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两年前的《万湖会议》吗?

一群人在那里“正正经经”地开了个会,我们却看得汗毛倒竖,直呼这是那年最恐怖的电影。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原因无它——

德国纳粹的“平庸之恶”不仅存在于几十年前,它更可能存在于我们当下的此时此刻。

而笔者没想到的是。

前些天,这样让人发毛的恐怖感再次出现:

有一部同样是集中营题材的电影,却被导演拍得风景如画、和睦而温馨。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什么行为艺术?

或许只有你看完才会发现,拍摄纳粹故事只是这部电影的表象,导演关心的,其实是几十年来从未变过的人性。

它想问的其实是——

在隔壁发出屠杀的哭声时,为何许多人对此视而不见,并满足于过好自己的完美生活?

利益区域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导演乔纳森·格雷泽,上一部长片是很多人都看过的《皮囊之下》。

这次依然剑走偏锋。

他甚至把电影的叙事功能藏在了主画面之外,通过一些声音和细节告诉你故事的走向。

也是因此。

影片一方面得到了业内的认可(获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并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另一方面,也让许多观众望而却步(它需要观众更多的注意力)。

脱离大众?

并不。

于是今天,笔者带你详细地聊一下这部影片,并试图解释,为什么这样的先锋手法并非“作秀”。

它直指的,其实是切切实实的当下。

01

缺席vs在场

故事的起初,再正常不过。

德国军官霍斯一家外出郊游。

天气晴朗,鸟语花香。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生日当天,霍斯收到孩子们送的生日礼物。

一家人整整齐齐,满脸写着开心。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正常”生活,开裂出的第一道裂缝来自于——

这个家,有秩序到可怕。

男主回家,将靴子在门口脱下。

随后,一名佣人取走靴子,打开水龙头冲洗靴底的血迹。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镜头来到室内。

一名女佣绕过唠家常的太太们,在橱柜内依次取出托盘、酒瓶,将杯子放在托盘正中。

斟满后,谨慎端起,眼睛盯牢酒杯。

轻手轻脚将酒杯端到室外茶几上,继而拿起洗好的靴子,放回室内。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一整套流程,高效且井然有序。

没有任何障碍,没有一丝错处。

另一边,军官与几名专家在书房讨论工作。

专家正给出专业建议,涉及几个关键词:

燃烧室、碎片、冷却、加热、货物准备就绪。

注意他的用词:

这些东西烧掉

卸货 重新装货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随着专家展开一张图纸,我们终于得知:

“货物”指的是犹太人

他们无比专注讨论着的工作,事关大屠杀

男主霍斯是一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指挥官。

他们一家,就住在与集中营一墙之隔的隔壁。

这也解释了,女主分发给佣人们的婴儿衣服,孩子们平日里摆弄着的金牙,源自何处。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住在集中营隔壁,那得过着怎样的生活?

《利益区域》所呈现的视角是:照常生活。

电影没有任何一个对准“墙内”的镜头,却用“墙外”军官一家的日常生活,时刻暗示着墙内正在发生的血腥与暴力。

花园内。

前景:草坪、泳池、白衣白裤,愉快玩耍的孩子们;

背景:装载了新“货物”的火车冒着蒸汽驶过。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河边。

前一秒,父亲在河里钓鱼,孩子们在河边闲聊;

下一秒,他从河里捞起异物,竟是一块人骨……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电影一开头,长达3分钟的黑屏,只有器乐构成的声场,便提醒了我们,这是一部在声音设计上下足功夫的影片。

没想到,它不光注重声音效果。

而是采用了一种手法,让声画极致对撞。

画面,是极度克制、冷调、有序的;

声音,则是异常嘈杂、暴力、失控的。

最典型的一幕,是男主傍晚在花园抽烟,烟头的火星与背后焚化炉的火光呼应,画面简洁凝练。

可仔细听,蝉鸣声、机器轰鸣声中,掺杂着火焰燃烧声、尖细的嚎叫声……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正如海报上,青草地上幸福的一家人,头顶着大面积的“留黑”。

在《利益区域》中。

暴力是缺席的。

它通过“缺席”来彰显“在场”。

02

园艺文化

片名,利益区域。

字面意思,是指集中营附近40平方公里内,供纳粹居住生活的区域。

结合电影,它更深一层的指向,是由日耳曼利益共同体所划定的界线。

利益区域,在影片中具象化为一道墙。

军官一家,在区域内;犹太人则被隔绝在区域外。

片中,第一次明确提到“墙那头”的人,是女主的母亲。

她和女儿闲聊,说会不会自己以前的犹太雇主,也关在集中营里。

女主什么反应?

