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作品而言,剧中的台词绝对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雍正王朝》:盘点剧中那些可圈可点的台词-风君娱乐新闻

相信我的这个观点没有人会反驳。

换句话说,剧作中台词的创作水平,是衡量主创人员水准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那么,台词的创作水平,如何体现出来呢?

我认为,一方面要看台词本身,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还要看台词和演员本身的匹配程度。

怎么说呢?

如果台词写得很唯美、精彩,但是却强行安在一个不相干的角色头上,那么这个表演片段会变得非常别扭。

同样道理,如果台词虽然很简单,甚至粗俗,可是由恰当的人讲出来,未尝不会被演绎成一段经典的场面。

相信我写这句话的时候,大家已经脑补出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某个经典片段了,是和金陵副将马国成有关的,针对的是田文镜,围绕的是追比国库欠款。

当然了,《雍正王朝》剧中还有不少台词,不仅台词本身创作得非常精彩、凝练,很有文采,而且和角色契合度非常高。哪怕多年后,重复来看,依旧会令人觉得那些片段是剧中为数不多的经典情景。

片段一、康熙在《百官行述》风波的最后,进行总结陈词之时,所讲的台词。

我摘录其中一个小片段:

“一个未入流的小吏,卖官买官,运营六部,如布棋子,指挥官员,似驭牛马,这是为什么?”

不知道大家对这段台词是什么样的印象。

在初次看到这个情景的时候,我总感觉妙不可言。

焦晃饰演的康熙,轻描淡写地讲出“棋子”、“牛马”等字眼,寥寥数语,却对这些为任伯安所收买、控制的官员流露出了强烈的鄙夷和失望之情。

这段话只有二十多个字,是以较为简练的四字短语为主,既有文言古文的风格,同时又通俗易懂。

我们知道,康熙自幼钻研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造诣。同时康熙又是开创清王朝宏伟基业的“总设计师”,经常御驾亲征,不仅有着过人的智慧和思维,而且康熙行事必然是脚踏实地,不会拘泥于形式。

因此,这种既凝练又简明的讲话方式,更符合康熙康熙这种睿智、缜密、务实的做事风格。

毕竟此时康熙已经年近六旬,执掌整个清帝国五十余年,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用这种不怒自威、讲话寥寥片语却能够掷地有声的方式,更能契合此刻康熙的形象。

我们拿这段讲话,和《康熙王朝》中陈道明所饰演的康熙大帝,训斥群臣的讲话做对比,会发现,陈道明版康熙的那段讲话,从头到尾是大段的现代化独白,却没什么特色,可以用其塑造任何大佬角色,台词本身却和康熙这个角色没有太大契合度。

那段讲话,文采欠缺、文字不够凝练,充其量只能算是陈道明个人情感的宣泄。虽然让观众看起来非常过瘾,可是我们会感觉这个版本的康熙,显得很“稚嫩”,还不够“成熟”。

所以网友经常评价,陈道明并不是在演康熙,而是在演自己。焦晃老爷子则是化身成了康熙本人。

造成网友对这两个角色的差别评价,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台词造成的。

片段二、张廷玉举荐李绂之时所说的话

当雍正和八阿哥、张廷玉等人讨论首次恩科考试主考官人选之时,八阿哥向雍正举荐了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

紧随其后,张廷玉也向雍正举荐了另一个人担任副主考。

张廷玉并没有直呼其名,而是先引述了一段话:

“此人崖岸清峻,在读书人中声誉很高。”

其中“崖岸清峻”这个四字短语,即便是在搜索引擎中进行查询,我发现引用它的地方也很少,足见这是一个颇为冷门、文化艺术含量却有三四层楼那么高的词汇。

“崖岸清峻”有廉洁高尚、人品刚直的意思。

如果我们把张廷玉的这句台词改为:

“此人廉洁高尚(或人品刚直),在读书人中声誉很高”。

大家有没有发现,产生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差别在哪里呢?

这就是“崖岸清峻”四个字所蕴含的魅力和能量。

张廷玉是何许人也?

他是汉臣的领袖,又出身书香门第,其学问和才识放眼整个清王朝,恐怕也没几个人能够望其项背。

如何用一句台词树立起张廷玉的这个角色设定呢?

那就很简单,决不能用一些过于直白或者通俗的话让张廷玉来讲。

我们可以料想到,主创人员在为张廷玉设计这段台词的时候,一定费了不少心思,确保张廷玉一出口,便可以在众官员中呈现出“遥遥领先”的讲话水平。

那么“崖岸清峻”这四个字,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起码,就我的认知范围内,暂时想不出有别的比它更合适的词汇。

有的过于高雅,难以得到众人附和,有的过于通俗,显现不出张廷玉的文采。

总不能让张廷玉这样介绍李绂:

“我举荐一个人,TMD老有才了!让他当副主考那是罐子里捉老鳖——没跑!”

这分明是李云龙走错片场了。

(全文完)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