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评价说:
“这部电影平等地‘创飞’了所有人。”
作者:许晔
回家过年的你,有没有遭遇来自亲戚朋友的“灵魂拷问”?
那些关于工资收入、考研考公、结婚生子的话题,是否让你“汗流浃背”,甚至因此患上了“春节沟通障碍”?
宁浩导演的新电影《红毯先生》,讲的正是人与人之间无效对话的沟通困境——香港“天王”刘伟驰(刘德华饰)为了赢得影帝奖杯,到内地来出演农村题材电影,结果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哭笑不得的荒诞闹剧。
·《红毯先生》剧照。
“我们跟父母、亲人、同事、朋友似乎都融洽地相处着,但我们真的能够理解别人吗?真的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吗?”
采访时,宁浩对环球人物记者感慨:“如今我们有很多网络的沟通工具,但有时沟通反而更难了,人们似乎更容易各执己见,也更容易发生争吵。”
一如既往,宁浩敢说,更敢拍。
“真真假假搅和在一起”
看完《红毯先生》,有人评价说:“这部电影平等地‘创飞’了所有人。”
它讽刺演员——为了拿奖演农民,但实际上从没去过农村。所谓的体验生活,也不过是从五星级酒店搬到三星级酒店。
·刘德华饰演的刘伟驰搬到三星级酒店“体验生活”。
它讽刺资方——没产品也要植入大logo,出了点钱就想塞演员、改台词,结果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资方要塞演员进组。
它讽刺导演——被资本裹挟,即便心里再气,嘴上说的还是:“你比资方还专业吗?按照资方说的来!”
·宁浩(前排中)饰演的导演林浩被资方裹挟。
它戏谑娱乐圈里的乱象,也不留情面地揶揄圈外的看客们——“666”被巨星刘伟驰用不标准的港普念成“liaoliaoliao”时,竟被认为是“时髦”;当他敬业地骑马真摔,以为会受到好评时,反而遭到了全网声讨……
但在宁浩看来,和《疯狂外星人》那种更加天马行空的片子相比,《红毯先生》里的玩笑“开得尺度算是挺有礼貌的”。
为什么要拍这样一个故事?那还得从2005年讲起。
那一年,香港举办亚洲电影投资会。年轻导演们每人一间小屋,桌上放着剧本,等着有兴趣的投资商来挑。宁浩也带着剧本去了。
等到第五天,他突然接到一通改变命运的电话。刘德华在为“亚洲新星导计划”选拔年轻导演,这个项目不给导演任何票房压力,唯一的标准是“故事性一定要强”。宁浩的《疯狂的石头》被选中了。
第二年,《疯狂的石头》以300多万元成本斩获2000多万元票房,29岁的宁浩成为影坛黑马,刘德华也成为扶持新导演的成功代表。从那时起,二人就商量着要合作一部电影。
·宁浩(右)与刘德华。
然而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宁浩写的故事都更适合黄渤、徐峥来演,总找不到适合刘德华的角色。两人经常在各种场合碰面,每次碰面刘德华都会问宁浩:“你什么时候拍我?”次数多了,宁浩感觉很不好意思。
前几年,刘德华又问他:“我从40多岁等到快60岁了,你还不拍我吗?”宁浩琢磨,刘德华一生演了那么多角色,还有什么他可能没演过的?
“现在是一个短视频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拍出来,你再去拍一个工厂工人,可能没有工人自己拍得真实,不如我们拍一个电影人的故事,这是我们熟悉的、有独特了解的领域。”宁浩说。
《红毯先生》应运而生。
“这个题材,这个角色,除了华哥,没有别人可以。”宁浩想明白后,连剧本都没给刘德华看,只坐飞机过去给他讲了“故事”,合作便定了下来。
拍摄时,他将大众印象中刘德华的性格特征——认真、努力、强迫症似的自控力——加到了角色身上。“结果,华哥比我想象中还努力。真真假假搅和在一起,那个感觉就蛮有趣、蛮荒诞。”
环球人物
,赞62
“我其实没戏瘾”
春节档电影进入宣传期后,宁浩忙到脚不沾地。
他坐下来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嗓子已经有些哑了,找工作人员要了矿泉水,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小半瓶。
还有记者看到他在采访间隙“潦草”地吃饭:有时是一袋包子,有时是两个驴肉火烧加碗汤。赶不上饭点儿,凉透的简餐也只能加热下,他囫囵吃完就开始接受下一场采访。
在宁浩看来,宣传电影其实是个挺难的活儿。“一个电影你很难(向别人)说清楚对吧?能说清楚干嘛要拍呢?就是因为说不清楚,才需要用电影这么一个感性的方式去表达。”
·宁浩在看剧本。
拍摄时,他感受到的快乐要多得多。“拍《红毯先生》的时候,我们剧组的工作人员大多在里面出演对应的角色,我也在里面演导演。等于是,我们拍了一部电影,拍的就是我们在拍电影。这搞得现场当时蛮混乱的,我在这边喊‘咔’,摄影师不知道是戏里的导演在喊‘咔’还是戏外的导演在喊‘咔’,也不知道该‘咔’还是不该‘咔’。我还得告诉他:这回是真‘咔’。很逗。”
坊间有个说法:论戏瘾,宁浩在导演中算得上名列前茅。
据不完全统计,宁浩曾扮演的角色包括《疯狂的石头》片头的医生,《疯狂的赛车》里的司机,《黄金大劫案》中那个东北腔的警察,《无人区》里邋遢的洗车工,《我不是药神》中徐峥的房东……除了跑龙套,他甚至作为主演出演了《地球最后的导演》。
如今在《红毯先生》中,他扮演的导演林浩每每出场都会把喜剧效果拉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红毯先生》中,宁浩(右)与刘德华(左)飙戏。
宁浩却说,他其实没什么戏瘾。“我不是很爱演戏,但不知道为什么有各种机缘,老要凑到这个事情上。我并不是一个非常善于做表演的人,还是更多地去做导演吧!”
