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止于心境。
作者:洞见CC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李白。
他是豪放不羁的酒徒,是仗剑走天涯的侠客,是笔落惊风雨的诗仙,是唐诗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同时,他也是一个始终不得志的文人,一个一生都在挣扎向上的普通人。
他的毕生心愿,是立足朝堂,施展抱负,奈何努力了一辈子,还是一场空;
他喜欢潇洒不羁、快意恩仇地过活,却又一生被世俗羁绊,受尽无数冷遇和奚落。
可是,无论经历了怎样的幽暗曲折,李白的心中总有一束光,牵引着他走出重重黑暗。
央视大型纪录片《李白》中这样说道:
在人生坎坷的时候,李白也会落寞和悲伤。可他不会在低谷逗留很久,而是很快走出来,恢复成自信满满的李白;
在他差点被判死刑,遭遇人生最大打击的时候,他仍然向皇帝推荐自己,认为他仍然可以为国家做很重要的事情。
正是这份自信和乐观,化成了李白心中的一道光,支撑他走完了伟大的一生。
如果此刻你也正深陷人生困顿,觉得前路迷茫,不妨跟着我一起走进《李白》的世界,去找寻自己心中的那束光吧。
1
遭冷眼,不内耗
亦舒曾说:人在不得志时,遇冷是常态,切忌愤愤不平。
尤其是在你一没名气,二没地位时,遭受冷眼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纪录片中讲道,李白少有才华,又有匡扶天下的大志,可造化弄人,他偏偏生于商人之家。
要知道在唐朝,商人的地位极低,其子女甚至不能参加科考。
可李白偏偏不信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二十多岁就离开故里,四处找人举荐自己。
结果,李白拜谒的那些人,根本不管他才高几何,只看他是商人之子,就纷纷将他拒之门外。
李白只得继续游历,有一次,他游历到了渝州,谒见了当地刺史李邕。
李邕不欣赏李白的高谈阔论,不喜欢他骨子里的狂放,于是拒绝举荐他。
再次遭到轻视的李白,没有怀疑自己,而是选择有仇当场就报。
只见他大笔一挥,轻蔑地写下一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随后扬长而去。
李白的这份直白和勇气,恰恰就是现实中很多人所缺少的。
他们一遇到挫折,就陷入自我否定,一蹶不振;
听到什么非议,就在心里反复咀嚼,怀疑自己。
最后在无尽的反刍中,让自己的人生笼罩在一层挥不去的阴霾里。
王阳明说得好:毁誉在外,安能避得。
既然外界的白眼、奚落无可避免,那就不去听,不去想,不在心里起波澜。
当你远离了内耗,人生才会有向好的可能。
2
遇破事,不纠缠
人生于世,每个人都会遇到数不清的烂人破事。
但就像一句话所说: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当人的思绪一转弯,生命格局一变大,那一桩桩破事,根本不足以让人沉沦。
李白虽然在拜谒中屡屡碰壁,诗名却早已越传越开。
就连深宫中的皇帝,都听到了他的才名,于是一纸诏书,将李白召入了宫中。
纪录片中有这样一幕。
李白进宫以后,唐玄宗对李白礼遇有加。
不仅亲自下辇相迎,还亲手为李白调制羹汤,任命他为供奉翰林。
如此恩宠,也让李白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和排挤。
加上他生性傲岸,不肯迎合那些权贵。
他们便抓住李白的不拘小节、醉酒等事情,经常向玄宗进谗言。
玄宗听得多了,对李白的态度也逐渐冷淡,一直不愿给他安排入朝言政的官职。
在这种境遇下,李白没有申辩,也没有跟那些小人继续纠缠,留下一首诗后,便骑马离开了长安。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
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
在诗中,李白以凤凰自比。
凤凰生性高洁,不会与群鸡争食,而他又怎能与小人较劲?
所以他选择离开,寄情于山水之间,找寻他的天地。
周国平说:人生要有不较劲的智慧。
很多破事,就好比人生路上的泥坑,你越是愤怒地往里踩,越会把自己溅得满身泥。
对付这类人事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绝不纠缠,尽快远离。
待你走出了破事的阴影,才会有无数缕阳光照耀在你身上。
3
处孤独,不沉沦
易中天说:凡是伟大的人物都孤独。
对于李白这种一生都不得志的人来说,孤独尤甚。
李白离开长安后,有长达十一年的时间,一直到处游历。
然而这十一年的光阴里,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并没有让李白忘记过去的痛苦,反而使他的内心愈加孤寂。
登上谢朓楼时,他愁绪满怀地写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行至颍阳山时,他又举杯浇愁,高吟: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直到那一日,李白登上了敬亭山。
他在敬亭山上待了半日,看着众鸟高飞,白云飘荡,李白的心里突然泛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宁静。
在这种心境下,他提笔写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其实,哪里是山懂人的感情,只是李白已经学会了如何与孤独相处罢了。
此后的日子,李白不再为处在孤独中而苦闷,而是一个人怡然自得地登山临水,寻幽访胜,闭门读书,将这段无人问津的日子过出了诗意与清欢。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什么是孤独?
有个高赞的回答是:在中国文字的解释里,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
所有王者,都是从孤独中成长起来的。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几段无人问津的时刻。
只有等你熬过了那些踽踽独行的日子,你也会发现,孤独并不会让你变得苦大仇深。
相反,它会让你的生命变得丰盈而厚重。
4
历低谷,不自苦
纪录片《李白》,以李白人生成长轨迹为主线,讲述了他伟大的一生。
看完李白的这些人生经历,我最大的感触是:人生真是一个大起大落,一波三折的过程。
李白当年四处拜谒时,受到了不少冷眼。
后来好不容易时来运转,等到了皇帝的诏书,可到了长安,又没受到朝廷的重用,碰了一鼻子灰。
接下来等待李白的,又是十几年的低谷期。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的苦闷可想而知,但短暂的苦闷过后,李白心底的希冀,又开始引领它去寻仙漫游,泛舟东海。
一段时间后,乐观的李白又开始与自己和解,与人生的失意握手言和。
直到公元757年,永王的幕僚三次来庐山找李白,他熄灭许久的从政之心,才复燃了起来。
可这一次,命运还是没有眷顾李白。
李白加入了永王的幕府,没过多久,永王李璘就因为造反,兵败被俘。
而李白也被当成叛军抓了起来,之后被流放夜郎,他的人生也跟着跌进了最深的低谷。
幸运的是,李白行至半途,就突然收到了朝廷大赦的消息。
经历如此大的波折,李白的心中只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感慨: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至此,人生经历的所有低谷、挫折,李白都一一释然。
听过一段话:
人生就像一条曲线,有高峰有低谷,有春风得意也有落魄时分。
每个冲出低谷,直达高峰的人,都有他们的“低谷哲学”。
像李白这种一生半数时间都处在低谷期的人,他的低谷哲学,更值得所有人借鉴。
正所谓,逆境,止于心境。
当你做好了心境上的提升,哪怕人生充满了风雨波折,你也能乘轻舟以渡。
余光中曾这样评价李白: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无疑是大唐天空中那颗最亮的星。
但读懂他的经历你就会发现,他其实跟我们一样,也是在坎坷人世行走的普通人。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也都会在某个时刻与李白相遇,读出他的诗句,理解他的心境。
他内心的那束光,也会跨越历史的长河,投射到我们心中。
在我们困顿难行时,在我们茫然无措时,这束光,会驱散我们心中的阴霾,引导着我们一路前行。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