她绕过这个话题,谈论自己种的花果蔬菜。

远处响起枪声,母亲感到不安,女儿继续炫耀她的花园。

下一个镜头,花园里的花开得娇艳。

与此同时,女人的哀嚎声,婴儿的啼哭声,伴随着花朵的艳色,融入一片血红。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这场戏,奠定了女主与母亲对待大屠杀,态度截然不同。

当母亲看到焚化室的火光,照亮了夜晚的天空。

她选择不辞而别。

可霍斯一家为何始终对隔壁的屠杀无动于衷?

女主海德薇格出身底层。

走路的姿态,试衣服的动作中,总透出一股粗鲁。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受害者身上扒下来的裘皮大衣和口红,牙膏里的钻石,为她带来物质利益。

奥斯维辛受害者的骨灰,被用作花园内植物的肥料。

她天堂一般的家园,是建立在集中营内正在发生的种族灭绝之上的。

她是利益区域内的既得利益者。

与此同时,法西斯主义更让她的精神得到极大满足。

女主作为“奥斯维辛女王”,美丽花园的拥有者,她有权力制定秩序,有权力决定什么是工具,什么是原料;什么是杂草,什么是害虫。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男主作为纳粹的拥趸,在研究制定种族灭绝方案时,不但没有道德压力,甚至自带“园丁”的使命感。

对他来说,集中营事务是亟待解决的工作。

被执行者过得如何,有怎样的感受,不重要;

重要的是把行动执行下去,完成上司交代的一切事务。

在他的意识中,犹太人如花园里的草芥,自己如花园的园丁,做的是基本的“清除”工作。

这不由让我想到了著名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中提到的一个观点。

现代文化是一种园艺文化。

对把社会看做是一个花园的人而言,种族灭绝只是他所要处理的诸多杂务中的一件。如果花园的设计有对杂草的界定,那么有花园的地方就必然有杂草:而且杂草必将被清除。清除是一种创造,而不是一种破坏活动。它与其他建造和维持完美花园的活动在类别上没有什么区别。

霍斯制定的杀人计划,不可不说高效。

然而——

当纪律取代了道德。

理性便湮没了人性。

在现实层面,纳粹屠杀犹太人最初用的并非毒气,而是开枪射杀。

为何后来改用毒气?

原因实在讽刺,受害者被枪决时的哀嚎,令士兵产生了严重心理问题,难以高效执行命令。

毒气这一杀人方案,将齐克隆B倒入毒气室,大大减轻了行刑者直面受害者的愧疚感。

将恶行“放远”到行动者看不到之处,这为屠杀提供了一剂“道德催眠药”。

电影中,女主想借葡萄藤生长,遮盖墙后的集中营。

小儿子忍不住好奇,拉开窗帘看到犹太人被杀,连忙合上窗帘,对自己说:

别再这样了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拉远与受害群体的距离,受害者的人性便从视野中消失了。

伴随这种社会隔绝接踵而来的,是道德的淡化。

责任,被怨恨取代。

同情,被异类恐惧消解。

可将罪恶“放远”,就能假装它不曾发生吗?

电影最后一幕,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 堪称神来一笔——

凭借更高效的杀人方案,霍斯得以调回奥斯维辛。

他走出办公室,在幽暗的楼梯间,止不住地干呕起来。

或许,出色地完成工作,令他精神得到极大满足,却也带来生理上的不适。

他望向走廊深处。

紧接着,镜头来到当代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那里陈列着焚化炉,成千上万遇害者的鞋子、衣服、画像。

历史,是最公正的审判者。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03

我们与恶的距离

本片口碑算不得很爆,豆瓣7.5分,在这个一半电影开分达到8分的春节档里,它甚至只能处于中下游。

更比不上同样讲述历史的《首尔之春》。

为什么?