作为导演,宁浩无疑是敏锐的。
拿《红毯先生》的最后一幕来说,原本的结尾是刘伟驰在家里办了一场聚会,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大团圆。
宁浩不满意,堪景时在一间被落地玻璃窗围着的、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待了很久,“人在里头有种被囚禁的感觉”。
他决定改结尾:让刘伟驰一个人在这间办公室里,骑着平衡车来来回回,从刚开始的小心翼翼,到逐渐张开双臂。那个画面一下就抓住了宁浩。
“跟绘画一样,电影很多时候也要留白。我觉得那个画面特别像对人生的描摹和概括——你会时而自由一些,时而危险一些。但无论怎样,你都得保持平衡,在那个有限的空间里来回穿梭。”
·刘德华骑平衡车的画面成为影片宣传海报。
“电影也变成‘赛道’了”
近10年,宁浩看起来很活跃:扶植文牧野、申奥等一众青年导演,帮助他们打造出《我不是药神》《孤注一掷》等爆款;公司也从制作逐渐向出品、发行、营销的电影生产全链条扩展,在业内站稳脚跟。
但实际上他个人并不算“高产”,上一部独自执导的长片还是5年前的《疯狂的外星人》,再往前数,就是10年前的《心花路放》。
·《疯狂的外星人》剧照。
“隔5年才出一部长片,不会焦虑吗?”环球人物记者问。
“有什么焦虑的?等有想拍的再拍呗!我当初干这行就是因为不喜欢‘卷’。”宁浩坦率地答。
他出生于山西太原,父母都是钢铁厂的职工。他小时候从没想过长大要当电影导演,而是想当画家。因为上学时,学霸拼智力,学渣拼体力,他不想跟别人较劲,画画成了他自得其乐的小美好。
可中专毕业后,他想报考中央工艺美院时,竟发现自己是色弱。“画了好几年,突然告诉你画不了了,这事挺荒诞的,就像命运跟你开了个玩笑。”
此路不通,总得换条路试试。1997年,20岁的宁浩揣着父亲给的2100元,开始“北漂”生活。当时,他父母已经做好了他一个月后就回山西的准备:妈妈的单位分了一间房子,家里简单地装修了一下,就等着他打道回府。
宁浩不信邪:你们觉得我不行,我还一定要混出个样来。
他当过自行车装卸工、舞台美术设计、平面摄影师……拍片子原本也不过是一份谋生的工作而已。
“但随着我越来越了解电影,解读到它跟绘画很相近的艺术性,我才开始坚定地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电影导演。”
2009年,他凭借《疯狂的赛车》成为中国第四位跻身“票房亿元俱乐部”的导演,前三位分别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年纪都比他大,资历都比他老。影迷们对宁浩不吝赞美,称他是“鬼才导演”。
·《疯狂的赛车》海报。
但他不喜欢被贴标签,比如i人或e人。“把我总结成某一种人,其实在潜意识当中就形成了某种社会焦虑和压力。我工作时当然要去沟通,如果工作做完了,也愿意藏起来。所以人i多了就e了,e多了就i了,都是波段性的。”
环球人物
,赞36
他也不喜欢无谓的“卷”。“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电影也变成‘赛道’了,以前是百花齐放,大家弄好自己的东西就行了。但现在总有人会问我:别人都拍了,你好几年不拍,你焦虑吗?这么问不就是在‘卷’我?”
一直以来,宁浩都不觉得自己拍的电影是“作品”,而是“作业”。他不知道观众会给他的“作业”打几分,也不知道观众会有何评价。
“观众不是一个群体,而是很多个个体。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这部分,然后寻找愿意跟我一起交流的观众,这也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从这个层面来说,《红毯先生》未完待续。后面的故事如何续写,掌握在作为观众的你手中。
监 制:张建魁
主 编:许陈静
编 审: 田 亮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