶人会以什么方式作恶,更不知道他会毁掉谁的人生、侵害谁的生活。如果,是他的儿子呢?

他的儿子韩雨辰,在校出手制止校霸霸凌殴打其他同学,却被立案,面临一生背负案底的困境。他与妻子想尽了办法,既无法说服儿子低头道歉,也不能说服对方家长撤案。

妻子被强奸,丈夫怒杀人,《第二十条》究竟想表达什么?-风君娱乐新闻

直至儿子再次被校霸派来的陌生混混打到一身伤,这一次,儿子乖巧地说,爸爸,我这次听你的,我没有还手。但这名长期与法律打交道的检察官却仍然束手无策,因为一来儿子的伤没有达到立案标准,二来校霸并未亲自出面,没有证据指证。

儿子问他,爸爸,如果有下一次,我还见义勇为吗?身为法律工作者,他应该回答是,但身为父亲,他却沉默了。

这是他前后态度转变的重要转折之一,或许他也在沉默中思考:

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根本无法安全。回旋镖迟早会无差别地打在每一个人身上。

03.

如果不改变,我们会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交到下一代手中?

影片中一共贯穿了三个案件。

除了都与“见义勇为”或“正当防卫”相关,三个案件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都隐含了代际传承的深刻思想。

王永强郝秀萍是为给女儿看病,才找村霸借了高利贷,郝秀萍后来也是为了保住女儿,才选择了跳楼;

韩明为了儿子与张译饰演的教导主任反复周旋,而公交司机张贵生执着上访的动力之一,也是他女儿对于法治与正义的不懈叩问。

三个案件的内驱力,都与下一代有关。

这里值得重点讲述的,是张贵生的女儿。这个可怜的小姑娘,在父亲蒙冤入狱期间,母亲死在了为父亲伸冤的路上。无依无靠的她,时不时要受到那帮流氓混混的骚扰,更在学校受尽非议与嘲笑。

但她内心是倔强且刚强的,她对正义的追寻没有停止。在父亲坐牢时,她亲笔写下一封封上诉信,四处为父伸冤,在父亲出狱后,她又一次次鼓励、催促父亲上访翻案。

可叹命运弄人,在最后一次上访途中,张贵军被大卡车撞上,当场死亡。小姑娘最后的希望破灭了,她撕碎了自己过往写的所有上访信,颤抖着问检察官韩明:

“我父亲是坏人吗?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办?”

这一刻,韩明再也无法向往常那样,侃侃而谈讲解法律和理性,他知道说服不了面前这个小女孩,也说服不了自己。

自己的儿子,因制止霸凌而处于困境;反抗霸凌者,因保护妻女而身陷囹圄;见义勇为者,因见义勇为而入狱,又因鸣冤而丧命。

此刻,韩明的思考同时也是所有观众的思考:

“法律应该让坏人的犯罪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的出手代价更大。不然的话,我们将把一个怎样的世界交给孩子?”

04.

如果追求正义一定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谁来承担?

影片里金句众多,而这一句,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台词之一。

所有人都同情王永强夫妇,但同情在法律面前却说不上话。挡在公检法面前的,不仅是村霸家人频繁闹事讨说法的压力,还有先前无数相似案件的判例。

那些挺身而出者、见义勇为者、反抗甚至反杀者,无一不因“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而判刑。

少一拳便是正当防卫,多一拳便是故意伤人,当法律的边界不能清晰界定,当应激的大脑无法冷静思考,有罪与无罪的尺度由谁来把握?

要推翻王永强“故意伤害”的罪名,无疑就要推翻此前所有相同的判例,这对一个司法系统来说,是影响深远而后续又极为难以掌控的变数和局面。

那么问题来了,“正确的事情是有代价的”,但是能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做了呢?如果追寻正义一定需要代价,那么这个代价由谁来承担?

如果法律不作为,法律工作者不推动、不改变,所有人都安之若素独善其身,那么这些巨大的、无可估量的代价显然要由老百姓来承担。

这些老百姓,是王永强和郝秀萍,是含冤而死的张贵生和他孑然一身的女儿,是每一个被灾难挑中而无力反抗的人。

05.