大概是很多人会觉得,这样的电影貌似高级,手法新颖,但实际上内容单薄,难以理解。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真的如此吗?

没错,这确实是一部挑战大众观影习惯的作品,而它最大的争议,也是因为它让许多毫无准备的观众手足无措。

一来是,电影舍弃了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

它放弃了故事线,全片唯一称得上戏剧冲突的,是男主面临被调职,夫妻二人爆发一场争吵。

至于人物,就更谈不上有什么弧光了。

二来是,全片中远景镜头居多,几乎看不到近景或特写。

摄制组在室内和花园中,安了十几个摄像机。

有可见的,也有隐藏的。

现场没有摄影师掌镜。

这种拍法,带来最直观影响是,有些镜头,演员根本看不到工作人员,更不知道他们会剪辑什么,景别是什么。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但为什么这样拍?

我个人认为本片值得推荐的理由,也在于此:

《利益区域》的先锋手法并非“作秀”,而是完全服务于它的表达的。

它降低戏剧性,将恶魔普通化,让我们看到——

怪物,可以无限接近普通人的样子。

TA未必直接实施屠杀,TA也可以是普通男女做着关于未来的梦。

他有个人喜好。

男主霍斯非常爱马;他也养狗,对宠物友善。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女主海德薇格有自己的“小目标”。

她不愿随丈夫一同调到外地,拥有一座大花园,过一种田园牧歌的日子,是她的人生理想。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他们有还算顾家的爱人,有哭闹不止的孩子,有市侩但体贴的母亲……

主角所表现出的一切庸常特质,都在警醒着我们:

他们,与你我何其相似。

对隔壁的哭喊声,你会无动于衷吗?

可能你要说,他们将自己的乐园建立在他人的苦难之上。我们不会丧失最起码的良知和底线。

假设一下,换个时代背景,整个社会机制变了,法律条文变了,身处信息茧房的你,无法分辨是与非。

不从众,你便可能会失去你赖以维生的工作,失去你亲手打造的美好家园。

你的答案,还会是坚定的“不会”吗?

再者,电影以旁观镜头,中性地呈现一个纳粹家庭的普通日常。

不给角色特写,让我们能看到角色做了什么,却看不到角色的心理活动。

这么做,所呈现的直观效果就是。

在两位主角身上,我们更多感受到的不是恶,而是漠不关心。

他们闭上眼睛,塞住耳朵,堵上嘴巴。

无视一墙之隔的罪恶。

同样是对待“非我族类”的态度,Apple TV+最近播出的美剧《空战群英》用到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

男主身为美军飞行员,不幸在德国境内被俘,一起被俘的美国士兵被群情激奋的德国民众暴打致死,只有男主一人侥幸逃走活下来。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这样的处理或许是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

它足够激烈。

而人们在渴求激烈,热衷“传奇”的过程中,其实往往已经下意识地产生了一种观念:脸谱化。

总觉得“坏人”,得要有“坏人”的样子。

而在本片中,与大规模屠杀相伴的不是情绪的激越,而是死一般寂静的冷漠。

为什么?

其实放眼望去,我们看看有多少人为恐怖分子开脱,有多少人为暴政开脱,有多少人在恶行发生的时候依然充耳不闻。

就可以发现,这种冷漠相比激烈,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它难被审判,易借“平庸”脱罪;

它状似无害,继而被持续效仿。

最后说一个细节吧。

影片里有一场一带而过的戏,初看很寻常,但仔细一想,却极可怖。

花园内,指挥官的两个儿子在打闹,哥哥把弟弟抓住,关进花房。

弟弟不停挣扎,演得起劲。

哥哥坐在门外,开心地笑着。

但仔细听。

他的嘴里,发出的,却是毒气室放毒的“嘶嘶”声……

《利益区域》:春节这片关小黑屋,想想都可怕-风君娱乐新闻

冷漠表象下,是纳粹世界观“剥夺犹太人在德国共同体中成员资格”的冷血核心。

是冷漠,成为系在千千万万脖子上套索的一根加固绳。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问题:

你会对隔壁的哭喊无动于衷吗?

别急于回答。

至少,别任由藤蔓疯长,遮住墙外的“奥斯维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