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的剧情如果只围绕李饼和陈拾的故事展开,可看性其实是不错的。但剧方偏偏要好高骛远的做群像剧,对群像人设的刻画既扁平又单调,角色风格不够鲜明独立又互动尴尬,占用时间过长,严重压缩了探案推理过程,还拖累了男主线的可看性。

根据剧中对角色人设的刻画水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档次:

(1)刻画不错的角色:李饼、陈拾、崔倍;

(2)刻画一般的角色:邱庆之;

(3)刻画较差的角色:王七、孙豹、阿里巴巴;

(4)刻画很差的角色:上官少卿。

总之,大部分的群像角色刻画都是比较失败的。

《大理寺少卿游》:群像戏太差,严重拖累男主线-风君娱乐新闻

这部剧的前四集是相当难看的。因为男主和明镜堂没有汇合,所以剧情镜头是“男主+陈拾”与“明镜堂四人组”两边切换,两条剧情线的内容完全不兼容,在编剧苍白的创作下,最后变成了四人组搞笑一段,李饼陈拾探案一段,四人组再搞笑一段,李饼陈拾再探案一段,而且四人组剧情部分实际上演绎得并不搞笑,经常是四个人站桩念台词,尤其显得这部分剧情时间冗长。男主线推理时间太短,导致剧情实际推进容量较小,浪费时间看了一堆鸡毛蒜皮的大理寺扯皮日常,如果不是因为我太想知道男主为什么能变猫,早就弃剧了。坚持到了第五集,男主入队了,大理寺的节奏被男主带了起来,剧情就没有前四集那样分裂无聊了。

除了男主陈拾的互动一直状态在线外,崔倍是人群中唯一一个塑造能立得住的人设。他很安静,静静地做笔录,静静地旁观同伴们的嬉闹,他在需要的时候就能张口背出卷宗来,在去刑部复核卷宗时也能突然爆发,把借口缘由编排得有理有据。除此之外,他还有衰神的buff,有时候遭遇麻烦,但也有时候能够借此来惩治对手,这也增加了这个角色的不稳定趣味性。总之,剧中塑造的崔倍是个博学、安分、干实事、关键时候不掉链子,还能偶尔给生活带了些许波澜的人。

《大理寺少卿游》:群像戏太差,严重拖累男主线-风君娱乐新闻

再说说崔倍的三个队友为什么塑造得不成功。

王七,其实他才是四人组里剧情最多的角色,但围绕他做出的那些台词延伸反而拉低了这个人设的格局。

王七是市侩,但市侩不代表缺乏正义感与责任感,但编剧偏偏要把他塑造成一个不屑办小案子的人,即便被大家告诫了,他却依然没觉得自己有错,除此之外,他对复核的案件竟然一问三不知,这根本就不是简单的畏惧权威,而是连看都不看就直接谄媚刑部了。说到底,这是个很严重的人品问题,他心里根本就没有道德准则这一杆秤,这绝对是做判官的大忌,所以剧里其他三人埋怨王七推了小案的分歧争执这段剧情被写得草草了事,因为编剧根本就没办法深入展开,再细辩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了,小分队就该散伙了,编剧自然也就不敢往下写了。

王七的这些剧情应该怎么改呢?应该写他本身知道放弃小案不对,但是为了让大家尽快转正,所以迫于形势不得不提高得分效率去抢一些大案子。在复核刑部案件这件事情上,他应该熟悉卷宗的全部内容,但是仅凭刑部送来的卷宗并不能看出明显的问题,而且他也畏惧刑部的官威放弃了其他线索证据的核实。如果这么改,至少能说明王七本身还是有点骨气的,只不过为了现实妥协更多罢了。

包括剧里男主一张纸就开了王七也是不合理的,没有大理寺卿,两位少卿分权而治,男主想撵走一个人是要上报等待批复的,剧里那些剧情只能说明男主有意愿想赶走王七,但那么多人竟然能把一份非官方文件当真,尤其是这么市侩爱钻空子的王七也信了,就挺搞笑的。王七父母来这段剧情也很俗套,还逼逼叨叨那么长时间,其实对角色的刻画也没太大作用。

四人组还有一段剧情让我挺无语的,就是他们集体吐槽陈拾拖后腿。其实就剧情看来,陈拾对案件的敏感度是很高的,四人组只是按部就班的进行自己的工作,而陈拾能够发现傻女的成人礼,以及龙王像手里拿了东西,破局能力绝对比这四个人强,而且四人组不也是卧底混入码头被识破差点沉江么,都是行动失败,谁又比谁高贵呢,怎么他们就只能看到陈拾的失败却看不见被自己搞砸的事情呢。所以说,编剧根本就不会写群像摩擦,就非要搞点人品认知问题来“凸显”剧情的戏剧性,然后又傻兮兮地按头角色们和好了。就现实生活里如果碰到这样三观不正的双标队友,早就迅速说拜拜,早日分道扬镳止损了吧。