每一条律法背后都是惨痛的教训

影片名《第二十条》,出自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韵,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艺术高于生活,却又来源于生活,每一条律法的背后,都是无数人真实又惨痛的教训。

2018年8月,昆山龙哥反杀案震惊全国。案发当晚,男子于海明骑着自行车下班回家,等红绿灯时,一辆宝马车强行驶入非机动车道,差点将他撞到。

接着,车上冲出一个名叫“龙哥”的白衣男子,一番争执后,龙哥从宝马车上掏出一把长刀,杀气腾腾冲于海明而去,不料打斗中长刀突然脱手,一直处于劣势的于海明见状,抢先一步捡起长刀,将龙哥反杀。

现场监控视频曝光后,舆论一片哗然,关于“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的争论再次甚嚣尘上,让人欣慰的是,经过一番调查论证,于海明最终被判正当防卫,无罪释放。

国人闻讯,无不激荡雀跃拍手称快,皆称此案将中国法治进程推动了至少十年。

性质相仿的案例,还有2019年的校园反杀案。

2019年5月,湖南湘西吉首二中未满15岁的初二学生小蒋,被15名同学堵在卫生间拳打脚踢,混乱中,小蒋掏出折叠刀胡乱挥舞,鲜血顿时四溅当场,3人被刺伤,其中2人为重伤二级,一人为轻微伤。

此后,小蒋也陷入了影片中一样的困境,因为持刀反抗,小蒋从被害人,变成有争议的嫌疑人,在法院判其无罪后,检察院发起抗诉,要求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小蒋刑责。

不幸的是,当时,《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尚未发布,检察院对“正当防卫”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刻板求全的固有经验中。

幸运的是,在《指导意见》尚未出台的大环境中,吉首市法院率先顶住了压力,将小蒋定性为“正当防卫”,判决无罪。

但即便如此,小蒋结局也依然付出了不可估量的代价。

案件审理3年,他在看守所羁押了近11个月,从看守所回家后,曾经的好学生再也无心学业,成绩一落千丈,最终选择辍学打工,在一家饭店做起了服务员。

06.

电影里,一个圆滑的、世故的、油腻的、唯唯诺诺的中年男人,终于重拾少年之勇,以破釜沉舟之心,跳入追寻正义的泥泞沼泽,成就了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现实中,一个沉重的问题摆在所有观影者面前:如果有一刻,全世界的道理、法律、规则都站在了你所认为的正义的对面,那么你会站在哪边?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做两难的选择,正义,不该是压倒一切的追求吗?

此刻,你明白了吗?《第二十条》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是遇见霸凌时,有人能冲出去制止,是遭遇压迫时,不再走投无路,是他人有苦难时,你有勇气施以援手,是你遇到困难时,还有底气反抗不公。

是让孩子可以天真,让大人可以安稳,是让强者不作恶,让弱者不恐惧,是让好人能放心地做个好人,其他的都交给法律。

是为弱者鸣冤,是为苍生请命,是让儿时追逐过的勇气和正义,经年之后仍然可以无所顾忌的存续。

最后,感谢“费尽心机”的张艺谋导演,把一个如此严肃的话题裹上了一层可以在春节带笑服用的糖衣,在笑泪交织中深刻了思考,升华了格局。

也感谢雷佳音、马丽、赵丽颖、高叶、张译等演员的倾情演绎,让我们在电影中看见自己,看见凡人悲喜和法律、情理的博弈,看见我们内心对正义的渴求,原来从未失语。

电影结束,灯光乍亮,我见到一张张相似的脸庞。他们嘴边有笑,眼神灿亮,仿佛雨后天更青,皎皎映光芒,却又眼眶微红,泪痕莹有光,仿佛上善一滴,慈悲大汪洋。

空气中凝聚着一些什么人们心灵相通却又无法准确言说的复杂物质,那关于光、关于善良、关于正义、关于良知、关于希望。

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而一次错误的判决污染的就是整个水源。

我们的法律,不能只顾着正确,或忽视了正义。

对话作者请添加微信:

Y2023-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