《大理寺少卿游》:群像戏太差,严重拖累男主线-风君娱乐新闻

然后说说孙豹,这个角色最大的问题是刻画残缺,导致角色没有存在感。

孙豹有个爱信大仙的特点,但演员和编剧都没有好好利用这一点,导致这个特点只在剧集开头有所强调,随着剧情的推进被大家逐渐遗忘。其实哪怕演员在演绎角色的时候加个铜钱道具,群像戏里见缝插针地偶尔卜卦一下,他与其他角色的区别就出来了。

孙豹还有个特点,就是四人组里只有他是军人,所以在举手投足之间,他的站姿与气质应该与其他人有明显的区分,当然,这也需要其他演员的调整配合,以此来形成对比,可惜剧里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剧里孙豹的这个特质是靠男主的台词才帮忙立起来的。

此外,孙豹的语言风格也是与其他三人不同的,王七是讨价还价式地说得多,阿里巴巴是多说多错的异域风情,崔倍的寡言偏向于不食人间烟火的书生气,而孙豹的寡言则纯属嘴笨,想表达却无法表达得很清晰流畅。编剧的文采是很差的,他不会活灵活现地通过语言风格、断句方式、措辞内容来区分角色们的区别,只会模式化地让阿里巴巴说错成语,让崔倍背课文,让孙豹闭嘴,让王七聒噪地废话连篇,导致孙豹在这场舌战之中最吃亏,没有台词导致群戏镜头都偏少。

《大理寺少卿游》:群像戏太差,严重拖累男主线-风君娱乐新闻

接着说说阿里巴巴,这个角色除了用错成语和暗恋上官少卿,还有别的特点吗?

用错成语其实与陈拾的口音是一样的,只是个人语言习惯的问题,并不是他的性格特色,也不是他在团队合作中的分工或特长,所以他在团队中的功能定位是很含糊的,与王七的话痨过于相似,除了表达上有区别以外。所以即便剧集过半,我也不知道他在与胡人无关的案件侦破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基本上就是个打酱油的,以及CP工具人。但凡编剧水平高一些,就应该塑造点胡人思考角度或切入点的不同,可以把阿里巴巴塑造成纯逻辑推理,崔倍偏书本理论,王七偏圆滑平衡,孙豹偏原则规律,这样对同一个案件,大家看到的景象就各不相同,当然,就编剧目前的这个水平来看,都是天方夜谭。

《大理寺少卿游》:群像戏太差,严重拖累男主线-风君娱乐新闻

然后说说上官少卿这个一无是处的角色,她是这部剧里让我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存在的角色,立场分裂,态度分裂,行为矛盾,典型的为了出镜而出镜。

剧集开头,上官少卿不认真破案,光想着让陈拾背锅,后来又甩锅给王七等人,让我一度以为她就是个反面角色。后来李饼加入大理寺,她又渐渐信任李饼了,还想说服家里人与李饼好好合作,这跳跃的脑回路真是让人无解了。

其实演员演得也不好,虽然剧本写得随意,但目前这些剧情碎片是可以依靠演员的二创连接成线的:上官少卿可以做努力破案状,但因为她的能力有限,精力也有限,所以她在大案上很难有头绪,但她又要应对邱庆之的压力,不能让大理寺的权力旁落,所以她只能先找陈拾背锅来应急,但这只是她的缓兵之计,她还是希望有人能够尽快破案的。所以这个时候,她可以陷害陈拾,她也可以甩锅王七,但她至少也该演出相应的无可奈何与恻隐之心,至少应该让观众看出她并不想这么害人。然后才是李饼的加入,她对李饼的能力有试探,也有考量,后来发现李饼确实是个值得托付与信赖的伙伴,所以对他的态度渐渐缓和,但是她还是放不下自己官家大小姐的身份,所以有些时候还是会表现出自己的高傲与傲娇。不过剧里这位女主就是破罐子破摔的片段式演绎。

《大理寺少卿游》:群像戏太差,严重拖累男主线-风君娱乐新闻

最后简单说说邱庆之

能看出来这个角色还是念着与李饼之间的情分的,所以上官少卿偷放王七这事其实是在他的默许内,还有热气球那里,邱庆之本来是想射人的,看到是李饼后改变了方向射落火盆,以及抹去了李饼在现场的痕迹,也是在帮李饼。其实这个角色还可以演绎的再深入一些,邱庆之后面与李饼的针锋相对,如果演员的演技更好一些,是可以模糊推断出他坚守立场不肯妥协的原因的,刚中带柔能暗示出立场本身的不可妥协,刚中闪避则反映出这些决策的背后另有隐情,邱庆之肯在关键时候暗帮李饼,说明他对李饼即便有恨也不会很深,终究是在惦记上多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